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卡

馬卡

馬卡是一種植物,又稱瑪卡或瑪咖,是原產南美洲安第斯山脈的一種十字花科植物。葉子橢圓,根莖形似小圓蘿蔔,可食用,是一種純天然食品,營養成份豐富,有“南美人參”之譽。瑪卡的下胚軸可能呈金色或者淡黃色、紅色、紫色、藍色、黑色或者綠色。淡黃色的根最常見,形狀、味道也最好。瑪卡富含高單位營養素,對人體有滋補強身的功用。瑪卡原產高海拔山區,適宜在高海拔、低緯度、高晝夜溫差、微酸性砂壤、陽光充足的土地中生長;分布於南美安第斯山脈,人工種植於秘魯中部和南部,中國的雲南和新疆等地區,有較大面積的適種土地。

基本信息

概述

馬卡馬卡
馬卡又稱瑪卡或瑪咖,馬卡(Maca)為十字花科獨行菜屬植物LepidiummeyeniiWalp.的形似蘿蔔的地下根莖,原產于海拔3500~4500m的南美安第斯山區,瑪咖(Maca)為十字花科獨行菜屬植物LepidiummeyeniiWalp.的形似蘿蔔的地下根莖,原產于海拔3500~4500m的南美安第斯山區,在南美已有五千八百多年的食用歷史,傳統上作為食物和草藥,可改善性功能、提高生育力、抗疲勞、抗腫瘤和用於治療女性更年期綜合徵等,有“南美人參”和“秘魯人參”的美譽。近十年來,以瑪咖為主要原料的保健品風靡全球。瑪咖的這一系列功效是否與激素樣作用有關,尚無實驗研究報導。本文採用雄性去勢小鼠和幼年雌性小鼠觀察瑪咖提取物的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樣作用。成熟後可以加工成瑪卡片,瑪咖粉,以及瑪卡膠囊,系南美安第斯高山地區印加人的保健食品。

生長習性

瑪卡的主要食用部位是瑪卡根,播種後7-9個月,瑪卡植株長到12-20厘米長的時候,可以得到膨大的瑪卡根,數月後又可開花,開花後一個半月就可以得到果實。在條件適宜的情況下,瑪卡完成一個生活周期只要1年時間,有研究報導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等地,只要提供充足的水分和選擇合適的季節播種,在野外生長的瑪卡完全可以在一年內完成生活周期。然而更多時候,當瑪卡根長到最大直徑約5厘米,受限於雨水量,人們將它挖起,曬乾,貯藏一段時間,等條件合適時,瑪卡根可以再萌發,栽培後4-6個月收穫種子,這樣瑪卡就需要在兩年內才能完成一個生活周期因此說瑪卡是一年生或兩年生植物。
瑪卡要生活在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原,晝夜溫差要大,生長條件比較惡劣。瑪卡的生長條件非常苛刻,它只適宜生長在高原山區高寒地帶,要求晝夜溫差30℃以上、雨量充沛、周圍有淡水湖,這種獨特的生長條件限制了它的種植。而且由於其對土壤養分極強的“吸收力”,每收穫一季,土地需休養七年。瑪卡在中國的種植要完全再現安第斯山瑪卡的生長環境,氣候、溫差、土壤等條件也要完全吻合,才能保證瑪卡的純正優良。

繁殖方式

瑪卡採用播種方式繁殖。瑪卡為自花授粉作物,採用單株留種,能較好地表現種性。選擇符合此品種特徵特性、形狀整齊、外皮光潔、鬚根少、根頭短縮、無病蟲害的瑪卡作種株,3月初移栽於整理好的留種地,株距10-20厘米,行距30厘米,栽時壓緊土,定植後澆透定根水。生長期間追肥1次,花期注意防治蚜蟲。
6月上旬,當角果初現黃褐色時,及時將薄膜平鋪於行間,並用石塊壓緊,選晴天下午,輕拍植株,將種子抖落,微曬後,用通氣良好的袋子儲藏,保存於通風陰涼乾燥的地方。

