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個男孩,就在家大門邊懸掛木製弓箭,俗稱“公子箭”。這並非真的弓箭,而是用樹枝煨成弓,用紅布纏三支箭,預祝孩子長大成名以後成為一名精騎著射的勇士。如果生個女孩,則在大門右邊掛一塊紅布條,象徵吉祥。掛紅布條逐漸演變為產房的標誌。產房不許人闖入,因為生人會把奶水帶走,謂之“采奶”。
孩子生下第三天,請一位兒女雙全有威望的老太太給孩子洗浴。洗浴在大銅盆進行,內置槐樹枝,艾蒿,熱水等。老太太一手托著孩子,一手給孩子洗浴。邊洗邊唱:“洗洗頭,做王侯;洗洗腰,一輩要比一輩高;洗臉蛋,做知縣,洗腚溝,做知州’。最後,老太太用一根大蔥連打三下嬰兒,邊十丁邊說:“一打聰明,二打伶俐,三打明明白白的”。打完後,孩子的父親將蔥扔到房上,親友們一起賀喜。
孩子滿月後,將懸於門上的”公子箭”和紅布條收回栓在子孫繩上,放在西牆正中北側的子孫袋裡,旁邊供奉著“佛托媽媽”,是保嬰之神,滿族人家每到春秋,要祭祀佛頭媽媽以求賜福。祭祀之時,把子孫繩從神位前拉到院裡柳枝上,家族裡未字男女和抱孩子的婦女跑拜案前,眾人叩首。薩滿用柳枝蘸水向灑孩子頭部,又讓孩子在香碟前熏一下,意在驅邪,隨後取下子孫繩上的五彩線,套在孩子的頸上。過三天把五彩線收回貯在子孫袋裡。因五彩線稱為“鎖線”,此俗謂之“換鎖”。
嬰兒滿月之後睡悠車,這是滿族育嬰的一個傳統方法。悠車用薄木板製做,長2公尺,寬1.5公尺,兩頭呈圓形,有底,樣式如船。用四根繩子系在房樑上,離地面有一定距離,將孩子放在悠車裡。嬰兒哭則乳之,不哭則搖之,十分輕便,母親還可以乾一些家務活。滿族人家生第一個男孩,悠車由姥姥家贈送。
為了避免孩子翻動從悠車上掉下來,也考慮孩子長大後射箭胳膊平直,騎馬腿的位置端正,便將孩子胳膊肘、腿膝蓋、腳脖處用帶子捆綁起來,孩子動彈不得只能仰臥。因此滿族少年身體多健美,很少駝背彎腰。滿族以扁平頭為美,因此多以小米或高梁裝枕頭,枕在孩子頭下,俗稱“睡扁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