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膽草

龍膽草

龍膽草為龍膽科龍膽屬植物。又名龍膽(《本經》),陵游(《本經》),草龍膽(《本草圖經》),苦龍膽草、地膽草(《滇南本草》),膽草(《藥品化義》),山龍膽(《浙江中藥手冊》),四葉膽(《廣西中獸醫藥植》),水龍膽(《江蘇植藥志》)。根及根莖入藥。味苦,性寒。歸肝、膽經。有清熱燥濕,瀉肝膽實火的作用。主治高血壓,頭暈耳鳴,膽囊炎、急性傳染性肝炎、陰部濕癢、濕熱黃疸、瘡癤癰腫,口苦和驚風等症,為保肝利膽之良藥。

基本信息

簡介

龍膽草龍膽草
龍膽為龍膽科植物及中藥材龍膽的統稱。植物龍膽在中國大陸、俄羅斯、日本、朝鮮等均有分布,生長於海拔400米至1,700米的地區。中國有龍膽屬240多種,多產於西南高山地區,北京周邊只有少數幾種,與杜鵑、報春合稱為世界三大高山花卉。龍膽也是重要的藥用植物,其根和根莖入藥具有清熱、瀉肝、定驚之功效。1.龍膽

又名:粗糙龍膽。多年生草本,高35~60厘米。根莖短,簇生多數細長的根,根長可達25厘米,淡棕黃色。直立,粗壯,通常不分枝,粗糙,節間常較葉為短。對生,無柄,基部葉2~3對,甚小,鱗片狀;中部及上部葉卵形、卵狀披針形或狹披針形,長約3~8厘米,寬0.4~4厘米,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連合抱於節上,葉緣葉脈粗糙,主脈3條基出。無梗,數朵成束,簇生於莖頂及上部葉腋;苞片披針形;花萼綠色,鐘形,膜質,長約2.5厘米,先端5裂,裂片披針形至線形;花冠深藍色至藍色,鐘形,長約5厘米,先端5裂,裂片卵形,先端銳尖,裂片間有5褶狀三角形副冠片,全緣或偶有2齒;雄蕊5,著生於花冠管中部的下方;子房長圓形,1室,花柱短,柱頭2裂。蒴果長圓形,有短柄,成熟時2瓣裂。種子細小,線形而扁,褐色,四周有翅。

花期9~10月。果期10月。生於山坡草叢灌木叢中及林緣。

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貴州四川廣東廣西等地。

2.三花龍膽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根莖短,簇生數條細長的根。莖直立,不分枝,光滑無毛。葉片線狀披針形,長5~1厘米,寬0.5~1.2厘米,先端漸尖,邊緣稍反卷,光滑無毛,主脈1條,明顯。花無梗,1~3朵,罕5朵,成束著生於莖頂及上部葉腋;苞片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花萼長2~2.5厘米,先端5裂,裂片長短不等,長5~15毫米;花冠深藍色,鐘形,長約3.5~4.5厘米,先端5裂,裂片卵形,先端鈍或近鈍狀;副冠5片,甚短小。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於灌木叢中、林間空地或草甸子中。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

生理特徵

龍膽草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喜溫和涼爽氣候,耐寒,地下部可忍受-25℃以下低溫。忌強光,在乾旱季節,葉片出現灼傷現象。

