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青小蜂

黑青小蜂

黑青小蜂(Dibrachys xavus),棉紅鈴蟲等的天敵,金小蜂科。雌成蟲體長約2.8毫米,黑色,翅透明有金屬光澤,腹部紡錘形。雄成蟲體長約2毫米,腹部第一、二節間有半透明的黃白色帶。年生11-12代。在越冬結繭的棉紅鈴蟲幼蟲體上寄生,使其死亡。用於防治棉花倉庫內的棉紅鈴蟲,倉庫內放蜂后,寄生率很高。

基本信息

簡介

黑青小蜂(Linggoldenwasp)越冬棉紅鈴蟲重要外寄生性天敵昆蟲,又名紅鈴蟲金小蜂。學名Dib).a。/Iyseavus(Walker)。膜翅目,金小蜂科分布於歐、美、亞、大洋洲及非洲北部。中國全境多有分布。已知寄主有6目、36科、149種‘主要有大蜡螟、麥蛾、紅鈴蟲、黃刺蛾、粟褐斑螟、菜蛾、蘋果蠢蛾以及鱗翅目和鞘翅目的寄生性天敵繭蜂、姬蜂等。因此,既是初寄生物,又可重寄生。

生態特徵

黑青小蜂黑青小蜂

雌蜂體長1.7一3.2毫米,青黑色,有金屬光澤,3個單眼排列成鈍三角形,觸角13節。腹無柄,產卵器不突出腹末。雄蜂體長1.2一2.3毫米,腹部第一至三鈞司有一個梯形半透明的淺黃斑紋。卵長0.2一0.4毫米,長茄形,色乳白。幼蟲長1.3一2.5毫米,似蛆,初孵色白後變淺灰略帶紅色。蛹長1.4一2.6毫米。蟲雨初乳白,羽化前變灰色。黑青小蜂寄生習性在湖北一年發生H一12代,以幼蟲或蛹在越冬紅鈴蟲的繭內越冬,3月化蛹,4月初羽化為成蟲,4月上中旬在棉倉內進行寄生活動,5一6月寄生率上升,7一8月氣溫高,一部分轉到倉外其他寄主上繁殖。每雌產卵50一60粒,寄生紅鈴蟲5一10頭,最多可達22頭;卵產於寄主體外,孵化後幼蟲在體表取食,有的刺死紅鈴蟲後,吸取體液,而不在寄主的體內產夢日。

繁殖利用

黑青小蜂黑青小蜂

20世紀30年代,阿根廷曾飼育散放這種蜂防治大蜡螟。1955一1957年中國利用紅鈴蟲大量繁蜂成功,1960年推廣到全國12個省、市、自治區。放蜂倉庫內,對越冬紅鈴蟲寄生率達75一95%,使第一代紅鈴蟲對附近棉田花害率降低60一70%。選育優良種蜂。冬季採集越冬紅鈴蟲繭,放在溫箱、溫室或飼養盒內繁殖,保持溫度18一25℃,相對濕度70一80%;按5頭紅鈴蟲接1頭雌蜂,25一30天即可出蜂;冬春可以繁殖3代以上,可在冬季自然低溫下貯存,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棉倉內釋放。每5000公斤籽花放蜂1000頭。經兩代繁殖,越冬紅鈴蟲被寄生率可達到80%左右。

寄生範圍

廣譜食性種,已知寄主達6目36149種,其中包括鱗翅目鞘翅目的天敵,所以它是鱗翅目或鞘翅目的次寄主,但有時為鱗翅目幼蟲的初寄主。有時也能以寄蠅為其寄主。

地理分布

朝鮮、英國、美國、加拿大、前蘇聯、捷克斯洛伐克、北非;山西、陝西、山東、江蘇、上海、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四川等;武威(天祝)、白銀。

膜翅目(三)

膜翅目(學名Hymenoptera)包括蜂、蟻類昆蟲。屬有翅亞綱、全變態類。全世界已知約12萬種,中國已知2300餘種,是昆蟲綱中第3個大目、最高等的類群。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以熱帶相亞熱帶地區種類最多。膜翅目是昆蟲綱中的一個目,它的名字來自於其膜一般的,透明的翅膀,它包括各種蜂和螞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