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薩斯

馬爾薩斯

托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Thomas Robert Malthus,1766年2月13日-1834年12月23日),英國人口學家和政治經濟學家,以其政治經濟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著作,尤其在人口原理上和論斷,使他在知識界久盛名。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馬爾薩斯托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牧師(ThomasRobertMalthus,1766年2月13日-1834年12月23日),一般被稱呼為托馬斯·馬爾薩斯,英國人口學家政治經濟學家。

馬爾薩斯出生於一個富有的家庭。他的父親丹尼爾是哲學家、懷疑論者大衛·休謨和讓-雅克·盧梭的朋友。馬爾薩斯年幼時在家接受教育,直到1784年被劍橋大學耶穌學院錄取。他在那裡學習了許多課程,並且在辯論、拉丁文和希臘文課程中獲獎。他的主修科目是數學。1791年他獲得碩士學位,並且在兩年後當選為耶穌學院院士。1797年他被按立為聖公會的鄉村牧師。

馬爾薩斯於1804年結婚,並且養育了三個孩子。1805年他成為英國第一位政治經濟學教授,執教於東印度公司學院。他的學生親切地稱呼他為“人口”馬爾薩斯。他與另一位經濟學大師李嘉圖在純學術與公共經濟政策上有許多爭論,不過兩人的爭執僅限於君子之爭,事實上兩人在因報章上的論戰熟識對方之後還成為了摯友。

1833年以前,馬爾薩斯拒絕肖像繪畫,因為他有兔唇。這個缺陷後用手術矯正,他還被看作是個英俊的人。他口腔內上顎左側有裂縫,影響說話。這一先天缺陷在他的家族中很常見。馬爾薩斯死後葬於英格蘭的貝斯修道院。

學術著作

《人口原理》

《地租的性質和增長及其調節原則的研究》

《政治經濟學原理的實際套用》

《價值尺度,說明和例證》

《政治經濟學定義》

人口學思想

馬爾薩斯代表作《人口原理》馬爾薩斯代表作《人口原理》
馬爾薩斯的《人口論》是從以下“兩個公理”出發的:“第一,食物為人類生存所必需。第二,兩性間的情慾是必然的,且幾乎會保持現狀。”馬爾薩斯斷言,在這兩個前提之下,人口的增殖比生活資料的增長要快。正常情況下,人口每25年以幾何級數率增加,而生活資料只以算術級數率增長,因而人口增長勢必有超過生活資料增長的趨勢。他說,假設世界現有人口十億,人口將以1、2、4、8、16、32、64、128、256、512那樣呈幾何級數增加,而生活資料則按照1、2、3、4、5、6、7、8、9、10那樣呈算術級數增加,在225年內,人口對生活資料的比率將會是512:10。

馬爾薩斯認為,人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資料是有自然規律限制的,而人類的情慾必然導致人口增長超過生活資料的增長,使二者出現不平衡。此時,人口自然規律必然要求二者之間恢復平衡,它必然會產生一種強大的妨礙來阻止人口增長。這種妨礙就是貧困與罪惡,它表現為失業、疾病、饑荒、瘟疫、暴行、戰爭等等。這就是馬爾薩斯在《人口論》中的所謂對人口增長的“積極抑制”。其實,所謂“積極抑制”就是用提供人口死亡率的辦法使人口與生活資料之間保持平衡。在《人口論》第二版,馬爾薩斯又提出所謂“預防抑制”,其中最主要的是“道德抑制”。所謂“道德抑制”就是主張人們用晚婚、獨身、不育、禁慾的辦法來降低人口出生率,以保持人口增長與生活資料增長之間的平衡。於是,在《人口論》第二版,馬爾薩斯把他所發現的人口規律歸結為三點:1.人口增長必然被生活資料所限制;2.只要生活資料增長,人口一定會堅定不移地增長,除非受到某些非常有力而又顯著的抑制的阻止;3.這些抑制,以及那些遏制人口的優勢力量,並使其結果與生活資料保持同一水平的抑制,全部可歸結為道德的節制、罪惡和貧困。這三個命題就是馬爾薩斯所說的,支配人類命運的人口自然規律的基本內容,也是馬爾薩斯主義的基本內容。

