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加大清真寺

麥加大清真寺

麥加大清真寺:禁寺(阿拉伯語:المسجد الحرام‎ ,羅馬化:Al-Masjid al-Ḥarām)的名稱來自阿拉伯語,意為“禁止(暴力行為)的清真寺”,中文又稱為麥加禁寺、麥加大清真寺。禁寺是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位於沙烏地阿拉伯城市麥加。它是全球穆斯林的每日的朝拜方向,也是伊斯蘭教最神聖的地方。禁寺有大門25個和7個高大宣禮塔,以克爾白為中心,周圍面積75,000平方米,約可同時容納50萬人禮拜。

基本信息

建造背景

聖城來源

麥加(Mecca)是伊斯蘭教的第一聖地。它坐落在沙烏地阿拉伯西部賽拉特山區一條狹窄的山谷里,面積不到26平方公里,人口約40萬。這裡四周群山環抱,層巒起伏,景色壯麗。麥加,在阿拉伯語中是“吮吸”之意,它形象地表達了這裡地勢低、氣溫高,飲水困難的特徵。麥加城之所以名震寰宇,是因為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就誕生在這裡。穆罕默德在麥加創立和傳播伊斯蘭教,由於遭到反對和迫害,在公元622年遷往麥地那,在麥地那決定把禮拜的方向朝向麥加,從此,世界各地穆斯林都朝向麥加作禮拜。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兵攻占麥加,控制了守護克爾白聖殿之權,並廢棄多神教,把聖殿改為伊斯蘭教清真寺。麥加城中心的這座大清真寺(又稱禁寺)是穆斯林最神聖的地方,總面積16萬平方米,可容30萬穆斯林同時做禮拜。伊斯蘭教規規定信徒的“五功”(念、禮、齋、課、朝)之一是到麥加去朝覲,《古蘭經》也載有到麥加天房去履行朝覲的義務。

宗教義務

“朝覲”是伊斯蘭教信徒所必須履行的宗教義務之一,它既體現了尊重歷史傳統,紀念“先知”的一種宗教儀式,
麥加大清真寺麥加大清真寺
又是一種帶有自發地促進各國穆斯林間彼此了解和友誼的年會。1000多年來,隨著交通工具的日益發達,前往麥加朝勤的穆斯林逐年增多,這些年來有70多個國家的各種膚色、不同語言的穆斯林紛至沓來,使到朝覲期間的麥加變成了不同種族和民族的世界各國穆斯齊聚的萬花筒般的世界。1932年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建立後,麥加被稱為“宗教之都”,現由穆罕默德後裔管理。麥加舊城稱為“易卜拉欣窪地”的涸河谷。這裡集聚著帶有中古特徵的宗教建築和宮殿,狹窄的街道兩旁是古色古香的店鋪,居民的服裝、習俗還保留某些穆罕默德時代的風貌。

所在城市

從麥加舊城西向吉達方向逶迤的麥加新市區,則是高樓大廈,貫通市區的寬廣馬路以及廣場上的巨大噴泉,入夜燈火通明,一派現代化城市景色。麥加在穆斯林世界被譽為“諸城之母”。聖地只對穆斯林開放,非穆斯林一律謝絕入內,連記者也不例外。麥加的其他聖地還有城東20公里的阿拉法特山、穆茲達利法和米納等地,是朝覲者要站山誦經、“射石”(驅邪)活動之地。麥加自古就是阿拉伯半島上各種拜物教的中心,穆罕默德進占此地、清除其他偶像後,乃成為伊斯蘭教最主要的聖地。這裡自古也是繁榮的商業城鎮,來自亞非和地中海地區的商隊匯集於此。居民的主要職業是接待川流不息的朝覲者。麥加市區範圍,過去一直局限於“禁寺”的附近,近幾十年來,城市規模已迅速擴大到近30平方公里,人口也增至近40萬。在麥加西北已建成了世界最大的航空港——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國際機場,和專供機場使用的海水淡化廠。

建設歷史

麥加禁寺在二十世紀曾經歷過兩次重大擴建﹐第一次是1925年在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執政時期﹐第二次是1989年在法赫特國王在位時期﹐麥加禁寺從原來只能容納幾十萬人的小寺院被擴大成可供百萬人禮拜的世界清真寺之冠﹐寺院內部面積達三十五萬六千平方米。
麥加大清真寺麥加大清真寺

2011年沙烏地阿拉伯國王阿卜杜拉在麥加大清真寺擴建工程主持開工儀式。此次擴建預計耗資800億里亞爾(約合213億美元),將是這座清真寺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擴建。擴建工程包括新建一座禮拜大廳,完工後,清真寺總面積將從35.6萬平方米擴至81.2萬平方米,將可容納200多萬穆斯林同時做禮拜。另外,圍繞麥加大清真寺的尖塔將達到11座。
沙特政府於2013年決定將奧斯曼風格的廊檐建築拆除,從16世紀起,這些由許多柱子組成的廊檐建築充當了禁寺的圍牆,其中一些柱子可追溯到8世紀。沙特政府擴建禁寺是為了使禁寺能夠容納每年都在不斷增長的朝聖者人數。但是,這一擴建舉措卻遭到很多人的反對,人們認為擴建禁寺會破壞這一聖地的歷史地位,因此,他們對監護禁寺的沙特政府大加批判。

