饃

饃,漢族傳統麵食,是把麵粉加水調勻,發酵後蒸熟而成的食品,成品外形多為半球形。南方稱“饅頭”,北方根據不同地域有“饅頭”、“饃”、“饃饃”等多個名稱。

基本信息

簡介

饃
詞目:饃
拼音:mó
部首:飠
部外筆畫:10
總筆畫:13
繁體部首:食
部外筆畫:10
總筆畫:19
五筆:QNAD
倉頡:NVTAK
筆順編號:3551222511134
四角號碼:24784UniCode:CJK
統一漢字:U+998D

詞語說明

中國古人認為的太陽下沉地點在甘肅,所以《堯典》里說帝堯派遣皇家天文官“羲和四子”之一的“和仲”居住在甘肅,負責每天禮送太陽下山。“太陽下山”就是“莫”。“太陽下山的地方”就是甘肅。因此,甘肅的饅頭,或陝甘寧地區的饅頭,就是“饃”。
面制食品,通常指饅頭:~~。蒸~。
北方的一種傳統麵食,多稱饅頭,顏色各式各樣。

拼音是mo的漢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