《上黨論》

一日,吉光諫曰:“若能取上黨以為根本。 ”吉光按劍曰:“吾觀上黨乃三晉之首,若起兵效韓信破趙故事,雖項王復出,亦就而擒之。 ”吉光曰:“奪郡於上黨,立國於河東,庶幾可乎。

小說《再扶漢室》對白段落

上黨論,出自成剛小說《再扶漢室》第16回紅顏替兄事仇讎金甲勇奪上黨郡,主題內容為并州刺史士吉光與上黨尉荀本、潞州刺史趙舍的關於對上黨形勢的綜合分析。

介紹

上黨論第一段:“若能取上黨以為根本。跨太行而定燕趙,兼吞北國之雄,並扼西河之險”。這就是將上黨的地理情況分析的較為透徹。上黨位於今天山西省東南部,跨過太行山可以對燕趙大地形成巨大威脅,而燕趙就是今天河北省。解放戰爭期間的上黨戰役,戰役雙方就是看到了上黨這個地方巨大的戰略價值。士吉光的分析將上黨和燕趙聯繫在一起,這就是一個外延的戰略眼光。“兼吞北國之雄,並扼西河之險”這就是將上黨周圍的情況進一步展開。北國之雄指的是燕趙大地的戰略地位;西河之險就是山西省往西面去的省份——陝西省的重要的戰略地位。在這一段落中,士吉光就是從地理上來進行的論述。
上黨論第二段:“吾觀上黨乃三晉之首,若起兵效韓信破趙故事,雖項王復出,亦就而擒之”。這就是從歷史的角度來對上党進行的論述。三晉的這個說法首先是起源於戰國初期的三家分晉的典故,上黨在戰國時期是比較複雜的一個地域,韓趙兩個國家都有在上黨屬於自己的城池。所以上黨是一個韓趙魏以及秦國都很重視的地方。所以後來的長平之戰發生在這裡也就不足為奇了。韓信破趙是在上黨以北的地域,但是上黨依然是屬於三晉的範圍。若起兵效韓信破趙故事,這句話的潛台詞就是要占領上黨向著北方繼續的發展,這就呼應了士吉光在第一段所論述的觀點。因為第二段話的對象是當時的潞州刺史趙舍,所以說的較為含蓄,因為士吉光還不知道時任潞州刺史的趙舍心裡真正的想法是什麼。所以話就有所保留。韓信所攻破的趙國是臣服於項羽的,所以士吉光把項王也拿出來說了一下。這就是從歷史的角度來論述上黨。
上黨論第三段:“奪郡於上黨,立國於河東,庶幾可乎”這就是對上黨重要戰略地位的最後肯定。奪郡於上黨,指的是取得上黨,立國於河東,指的是在山西建立政權,其實在歷史上除了三晉政權之外,李淵、李世民的晉陽起兵、北漢政權都是建立在河東,把“奪郡於上黨”和期望值“立國於河東”聯繫起來,就是一種對上黨戰略地位從歷史、地理角度所分析的出來的軍事、政治結果。

相關文學人物

士吉光,字元照,雁門人,原并州刺史,後與絳州刺史黃天元起兵,兵敗綿山之戰,投奔上黨尉荀本;
荀本,字伯基,上黨尉;
趙舍,時任潞州刺史,與并州刺史士吉光、上黨尉荀本發動“上黨奪郡”,後戰死於壺關

相關原文

[小說《再扶漢室》第16回]并州刺史士吉光兵敗綿山,來投上黨尉荀本,荀本深匿於家,常深夜計議。一日,吉光諫曰:“若能取上黨以為根本。跨太行而定燕趙,兼吞北國之雄,並扼西河之險。中原海漠傳檄可定。失此良機,歲月蹉跎,縱然復有時勢,我等皆老矣。”荀本曰:“元照乃叱吒人物,某不及也。”
忽報潞州刺史趙舍來訪,荀本曰:“先探得趙舍口徑,再圖進取。”吉光喜曰:“如此甚好。”二人出迎。趙舍見吉光,驚曰:“公非綿山大戰者乎?”吉光折腰曰:“得見將軍,某之幸也。”舍曰:“元照可知上黨利害?”吉光按劍曰:“吾觀上黨乃三晉之首,若起兵效韓信破趙故事,雖項王復出,亦就而擒之。”趙舍曰:“節度使劉沉大興冤獄,監絆諸將。元照何以教我?”吉光曰:“奪郡於上黨,立國於河東,庶幾可乎。”舍曰:“欣聞元照震鑠之語,願為麾下,伏聽號令。”吉光曰“既如此,某權行州牧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