規模建制

寺院大小

禁寺位於沙烏地阿拉伯麥加城中心,規模宏偉,
麥加大清真寺麥加大清真寺
擴建和修葺,特別是沙特時代的擴建,總面積已擴大到18萬平方米,可容納50萬穆斯林同時作禮拜。禁寺有精雕細刻的25道大門和7座高92米的尖塔,有6道小門,24米高的圍牆將門和尖塔連線起來,6座塔聳立在3座主要大門的兩側,另一座塔則與直徑為35米的圓頂毗鄰。這7座塔環繞著聖寺,象徵著一周的天數,巍峨高聳,是典型的伊斯蘭風格。全寺圍牆西北長166米,東南長近170米,東北近110米,西南約111米。

建築風格

禁寺的整個建築、牆壁、圓頂、台階、通道都是用潔白大理石鋪砌,驕陽之下光彩奪目,氣勢磅礴。入夜,千百盞水銀燈把禁寺照耀得如同白晝,顯得格外莊嚴、肅穆。也稱禁寺,世界著名的伊斯蘭教聖寺,位工麥加城中心。禁寺廣場中央稍南是聖殿克爾白(即天房--真主的房子),每年伊斯蘭教曆12月,來自全世界的穆斯林到麥加朝覲時,都要圍著天房游轉。禁寺廣場中央稍南,是巍峨的立方形聖殿。克爾白,意思是“方形房屋”。聖殿內三根頂柱昂然挺立,其東北側裝有兩扇金門,高3米,寬2米,離地約2米,用286公斤赤金精工鑄成。聖殿又稱天房,終年用從天降下的黑絲綢帷幔蒙罩,帷幔中腰和門帘上用金銀線繡有經文,帷幔每年更換一次,這一傳統已綿延1300多年。天房外東南角一米半高處的牆上,用銀框鑲嵌著一塊長約30厘米的隕石,即有名的玄石,呈褐色,略帶微紅,相傳它還是易卜拉欣時的遺物。朝覲按逆時針方向游轉天房走過此石時,都爭先與之親吻或舉雙手以示敬意。天房東面正對黑石處,有個四柱圓頂小閣,圍以方形銅柵欄,閣中有易卜拉欣建造天房時留下的腳印。
每年伊斯蘭教曆的十二月,世界各地虔誠的穆斯林都辛勞跋涉,乾里迢迢來到麥加大清真寺朝聖,瞻仰這聖地和聖石,履行教義規定的功課。

主要景觀

克爾白聖殿被稱為伊斯蘭教的第一聖殿,是全世界穆斯林朝覲的中心。聖殿克爾白在禁寺廣場中央。
《古蘭經》《古蘭經》
克爾白是阿拉伯文音譯,意思是“方形房屋”,聖殿又稱天房(真主的房子)。聖殿採用麥加近郊山上的灰色岩石建成,殿高14米多,殿的四角依所朝方向分別稱為伊拉克角、敘利亞角、葉門角和黑色角。殿門為金制,位於東北角,高3米,寬2米,離地約2米。殿內以大理石鋪地,3根大柱支撐殿頂。殿內以大理石鋪地,3根大柱支撐殿頂。聖殿自上而下終年用黑絲綢帷幔蒙罩,帷幔中腰和門帘上用金銀線繡有《古蘭經》經文,帷幔每年更換一次,據說這一傳統自伊斯蘭創始以來已綿延1300多年。聖殿每年都要在回曆7月和國曆12月隆重地洗刷2次,洗刷時,沙特國王也親臨參加,洗刷過的水由參加盛典的各國朝覲者收集起來,盛在一些容器里,贈給知名官員。在天房外東南角1.5米高的牆上,鑲嵌著一塊30厘米長的帶有微紅的褐色隕石,即有名的黑石,或稱玄石,穆斯林視為神物。相傳是先知易卜拉欣遺留下來的。
繞玄石而行也是朝覲活動必有的儀式,一批批的朝覲者,匯集成一股人流,按逆時針方向繞克爾白和玄石步行7圈,人流走過此石時,爭先與之親吻或舉雙手以示敬意。天房東面,正對著玄石處有個小閣,四柱圓頂,四周圍以方形銅柵欄,傳說閣中有易卜拉欣建造天房時留有腳印之處。在麥加大清真寺內,有一眼古井,水深24米,清涼甘甜,被稱為“滲滲泉”,穆斯林視之為聖水,相信泉里有福澤。朝覲者游轉天房之後,必來飲此水,祈求吉祥,返回去時還經常大瓶小罐的裝上一些聖水帶回家鄉,當作珍貴的禮物贈送給親友。

