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容

黃金容

黃金容(1902~1940),原名土剛,字品三,1902年12月出生於海南儋州光村鎮泊潮鄉泊潮新村(今隆慶村)。幼年時隨父親黃璡瑛在私塾讀書。1916年考入儋縣第一高小。1919年到廣州讀書,先後考入廣州市第一中學和廣州法政大學。在革命思潮的影響下,他胸懷救國救民大志,追求真理,接受馬列主義,於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加1925年廣州沙面“六二三”反帝示威遊行。1940年4月上旬,黃金容等20多名幹部、戰士及軍械人員,背負組建革命武裝的使命前往光村地區,在行經抱舍墟郊外時遭遇日軍,在戰鬥中,黃金容不幸中彈犧牲,時年38歲。

基本信息

黃金容(1902~1940),原名土剛,字品三,1902年12月出生於海南儋州光村鎮泊潮鄉泊潮新村(今隆慶村)。幼年時隨父親黃�瑛在私塾讀書。1916年考入儋縣第一高小。1919年到廣州讀書,先後考入廣州市第一中學和廣州法政大學。在革命思潮的影響下,他胸懷救國救民大志,追求真理,接受馬列主義,於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加1925年廣州沙面“六二三”反帝示威遊行。
1925年,黃金容自法政大學畢業後,和留穗的儋縣學生、共產黨員張興(後叛變)、王槐銘、黃振亞等人,利用暑期回鄉機會秘密攜帶馬列主義的書籍,向各自家鄉的工農民眾宣傳講解馬列主義,這是馬列主義首次在儋縣傳播。1926年春,受中共廣東區委派遣,黃金容以省農會特派員的身份回到瓊崖,在儋縣、臨高等地開展建立黨組織和農會的工作。在臨高縣城的一次民眾大集會上,他登台演講,宣傳新三民主義和國民革命綱領,號召廣大工農民眾組織起來,以革命的行動求得自身的解放。他言辭懇切,詞鋒凌厲,句句說到工農大眾的心坎上。從此,他的名字很快地在民眾中傳開,大家親切地稱他為“黃先生。”
1926年四五月間,黃金容經過幾個月的培養和組織工作,吸收了一批農民骨幹入黨,並成立了儋縣第一農村黨支部――泊潮村黨支部,黃金容親任支部書記。之後,他創辦泊潮村農民協會,共有800多農民人會。在泊潮村農會的帶動下,光村地區的蘇村、宣安、合羅、糯樹等十多個村莊先後成立了農會。不久又成立光村鎮農民協會,黃金容當選為委員長。他時常奔忙於各個村莊,指導農會建立和訓練農民自衛軍,並在泊潮村做出榜樣。泊潮村農會在黨支部領導下建立了一支80多人的農軍隊伍,會員們自造和捐款購買60多支步槍和土炮,全鄉參加軍事訓練的農民自衛軍隊員共有300多人,黃金容親自擔任教練。當時,四方山有一股土匪共200多人,民眾深受其害。為了消滅這股土匪,儋縣縣長、共產黨員邢治炳,國民黨儋縣黨部執委會負責人、共產黨員張興,和黃金容一起領導農民自衛軍五六百人,於1926年冬季分兩路向四方山匪巢進剿,匪眾紛紛投降。農民自衛軍在民眾中的威望越來越高,廣大中青年紛紛報名加入農民自衛軍。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四月下旬,瓊崖和儋縣國民黨當局先後向共產黨員和人民民眾下毒手,白色恐怖從縣城向全縣城鄉蔓延,儋縣黨組織被迫轉入地下。黃金容、張興等人潛回光村地區,繼續領導人民民眾進行鬥爭。7月,黃金容任中共儋縣委員會委員,當時縣委機關秘密設在他家。10月,黃金容與縣委書記張興(後叛變)一起領導儋縣革命武裝參加儋縣“十月暴動”,在縣城新州成立了儋縣臨時革命政府。“十月暴動”後,國民黨反動派對共產黨員和革命民眾進行瘋狂報復,儋縣共產黨員和革命民眾有的被捕,有的被殺;有的經不起嚴酷的鬥爭考驗,回家隱居,甚至動搖變節。儋縣黨組織與上級黨組織的聯絡斷絕,無法繼續領導鬥爭。在困境中,黃金容表現了共產黨人的革命氣節,堅持進行秘密鬥爭,他一方面化裝為商人到陵水縣找特委機關,另一方面以教書先生的身份為掩護,在抱舍、東田村和上坊境各村莊秘密活動,發展了一批農村黨員,並建立幾個農村支部。
