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S式吹牛

SNS式吹牛

SNS式吹牛,許多年輕人都愛在人脈關係、經濟收入、消費情況、家庭背景、個人經歷、婚戀關係、讀書學識等方面進行誇大的表現,許多吹牛者是為彌補落差,以此博得家人的關注和重視。

概述

SNS式吹牛SNS式吹牛

SNS式吹牛,SNS,全稱SocialNetworkingServices,即社會性網路服務,專指旨在幫助人們建立社會性網路的網際網路套用服務,也指社會現有已成熟普及的信息載體,如簡訊SMS服務。SNS式吹牛,網際網路為我們吹牛提供了全球客群,社交媒體網站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我們都希望自己時刻保持完美,結果就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精心打造自己的網路形象。吹牛不光是在網際網路上的問題,在這個競爭異常激烈的社會,我們不擇手段地行銷自己並不奇怪。

吹噓現象

在和妻子以及朋友出去吃晚餐時,大家很快都開始吹牛,內容包括自己的電子產品和車、孩子還有度假。
朋友、家人和同事們:我覺得你們很棒──只不過沒有你們自認為的那么棒而已。
來自史上最好老公的史上最好的禮物。
以很快的速度遊了30分鐘,儘管昨天晚上在飛機上喝了不少霞多麗酒。
拿到了我那本書的第一張版稅支票!
日落航行,結果變成了月色航行。到處都是流星……太完美了。

剖析原因

SNS式吹牛SNS式吹牛

在這個競爭異常激烈的社會,真人秀選手們為贏得老一代明星的認可而鬥智鬥勇,在這樣一個社會,我們不擇手段地行銷自己,在如今這個人們記憶中競爭最激烈的就業市場,教訓是很清楚的:你必須在多個平台上展示自己比其他所有人都優秀。
對子女教育方式的轉變也起到了一定作用,現如今每個時刻都會被記錄下來,比如上學第一天,還有在車后座累到打盹的時候。問題在於這些分享的時刻很容易表現為炫耀父母如何成功地養了這樣一個可愛的孩子。
我們太習慣於自誇了,甚至都沒意識到我們到底在做什麼,我們炫耀是因為我們可以,而且有很多人在聽。人們出於各種各樣的理由炫耀:為了顯得值得注意或被愛,或試圖掩蓋我們心靈最深處的不安全感;為了向自己證明我們過得很好,證明說我們趕不上他們的上一輩人是錯的;或者只是因為有好事發生的時候我們會興奮。

科學分析

1、談論自己感覺很好,我們大腦的“獎勵區”──也就是對食物和性等“主要獎勵”做出反應的區域──在我們談論自己的時候會被激活。這項研究演示我們30%到40%的談話時間都花在談論自己上,並不是炫耀而是自我表露,在其中一項實驗中,研究人員給人們提供少量的錢,讓他們回答有關自己或別人的問題。他們一般都願意為了談論自己而放棄錢。
2、遺憾的是有些人似乎分不清分享其他人真正想知道的正面信息和不顧一切炫耀的區別,炫耀裡面有對比,有的是直接對比,有的是暗示,炫耀時態度傲慢,會表現出過度的自豪感,對於炫耀的感覺通常也是因人而異的,許多人承認自己會利用一切機會提自己見過的名人,因為她覺得這會讓自己顯得更有意思。
3、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瀏覽Facebook或其他社交媒體網站會提高我們的自戀以及自尊水平。雖然我們在和朋友家人面對面時可能更謙遜,但我們卻最想讓這些人看到我們在網上經過了美化的狀態更新,這些人的看法更有分量,常規的謙遜社會準則並不一定適用。

專家觀點

SNS式吹牛SNS式吹牛

心理學家表示SNS式吹牛為他們感到惋惜,因為從長遠來看,他們這種衝動有害的做法不會有好處。對自我提升的研究表明,吹噓的人給人的第一印象不錯,但隨著時間推移,這種好印象會逐漸消失。
很多年輕人吹牛是為了從心理上快速得到他人的關注和認可。同時年輕人閱歷較淺,對吹牛造成的不良後果沒有深刻體會,所以認為吹牛無所謂,就算大吹特吹也不會造成什麼惡劣後果。
日益功利化的社會風氣和越來越大的生活壓力,讓吹牛風氣越來越嚴重。在以前評價一個人成功與否是看他在某一領域是否取得成就。而現在很多人看別人是否成功,只看他是否有錢、有關係,成功標準的單一化,讓一些達不到這個標準的年輕人通過吹牛,來進行自我補償。現在許多年輕人對自己的優缺點認識不清,因而錯誤地估計自己的社會定位,總是習慣拿自己的劣勢跟別人的優勢相比較,這時自然就會產生心理落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