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棘皮症

黑棘皮症

黑色棘皮症簡稱黑棘皮症,是以皮膚角化過度、色素沉著及乳頭瘤樣增生為特徵的一種少見的皮膚病。發病可能與遺傳、內分泌、藥物、及腫瘤等因素有關。

基本信息

簡介

黑棘皮症黑棘皮症

黑色棘皮症簡稱黑棘皮症,主要損害為患處皮膚灰褐色或黑色,增厚、粗糙呈疣狀和小乳頭狀,觸之似天鵝絨狀。口腔黏膜變化主要表現為舌面天鵝絨狀外衣式損害,但乳頭瘤樣贅生物也可發生,也可發生在口唇和齶。 良性黑棘皮病。由於黑棘皮瘤作為遺傳性綜合徵的一部分,臨床表現是短暫的。肢端和黏膜很少受累,假性黑皮病的症狀可隨體重減輕而消退。惡性黑棘皮病的臨床特徵,一般較顯著,四肢和口腔黏膜常受累。

診斷要點

黑棘皮症黑棘皮症

1.皮損好發於頸部、腋部、外生殖器、腹股溝、肛周、臍窩、乳暈及面部等處。

2.主要損害為患處皮膚灰褐色或黑色,增厚、粗糙呈疣狀和小乳頭狀,觸之似天鵝絨狀。臨床因病因不同病情各異。

3.惡性型 中老年發病,皮損嚴重,色深,廣泛,有掌跖角化,消瘦,常伴內臟惡性腫瘤。

4.良性型 (1)真性良性黑棘皮病 與遺傳有關,幼年發病,皮損輕而限局,青春期後可緩解;(2)假性黑棘皮病 多伴肥胖,皮損限於皺褶處,體重恢復正常後皮損可消退。另外,某些綜合徵,及服用菸酸、皮質類固醇激素等藥物亦可發生此病,但皮損較輕,停藥後可消退。

5.組織病理示表皮角化亢進,乳頭瘤樣增生,基層色素增加。

發病特徵

黑棘皮症黑棘皮症

各型黑棘皮病的外觀是一致的,其嚴重程度有差別,呈對稱性,皮膚受累區域依次是腋窩、頸部的屈側和餐巾區,外陰、大腿內側、面部、肘窩、膕窩、肚臍、手背、乳暈、足、眼瞼和鼻前庭。
主要的症狀系疣狀、乳頭樣增生,角化過度和色素加深。最初的變化表現為污黃色、灰色或棕黃色,隨後黑素加深,與周圍皮膚界限不甚清楚。皮膚皺紋和皺褶處發生天鵝絨狀乳頭瘤樣疣狀皮損,污灰到黑色增生常致雞冠樣皮嵴,呈不同程度的角化過度。最終可發生疣狀贅生物。受累區域既可局限也可廣泛,如整個腋窩。最嚴重的乳頭瘤樣角化過度增生見於皮損中央,趨於邊緣皮損減輕,被黑素加深區包圍。浸漬發生在指間區域,反過來又刺激增殖形成,在惡性型,掌跖特別容易受累。整個皮膚明顯的乾燥和粗糙。
口腔黏膜變化主要表現為舌面天鵝絨狀外衣式損害,但乳頭瘤樣贅生物也可發生,也可發生在口唇和齶。
當皮損發生浸漬時,黑棘皮病患者可產生一些主觀症狀和瘙癢,瘙癢多見於惡性黑棘皮病,有時非常嚴重。
根據皮膚皺褶部位色素增加,伴疣狀增殖,組織病理顯示乳頭瘤樣增生,應考慮診斷本病。重要的是區分良惡性。惡性黑棘皮膚病通常在成年發病,損害嚴重,四肢與黏膜常受累,色素沉著顯著,皮損逐日嚴重,且伴瘙癢。

發病原因

黑棘皮症黑棘皮症

良性黑棘皮病作為遺傳綜合徵的一種。呈不規則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與內臟疾病無關,良性黑棘皮病和獲得內分泌疾病:除外遺傳形式,良性黑棘皮病可伴隨垂體、腎上腺和卵巢腫瘤發生,發病常在青少年時期。肥胖不一定存在。

惡性黑棘皮病:本病幾乎均與內臟腫瘤相關。約60%病人皮膚症狀與內臟惡性程度同步進展,約20%病人皮膚症狀先於惡性腫瘤數年,約20%病人惡性腫瘤是原發的,皮膚症是繼發的。

發病機制

發病機制還不清楚。良性黑棘皮病,呈不規則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與內臟疾病無關,惡性黑棘皮病,約60%病人皮膚症狀與內臟惡性程度同步進展,約20%病人皮膚症狀先於惡性腫瘤數年,約20%病人惡性腫瘤是原發的,皮膚症是繼發的。

檢查

組織病理:各型黑棘皮病組織病理改變相同,表皮呈中等程度角化過度及乳頭瘤樣增生,基底細胞層色素增多是其典型特徵。組織圖像似扁平的脂溢性角化症和表皮痣

治療方案

治療

系統治療,維生素A 5萬U,3次/d,數周或數月。在惡性黑棘皮病,去除腺癌通常皮膚症狀消退。腫瘤復發,皮膚症狀也常復發。
局部外用中等濃度角質溶解劑如10%硫黃煤焦油軟膏,對繼發性細菌或真菌感染可以適當的治療。  

