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人猿

類人猿

類人猿,簡稱猿,是靈長目中除了人以外最為高等和智力最高的動物,智力約是人類的五分之二,主要生活在非洲和東南亞的熱帶森林中。猿是靈長目人猿總科動物的通稱,包括兩個科。雖然人們常把猿猴並稱,有時候將猴也稱為猿,而猿有時也會稱為猴,不過他們在生物學上是不同的動物。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猴有尾巴,而猿沒有。在分類學上,人類是類人猿的一種。類人猿是指無尾、類人靈長類的動物,分有兩大科:長臂猿科(較小的類人猿:長臂猿和合趾猿)和猩猩科(較大的類人猿:黑猩猩、猩猩和大猩猩)。猿常棲息於非洲西部、中部,以及南亞的熱帶森林中。與猴類不同,猿無尾,有闌尾,腦更複雜。類人猿一般藉搖盪的方式移動,偶爾兩腳直立而行。類人猿智力極高,較其他現存的靈長類動物更接近人類。

基本信息

簡介

類人猿 類人猿

脊椎動物,哺乳動物,靈長目,猩猩科和長臂猿科動物的總稱,也叫做猿類。包括大猩猩、黑猩猩、猩猩和長臂猿等。

類人猿主要生活在非洲和東南亞的熱帶森林中。它們是比猴子更進化、與人類更相似的物種。類人猿智力很高,在親緣上比其它靈長類動物更接近人類。因其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與人相似,親緣關係與人最為接近,故稱類人猿,為靈長目中的高等動物。化石類人猿通稱“古猿”,在中國南方曾多次發現長臂猿及猩猩的化石

齒的 數目與結構、眼的位置、外耳的形狀、盲腸蚓突、胸廓、血型等均與人類相似。懷孕期7至9個月,壽命相當長,可達30年至50年不等,是人類的一半甚至一半多。而且無尾、無頰囊和臀疣(長臂猿例外)。其中黑猩猩與人類99%的基因是相同的。

類人猿的前肢較後肢長一點,且後肢力量不足,因此,只能半直立行走及臂行,這又與人類有顯著區別。在我國南方曾多次發現長臂猿及猩猩的化石。

起源

早期猿類起源於舊世界猴,大約兩千五百萬年前開始出現。現代小猿在一千八百萬年前出現,猩猩則出現於一千四百萬年前,大猩猩出現於七百萬年前,人類和黑猩猩則在三百-五百萬年前出現。

分類

類人猿包括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長臂猿四個種類,其中黑猩猩與人類最為相似,它的DNA基因和人的相同之處達到99.4%。

長臂猿

長臂猿是兩臂特別長的猿類,它在直立的時候兩臂垂下來可以到達地面,所以叫長臂猿。長臂猿的身體比較小,產於中國雲南、海南島和東南亞的森林裡。

長臂猿長臂猿
長臂猿在現代類人猿中是最小的種類,體高不到1米,重量一般不超過10千克。長臂猿完全過著樹上的生活,擅長臂行法。長臂猿過群居的生活。它們在現代類人猿中是比較低級的類型,腦量很小,平均只在100~120立方厘米之間。

猩猩

猩猩也是亞洲的熱帶動物。它們產於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和蘇門答臘的森林裡。

猩猩猩猩
是一種大型的動物,毛多而密,呈紅褐色。雄的比雌的大些。雄的體高可達1.4米,重量可達80千克。它們一般不大合群。猩猩的智力相當發達。平均腦量是410立方厘米。壽命一般是25~30歲。

黑猩猩

黑猩猩是熱帶非洲的森林動物,一般比猩猩小些。它們的毛色烏黑,所以叫黑猩猩。由於它們的體力強大,又有合群敵人作戰的習性,所以在自然界裡,很少有野獸敢去觸犯它們。它們壽命一般是25~32歲。它們的智力很發達,善於模仿。人們可以教它們做許多種技藝。動物園里養的類人猿多半是它們。

大猩猩

大猩猩也是熱帶非洲的森林動物。這是最大的類人猿,所以叫大猩猩。雄的平均體高在1.6米以上,體重大約200千克。據現在的記錄,最大的大猩猩,體高1.88米,體重達290千克。

大猩猩大猩猩
它們過著家族式的生活,由老的壯大的大猩猩擔任家長。它們的智力也很高,腦量平均達500~600立方厘米。腦的結構跟人腦很相似。但是沒有語言文字能力。

特徵

與人類相近的特徵

具有複雜的大腦和寬闊的胸廓,具有盲腸蚓突以及扁平的胸骨;

牙齒的數目與結構,眼的位置,外耳的形狀及血型與人類相近;

懷孕期7~9個月,壽命可達幾十年;

無尾、無頰囊臀疣(長臂猿例外)。

與人類不同的特徵

類人猿的前肢較後肢長,因此,只能半直立行走及臂行,與人類有顯著區別。

與猴子的區別

猿和猴猿和猴
猿和猴的最大區別就是猴子有尾巴,而猿沒有。除此之外,體型的大小也不同,猴子輕巧的體型決定了它適合跳躍,而猩猩體型較大,不適合在空中跳躍。

智商

猩猩照鏡子自戀猩猩照鏡子自戀
猿類的智商都非常地高,當猴子面對鏡子的時候,它好象看到的是另一隻猴子,但長臂猿的的反映卻不同,它知道鏡子裡的那隻猿就是自己。而猩猩為了得到自己喜歡的美食,能夠讓想到這樣的辦法。它們還會簡單的使用工具

習性

行為

除了大猩猩和人外,所有的猿都擅長爬樹。

食性

猿類是雜食性動物,它們的食物包括水果、種子、肉類等各種容易得到和消化的食物。

分布

猿類最初分布在非洲和亞洲,人通過漫長的遷徙,最終遍布世界的各個地區。

大多數猿類都瀕臨滅絕。主要的威脅來自熱帶雨林的減少,少數物種也有偷獵者的威脅。

相關

1937年,荷蘭雜誌《HetLeven》發布了神秘“類人猿”照片,他長著較大的嘴唇,緊鎖眉頭,類似猴子的笨拙步態。

2012年11月,互聯媒體網站再次發布這些幾十年前的老照片,很快這些照片的點擊率驟增數百萬次。一些觀察者指出,照片中所謂的類人猿具有很明顯的化妝跡象,這個類人猿很可能是一位令人同情先天性缺陷的畸形者,利用修補化妝使其呈現出類人猿的相貌特徵。還有一些人則熱衷於相信這是人類進化歷史的奇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