化學成分

馬卡馬卡
馬卡(Maca)是十字花科植物馬卡獨行菜(擬)Lepidium meyenii Walp.的形似蘿蔔樣肥大的根莖,原產於秘魯中部基寧(Jinin)及帕斯科(pasco)附近4000米以上的安第斯山區,該地區低溫、強風,生態條件惡劣,不適於其它作物生長,因而馬卡便成了生活在高山地區印加人的食物來源之一。它的鮮根可以和肉或其它蔬菜一起炒熟食用,也可以曬乾後用水或牛奶煮熟食用,當地土著人常把鮮根加蜂蜜和水果榨汁作為一種飲料飲用。食用馬卡可使體力增強、精力充沛、消除焦慮、提高性功能。最近, 馬卡頻繁出現於網際網路或國外的報刊雜誌上,說明其保健作用在全球範圍內受到青睞。筆者根據現有資料,作簡要綜述。
馬卡馬卡
新鮮馬卡含水分10.4%、蛋白質10.2%、脂肪2.2%、碳水化合物59%、纖維8.5%、灰分4.9%。其蛋白質含有豐富的人體必需的胺基酸,如:精氨酸(9.94%)、天門冬氨酸(9.17%)、谷氨酸(15.6%)和賴氨酸(54.5%)等。馬卡的脂肪酸中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占52.7%(其中亞油酸18.5%、亞麻酸8.87%),還含有芥子油苷(glucosinolates)甾醇和鉀、鈣、鐵等[1]。馬卡的脂類部位含有瑪卡烯(maceaene)及馬卡醯胺(mecamide),還包括N-苄基辛醯胺、N-苄基-16-羥基-9-氧化-10E,12E,14E-辛葵三烯醯胺、N-苄基-16羥基-9,16-二氧-10E,12E,14E-辛葵三烯醯胺以及其它17個馬卡烯和馬卡醯胺的同系物。馬卡烯和瑪卡醯胺被認為是馬卡提取物中具促進性功能的有效物質之一。

栽培技術

區域
瑪卡喜冷涼而又濕潤的氣候,較耐寒,適應性較強,適宜在海拔2700-3200米的高寒冷涼山區種植。忌高溫和澇窪積水,以多年未種過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塊為好,忌連作。
整地
選擇前茬未種過十字花科作物,肥力一般的砂壤土,不宜用菜園及肥力較高的地塊種植。耕翻2次,最後一次耕翻前,每公頃施腐熟優質農家肥37.5-45天、普鈣75-1500千克作基肥均勻撒在地表,耕翻時埋入土中,耙平後按2米寬開溝做成陽畦待栽。
定植
5月中旬至6月上旬,7-10片真葉時,分期分批取苗,帶土移栽。取苗前要給苗床適當澆水,取苗時,將鏟子插入根系下面,小心將苗取出,採用拉線挖塘移栽,株行距20X20厘米,每塘栽1株,每公頃栽15-18萬株。移栽時苗必須露出土表,澆透定根水。
水肥
定植成活後視墒情在晴天上午適時澆水,嚴禁雨前灌水,整個生育期注意排澇,避免畦面漬水。根據苗情追肥2~3次,每次每公頃施N、P、KZ元複合肥150-225kg,生長期進行3-4次中耕鬆土,人工拔除田間雜草。
採收
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多數植株葉色轉黃褪色,肉質根充分膨大,基部圓鈍即可收穫。人工採收後,除去葉片,清除泥土和鬚根,用水清洗乾淨,切成片狀放在陽光下曬乾即成商品,加工包裝上市出售。

