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anet電視會議系統

電視會議系統的物理、邏輯結構 二、多點會議組網結構 多點會議控制模式

Intranet電視會議系統
參加電視會議系統的網點,是整個網路中任意一台具有會議功能的計算機。電視會議實現雙向圖像、聲音傳輸,達到會議討論的全部要求,同時又可傳輸各種數據,會議、數據傳輸互不影響。
H.323協定的電視會議系統是集通信、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於一體的遠程異地通信方式:它將計算機的互動性、通信的分布性、以及電視的真實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具有明顯的優越性,因而成為當今計算機領域的一個研究熱點。
電視會議系統的物理、邏輯結構
組建H.323電視會議系統,應分為兩種系統結構:物理系統結構和邏輯系統結構。這兩種結構密不可分,前者為硬體系統結構,後者為軟體系統結構,在視頻會議系統中表現為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
一、物理系統結構
物理系統結構主要有:通信網路、會議多點控制設備(MCU)、電視會議終端。在組建電視會議系統時,有一點需注意:
1.通信網路可以是PSTN、LAN、ISDN、INTERNET、IN-TRANET、FDDI/ATM等網路環境的任意一種,但由於不同的通信網路原理及結構差異很大,導致了視頻會議微觀部署結構(包括終端系統的連線結構,MCU的配置方案結構等)的差異性。
2.MCU(多點控制設備:Multipoint control unit)並不是必需的。只有在多個會議場點進行多點視頻會議時,才設定一台或多台MCU,以進行圖像與語音的分配和切換。
3.電視會議終端的配置,需符合一定的國際標準,針對不同的會議規模,可選擇會議室型或桌面型。同時,電視會議終端應具備數據套用等功能。
二、邏輯系統結構
邏輯系統結構表現為整個電視會議系統的總體功能上,完整的視頻會議系統應具有會議管理、協作處理、視頻/音頻處理、多點控制、通信服務等功能模組。
會議管理:完成會議通知,召集任務:初始化會議環境;在會議進行中,協調系統各部分,管理與會者的身份與權利;進行系統各項性能參數的設備和調整。
協作處理:主要提供共享白板、已分享檔案、共享套用等形式的協作方式。其中,共享白板的作用是實現與會人員的公共顯示和修改視窗,實時傳送修改信息;內含檔案等數據的傳送功能,完成檔案傳閱任務;具有OLE功能。
視頻/音頻處理程式:完成視頻/音頻信息的採集、轉化,實時壓縮本地媒體產生的數據,實時解壓縮和播放遠地媒體產生的並經過網路傳送過來的數據。
通信服務和多點控制:具有網路管理的功能,能集中處理各種媒體產生的信息流的調度、傳輸等一系列問題,實現點對點、組廣播、廣播方式等連續方式;完成相應進程的數據的連線;保證網路傳輸的效率,以維護一定的系統性能。視頻會議系統應具有的特點是,其談話和活動圖像必須是自然的,用戶之間必須共享信息,必須要具有友好的用戶接口。
H.323電視會議組網結構
視頻會議系統的組網結構隨與會者參加方式的不同有所不同,從整體上看,有兩種結構:點對點組網結構和多點會議組網結構。
一、點對點組網結構
點對點視頻會議系統只涉及到兩個會議終端系統,其組網結構非常簡單不需要MCU,也不需要增加額外的網路設備,只需在終端系統中系統控制模組增加會議管理功能即可實現。兩個會議場點(終端系統)只需相互撥號呼叫對方並得到對方確認後便可召開視頻會議。
二、多點會議組網結構
