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巾幗英雄

高州巾幗英雄

嶺南歷史文化名城高州,鑒江潮湧,百舸爭流。“世間不少奇男子,誰肯沙場萬里行!”勉勵高州,弘揚高城!中國歷史上,廣東高州地區曾出現三位巾幗英雄,一個是南朝時期的冼夫人,另一個是太平天國的女將蘇三娘,還是一個是黃飛鴻的老婆莫桂蘭。

 

高州冼太夫人

高州冼夫人高州冼夫人

冼太夫人(又稱冼夫人、嶺南聖母),名英,據說公元522年出生於廣東高涼郡(廣東高州長坡雷垌村)一個世代為南越首領的家庭。

冼太夫人“幼賢明,多籌略”,且“撫循部眾,能行軍用師,壓服諸越”,還經常規勸親族為善,以解仇息兵,因而在鄉里很有威信,深得百姓擁護愛戴,以至海南一千多洞黎族人都來歸附她。北燕王裔羅州刺史“聞其志行”聘為其子高涼太守馮寶婦,冼夫人婚後,為了幫助因為是“他鄉羈旅”而在本地“號令不行”的夫家推行政令,便“誡約本宗”以服從政令,又常協助丈夫斷決案件,秉公無私,從此使到“政令有序,人莫敢違。”
冼太夫人維護國家統一,加強民族團結的思想很早就表現出來,在她二十多歲時,就力請梁朝于海南置崖州,使自漢元帝時起脫離大陸656年的海南島重新回歸中央政權的統治,並教化民眾,傳播先進文化與技術,極大地改變了以往海南的部族割據、互相殘殺、茹毛飲血的原始落後局面,使海南社會得到了安定和經濟得到了發展。
梁大寶元年(公元550年),高州刺史李遷仕暗通侯景謀反,冼太夫人洞察其奸變,並突出奇兵大敗李遷仕。於平叛中,她結識梁都督陳霸先,她認為陳霸先是個能平息世亂的人,大為讚賞。公元511年,冼太夫人協助陳霸先擒殺李遷仕。梁朝論平叛功,冊封冼太夫人為“保護侯夫人”。公元557年,陳霸先稱帝,陳朝立。
陳永定二年(公元558年),馮寶卒,嶺南大亂。冼太夫人憑著自己的威望,勸服、團結百越,使社會安定了下來。太建二年(公元570年)廣州刺史歐陽紇反,將冼太夫人兒子馮仆騙去,欲誘迫他同反。冼太夫人不以兒子之安危為念而肯負國家,立即布兵拒境,並與陳朝遣討軍隊全力擊潰叛軍。陳朝嘉其功,冊封她為“石龍郡太夫人”。
公元589年,隋滅陳,嶺南數郡共舉冼太夫人為主,尊為“聖母”,並力勸獨立,以保境安民。隋大軍到了嶺南邊境,因畏懼冼太夫人,逡巡遙望,不敢進犯,於是遣使者示以陳後主遺書和她所贈陳後主信物“扶南犀杖”。冼太夫人在確知陳亡後,召集首領數千人“盡日慟哭”,然後才歸順了隋朝。朝廷感其顧全局、識大義,冊封她為“宋康郡夫人”。
隋開皇十年(公元590年),番禺王仲宣反,“諸州跟叛”,形勢緊逼,冼太夫人又出兵平叛,而“所到之處,聞風歸順”,平息叛亂後,將近七十歲的冼太夫人又騎著駿馬,張著錦傘,帶著騎兵,護衛隋朝派員巡撫諸州,所到之處,各地首領都來拜謁和受爵,從此使嶺南地區完全得到了安定。隋文帝對冼太夫人大為驚異,表其功,冊封為“譙國夫人”,授予她六州兵馬權和很多賜物,並敕免因平叛中違反軍紀而被她下令逮捕下獄的孫子。每逢年節,冼太夫人都將分別藏放的梁、陳、隋三朝賜物陳列出來訓示子孫,要他們象她一樣忠國愛民。在冼太夫人將近80歲高齡時,還請示朝廷查辦了番州(今廣州)總管趙訥,並親持詔旨巡歷了十幾個州,撫慰因趙訥貪財暴謔亡叛的俚、僚各族人民。力保了嶺南的安定和國家的和平統一。仁壽初年,冼太夫人辭世,隋朝謚她為“誠敬夫人”。
冼太夫人歷經梁、陳、隋三朝約80年,其軍事、政法活動橫跨南越10餘州。她生逢全國時局最混亂之時,作為南越首領,擁有自己龐大的武裝力量,並且深得民心,完全具備割據稱雄的條件,但她卻能完全地順應人民的要求與願望,始終致力於國家的統一和民族團結,她一生不遺餘力地協助朝延剪除地方割據勢力。懲治貪官污吏,革除社會陋習,以促進民族融合和推動社會文明進程。她事國以忠,親民以德,行政以仁,治兵以義,因此恩播百越,威震南天,而深受人民愛戴,屢得皇朝褒揚。而她的子孫們相繼為祖國的和平統一和民族團結盡心盡力,成為南朝梁、陳及隋與唐初穩定珠江流域政治局面的主要支柱,為嶺南地區社會相對百年的穩定和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是愛國主義典範。

