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呼吸共奮鬥”公民行為準則解讀

《“同呼吸共奮鬥”公民行為準則》解讀是在2014年08月12日由環境保護部發布的解讀檔案。

環境保護部近日發布了《“同呼吸共奮鬥”公民行為準則》(以下簡稱《準則》),推動社會公眾積極參與大氣污染防治和環境保護,為改善空氣品質、建設美麗中國而奮鬥。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有關負責人就《準則》的背景、內容和實施舉措,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為什麼要出台《準則》?
答:近些年,我國許多地區多次出現大範圍霧霾天氣,以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為特徵污染物的區域性大氣環境問題突出,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黨中央、國務院對治理大氣污染高度重視。2013年,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畫》,要求廣泛動員社會參與,在全社會樹立起“同呼吸共奮鬥”行為準則,共同改善空氣品質。
面對嚴峻的大氣污染形勢,每一個人都是“受害者”,同時也是“貢獻者”。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能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向污染宣戰”,不僅科學認識大氣污染,而且踐行節約、綠色的消費方式和生活習慣,為改善空氣品質、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問:《準則》的編制原則是什麼?
答:《準則》的制定和出台是為了落實國務院《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畫》,推動社會公眾參與大氣污染防治和環境保護,增強環境意識、責任意識,提高環境道德水平,強化環境法制觀念,在全社會形成“同呼吸共奮鬥”的價值理念和行為方式。
《準則》編制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統領,以保護人民民眾身體健康為出發點。編寫過程遵循源於公眾、用於公眾;從公眾中來、到公眾中去的基本原則。《準則》的內容具體針對大氣污染問題,重點選擇影響突出,有代表性的公民行為作為核心內容。同時,在表述上注意簡潔明了,易記易行,對象上兼顧城市與農村居民,注重突出公眾在日常生活中與大氣污染防治相關的行為規範。
問:《準則》的依據是什麼?
答:《準則》內容框架和範圍依據《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畫》確定,並優先借鑑、參考政府性檔案提出的與大氣污染防治有關的公民行為方式和內容,如《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中國公民環境與健康素養》,北京市《清潔空氣行動計畫》、京津冀等地政府發布的《大氣污染應急預案》等。
問:《準則》對公民行為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準則》內容定位於引導、倡導、呼籲,注重涵蓋公民的知情權、監督權和參與權,倡導公民履行保護大氣的義務。《準則》共有8條內容,分別是:關注空氣品質、做好健康防護、減少煙塵排放、堅持低碳出行、選擇綠色消費、養成節電習慣、舉報污染行為、共建美麗中國。《準則釋義》對《準則》的每條內容逐一對應,並做出了解釋。
問:《準則》為何沒有規定量化的行為要求?
答:《準則》給出了公民為減少大氣污染可採取的主要行動,但沒有規定量化的行為要求,主要是因為公民行為方式受工作性質、生活習慣、經濟水平、區域特點等多種因素影響,無法給出統一規定。應通過提高公民環境意識,樹立環境道德理念,培養公民“同呼吸共奮鬥”的責任感。公民在遵守大氣污染防治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根據個人實際情況,積極採取減少大氣污染的行動,自覺做到“同呼吸共奮鬥”,攜手共建天藍、地綠、水淨的美麗家園。
問:《準則》是否徵求了社會各方面意見?
答:為編制好《準則》,我們首先對《準則》的體例、內容進行深入討論、集思廣益,明確編寫思路。之後,我們到各有關部門和基層單位進行充分調研和徵求意見,還通過座談、郵件、電話等方式,邀請政府部門、研究機構、教育專家、新聞媒體、基層工作者、青年學生、社區代表在內的各界人士充分參與交流討論,廣泛聽取並吸收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在以上工作基礎上,編寫完成《“同呼吸共奮鬥”公民行為準則》。
問:環境保護部將圍繞《準則》實施開展哪些工作?
答:為使公眾知曉《準則》內容,自覺做到“同呼吸共奮鬥”,我們將在近期集中開展宣傳工作,通過張貼宣傳掛圖、播放宣傳片、邀請各界代表參與討論、招募和培訓志願者開展社會宣傳等活動,宣傳、貫徹和實施《準則》,普及大氣污染防治科學知識,使公眾認識到全社會共同行動開展大氣污染防治的必要性,以及個人在防治大氣污染和個人健康防護方面應履行的義務和應採取的行動。
我們也希望廣大新聞媒體的朋友們關注《準則》的發布,與我們一起推動《準則》在公眾中廣泛傳播,幫助公眾理解、接受和踐行《準則》,動員大家積極參與大氣污染防治,共同改善空氣品質。
(來源:環境保護部網站)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