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PI

DAPI

DAPI即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是一種能夠與DNA強力結合的螢光染料,常用於螢光顯微鏡觀測。因為DAPI可以透過完整的細胞膜,它可以用於活細胞和固定細胞的染色。DAPI能快速進入活細胞中與DNA結合,因此DAPI對生物體而言,也被視為一種毒性物質與致癌物,使用過程中應注意操作與拋棄的處理程式。

DAPI介紹

在螢光顯微鏡觀察下,DAPI染劑是利用紫外光波長的光線激發。當DAPI與雙股DNA結合時,最大吸收波長為358nm,最大發射波長為461nm,其發散光的波長範圍含蓋了藍色至青綠色。DAPI也可以和RNA結合,但產生的螢光強度不及與DNA結合的結果,其發散光的波長範圍約在500nm左右。

DAPI的發散光為藍色,且DAPI和綠色螢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或Texas Red染劑(紅色螢光染劑)的發散波長,僅有少部分重疊,研究員可以善用這項特性在單一的樣品上進行多重螢光染色。

DAPI能快速進入活細胞中與DNA結合,因此DAPI對生物體而言,也被視為一種毒性物質與致癌物。使用過程中應注意操作與拋棄的處理程式。

DAPI

中文名:4,6-聯脒-2-苯基吲哚(?)

英文名:4',6-diamidino-2-phenylindole,2-(4-amidinophenyl)-1H -indole-6-carboxamidine,DAPI dihydrochloride

分子式:C16H15N5

DAPI的結構DAPI的結構

結構式:

分子量:277.324

CAS number:28718-90-3

光譜性質: DAPI的最大激發波長為340nm,最大發射波長為488nm

與雙鏈DNA結合時最大吸收/最大發射為358 nm/461 nm;與RNA結合時,最大發射移動到400 nm左右。

染色原理

染色原理:

DAPI 為一種螢光染料,可以穿透細胞膜與細胞核中的雙鏈DNA結合而發揮標記的作用,可以產生比DAPI自身強20多倍的螢光,和EB相比,對雙鏈DNA的染色靈敏度要高很多倍。顯微鏡下可以看到顯藍色螢光的細胞,螢光顯微鏡觀察細胞標記的效率高(幾乎為100 %) ,且對活細胞無毒副作用。DAPI染色常用於細胞凋亡檢測,染色後用螢光顯微鏡觀察或流式細胞儀檢測。DAPI也常用於普通的細胞核染色以及某些特定情況下的雙鏈DNA染色。細胞經熱激處理後用DAPI染色3分鐘,在螢光顯微鏡下可以看到到細胞核的形態變化。

a、 正常的菸草細胞核:核形完整,染色質均勻。

b、 染色質固縮,向外周聚集,形成周邊化。

c、 染色質進一步固縮,形成很多顆粒物質。

d、 細胞核破裂形成碎片,核解體。

染色步驟

在細胞移植前,將DAPI 以一定的濃度加入培養基中,與細胞共同孵育過夜,用PBS 緩衝液漂洗至少6 次以洗掉未結合的DAPI,在用酶消化後離心收集細胞,加入DMEM 培養基製成細胞懸液以備用。

存儲條件:-20℃避光保存

每次使用,用量較少,可反覆凍融,無需分裝

注意事項:

1、DAPI強烈致癌,操作時要戴上手套。

2、貯存液用70%酒精配製,濃度100 µg/ml,可用黑紙包住,長期凍存。使用液按1:1000用PBS稀釋,最終濃度100 ng/ml。

3、DAPI是非常優秀的DNA染料,固定過和沒有固定過的活細胞均可用DAPI染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