高州冼太廟高州冼太廟

後人為了紀念冼太夫人功績,在兩廣的高、雷、化、欽、廉等州縣建造了很多廟宇,其中茂名、電白等地一縣就有冼廟一二十處,海南島各地建有冼廟100餘座,在香港、台灣、馬來西亞、越南、新加坡等地都有華人建的為數不少的冼廟。電白、海南無論政府或者民間每年都舉行幾次盛大的紀念活動。
冼太夫人的歷史功績和思想文化,於國內乃至世界都有很大影響,在廣東歷史版圖中更是具有特殊的地位,歷來都得到很高的評價。自六朝梁陳至明清皇朝先後給予冊謚之外,還有如唐魏徵、宋蘇軾、明李東陽、清王士楨等名人給予作記與歌頌。在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總理譽之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2002年,江澤民主席視察冼廟時,盛讚她維護國家統一,增強民族團結的精神,稱她為“我輩後人永遠學習的楷模。”

高州蘇三娘

蘇三娘,本姓馮,名玉娘,高州人氏,生卒年不詳,太平天國女將。

高州蘇三娘高州蘇三娘

道光初年出生於農家,練就一身好武藝。常到廣西玉林、北海一帶謀生。十幾歲便嫁給靈山縣的商人蘇三,故人稱她為蘇三娘。她和父親都是天地會會員,練就一身好武藝。清道光年間,她隨父以賣藝為生,流落廣西靈山縣。一天,父女倆在街頭賣藝,當地有個富翁見玉娘年輕貌美,頓起淫心,欲娶以為。她遭到拒絕後,惱羞成怒,便唆使隨從打手動武強搶。父女奮起抗暴,無奈寡不敵眾,老父在狠狠地打倒兩個對手之後,死於敵人的刀下。靈山天地會廣義堂首領蘇三聞聲趕來相助,勇挫敵眾,把玉娘從重圍中救了出來。以後,她與蘇三結婚,故人稱蘇三娘。
蘇三經營運輸業,是天地會的成員。從此,她積極協助丈夫推動靈山天地會起義,“殺官放囚,劫富濟貧”。婚後不久,蘇三被同行殺害。他手下的一群年青的搬運工人和強悍的船夫勸說蘇三娘出面,帶領他們為蘇三報仇。蘇三娘帶著他們到天地會請求幫助,天地會撥了500會眾交由她指揮,不幾天便殺了仇家,燒了兇手的家宅。於是蘇三娘成了官府通緝的“女匪”。蘇三娘從此拉起一支精壯的隊伍,劫富濟貧,鋤強扶弱,馳騁於橫縣、欽州、靈山一帶。隊伍擴至數千人,她成為天地會的首領之一。

高州蘇三娘英姿高州蘇三娘英姿

道光二十九年(1849)冬,她率天地會2000多人到武宣東鄉墟加入太平軍,參加金田起義,跟隨洪秀全轉戰沙場,立下汗馬功勞,位至女軍軍帥。在守永安、圍桂林、打長沙、攻武漢、破南京等戰役中,她英勇善戰,所向披靡。連清朝當朝狀元龍啟瑞也為之傾倒,曾賦詩《蘇三娘行》,贊她“兩臂曾經百餘戰,一槍不落千人後”,“馳馬呼曹意氣豪”,“萬千狐鼠紛藏逃”。1853年3月20日,她威風凜凜地率兵開進南京城時,龍詩寫到:“城頭鼓角聲琅琅,牙卒林立旌旗張,東家西家走且僵,路人爭看蘇三娘。”天京陷落後,配合友軍堅守鎮江而戰死沙場。
 

高州莫桂蘭

高州莫桂蘭高州莫桂蘭

莫桂蘭是黃飛鴻的第四任妻子。莫桂蘭也是廣東高州人,自幼喜好練武,性格有些像男孩,有人給她提親,要么別人認為她沒有女人味,要么就是她嫌對方沒有男人味,然而在一次舞獅表演大會上,19歲的莫桂蘭邂逅了比她大45歲的黃飛鴻。1924年8月,廣州商團總長陳廉伯在英帝國主義支持下,乘孫中山北伐,在廣州發動武裝暴亂,縱火劫掠。黃飛鴻與其繼室莫桂蘭苦心經營數十年的寶芝林連同劉永福寫給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毀於戰火。黃飛鴻經不起沉重打擊,因而憂鬱成疾,是年冬天不治去世,終年77歲。
根據黃飛鴻的弟子朱禺齋所著《黃飛鴻傳奇》(1945年大陸版)、兒子黃漢熙接受香港媒介採訪時所透露,黃飛鴻為人正直有些古板,他牢記師父、父親教誨的武林人士行為準則,雖然在那時男人可以三妻四妾,但黃飛鴻仍然堅持“一夫一妻”制。黃飛鴻一生結過四次婚,每次都是在妻子去世後重娶。四個妻子中前三個均有名份,但因陸續死去,因而當時人們迷信黃飛鴻有克妻命,以至於最後在娶莫桂蘭時不得不以納妾為名成了婚。