神話傳說

麥加大清真寺是穆斯林的聖地。易卜拉欣是伊斯蘭教中傳說的人物,他被稱為“安拉的至交”。傳說,當時易卜拉欣的父親及其族人都崇拜偶像,為了讓他們轉而信仰真主安拉,易卜拉欣請求真主顯示使屍骨腐爛之物復活的神昭。真主讓易卜拉欣捉來4隻鳥,將他們一一肢解,然後分別放到4座山峰上去。真主要易卜拉欣大聲呼喚,他大喊了幾聲,飛鳥的各部分便自動聚集起來恢復原形,鳥兒又在藍天上展翅翱翔了。人們見了這一幕心裡雖然受到震動,可回到家裡,卻仍然供奉著偶像。易卜拉欣很著急,就跑到神廟裡把那些玉雕、木刻、泥塑的偶像全部打翻搗爛。族人都氣得發狂,把他捉起來,用粗繩五花大綁將他全身上下捆得嚴嚴實實,然後在廣場燃起一堆熊熊大火,把易卜拉欣扔進火里,讓他接受最嚴厲的懲罰。大火一下子就把繩索燒斷了,而易卜拉欣卻毫髮未損,他從火堆里跳出來,繼續宣揚著伊斯蘭教的教義。人們驚呆了,終於跟隨易卜拉欣,虔誠地誦念安拉的名字,開始皈信真主安拉。
“伊斯蘭”意為“順從”,而教徒“穆斯林”即為“順從者”,隨著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不斷增多,公元前18世紀,易卜拉欣和他的兒子伊斯梅爾監建了一座聖寺,以弘揚真主的法力和供人們朝覲禮拜,這就是伊斯蘭教聖地——麥加大清真寺。

重要事件

1987年流血事件

沙烏地阿拉伯的聖城麥加是伊斯蘭教創始人先知穆罕默德的誕生地。它每年接待來自世界各地大約二、三百萬朝觀者。
1987年7月31日,前往麥加朝觀的伊朗穆斯林,在聖城大清真遊行示威,同前來勸阻的沙特警察發生大規模的流血衝突,造成一千餘人傷亡。當日聚集在麥加大清真寺的數千名伊朗朝觀者,在做完下午祈禱後,湧向附近的廣場和街道,揮舞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的畫像,齊唱聖歌,高呼反對美國、蘇聯和以色列的口號,焚燒里根總統的模擬像,並推倒路旁的汽車。沙特警方在試圖勸說無效後,開始用警棍和水龍頭驅散示威者,而伊朗人則奮力反抗,用石塊和棍棒還擊對方。沙特警方則向人群開火,頓時有大批人員當場喪命。
麥加大清真寺麥加大清真寺

沙特官方事後否認沙特警方曾向伊朗示威者開槍,稱那些死亡的伊朗人是被擁擠的人群踩死的。沙特正式公布的傷亡數字表明,伊朗人死亡275名,受傷303名,沙特有85名警察死於非命,145人受傷。
伊朗方面則聲稱這次戮殺事件是沙特在美國指示下蓄意製造的。事先,沙特曾調集大批保全部隊封鎖街道,在“大屠殺”中使用了機槍。伊朗負責朝聖的官員說,在這次流血事件中,共有650名伊朗人死亡,700多人受傷。
這次麥加流血事件的發生並非偶然。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成功後,同年11月就發生了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極端分子武裝占領麥加大清真寺事件。沙特警方雖在兩周后重新控制了局面,但造成了200多人的慘重傷亡。此後,沙特雖對伊朗朝觀者加強了控制,沒收他們在入境時攜帶的霍梅尼畫像。但伊朗穆斯林幾乎每年都要在麥加舉行規模不等的示威活動,並多次同沙特警方發生衝突。1980年9月,兩伊戰爭爆發後,伊朗一直指責沙特向伊拉克提供財力援助,並對沙特同美國保持傳統友好關係不滿。此外,伊朗人多數屬穆斯林中的少數派,同多數派遜尼派歷史積怨很深。所有這些都為爆發這次流血事件埋下了火種。

2015年吊車倒塌事故

麥加大清真寺2015年9月11日發生一起塔吊倒塌事故。沙特民防當局稱,事故已造成至少107人死亡,超過230人受傷。吊車倒塌可能是強風暴雨導致。
據悉,麥加正為每年一次的穆斯林朝覲做準備。沙特當局從去年開始在朝覲場地進行擴建工程,目的是為了容納不斷增加的朝聖者。從現場傳出的圖片顯示,紅色吊車的部分構件墜落砸穿了清真寺的屋頂。上周阿拉伯半島經歷了強風,倒塌的吊車是修建工程的一部分。
沙特氣象部門人士說,事故發生時,麥加是狂風暴雨天氣,風力達到每小時55公里,塔吊倒塌可能是風力太大所致。最新訊息,目前,已經造成了111人遇難,逾300人受傷,有3名中國公民,死亡人數恐將持續增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