黃金容不放過任何機會,積極創造條件進行鬥爭。1932年,廣東軍閥陳濟棠派遣陳漢光率領警衛旅到海南“圍剿”紅軍,在儋縣選擇抱舍一帶為軍墾基地,以解決軍隊的給養。黃金容利用陳漢光號召墾荒的機會,派黃正容同瓊崖國民黨當局辦理私人建農場的合法手續,於1933年在蘇村旁邊的瓜地辦起一個農場,命名為“萬安農場”,由黃正容擔任場長。這塊地方周圍的村莊有黨組織,既便於秘密活動,又易於接近民眾,對於上下左右的聯繫比較方便。黃金容、黃正容二人將自家水田25畝獻出;後又發動王槐銘、王茂松等同志到農場工作,發動黨員和民眾投資,使農場在極度困難的情況下維持下來。後來農場成為交通聯絡、培訓黨員的基地,在後來恢復和發展儋縣黨組織、指導革命鬥爭中起了積極作用。
1936年,中共儋縣縣委恢復,黃金容被任命為縣委委員,分工負責光村地區工作。翌年,西北區委成立(管轄今光村、松林區一帶黨組織,後來改稱四區區委),黃金容任區委書記。從此時起至1939年4月日寇入侵儋縣,光村地區革命形勢迅速發展,黨的基層組織進一步壯大,有10多個自然村建立了黨組織。光村鄉農民抗日救國會、抗日武裝委員會以及青年、婦女抗日救國組織相繼成立,在黃金容的領導下,這些革命民眾團體都顯示了很大的作用,在他的努力下,光村地區革命形勢迅速發展。
1938年春,縣委為做好建立抗日武裝的準備,在峨蔓林屋舉辦黨員訓練班,黃金容參加了訓練班的工作。訓練班以黨的統一戰線的政策和策略以及全民抗戰、持久抗戰的方針。武裝黨員骨幹。訓練結束後,黃金容和蒲公才、黃正容,蘇林英、葉連芳等30多人分頭到各區鄉進行擴軍工作。同年9月,縣委成立了武裝委員會,由前任縣委書記李漢任主任,黃金容、張興等任委員。李漢和黃金容、張興、黃振亞以及新任縣委書記李黎明等積極奔走,動員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革命民眾捐獻槍枝。黃金容、黃正容兄弟二人捐獻步槍11支,自製手提機槍兩挺。在他們的帶動下,泊潮村民眾也紛紛捐獻。在縣委的領導和全縣黨員、人民民眾的支持下,儋縣為雲龍改編籌集了130多支槍,動員100餘名青年參軍,完成了改編一個中隊的任務。
1939年2月,日軍入侵海南,光村地區的進步青年舉起抗日的旗幟,建立了三支抗日游擊隊:王茂華大隊,謝家正游擊隊,張炳輝後備大隊。當時擔任中共西南臨委委員的黃金容(縣委已撤銷,臨委駐在光村地區,直接領導儋縣工作)為了加強黨在游擊隊中的政治與組織工作,提高隊伍的戰鬥力,以待時機成熟將之變為我黨領導的隊伍,派林王精等10多名黨員到游擊隊做工作,並分別建立了地下支部。同年底,西南臨委移至昌感縣,儋縣縣委恢復,黃金容任書記。縣委和西北區委(即四區委)為統一領導三支抗日游擊隊,由黃金容親自與各游擊隊領導人協商,最終達成協定,成立光村地區軍事經濟委員會,黃金容擔任主任委員,委員會指揮部設在廟市。
1940年3月初,特委為擴大西路抗日武裝力量,根據光村地區的工作基礎,決定將三支游擊隊合編為瓊崖獨立總隊第六大隊,內定黃振亞為大隊長,黃金容兼大隊政訓員。第六大隊組建的計畫一旦實現,瓊崖西北部的儋縣將有一支勁旅,可獨當一面,轉戰沿海、內地打擊侵略者,懲辦奸偽,與侵略者及其走狗血戰到底。4月上旬,黃金容等20多名幹部、戰士及軍械人員,背負組建革命武裝的使命前往光村地區,在行經抱舍墟郊外時遭遇日軍,在戰鬥中,黃金容不幸中彈犧牲,時年38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