化學成份

1.龍膽
根含裂環烯醚萜甙類苦味成分:
龍膽苦甙當藥苦甙,當藥龍膽草甙,苦龍膽酯甙,痕量苦當藥酯甙;苦甙總含

龍膽草龍膽草
量可高達7.33%,而龍膽苦甙含量可達6.34%。
生物鹼:龍膽鹼秦艽鹼甲龍膽黃鹼
2.條葉龍膽
根含裂環烯醚萜甙類苦味成分:
龍膽苦甙,當藥苦甙,當藥甙,苦龍膽酯甙,痕量苦當藥酯甙;苦甙總含量可達4.35%,而龍膽苦甙含量為4.15%。
3.三花龍膽
根含裂環烯酸萜類成分:
龍膽苦甙,當藥苦甙,當藥甙,痕量苦當藥酯甙;苦甙總含量為3.95%,而龍膽苦甙含量為3.66%。還含三花龍膽甙
4.滇龍
根含裂環烯醚萜甙類苦味成分:
龍服苦甙,當藥苦甙,當藥甙,痕量苦龍膽酯甙,痕量苦當藥酯甙;苦甙總含量5.10%,龍膽苦甙含量5.01%。地上部分含龍膽鹼,秦艽鹼乙秦艽鹼丙,β-谷甾醇。

炮製方法

採挖後,除去莖葉,洗淨,曬乾。

藥理作用

瀉肝膽實火,除下焦濕熱。
治肝經熱盛,驚癇狂躁,乙型腦炎,頭痛目赤咽痛黃疸熱痢,癰腫瘡瘍,陰囊腫痛,陰部濕癢。
用於濕熱黃疽、陰腫陰癢、帶下、濕疹瘙癢、耳聾脅痛、口苦、驚風抽搐。

龍膽草龍膽草

《本經》:主骨間寒熱,驚瘸邪氣,續絕傷,定五臟,殺蠱毒。
《別錄》:除胃中伏熱,時氣溫熱,熱泄下利,去腸中小蟲,益肝膽氣,止驚惕。
《藥性論》:主小兒驚癇入心,壯熱骨熱,癰腫;治時疾熱黃,口瘡。
《日華子本草》:治客忤,疳氣,熱病狂語,瘡疥,明目,止煩。
《本草圖徑》:古方治疸多用之。
《履巉岩本草》:治酒毒便血,腸風下血。
《醫學啟源》:治黃目赤腫,睛脹,瘀肉高起,痛不可忍。
《主治秘訣》云:治下部風濕及濕熱,臍下至足腫痛,寒濕腳氣。
《滇南本草》:治咽喉疼痛,洗瘡疥毒腫。
《醫學入門》:治卒心痛,蟲攻心痛,四肢疼痛。
《綱目》:療咽喉痛,風熱盜汗。

常用配方

治傷寒發狂:草龍膽為末,入雞子清、白蜜化涼水服二錢。(《傷寒蘊要》

治肝膽經實火濕熱,脅痛耳聾,膽溢口苦,筋痿,陰汗,陰腫,陰痛,白濁溲血:龍膽草(酒炒)、黃芩(炒)、梔子

龍膽草龍膽草
(酒炒)、澤瀉木通、車前子、當歸(酒洗)、生地黃(酒炒)、柴胡甘草(生用),水煎服。(《局方》龍膽瀉肝湯)

治雀盲夜不見物:龍膽草一兩,黃連一兩。二味為細末,食後用熱羊肝蘸藥末服。(《履巉岩本草》)

治暑行目澀:生龍膽(搗汁)一合,黃連(浸汁)一匙,和點之。(《世醫得效方》

治眼中漏膿:龍膽草,當歸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溫水下。(《飛鴻集》

治谷疸,食畢頭鏇,心佛郁不安而發黃,由失飢大食,胃氣沖熏所致:苦參三兩,龍膽一合,牛膽丸如捂子,以生麥汁服五丸,日三服。(《補缺肘後方》

治咽喉腫痛:龍膽草一把,搗汁,汩嗽服之。(《本草匯言》)

冶卒下血不止:草龍膽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為五服,如不差更服。(《姚僧坦集驗方》

治傷寒汗後,盜汗不止,或婦人小兒一切盜汗,並宜服之:龍膽不以多少,焙乾,為細末,每服一大錢,豬膽汁三兩,點入溫酒少許,調服,空心臨臥。(《楊氏家藏方》龍膽湯

治腎囊風瘙癢或破,流水,又名繡球風:苦龍膽草、經霜桃葉蜂房藜蘆千張紙。共搗細末,芝麻油調搽。(《滇南本草》)

