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島風景區

靈山島風景區

靈山島位於山東[地理區域]省膠南市東南靈山灣中,與大珠山遙相對峙,是中國的第三高島。它距大陸最近點5.7海里,面積7.66平方千米,主峰海拔513.6米。現有居民3000餘人,分三個自然村。《膠澳志》稱它為"水靈山島"。古《膠州志》說它“先日而曙,將雨而雲,故名靈山。島上有浮翠亭,坐落在城子口村,是為靈山島之標誌性建築。

基本信息

景區簡介

靈山島風景區靈山島風景區
靈山島位於膠南市東南沿海中,距大陸約10公里,島形狹長,南北約5公里,東西約I.5公里,面積約7.2平方公里,最高峰歪頭山海拔513米,是青島和中國北方第一高島,在全國僅次於台灣島和海南島,有“中國第三高島”之稱。因古籍中有“未雨而雲,先日而曙,若有靈焉”的記載,故名。

靈山島為典型的火山島,火山噴發降落之角礫岩,歷經風化剝蝕,形成鋸齒狀山脊,發育成大小山頭56座之多,其中高峰七八座,如靈山歪頭山等。而島嶼東南受到海水侵蝕,形成造型奇特的海蝕地貌,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如老虎嘴、象鼻山、石秀才等。

相傳為金完顏兀朮之妹出家為尼所居。遊覽靈山島,須從島西側的城子口碼頭登岸,初登島上,可見一巨石聳立路邊。島上漁家風情別致,村落或居於崖邊,或位於海畔,或半藏於山澗,梯田、綠樹、碧海、紅瓦、藍天交相輝映,從海上望去,宛若一艷麗之翡翠浮在海面,故此地有“靈島浮翠”之美譽。靈山島的林地覆蓋率已達到70%,成為中國北方水域難得的“海上綠洲”。

主要景點

靈島浮翠

靈山島風景區靈山島風景區
“靈島浮翠”是自明代起當地有名的勝景。乾隆年間的《膠州志》記載,當時的靈山島“其色四時常青,蔥翠如滴,時與波光相亂”。

現在的靈山島,林木復蓋率70%以上。從積米崖港乘客輪進島,遠遠望去它象淡淡的水墨畫從天海之間洇了出來。

島上每座山峰都聳翠疊綠,每道山樑、每面山坡、每條山溝都是鬱鬱蔥蔥的綠樹,居民的紅瓦房和紅頂小樓就掩映於這天然的綠色屏障里,紅瓦綠樹相襯,置身其中,如同走進了翡翠的世界。

滿島的翠色倒映成大海里浮動的綠光,綠光擁抱著翠綠的海島,把島上的翠綠渲染的更具動感。

城口子

城口子緊連著碼頭,是島上最大的村,有229戶居民。在臨碼頭的村口,路左邊高高地立著一塊書寫著“水靈山島”的碑,右邊有一座凌波生輝的“浮翠亭”,亭內常有三兩個漁家

婦女在悠閒地織網。走在步步登高的山坡街道上,看到的是掩映於綠樹叢中隨山坡起伏而高低錯落的小樓和紅瓦房屋,村正中有一條沿山坡等高線而延伸的南北街,兩旁多是建造別致的飯店和餐館,遊人在此不僅可以盡情品嘗海中美味,而且還可以感受漁家生活風情。

靈島奇峰

靈山島上共有山峰56座,一座山峰就是一個藝術形象。踏上碼頭仰望對面山峰,它是一頭遮天蔽日的大象,這就是象鼻山,它的臉、長長的鼻子都活靈活現地凸現在人們面前。沿著環島公路向南走,可見一座座翠綠的山峰極象一棵棵紮根大海的巨筍,那棵直竄到奇雲奇霧的“大筍“,不知被誰折歪了“筍尖”,這是島上的最高峰“歪頭頂”。就在“歪頭頂”前面,有一塊兀立的巨石,那是一尊半身人像。再往南走,是被稱為“石秀才”的山頭。“石秀才”前面還有數峰臨海而立,或如人在交談,或如仙人對弈,或如獸望崖驚立,或如蛙對天鼓唱…