大記事

1961年-生物學家Gloria Chacon首次公布瑪卡(Maca)的研究成果得到業界的極大關注。
1992年-聯合國糧農組織羅馬宣言將瑪卡(Maca)作為一種難得的營養補充劑向世界推薦。
1992年-國際植物遺傳資源研究所將瑪卡(Maca)列為珍稀植物。
1998年-美洲植物療法研究所出版瑪卡(Maca)專著《瑪卡(Maca)秘魯藥用和營養植物》。
2000年-國際登山組織聯盟(UIAA)指定產品。
2001年-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通過了瑪卡(Maca)保健藥品進入美國的論證。
2001年-美國專利局批准第一項從瑪卡(Maca)中提取有效成分的專利技術。
2001年-美國為在瑪卡(Maca)中發現的兩種新物質命名為瑪卡烯和瑪卡醯胺。
2001年-美國太空總署(NASA)首次將瑪卡(Maca)作為太空人的太空糧食。
2001年-路透社報導瑪卡(Maca)的神奇功效。
2001年-中國中央電視台“新聞30分”專題報導瑪卡(Maca)最新研究成果。
2001年-中國興奮劑及運動營養測試研究中心確認瑪卡(Maca)不含國際奧委會禁用成分。
200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肖培根《MACA-全球矚目的保健食品》一文發表。
2002年-瑪卡(Maca)成為韓日世界盃運動員指定營養品。
2002年-中國衛生部正式批准瑪卡(Maca)進入中國。
2003年-華中科技大學余龍江教授《國際良種-藥食兩用植物MACA》一書出版

適用人群

A: 經常感覺疲勞的男性/勃起有障礙者、性慾低下者;
B: 經常精神不振、心情抑鬱者/工作壓力大及飲食不正常者;
C: 精子活力不足弱精量稀少者/患有前列腺增生的成年男性。
適用症狀(如果你有以下症狀 , 就該是服用 Maca 的時候了):
A: 性功能減退、性慾降低、精力、體力、注意力、記憶力減退、容易疲勞、食量減退、便秘、夜尿次數增加等。

B: 間發性頭痛、心悸、胸悶、呼吸不暢、耳鳴、局部麻木等。容易煩躁、 易怒、多疑、恐怖感、孤獨感、興趣減低等

分類

目前市場上的馬卡產品很多,但是總體上可以分為3類:
第1類,以馬卡的粗粉為原料,以100%的MACA粗粉為原料,由於服用的量不足,純度不夠,這種產品短期服用人體不易吸收,服用效果不理想(瑪卡是一種天然植物,在安第斯山脈地區,當地人終生服用馬卡植物)。
第2類,以馬卡提取物為部分原料,添加其他中藥成份,真正馬卡成份含量稀少或不能定量,且價格昂貴,馬卡所起到的作用微少。
第3類,就是以秘魯原產的馬卡胚體精粉為主要原料。

結 語

馬卡是近年來從傳統經驗中挖掘出的具有很好作用的保健食品。初步研究表明,它對人體有適應原樣作用,對亞健康狀態人群恢復健康有很好的調整作用,在改善性功能和內分泌方面有良好前景。目前國際上對瑪卡的研究剛剛起步,我國應儘快開展綜合研究。
秘魯現在年產馬卡原料300-400t,遠不能滿足國際上日益增長的需要。美國、日本、西班牙、澳大利亞已相繼引種成功。我國西部地區適宜馬卡的生長,如能儘快在我國引種,對改善西部生態環境、發展當地經濟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食用方法