馬爾薩斯傾向於用道德限制(包括晚婚和禁慾)手段來控制人口增長。值得注意的是,馬爾薩斯建議只對勞動民眾和貧困階級採取這樣的措施。據他的理論,較低的社會階層對於社會弊病要承擔較大的責任。這從根本上導致了立法手段使英國的窮人生存狀況更為惡化,減緩了貧困人口的增長。
馬爾薩斯自己注意到許多人誤用他的理論,痛苦地闡明他沒有僅僅預測未來的大災難。他辯解道,“……周期性災難持續存在的原因自人類有史以來就已經存在,目前仍然存在,並且將來會繼續存在,除非我們的大自然的物理結構發生決定性的變化。”因此,馬爾薩斯認為他的《人口學原理》是對人類過去和目前狀況的解釋,以及對我們未來的預測。 此外,許多人辯駁道,馬爾薩斯沒有認識到人類有能力增加食物供應。關於這個論題,馬爾薩斯寫道,“將人類與其他動物相區別的主要特性是人的生存能力,和具有大量增加生存手段的能力。”

進化學說

馬爾薩斯的《1798論文》表達了以下八個主要觀點:
(1)人口數量嚴重受限於生存手段
(2)當生存手段增加後,人口也相應增加
(3)人口壓力刺激生產增長
(4)生產增長反過來也刺激人口增長
(5)從長遠來看,生產增長不能與人口的增長潛力保持同步,人口數量與供養能力之間必將出現巨大裂痕
(6)性、勞動和子女等影響人口和生產力的諸多因素由個人的收支決定所影響
(7)當人口增長超過供養能力時,正面的抑制因素會發揮作用
(8)這些抑制因素的本質將對生物社會系統的其他部分產生影響

學術影響

在東印度公司學院,馬爾薩斯發展出一套需求供應失衡理論,他稱之為過剩。在當時這被看做荒唐的理論,卻是後來有關大蕭條的一系列經濟理論的先驅,他的崇拜者、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將這個思想引入了著作。 以往高出生率被認為有利於經濟,因為會提供更多的勞力。馬爾薩斯從一個新的視角看待出生率,說服了大多數經濟學家:即使高出生率可以增加毛生產量,它更趨於降低人均生產量。馬爾薩斯具有廣泛的影響力,他的崇拜者包括知名的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等人。
他的理論的一個最知名的門徒,是英國首相小威廉·皮特。1830年代,馬爾薩斯的著作強烈地影響了輝格黨人,他們改變了托利黨的家長式作風,於1834年引入了《壞法修正法案》。 對馬爾薩斯理論的關注也幫助了英國全國人口普查的實施。1801年,政府官員約翰·李克曼主導了第一次現代人口普查。 馬爾薩斯人口理論的門徒,還包括知名的神創論者、自然神學家威廉·佩里大主教,他於1802年發表了《自然神論》。他認為馬爾薩斯的人口學原理證明了神的存在。 諷刺的是,馬爾薩斯自己反對節育,他的著作卻強烈地影響了弗朗西斯·普勒斯,後者發動了極端馬爾薩斯主義運動以推動節育。普勒斯於1822年發表了論文《人口學原理的證明》。
馬爾薩斯理論對現代進化論創始人達爾文和阿爾佛雷德·華萊士產生關鍵影響。達爾文在他的《物種起源》一書中說,他的理論是馬爾薩斯理論在沒有人類智力干預的一個領域裡的套用。達爾文終生都是馬爾薩斯的崇拜者,稱他為“偉大的哲學家”。華萊士稱馬爾薩斯的著作是“……我所閱讀過的最重要的書”,並把他和達爾文通過學習馬爾薩斯理論,各自獨立地發展出進化論,稱做“最有趣的巧合”。
進化論學家們普遍認可馬爾薩斯無意中對進化論做出了許多貢獻。馬爾薩斯對於人口問題的思考是現代進化理論的基礎。馬爾薩斯強化了對“有限增長”條件下“生存掙扎”的觀察。由於馬爾薩斯理論,達爾文認識到了生存競爭不僅發生在物種之間,而且也在同一物種內部進行。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發起人、進化論學者和人道主義者於連·赫胥黎在1964年出版的著作《進化論的人道主義》中描述了“擁擠的世界”,呼籲制訂“世界人口政策”。聯合國人口基金會等國際組織關於地球能容納多少人的辯論即起源於馬爾薩斯。
時至今日,馬爾薩斯仍然發揮著重要影響。一個例子就是,1972年羅馬俱樂部發表的報告《增長的極限》和《環球2000》,送達了當時的美國總統。科幻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發表了許多有關人口控制的文章,反映出來自馬爾薩斯的觀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