栽培要點

選地與整地
選地

土質以富含腐殖質壤土或少壤土,森林腐殖土,棕壤土

龍膽草龍膽草
宜,要求土層深厚,土質肥沃,疏鬆,濕潤,土壤PH值為5.5-6.5。土壤中六六六、DDT五氯硝基苯含量分別不得超過1mg/kg。地勢以平地緩濕潤的地塊。周邊環境遠離交通幹道200m以外,周圍不得有污染源

整地
育苗地必須精耕細作,通常深翻20cm每1000m2在整地前先施入腐熟農家肥3000-5000kg,然後耕翻耙碎,整平,做成寬1.2-1.5,高20cm的平畦,畦長適中,畦間距50cm。如果沒施農家肥的土壤結合作畦,每1000m2施入磷酸二銨30-40kg,在做畦時於土壤混拌均勻。移栽地塊要深翻20cm,清除雜物,施入足量有機肥,耙細,整平,最後做成寬100-130cm的畦待移栽。

田間管理

育苗
1.種子育苗
龍膽種子很小,每個果實內含2000-4000粒種子,通常每株結1-8個果實,因此一株龍膽種子可繁殖2000-40000

龍膽草龍膽草
株,生產上為加速繁殖,多採用育苗移栽方式進行生產。種植龍膽可分為秋播和春播,秋播在10月下旬至上凍前播完,春播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進行,當地溫在8-10℃之間時就可播種。播種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撒播法
為使播種均勻一致,要有專人按一定的面積把種子稱好,即育苗田按每平方米用種2g(乾種子),真播田播種1.5g/m2。用草木灰,細沙或細土充分混拌均勻,選擇有經驗的人撒播種子再加少許滑石粉調成白色,在床面容易辯認,先撒播三分之二的種子,再用三分之一種子找零。播好後用平板鍬光滑木板將種子拍到土裡,隨後畦面用覆蓋物(松針或稻草)覆蓋,播出一定面積緊跟著澆水

篩播法
首先用木板將畦面刮平,把處理好的種子稍加晾曬,以散落為宜,成團的種子用手挖輕搓開,用適宜的細篩,育苗田播種量為2g/m2(乾種子),播種時用於扶篩,用手輕輕打篩壁,拍一下換一個地方,篩播法種子不拌基質,使種子均勻撒落在畦面上然後用木板稍加鎮壓,將種子壓入土中,使種子與土壤結合。其它操作規程同於撒播。

稻草或松針覆蓋育苗
這種覆蓋式育苗是龍膽育苗較好的一種方法,它的好處是成本低,作業方便,透光透氣性好。其具體方法是做好育苗畦後,按計算出的播種量將種子滲入一定比例細沙或草木灰一起撒播在畦面上,用木板把畦面鎮壓,再用稻草或松針把畦面覆蓋,厚度為0.5-1.0cm為宜,然後把畦面澆透水即可。

2.扦插育苗
常規扦插於6月間取二年生以上的龍膽枝條,每三節為一插穗,於下端節下處切斷,並摘除該節的葉片,立即浸入複合激素溶液GA BA NAA各1ppm等量混合液中,浸入下端2-3cm,經48h後,取出扦插在滅菌畦土製備的扦插畦上,2-3cm深,插後澆透水,保持土壤濕潤,土溫18-28℃,約三周可生根。試驗表明:激素處理扦插繁殖以東北龍膽為最好,粗糙龍膽次之。東北龍膽經複合激素溶液浸泡48h的生根率達80%,7月28日定植于田間,其根的越冬率可達100%。