瑪卡乾果有很多種吃法,在秘魯和玻利維亞的印加人,常用來煮食,磨粉吞食,或加入麵粉烤馬卡曲奇,也就是說馬卡乾果的吃法很多,常見的是:煲湯,泡酒,比例1:10濃郁。1:20剛好適宜,磨粉混合蜂蜜或加入甜品中都可,直接咀嚼馬卡乾果也可。
1、馬卡泡酒:
所有傳統吃法裡,有著幾千年酒文化的文明古國,馬卡泡酒必然是最受歡迎的吃法之一!用白酒浸泡,馬卡的數量依據您泡酒的容易容器來定,數量需要達到容器的1/2,再少的話營養成分浸出不夠,效果不好!一次浸泡以五斤酒為宜。泡上30-60天后均可以服用,一天兩次,每次喝30-40毫升!
2、馬卡泡茶和泡水:
馬卡泡水、泡茶等方式是中國人常用馬卡的方式,但是憑心而論,由於馬卡本身有著刺鼻的辛辣味,所以基本難以下咽,但是印加帝馬卡專家建議這種效果滋補效果不理想,耗時長,過程複雜,人體吸收較少,比較浪費。如果當茶泡,那就真的是浪費。而且吸收很少很少。
3、馬卡燉湯(煲湯):
馬卡可以和雞、鴨、牛肉、羊、排骨一起煲湯,每次取馬卡20-30克,待雞、鴨、牛肉、羊、排骨燉熟後加入馬卡片,文火慢燉5分鐘即可。經常喝馬卡煲的湯,用量少,很難發揮馬卡真正的作用,所以,要多喝湯。切記,高溫容易破壞馬卡內的有效營養活性成分,食用效果不理想!暫且叫做暖心馬卡湯吧!
4、馬卡泡蜂蜜:
首先將馬卡乾果(片)搗碎成粉,取4-6g,放進杯里,沸水沖調,放入2勺蜂蜜,攪拌均勻後就可服用。蜂蜜能調節馬卡本身的味道,二者合在一起,能帶來更加舒適的口感,但是吸收率不太行!
5、馬卡切片:
時間是食物的摯友,時間也是食物的死敵。為了保存食物,印加人採用馬卡切片的方法來保存馬卡,這樣馬卡不至於腐爛壞掉,馬卡乾片通常用來煮著吃!

功效

1、抗疲勞

馬卡含較高量的鐵,蛋白質、胺基酸、礦物質鋅、牛磺酸等成分能明顯對抗疲勞,增強肌肉耐力,抵抗運動性疲勞,幫助堅固免疫系統,提升機體抗病力,對抗疲勞,增強精力、體力,改善貧血症狀。使膚色看起來更年輕,精氣神更足。

2、增加精子質量

天然草本植物中的營養物質能夠有效提高精子數量和活躍能力,使男人射精強勁有力,射程更遠。強勁提高男人性能力,使陰莖更壯碩更滾燙,延長激情性愛時間,龜頭變大更飽滿。

3、補充體力

由於MACA生在在貧瘠的高原,須有高超能量才能生長,因為其生長環境與特性,馬卡可以迅速補充體力消除疲勞,恢復精力,更是極少數通過藥物檢驗的合格的快速體力增強劑。

4、改善陽痿早泄

豐富的蛋白質胺基酸、多糖、礦物質及其獨有的生物活性物質瑪珈烯、瑪珈醯胺,能有效縮短反應時間,迅速勃起,提高勃起硬度,改善陽痿早泄症狀。

5、提高睡眠

現代人90%以上都在承受壓力,馬卡能有效改善因壓力造成的憂慮症及神經衰弱等。在秘魯當地MACA被當做舒解壓力、消除焦慮的天然草藥,也是改善失眠多夢症狀的佳品。

6、抗更年期

調節內分泌,對抗更年期綜合症—馬卡的多種生物鹼能調節腎上腺、胰腺、卵巢等功能,平衡體內的荷爾蒙水平,豐富的牛磺酸、蛋白質等能調理及修復生理機能,改善氣血和緩解更年期症狀,從而促進女性雌激素,容顏。

7、活躍生育

促進精子與卵子的增加與活力,幫助受孕,刺激生殖器官,活化性能力。

8、增強記憶

使頭腦清醒靈活,提高工作效率,學生學習進步,中老年記憶能力保持,使人頭腦清醒,思路清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