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礪石

風礪石

風礪石,又稱西夏風礪石、戈壁風礪石、風凌石、大漠石,產於甘肅省西部的大漠戈壁里。該石是千萬年來被大漠戈壁風沙吹蝕、磨礪而形成各種造型的觀賞石。風礪石色澤大多較暗淡,而以造型奇特取勝。其中色澤鮮亮、質地晶瑩者,有的稱之為聚珍石。

簡介

風礪石風礪石

風礪石是中國西北地區特有的觀賞石品種,主要產於青海新疆甘肅、內蒙等省區的大漠戈壁里,是一種常年被戈壁風沙吹蝕、磨礪而形成的具有獨特外貌特徵的石頭。其中,產於青海西部戈壁中的風礪石通常被稱為“三江源風礪石”。

功效

風礪石,即泥砂石在地殼表層變動而成的不規則石質層,表面有一層古色古香的黃土顏色。呈現著天然石材的自然風貌,又呈現著裝飾效果的美感風格。令牆體恢復復古的風範,石的氣質,古樸,風渾。持久保色,柔韌性好,抗碰撞及衝擊,防潮吸音,質感強烈,表現力豐富,自然和諧,優異的防水性以及耐候性。完全可滿足對牆體的立體藝術造型要求。根據個人喜好可以做出各種顏色和紋理不同的裝飾效果。
用途:適合住宅、酒店、辦公樓、醫院、學校等建築物內牆面、天花石膏板及木間隔的裝飾。

成因

風礪石,顧名思義,是一種長期被風沙吹蝕、磨礪而成的觀賞石。這種風礪石一般出產於我國大西北地區的乾旱和半乾旱沙漠區,或者沙漠的邊緣地帶以

風礪石風礪石

及戈壁灘中,這是一個極其特殊的地理與地質環境。常年降雨量不足,晝夜溫差大,使岩石經常處在劇烈的熱脹冷縮作用之中,從而加大了解離的速度。尤其是高密度、高矽質的岩石,其解離的速度更快。吹不完的沙漠乾旱風,風速大,而且夾雜著細沙,年復一年地對岩石吹打、磨礪,這實際上等於大自然對岩石進行全方位拋光過程。通過自然之手,岩石表面被打磨的光澤如鏡。在此過程中,不同的岩石由於質地不同,重量不同,所受風力不同和在風中運動的情況不同,而被加工雕琢成不同形狀外貌,顯示出不同的藝術效果。一般來說,風礪石越是體積小的,其光澤度和形狀就越好,岩石中所含的化學成分及結構越複雜,其外貌形態也就越發顯得多姿多彩,引人入勝,其觀賞價值也就越高。

特徵

光澤圓潤

風礪石風礪石

在長達數十年數百年乃至若干萬年的風沙吹蝕下,所有的岩石表面以及岩石的稜角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磨拾。所以風戾石表面光潔如鏡,尖利的稜角消失,手感極好。

色彩絢麗

風礪石的色彩,常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岩石本身所固有的色彩,如瑪瑙紅碧玉綠碧玉以及黃碧玉等;二是後期所附著的色彩。所謂附著色,多是氧化鐵附著在風礪石表面,造成由深至淺的紅色系列。另外值得指出的是所謂“沙漠漆”,這種似漆狀的黑色附著物,實際上也是氧化鐵,即雨後岩石表面所溶解的游離鐵質和少量錳質,在高溫的強烈蒸發下,被迅速濃縮、深度氧化所造成的"漆膜"壯假象。

質地好

在自然界優勝劣汰的規律支配下,凡硬度低於6者,多經不住那種惡劣的自然條件的侵蝕而逐漸消失,所餘下的岩石多是高硬度的高矽質岩石的組合。

形態穩定

在長期的風蝕過程中,一般體積不大的風礪石,因為是在不斷滾動中受到吹蝕,其各個側面所受的吹蝕程度大體近似,所以就其基本外形來說,雖然隨著時間的延長會逐漸縮小,但在形態上不會有太大的改觀。較大型的風礪石,因為是處在穩定狀態下,單面迎風,不會移動,所以迎風的一面會因較多的剝蝕而逐漸變薄,但其背風的一面,卻能夠依然如故,基本保持原來的形態。

價值

風礪石作為天然藝術品進行觀賞,古已有之。明金幼孜著《北征錄》載:“大漠中地多美石,猶如琥珀瑪瑙玳瑁碧玉者,其光瑩然。同行好事者下馬拾以

風礪石風礪石

為玩”。清孔尚任稱:“塞北瀚海中產石,五色陸離,奇形肖物,或不可名狀,藏之齋中,已為怪石”。《元和志》云:礪石,“肅州貢”。
早在十幾年前,風礪石就已經是奇石收藏界的熱門,但經過多年的搜尋,風礪石几近絕跡,想覓得一方好石,更是難中之難。資源的稀少,使風礪石潛在的增殖價值也越來越明顯。

中國觀賞奇石

觀賞石的產出形式多樣,種類繁多,造型奇特,獨具風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