3.育苗期管理
保濕

龍膽種子微小,要求高濕條件。因此保濕是育苗的一個重要環節。
整個苗期保濕工作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播種後到出苗之前,這一階段屬高濕階段;此時畦面的濕度要保持在70%左右;
第二階段從出齊苗到長到四片葉時屬中濕階段,該階段畦面濕度應保持在50-60%為宜;
第三階段從6片真葉開始至秋後,畦面濕度應保持在40%左右。
育苗整個生長期內,畦面應始終保持潮濕狀態不準出現乾土層。澆水次數應根據土質及地塊的保水能力和氣候條件而定。澆水最佳時間為早上5-8點,晚上4點至7點。應嚴格遵守澆水時間,否則會出現損傷葉片,導致病害發生,影響幼苗正常生長。
去掉覆蓋物
幼苗長到2片真葉時去掉部分覆蓋物,約留一半左右,到幼苗長到2片真葉時去掉部分覆蓋物,約留一半左右,

龍膽草龍膽草
到幼苗長出4片真葉後再去掉全部松針或稻草。
除草、追肥
苗畦除草不應受遍數的限制,本著早除,除小的原則,見草即除,以免拔草時傷苗。為了使龍膽幼苗發育良好,苗期進行葉面追肥,第1次在第對真葉展開時用磷酸二氫鉀700-800倍液面噴霧,每千平方米用肥80-90g第2次在4-6片真葉時,用磷酸二氫鉀600倍液,葉面噴施,以葉面著液均勻,不滴液為宜。

越冬管理
當年育的龍膽苗一般不宜當年移栽,待第二年春開始移栽。因此必須做好越冬管理工作,臨上凍之前,用樹葉,或稻草等作覆蓋物,蓋好苗畦,並做好苗區四周的防護工作。待春季無凍害時,揭去覆蓋物,清理好畦面。

移栽
1.種苗起收

一年生起苗必須在第2年春天,越冬芽萌發前至四片真葉之間進行移栽;二年生苗起苗移栽,可在當年越冬前秋栽或於翌年越冬芽萌發前春栽均可。

起苗方法
挖苗,用鐵鍬從菌畦的一端開始,從苗畦兩側向里起挖,深度以不傷根為宜。挖出的小苗平放於地面,避免陽光曬根和損傷越冬芽。將苗起出,抖淨泥土,分大、中、小三類分別栽植,必須隨起隨栽。

種苗貯藏
種苗起出後因故不能及時栽植時,必須進行假植。把苗按一定量捆成小把,一層土一層苗的埋在蔭涼處,然後用稻草等蓋上,防止水分蒸發。土壤乾旱時適當噴一點水,保持濕度。嚴禁將小苗放在畦面上等地方暴曬。

2.移栽
移栽時間
二年生苗秋栽時間在地上部枯萎後至封凍前都可進行,具體時間秋季9月20日至10月20日。一年生或二年生苗春栽時間是4月20日至5月20日,越冬芽未萌發至4片真葉之前。此時根部特徵是新根未伸出之前,這段時間移栽成活率高。移栽過早或過晚都會影響龍膽正常生長。如果在冬眠芽未萌發之前移栽,復土深度及行距難以控制。移栽過晚,會導致緩苗十萬,根系不發達,抗病力弱,易發病,提前黃葉倒秧,影響開花結實。

移栽密度
移栽的密度要區分一年生苗與二年生苗。一般一年生苗要求每畝(666.7平方米)投苗60000-80000株。即1.2m 寬的畦面,每延長米有150-200株。二年生苗要求每畝(666.7平方米)投苗量為25000-30000株。即1.2m的畦面,每延長米栽60-70株。其株行距因種苗大小而確定。苗較大時,株距加密,行距加寬,以免窩根,影響正常生長。密度要求的一般規律為宜密不宜稀。
原因之一是,高密度適合於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群體競爭能增產的特點。
二是高密度能夠保持地面濕度,減少水份蒸發,以創造龍膽生長所需要的蔭涼濕注潤條件。
三是高密度可控制雜草,減少拔草鬆土用工。四是高密度可控制葉斑病傳播,減輕病害發生。但密度不能超過規定的投苗量。

