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藝術

電影藝術

《電影藝術》由中國電影家協會主辦,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管。1956年10月28日創刊於北京,時名《中國電影》,是新中國第一家專業從事電影評論、電影理論研究的學術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電影藝術創刊時,文化部電影局副局長陳荒煤主持全面工作,著名電影評論家、電影史學家黃鋼、程季華、賈霽、鍾惦棐為編委會成員。電影藝術設有:特稿、電影批評、訪談錄、長短輯、紀錄片專題、理論研究、影史探問、人物、視與聽、書城隨筆、業界資訊等欄目。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電影藝術創刊時,文化部電影局副局長陳荒煤主持全面工作,著名電影評論家、電影史學家黃鋼、程季華、賈霽、鍾惦棐為編委會成員。1957年,中國電影工作者聯誼會(中國電影家協會前身)成立,《中國電影》劃歸其領導。1959年7月《中國電影》和《國際電影》合併改刊為《電影藝術》(單月刊)。1990年,《電影藝術》由單月刊改為雙月刊。

報社領導

《電影藝術》先後由蔡楚生、于敏、秦裕權、郭維、王人殷等著名電影藝術家、評論家擔任主編,現任主編為吳冠平博士,負責雜誌社的全面工作。

辦報宗旨

《電影藝術》秉持學術性、信息性和典藏性,始終走在中國電影藝術發展和文化建設的最前沿,以研究中國電影為本,密切關注中國電影當下的發展動向,全面、專業地描述當代中國電影的創作及理論軌跡,並及時展現中國電影的最新成就及創作經驗,研究中國電影各個歷史階段的史料,深入挖掘世界電影背後的思想/文化。

主要內容

雜誌內容涉及影視編導、攝影、錄音、美術、表演、剪輯各門類以及紀錄片、卡通片、國內外電影美學、文化研究等領域,在學術上博採眾長、兼容並蓄,以嚴謹的學風、鮮明的觀點、深厚的內容,融東西方文化為一體,成就本刊的一貫學術品位,是進入影視界必讀的專業雜誌。

收錄

《電影藝術》以其在電影學術領域的專業性、權威性,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傳媒大學等國內重要高校列為核心引文期刊,是高校影視學術評價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亦是《新華文摘》、《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等重要學術文摘雜誌的目標刊物。

活動

2006年,在《電影藝術》創刊50周年之際,《電影藝術》推出全新品牌欄目“華語青年影像論壇”。論壇是電影藝術雜誌社在全力支持中國電影學術理論建設之外,新開拓出的更切實有效的推動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實戰項目。論壇迄今已成功舉辦四屆,主體活動經過不斷修改完善,現主要包括論壇開閉幕式、論壇系列峰會、北京電影計畫融資會、華語青年影像展等五大環節。論壇自始至終都在觀照青年電影人才的培養和發掘,推介華語電影新人,鼓勵華語原創作品,為中國電影凝聚更具國際性的新鮮創作力量,並促成更有效的人才建設機制。此外,《電影藝術》沿襲著關注電影本體、關注國內電影、開辦研討會的傳統,每年都將召開若干次新片觀摩座談會、學術研討會,是電影界最活躍的學術媒體,也是了解中國影人、影事、學術研究最新動態的重要視窗。

主要欄目

電影藝術設有:特稿、電影批評、訪談錄、長短輯、紀錄片專題、理論研究、影史探問、人物、視與聽、書城隨筆、業界資訊等欄目。

通信地址

地址:北京北三環東路22號

郵政編碼:10001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