老虎嘴

靈山島風景區靈山島風景區

“虎口”旁邊的石壁上刻著“老虎嘴”三個大字。站在老虎嘴西北山崖上的觀虎亭里,可以看到老虎嘴吞吐著高天的風雲和大海上的飛霞。沿著環島公路走進“虎嘴”,可以看見它“上齶”和“喉”是一整塊斜向高空的山體巨石,天上的風聲和海里的浪濤聲都在“虎口”里反射迴蕩成撼天動地的吼聲。夕陽西下的時候,在虎口東南方向回望老虎嘴,會看到一輪紅日正好懸在巨大的“虎嘴”里,構成了一幅神奇瑰麗的“虎口含丹”圖。

試刀石

在海島的東面,有一座小山,它臨海的一角,好象是用刀削了下來一樣,這就是“試刀石”。相傳有一年海盜入侵靈山島,島上一位漁家好漢率眾鄉親來到海邊,他為了試試刀鋒,揮刀削去

這個山角,海盜嚇得抱頭鼠竄。後來,人們就叫這塊被削下的山角為“試刀石”。它的下部浸在海水裡,他與山體脫離開的那道豁口,依然象是刀削的新茬兒。退潮後,豁口成了一條通道,人入其中,抬頭可以仰望“一線天”,看飛雲過隙;也可觀左右刀削石壁。站在高處俯瞰這道豁口,讓人想到這是人和自然共同刻在這裡的一道深痕。

海蝕崖壁

在海島東北端有一道陡峭的崖壁,高數十米。原來這裡有高山的岩體深入海中,經千百萬年來大海狂濤細浪的撞擊,深入水中的部分就斷碎成海里的礁石,海岸就出現了這道壯觀的海蝕崖壁。靈山島的地質屬中生代,白堊紀岩漿岩。在白堊紀中,造山運動非常劇烈。這道海蝕崖壁,把大自然珍藏在裡面的造山記錄袒露了出來,它有千萬層岩石,每層都是傾斜著指向高天。這層層疊疊的岩石證明了現在的高山就是這些岩石經過無數年的隆起,從海底慢慢升起來的。岩層間,有漿壯物凝固而成的岩石,崖壁上有海蝕洞、五彩石、矽化木化石等。它吸引著遊人前來觀光,也吸引著國內外地質專家和愛好者前來窺探地殼變動的秘密。

背來石

在海島東北端的海蝕崖壁前,有一塊深灰色的奇石—“背來石”。相傳它原是東海龍宮裡的一塊靈石。有一年龍王的女兒水靈週遊四海,發現這裡有一座美麗的島嶼,她非常喜愛這裡的山光水色,就住了下來,還從龍宮裡背來這塊千年靈石與她為伴。這就是“背來石”名稱的由來。背來

石在潮間帶。大海漲潮時,它在潔白的浪花的簇擁或層層的微波細浪的鑲嵌之下,顯得玲瓏剔透,象一塊深灰色的玉。潮水退去後,它赫然立於礁群,猶如巨大的荷蕾,那外層的瓣似乎時刻就要張開。就在最外層花瓣張開的地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還雕刻了一株老乾曲枝的梅花凸現在那裡,雕成一幅“梅花怒放荷吐蕾”的石板畫。

靈山

靈山島風景區靈山島風景區
在海島北端的大海里,有一座小島,形狀神似一隻伸長了脖子,划動著四腳,奮力向海島游來的海龜,人們叫它“小靈山”。相傳龍女水靈留住海島後,龍王派一隻靈龜四處尋找她。因為水靈純樸善良,凡人神仙都非常喜愛她。

所以,當靈龜快要接近海島的時候,島北端的小山頭上竟神奇地出現了一座烽火台,靈龜被鎮在了山頭外的海面上,它雖然奮力向前游,卻不能靠近海島。現在的烽火台是在原台基礎上重修的。