移栽方法
首先沿畦面橫向開溝,深度因苗大小而定,然後將苗擺入溝內,可稍加傾斜以便苗位置穩定,根系舒展較好。用開第二行的土溝,同時覆上第一行的土,周而覆始,依次類推。覆土後稍加鎮壓,保持移栽後的畦面平整,覆土一般深度為芽莖以上2cm左右,與苗在苗田時的土層厚度相同。栽後水即燒透水,覆上1-2cm稻草保濕。
移栽注意事項:

龍膽草龍膽草

1.株行距整齊
2.覆土深度及鬆緊度適宜,不露根莖和萌芽
3.不埋葉子,不窩根傷根,不損壞地上莖葉;
4.儘量做到隨起隨栽,種苗不能長時間裸露或風吹日曬,必須用草覆蓋;
5.栽後及時澆水要求均勻澆透之後覆蓋物保濕,出苗後撤去覆蓋物。
間作玉米
當年移栽的龍膽幼苗具有耐濕潤蔭涼,喜散射光的特點。為了適應這一特性,可在移栽完成或移栽前,在畦的兩邊埯種玉米,為龍膽遮蔭。

栽後管理

龍膽移栽後的管理主要有以下幾個重要環節。

除草
除草不要受遍數限制,本著除早除小,見草即除的原則。切不要待雜草長起來形成草荒時再拔草,這樣既費工又傷苗。

龍膽草龍膽草

鬆土
鬆土的目的是防止畦面土壤板結,提高土壤氣性,減少水份蒸發,並除掉萌芽中的雜草。鬆土應把移栽第一年放在點,第二年只在出土時松一遍土即可。在移栽緩苗後,應及時用手或鐵釘耙子被除因澆水造成的畦面板結層。注意移栽苗是斜栽的,鬆土時不要過深,以免傷苗或將苗帶出。一般移栽後龍膽田結合除草要鬆土2-3次即可。
追肥
移栽緩苗後,為促使其儘快展順,進行葉面追肥,可在展葉以後到現蕾期間和開花到結果期間進行兩次葉面追肥,使用磷酸二氫鉀,葉面寶豐產素葉面肥濃度說明書,進行葉面噴施。3-4年生龍膽可在生育期間進行適量根系追肥,一般每平方米施餅肥100-150g,磷酸二氫銨50g,農家肥3kg。其方法是按行的空間開溝,深2-3cm,將上述肥料施入溝內,並將土覆平即可。
疏花與摘蕾
為減少營養物質消耗,促進根系物質積累,加速根莖生長,非採種田在現蕾後應將花蕾全部摘除。

蟲害防治

斑枯病

病原是真菌中一種半知菌,為害葉片。葉片上病斑圓形,直徑3—12毫米,褐色,中央稍淡,二面均可生黑色小點(即分生孢子器),嚴重時病斑匯合,葉片枯死。

防治方法:

1.收穫後清潔田園,將田間枯枝落葉收集燒毀;

2.發病前或發病初噴50%退菌特1000倍液,或1:1:100波爾多液,每7—10天噴1次。

臨床套用

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對輕症能口服者給予20%龍膽草糖漿,日服3次,每次10~15毫升昏迷嘔吐不能進食者,給2:1龍膽草注射液每天3~4次,每次2~4毫升肌注,至熱退3天后停藥。
中、重型者均同時輔以西藥常規治療。
共觀察23例,其中重型11例,中、輕型各6例,結果均痊癒。
3天內體溫恢復正常者18例,15例有抽搐症狀者,24小時內控制11例(另4例在2天內控制),神志轉清醒者10例。
只有1例重型有後遺症。

