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puta

Laputa

athan strain athan

Laputa是電影《天空之城》中飛行島嶼的名字,《天空之城》是根據Jonathan Swift小說《Gulliver's Travels》改編的電影,Laputa島的名字也是來源於《Gulliver's Travels》中的拉普他島。
《天空之城》(天空の城)是宮崎駿1986年的動畫電影,Studio Ghibli的開山之作,故事的時代背景是幻想中的歐洲大陸,在一座金礦里流傳著理想世界天空之城勒普泰的傳說,據說那裡擁有無盡寶藏和控制世界的奇異能力,生活在礦山裡的男孩帕索對這個傳說深信不疑,因為他的父親就曾經拍到過天空之城的照片,有一天帕索救了從天上慢慢飄下來的戴著飛行石項鍊的女孩希達,隨後而來的就是追捕希達的軍隊和海盜婆婆一家,原來希達就是來自天空之城勒普泰族人的孩子,因為只有希達可以用咒語喚醒飛行石所擁有的巨大能量,所以軍隊想利用她得到財富和權力,後來在帕索和海盜婆婆的幫助下,希達終於回到了故鄉勒普泰島,可是,勒普泰只剩下一個古代機器人在守護著島上的小生命,而軍隊首領也終於找到了天空之城的核心,一個更大的可以控制世界的飛行石,就在這時,希達用咒語拯救了世界,可勒普泰島也因為軍隊首領的邪惡野心而毀滅,最後天空之城回到了它原來的樣子,一棵永遠守望大地的生命之樹。
《格列佛遊記》中也提到過LAPUTA這個詞,意為浮島,即天空之城
★雲端上的架空帝國
擁有人類難以企及的高科技,這座建立在雲端上的架空帝國,曾幾何時變成了廢墟,令人欣羨的飛行技術,可以不用耗盡能源便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翱翔,這是人類窮盡此生希望達到的夢想,在動畫電影裡,宮崎駿帶領我們提前進入這個原本存在於幻想小說中的天空之城拉比達(Laputa)。
天空之城的靈感及故事架構,主要來自於英國作家斯威夫特所寫的《格列佛遊記》,故事中Laputa是一座浮島。以下是格列佛看見天空之城的景象:「我沿著岩石邊上走了一會兒;天氣好的不得了,晴空萬里,炙烈的太陽,灑下金光,我必須把身體側向另一邊,才不致曬傷了我的臉。就在這時候,天忽然暗了下來,我覺得有點不太對勁,因為那情形和平時從天空飄過來一片雲不太一樣。我轉過身來,只見一個巨大的不透明物體,浮在半空中,正朝著我所在的島嶼飛來。那物體看上去大約有兩英哩的高度,把太陽遮蔽了約莫六到七分鐘,但是並沒有讓我感覺到空氣變得涼爽,天空也沒有變得更加灰暗,這情形就如同我站在背陽的山谷處。隨著那東西離我所在的地方越來越近,我看它像是一個固體,底部平滑,在下面海水的映照下閃閃發光。我站在離海邊約兩百碼的一個高處,看著那個巨大的物體逐漸下降,差不多到了與我平行的位置,離開我已經不到半英哩了。我才取出袖珍望遠鏡,仔細地察看有些人站在那東西的邊緣,似乎正忙碌地上上下下。邊緣似乎是呈傾斜狀,可是我分辨不出那些人究竟在做什麼?」
按照格列佛的解釋:「Laputa 其實是quasi lap outed(拉丁文),其中lap的正確意思是「陽光在海面上跳舞」,quasi則是翅膀,不過我並不想將自己的意思強加附會,讀者可以自行判斷。」(注一)
這座架空的帝國,在文明破滅之後,依然繼續飄浮在天空中,靠的是島上非常高明的飛行石技術,而電影裡戴著飛行石項鍊的少女,可以說是劇中命運安排好的角色,因為飛行石是天空之城皇室的象徵,擁有飛行石等於是擁有了天空的通行證。可是當少女架著飛行船在空中被海盜擊落時,她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借著飛行石的力量緩緩下降到地面來(位於礦坑小鎮),卻被礦山從事機械工實習的少年帕茲所救,故事於焉展開。
★彷佛天女降生