在多個會議場點進行多點會議時,必須設定一台或多台MCU(多點控制設備)。MCU是一個數字處理單元,通常設定在網路節點處,可供多個會議場點同時進行相互間的通信;MCU應在數字域中實現音頻、視頻、數據信令等數位訊號的混合和切換分配,但不得影響音頻、視頻等信號質量。多點會議組網結構比較複雜,根據MCU數目可分為兩種:單MCU方式和多MCU方式。而多MCU方式一般又可分為兩種:星型組網結構和層次組網結構。
1.單MCU方式
在會議場點數目不多且地域分布比較集中時,可採用單MCU方式,各會議場點依次加入會議時,必須經過MCU確認並通知先於它加入會議的會議場點,由單個MCU連線的多點視頻會議系統的會議控制模式常常是聲控模式和發言者控制模式。
2.多MCU方式
①星型組網結構
星型組網是多個MCU組成星型結構,每個MCU帶一定數量的會議場點,形成較大的會議系統,這種星型結構對會議終端系統要求較低,增加新會議場點時易擴展。MCU功能類似於交換機,各MCU在這種組網結構中地位平等。由於該組網方式的會議場點數目較多,其會議控制模式宜採用主席控制模式。
②層次組網結構
多MCU連線的層次組網結構最適宜各會議場點地域上很分散的情況,可利用IDSN、長途數字傳輸網(DDN)、幀中繼(FR)等通信網路構成的廣域很廣,也可進行國際間視頻會議,不僅易於擴充,而且更容易管理。多個MCU在組網結構中地位是不同的,有等級之分,下層的MCU受上層的MCU控制和制約。這種結構將是未來發展中最理想的組網結構,其最理想的通信網路是現存的Intranet,因為在分散式結構與分散式管理機制方面,二者有相似之處,最適於這種結構的會議控制模式是聲控模式和主席控制模式。
多點會議控制模式
多點模式的制模式目前有五種比較重要的控制模式是聲控模式、發言人控制模式、主席控制模式、廣播/自動掃描模式以及連續模式。
一、聲控模式
聲控模式的使用最為普遍,是全自動工作模式,按照“誰發言顯示誰”的原則,由聲音信號控制圖像的自動切換,多點會議進行過程中,一般只有一方發言,其它會議場點顯示發言者的會場圖像。當同時有多個會議場點要求發言時,MCU從這些會議場點終端系統送來的數據流中抽取出音頻信號,在語言處理器中進行電平比較,選出電平最高的音頻信號,既與會者講話聲音最大的那個會議場點,將其圖像與聲音信號廣播到其它的會議場點。同時為防止由於咳嗽、噪聲之類的短促干擾造成誤切換,雙方同時發言造成圖像信息的重疊輸出等問題,設定聲音判決延遲電路,聲音持續1-3秒時間後,方能顯示發言者的圖像。無發言者時,輸出主會場全境或其它圖像。
二、發言人控制模式
該控制模式一般與聲控模式混合使用,與聲控模式一樣是全自動工作模式,也僅適用於參加會議的會場數目不多的情況。當召開一次多點會議時,要發言的人通過編碼解碼器向MCU請求發言。此時如按桌上的按鈕,或觸摸控制制盤上相應鍵鈕,編碼解碼器便給MCU一個請求信號;如MCU認可便將它的圖像、語音信號播放到所有與MCU相連的會議終端,同時MCU給發言人會場終端一個“已播放”的指示,使發言者知道它的圖像、語音信號已被其它會議場點收到,當發言人講話完畢時,MCU自動切換恢復到聲控模式。
三、主席控制模式
該控制模式將所有會議場點分為主會場(只有一個)和分會場兩類,由主會場組織者(或稱主席)行使會議的控制權,它根據會議進行情況和各分會場發言情況,決定在某個時刻人們會看到哪個會場,而不必考慮此刻是誰在發言。
四、廣播/自動掃描模式
該控制模式實際上是主席控制模式的一個變種。這種模式可以將畫面設定為某個會場(這個會場被稱為廣播機構),而這個會場中的代表則可定時、輪流地看到其它各個分會場。這種模式按照事先設定好的掃描間隔自動切換廣播機構的畫面,而不論此刻是誰在發言。
五、連續模式
連續模式是一種最新發展的控制模式,這種模式通過將螢幕分割成若干視窗,而使與會者可以同時看到多個分會場的情況。值得注意的是,控制模式是由應用程式所驅動的,當視頻會議中出現新的套用需求時,就會產生新的控制模式來支持它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