青少年時期的黃飛鴻與父親浪跡天涯,行走江湖。因為生活窮困,能夠把自己養活已經不容易了,所以早年的他沒有精力和財力顧及婚事。 25歲那年,黃飛鴻迎來了第一次婚姻。當時黃飛鴻和父親靠開武館收徒弟過日子,生活較以前安定許多。黃飛鴻的結髮妻羅氏,是廣州市西城一戶普通百姓的女子。

高州莫桂蘭高州莫桂蘭

不幸的是婚後僅僅三個月便得病身亡。次年經媒人介紹,黃飛鴻娶妻馬氏,馬為廣州市一鹽商之女,長得漂亮、為人賢慧。婚後三年,為黃飛鴻生下漢林、漢森兩個兒子。此時的黃飛鴻家庭幸福,志得意滿,經營著“務本山房”武館。滿以為可以和愛妻白頭到老,可惜好景不長,馬氏得怪病身亡,身為七尺男兒的黃飛鴻失聲痛哭。並因此打算不再娶妻,一直單身過將近10年的日子。
直到後來開設寶芝林藥店,已到中年的黃飛鴻續娶岑氏。令黃本人以及親朋好友都不曾料到的是,在生下漢樞、漢熙兩個兒子後,岑氏步前面兩人的後塵,再次撒手西去。頓時,有傳言說黃飛鴻婚姻注定不幸,命犯克妻之相。悲哀的黃飛鴻也在現實面前認命,並決定終身不再娶。“一耳光”打出千古奇緣命運之神卻再次編織了一段佳話,60多歲的黃飛鴻遭遇了傳奇女性莫桂蘭。
莫桂蘭高州人,出生於1892年童年時父母雙亡,被廣州開武館的叔伯公收養,自幼練飛南拳五大門派之一莫家拳。少女時代的莫桂蘭十分任性,好勇鬥狠,一副男兒性格,媒人給她提親,要么是別人嫌她沒有女人味,要么是她認為對方沒男人味。
這年的端午節,黃飛鴻和弟子們劃完龍舟賽後,不顧60歲的年齡,又帶頭去較場表演醒跳梅花樁。 當時的舞獅隊與習武一樣,由於流派不同,也是相互不買帳,誰也不服誰。莫桂蘭聽說是洪拳門下的黃飛鴻在較場舞獅,頓時抱著挑毛病的心態去看。剛擠到圍觀人群前面,忽見一物飛來,正中莫桂蘭胸部,她低頭一看是一隻男鞋,而梅花樁上的獅子還在狂舞。顯然是舞獅人跳飛鞋子但不願掃興而繼續堅持。莫桂蘭跳上梅花樁,撩起獅子頭照著舞頭的黃飛鴻就是一耳光。正跳得全神貫注的黃飛鴻當然沒料到會有人打他。當即抓住對方的手一擰,發現對方是年少的女子時,又鬆開了手。聽說是莫家的人,黃飛鴻更不想結怨。當著眾人的面,向莫桂蘭道歉,二人才沒動手。

幾天后,莫桂蘭的叔伯公親自上門向黃飛鴻道歉。二人遂成好友。 見面的次數多了,雙方增進了解,由叔伯公作主,將莫桂蘭許配給黃飛鴻。那年,莫桂蘭19歲。由於前面不幸婚史,黃為了避免“克妻”,對莫桂蘭雖然明媒正娶,但仍以妾相稱。關門弟子是少妻 莫桂蘭自從嫁與黃飛鴻後,二人感情深厚。黃對外稱不再收徒,然而對莫桂蘭卻是悉心傳授絕技,他把自己獨創的虎鶴拳、鐵線拳、四象標龍棍毫無保留地傳給莫,為其後來成就英名打下了基礎。
黃飛鴻不但武功高強,還擅長舞獅,為此他將自己的舞獅步伐和要決全部相傳與莫桂蘭和弟子鄧芳。之前,廣東一帶雖然盛行舞獅,但那是男人們的專利。人們認為獅子乃吉祥之物,不能讓女子輕易去碰。但莫桂蘭等人組建第一支女子舞獅團後,經過一陣表演,大眾也就逐步接受了。 劉永福任廣東民團總長期間,莫桂蘭不讓鬚眉,與黃飛鴻的女弟子鄧芳一起,共同擔任民團“義勇隊”教練。
莫桂蘭終生未育,丈夫去世後,曾和漢樞、漢熙去香港謀生。開設香港黃飛鴻國術館、莫桂蘭健身院等。1970年,已78歲高齡的莫桂蘭受電視台《歡樂今宵》的邀請,表演黃飛鴻所傳的絕技鐵線拳,金錢鏢等,又和幾名習武小伙子過招而絲毫不落下風。
就在1950年關德興飾演黃飛鴻時,莫桂蘭一直是電影班子中的中武術指導和顧問。
1982年莫桂蘭病逝於香港,享年90歲。

梅煥整理參考《隋書》《北史》《高州縣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