當少女渾然未覺身處的危險,以純潔的形象,緩緩下降到地面,從飛行石項鍊中發出柔和的光將她包圍,最後落在少年的懷抱里,這初次的相遇,把觀眾的情緒整個吸進去,彷佛命運注定好了似的,不可思議的邂逅,使得少年的心中,湧起一股無論如何要保護這個女孩的想法,這個畫面在心中停格了好久好久。
少年帕茲努力想要保護的,並不是海盜所覬覦的飛行石的秘密,也不是後來才逐漸解開的少女血源之謎,而是最初的邂逅,讓他覺得這女孩是值得他一生好好珍惜的,他在乎的是女孩本身,而不是圍繞在她身邊的東西。
當然,前提是宮崎駿所創造出來的是一位美少女(笑),有人說,宮崎駿畫的女孩總是長得差不多,但是神隱少女裡頭的小千,就長得一副呆呆笨笨的模樣,足見導演有他自己的想法。在前期的長篇動畫作品當中,女主角的造型,總是設定在西方古典美的輪廓,隱含某種殘酷的悲劇性格,不管是風之谷也好魔法公主也好,都可以看出此一趨向。雖然天空之城乍看之下,好象是美少女與美少年邂逅的夢幻物語,不過在美麗的外表背後仍隱藏著無盡的悲哀,事實上,反映出現實世界,藏在欲望的背面往往是殘酷的人性在主導一切。
這樣的思考基模,正是牽動著故事向前推進的原動力,如同牽動著觀眾眼球朝銀幕聚焦的飛行石一樣。故事帶領著觀眾一起進入冒險世界,大家之所以會被這部動畫電影所感動,因為它點燃了我們內心冷卻已久的燃料──「想像力」。
沒有了想像力,天空之城如何能飄浮起來,儘管《格列佛遊記》作者斯威夫特有著相當良好的數理背景,把浮島之所以能夠飄浮在天空中,描述得栩栩如生,不放過任何一絲細節,符合英國當時進入工業社會,倡導的機械主義美學。從寫實的動畫設定當中,可以發現宮崎駿在處理幻想世界的題材同時,眼光著重在現實的基礎上,倘若此一現實不夠穩固,則無法突顯或襯托出整個架空帝國的想像規模,動畫電影不再只是一般人眼中幼稚的卡通,也可以讓成人接受,它就是一部電影,同樣需要足夠地投入才能欣賞箇中的奧妙,這一點宮崎駿的確辦到了!
守護著自己所愛的人,是少年邁向成長的必經之路,經由種種的磨鍊,使其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在現實當中是一段艱辛漫長的過程。當我們看到他們兩人在即將要崩塌的溪谷鐵道的橋桁上,緊緊抓住的雙手鬆脫了,帕茲隨希達跌落到谷底,快要接近地面的時候,兩人又借著飛行石的奇妙力量,放開雙手飄浮起來,在空中翔舞之姿,是如此地美妙,這時候兩人還只是孩子而已,單純到沒有半點雜念,令人羨慕到不行。
注一 原文如下
“The Word, which I interpret the Flying or Floating Island, is in the Original Laputa; whereof I could never learn the true Etymology. Lap in the old obsolete Language signifieth High, and Untuh a Governor; from which they say by Corruption was derived Laputa, from Lapuntuh. But I do not approve of this Derivation, which seems to be a little strained. I ventured to offer to the Learned among them a Conjecture of my own, that Laputa was quasi Lap outed; Lap signifying properly the dancing of the Sun Beams in the Sea; and outed a Wing, which however I shall not obtrude, but submit to the judicious Reader.”
──Jonathan Swift - Gullivers Travels (Part III - Chapter II)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