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仁

頓仁,明代北曲曲師。生卒年不詳。安徽人。為戲曲史上樂師見諸文獻記載的第一人。

基本信息

原為明代陪都南京教坊曲師,曾在正德年間到過北京,學得北曲50餘套。此時南曲盛行。北曲在南方幾無人過問,頓仁懷才不遇多年,後被何良俊(元朗)延聘家中為教師。何良俊家優所唱北曲50餘套,都是頓仁傳授的。

頓仁對北曲的演唱及伴奏深有修養,何良俊說他“於《中原音韻》、《瓊林雅韻》終年不去手,故開口、閉口與四聲陰、陽字,八九分皆是。”頓仁對南北曲的差別深有體會,他說:“南曲簫管,謂之唱調,不入弦索,不可入譜。”又說:“弦索九宮,或用滾弦,或用花和、大和釤弦,皆有定製;若南九宮,無定則可依,且笛、管稍長短其聲,便可就板;弦索若多一彈、少一彈,即侰(音欹)板矣。”(見《顧曲雜言》)又據何元朗《曲論》記載,頓仁認為弦索中大和弦是慢板,花和弦是緊板。

崑曲演員(六)

崑曲是我國的古老劇種,又稱崑山腔或崑劇,流行於江蘇崑山一帶,已有五百餘年的歷史。嘉靖年間戲曲音樂家魏良輔吸取海鹽腔、戈陽腔的長處,對崑腔加以改革,創造聞名的“水磨腔”,使崑曲音樂獲得很大的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