性狀鑑別

龍膽草龍膽草
性狀鑑別
龍膽

根莖多橫生,長0.5-3cm,直徑3-8mm,

有多個莖痕,下面有4-3餘條根,常多於20,根細長圓柱形,略扭曲,直徑1-3mm;表面灰白色棕黃色,上部橫紋較明顯,下部有縱皺紋及細根痕。質脆,易吸潮變軟,斷面黃棕色,木部呈黃白色點狀,環列,中央髓部明顯。氣微,味極苦。

條葉龍膽

根莖多直生,塊狀或長塊狀,長0.5-1.5cm,直徑4-7mm,下面叢生2-16條根,常少於10條。根長約15cm,直徑2-4mm;表面黃棕色或灰棕色,有扭曲的縱皺紋,上部細密橫紋明顯,並有少數突起的支根痕。

三花龍膽

根莖多直生,長1-5.5cm,直徑0.7-1.5cm,下面有4-30餘條根,常多於15條,根直徑1-6mm;表面黃白色。全體橫紋均較明顯。

滇龍膽

根莖結節狀,有1-10餘個殘莖,下面有4-30餘條根,根細長紡錘形,略彎曲,直徑1-4mm;表面淡棕色或棕褐色;橫切面中央有白色木。

顯微鑑別

根橫切面:

1.龍膽

外皮層細胞1列,細胞切向延長,壁稍厚,微木栓化;有的細胞中有橫隔分成2-4個子細胞皮層為3-5列細胞,排列疏鬆,有裂隙內皮層細胞1列,細胞切向延長呈條狀,有的細胞可見縱隔分成多個小細胞。韌皮部寬厚,外側有不規則裂隙;篩較明顯。形成層於木質部導管束外方處較明顯。木質部射線寬狹不一,導管束8-9個,有的呈兩叉狀分歧。髓部為薄壁細胞。本品薄壁細胞含微小草酸鈣針晶方晶,長2.5-5μm。

2.條葉龍膽

根的形成層通常成環,薄壁細胞中草酸鈣結晶長2.5-10μm。

3.三花龍膽

根的薄壁細胞多皺縮呈頹廢狀,韌皮部內側薄壁細胞中含有眾多草酸鈣結晶,長3-15μm。

4.滇龍膽

根的外皮層及皮層薄壁細胞通常已脫落。內皮層細胞縱隔分成多個小細胞,韌皮部寬厚,形成層環不甚明顯,木質部導管發達,密布於根的中央,無髓。薄壁細胞中不含草酸鈣結晶。

理化鑑別

1.取本品粉末約2g,加甲醇10ml,冷浸過夜,濾過。濾液濃縮至4ml,分成2份,一份作薄層色譜用,另一份加稀酸稀釋後,滴加碘化鉍鉀試液,有橘紅色沉澱產生。(檢查生物鹼

2.薄層色譜

取上述甲醇提取液,另取龍膽苦甙甲醇溶液為對照品溶液,分別點樣在同一矽膠GF254薄層板上,用氯仿-甲醇-水(30:10:1)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樣品溶液色譜在與對照品溶液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紫紅色斑點。

文化底蘊

1.《醫學啟源》:以柴胡為主,草龍膽為使,治眼疾中必用之藥也。治黃目赤腫,睛脹,瘀肉高起,痛不可忍。《主治秘訣》云:治下部風濕及濕熱,臍下至足腫痛,寒濕腳氣。

2.《綱目》:療咽喉痛,風熱盜汗。相火寄在肝膽,有瀉無補,故龍膽之益肝膽之氣,正以其能瀉肝膽之邪熱也。但大苦大寒,過服恐傷胃中生髮之氣,反助火邪,亦久服黃連反從火化之義。