火炬樹

走進靈山島,沿環島公路觀光,可以看到山坡、溝坎和崖頭上生長著許多火炬樹。它的樹幹深綠中透著銀白的顏色,每條枝杈上挑出許多半米長的葉柄,每條葉柄上對生著30個左右長長的葉片。

整個花絮有二三十厘米高,形狀極象熊熊燃燒的火炬。看成片的火炬樹林,層層碧綠中,無數支火炬花沖天怒放,綠色的蓬勃烘托著火焰般的蓬勃,形成了靈山島生態美中一道耀眼的風景。看火炬樹可以從六月看到老秋。在老虎嘴以北,有多處“火炬坡”和“火炬埡”。火炬花開以後,那裡的“火炬”多如天上的繁星。海風吹來,坡上和山埡里綠潮起伏,“火炬”搖動,氣勢異常壯觀。

地方特產

趕海拾螺

靈山島風景區靈山島風景區
靈山島周圍潮間帶礁石多,退潮後到礁石間拾海螺非常有趣。不同的區域生長著不同的種類。在城口子碼頭南側,潮水退去便坦露出大片批著綠藻的礁石。掀動一塊石頭,便會發現在薄水中有黃色的“釘蛄螺”和深綠色的“花花寶”螺。兩種螺都只有小指頭肚那么大,圓圓的,味道很鮮美。在小靈山一帶的潮間礁石上,生長著“偏心蛄螺”。

辣螺分大辣螺和小辣螺。小辣螺象“釘蛄螺”那么大,島上人稱它“辣猴子”,只要潮水稍退一退,就能在礁石上拾到它。大辣螺個頭大,一把只能抓五六個,又稱“紅眼蛄螺”,它需要潮水退的大,到枯潮底才容易拾到。每年麥收後,辣螺就選陡險的礁崖和浪高流湍的地方聚在一起產卵,這時來老虎嘴和洋礁一帶的礁從中趕海拾螺,碰上一小“窩”,能拾幾斤;碰上一大“窩”,能拾十幾斤到幾十斤甚至上百斤。

釣魚

靈山島周圍海底礁石密布,礁石間生活著很多魚,是釣魚的好地方。這裡的漁民釣魚有多種方法:一曰“執竿垂釣”,島上人稱“撅竿”。在海邊選一塊平坦便於落腳的礁岸,抖開竿上的漁線,將海蚯蚓掛在魚鉤為餌,投進海中的礁石窩,可以釣到黃魚、黑頭、石扎子魚等。二是“拎手線”,三四人乘一艘小船,在海島周圍的海面上,每人手裡提一根漁線,每條魚線系三四把魚鉤,白天釣黃魚、黑頭、梭魚、沙板魚等,晚上釣鰻鱺。三是“張旱鉤”,陰曆每月的初八、初九和二十二、二十三,備一筐或幾筐魚線,每筐魚線拴許多魚鉤,掛上魚餌,傍晚時將魚線撒在潮間礁叢,等潮水上漲淹沒魚線後便回去等待。第二天清早枯潮時,再到礁叢中收漁線,收穫不盡的喜悅。四是放小舶,多在秋季採用。

靈山島海參

靈山島海珍品種質資源保護區遠離陸地,島上無大型工業污染源,海域附近周圍沒有漁港、大型港口碼頭等較大污染源,海水水質常年可達到一級海水水質標準,是刺參理想的增養殖和繁育基地。

靈山島海參屬仿刺參,是黃海南部種群的核心群體。據了解,靈山島海參成品的生長過程與野生海參相差無幾。挑選出優質參種後,經繁殖、孵化,成幼苗後投放藻類餌料培育暫養。當海參長到體重1克左右,進行底播增殖培育,純自然生長、自然放養,完全食用海底自然餌料。靈山島海參平均體長25.3厘米,體形肥滿,肉質厚實、彈性強,口感潤滑筋道,比大棚養殖和養殖池養殖海參的品質更好。

2012年8月31日靈山島海參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認證。海參走入平常百姓家,海蚨源海參依靈山島海參為原料,採用先進加工工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