預後

多種類型,預後各不相同。良性黑棘皮病臨床症狀輕微,青春期後病情平穩,甚至趨於消退。由於黑棘皮瘤作為遺傳性綜合徵的一部分,臨床表現是短暫的。肢端和黏膜很少受累,假性黑皮病的症狀可隨體重減輕而消退。惡性黑棘皮病的臨床特徵,一般較顯著,四肢和口腔黏膜常受累。色素加深明顯,瘙癢嚴重。在腫瘤去除以前,疾病可持續進展。一般來講,腫瘤惡性程度較高,經常短期內致人死亡。

飲食治療

低熱卡、低脂、較高碳水化合物及纖維素飲食有助於增進胰島素敏感性,改善高胰島素血症。肥胖者控制飲食後,體重減輕,機體胰島素敏感性有所提高。

運動治療

適當的運動可增加能量消耗,防止體重增加,促進葡萄糖的利用,增強胰島素的效應。

臨床特點  

a 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中年以後發病者約50%合併腫瘤,

b 病因不明,可能與遺傳、內分泌、藥物、腫瘤等因素有關,

c 多發生於皮膚皺褶部位,如頸、腋窩、、腹股溝、乳頭下臍窩等處,

d灰棕色或黑色色素沉著,表面乾燥、粗糙,逐漸增厚成細小乳頭,如絨毛狀,亦可進展成疣狀或疣狀贅生物,天鵝絨狀改變為其特徵皮損,

e 可累及黏膜,常有甲板損害,

f 可分為惡性型、真性良性型、假性型、綜合徵型及藥物型等五種類型,

惡性型黑棘皮病並發惡性腫瘤,最常見的為腹部惡性腫瘤,

真性良性型可發生於新生兒、兒童或青年,損害為單側且較輕,

假性黑棘皮病好發於成人黑皮膚肥胖者,

綜合症型為一些綜合症中的皮損表現,如Bloom綜合症,Crouzon綜合症等,

藥物型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停藥後皮損可逐漸消退,

惡性黑棘皮病皮損廣泛的患者,尚可累及黏膜,口腔黏膜呈較細的皺摺,似天鵝絨狀。

臨床鑑別診斷

融合性網狀乳頭瘤樣病

毛囊角化病

阿狄森病別名 黑色角化病 (Keratosis nigricans)

乳頭狀色素性營養不良(Dystrophia papillaire et pigmentaire)

併發症

惡性黑棘皮病,約60%病人皮膚症狀與內臟惡性程度同步進展,約20%病人皮膚症狀先於惡性腫瘤數年。黑棘皮症引起的併發症主要有肝豆狀核變性、Bloom綜合徵、狼瘡性肝炎、肝硬化紅斑狼瘡、皮肌炎和硬皮病、腎上腺皮質增生和糖尿病等。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療本病的時候應注意積極處理併發症。

內分泌系統及其疾病

內分泌系統(endocrine system)是機體的重要調節系統,它與神經系統相輔相成,共同調節機體的生長發育和各種代謝,維持內環境的穩定,並影響行為和控制生殖等。

盤點常見的遺傳病

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科學家們成功的把基因和疾病聯繫在一起。人們可以預先通過基因篩查來預測可能罹患的遺傳病。比如,GOOGLE公司創始人之一謝爾蓋?布林,就在其妻子的23andme生物技術公司通過測序發現自己可能在未來患帕金森氏綜合症,他積極通過各種方式來預防疾病的發生並投入巨資進行相關的研究。但如同一把雙刃劍,基因篩查也使一些攜帶突變基因的人在社會各個方面受到歧視,讓我們來關注一下遺傳疾病吧!
黑棘皮症| 短趾症|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白化病| 苯丙酮尿症| 紅綠色盲| 抗維生素D佝僂病|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脊柱裂| 先天性聾啞| 蠶豆病 | 強直性肌營養不良| 亨廷頓氏病| 老年性痴呆症| 精神分裂症| 脆性X綜合徵 | 原發性高血壓| WILSON 氏病| 成人多囊腎病| 馬凡綜合徵 | 侏儒綜合徵| 視網膜色素變性| 糖原貯積症| 神經鞘脂貯積症| 黏多糖貯積症 | 半乳糖血症| 白癜風| 性反轉綜合徵| WILMS 瘤| 視網膜母細胞瘤| 成骨不全病| 自毀容貌症| 家族性多發性結腸息肉病| 強直性脊柱炎| 假肥大性肌營養不良| 牛皮癬| 多囊腎| 脆骨病| 神經纖維瘤| 上瞼下垂| 類風濕性關節炎| 癲癇| 先天性心臟病| 高膽固醇血症| 唇裂| 齶裂| 魚鱗症| 多指| 著色性乾皮病| 腓肌萎縮症| 並指| 畸形足| 青光眼| 全身自化| 結腸息肉症| 先天聾啞| 原發性小睪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