3.《本草經疏》:草龍膽味既大苦,性復大寒,純陰之藥也,雖能除實熱,胃虛血少之人不可輕試。空腹餌之令人溺不禁,以其太苦則下泄太甚故也。

4.《本草正》:龍膽草,乃足厥陰、少陽之正藥,大能瀉火,但引以佐使,則諸火皆治。凡肝腎有餘之火,皆其所宜。

5.《藥品化義》:膽草專瀉肝膽之火,主治目痛頸痛,兩脅疼痛,驚癇邪氣,小兒疳積,凡屬肝經熱邪為患,用之神妙。其氣味厚重而沉下,善清下焦濕熱,若囊癰、便毒、下疳,及小便澀滯,男子陽挺腫脹,或光亮出膿,或莖中癢痛,女人陰癃作痛,或發癢生瘡,以此入龍膽瀉肝湯治之,皆苦寒勝熱之力也。亦能除胃熱,平蛔蟲,蓋蛔得苦即安耳。

6.《本草新編》:龍膽草,其功專於利水,消濕,除黃疸,其餘治目、止痢、退腫、退熱,皆推廣之言也。但此種過於分利,未免耗氣敗血,水去而血亦去,濕消而氣亦消,初起之水濕黃疸,用之不得不亟,久病之水濕黃疸,用之不可不緩,正未可全恃之為利水神丹,消濕除癉之靈藥也。或謂龍膽草治濕熱,最利癉病,正濕熱之病也,然用龍膽草以治黃疸,多有不效者,何也?黃疸實不止濕熱之一種也,有不熱而亦成黃疸者,非龍膽草所能治也。尤膽草瀉濕中之熱,不能瀉不熱之濕也。

7.《醫學衷中參西錄》:龍膽草,味苦微酸,為胃家正藥。其苦也,能降胃氣,堅胃質;其酸也,能補益胃中酸汁,消化飲食。凡胃熱氣逆,胃汁短少,不能食者,服之可以開胃進食。微酸屬木,故又能入肝膽,滋肝血,益膽汁,降肝膽之熱使不上炎,舉凡目疾、吐血、衄血、二便下血、驚癇、眩暈,因肝膽有熱而致病者,皆能愈之。其瀉肝膽實熱之力,數倍於芍藥,而以斂輯肝膽虛熱,固不如芍藥也。

8.《本草正義》:龍膽草,大苦大寒,與芩連同功,但《本經》稱其味澀,則其性能守而行之於內,故獨以治骨熱著;余則清泄肝膽有餘之火,疏通下焦濕熱之結,足以盡其能事;而霉瘡之毒,疳痃之瘍,皆屬相火猖狂,非此等大苦大寒,不足以瀉其烈焰,是又疏泄下焦之餘義矣。

參考文獻

《醫學啟源》:
《綱目》:樓氏醫家系世傳,博學全善輯
《本草經疏》:明.繆希雍撰,又名《神農本草經疏》
《本草正》:《本草綱目》編述
《藥品化義》:清.李延昰補訂
《本草新編》:清.陳士鐸著
《醫學衷中參西錄》:亦稱《衷中參西錄》。30卷。近代張錫純苦。初刊於1918至1934年間
《本草正義》:張山雷編著 公元1920年
《本經》:即《神農本草經》
《別錄》:西漢.劉向撰
《藥性論》:磐如玉書坊
《日華子本草》:宋.掌禹錫考
《本草圖經》:宋.蘇頃等編撰
《履巉岩本草》: 宋.王介繪撰於嘉定庚辰(公元1220年)
《滇南本草》:蘭茂著 2004年
《醫學入門》:明.李梴編撰。刊於1575年
《藥品化義》:清.李延昰補訂
《浙江中藥手冊》:浙江省衛生廳主編 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草綱目拾遺》:(公元1765年,清乾隆30年)是趙學敏編著

中草藥第三季

中藥材中國是中草藥的發源地,目前中國大約有12000種藥用植物,這是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在中藥資源上我們占據壟斷優勢。古代先賢對中草藥和中醫藥學的深入探索、研究和總結,使得中草藥得到了最廣泛的認同與套用。讓我們一起完善中草藥的詞條,讓更多的人們了解到這中國的瑰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