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式艦載戰鬥機

零式艦載戰鬥機

零式艦載戰鬥機(日本語:零式艦載戦闘機(れいしきかんじょうせんとうき);英語:Mitsubishi A6M Zero),簡稱零式戰鬥機(零戦、ぜろせん、れいせん。“ゼロ戦”等),編號A6M,是大日本帝國海軍從1940年到1945年的主力艦載戰鬥機,從中國戰場一直使用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整個太平洋戰區都可以見到它的蹤影,堪稱日本在二戰時最知名的戰鬥機。生產年為1939年是皇紀(以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的即位元年開始起算)2600年,因此被稱為零式戰鬥機, 正式名稱是“零式艦載戰鬥機”簡稱零戰。

基本信息

簡介

零式艦載戰鬥機(日本語:零式艦載戦闘機(れいしきかんじょうせんとうき);英語:Mitsubishi A6M Zero),簡稱零式戰鬥機(零戦、ぜろせん、れいせん。“ゼロ戦”等),編號A6M,是大日本帝國海軍從1940年到1945年的主力艦載戰鬥機,從中國戰場一直使用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整個太平洋戰區都可以見到它的蹤影,堪稱日本在二戰時最知名的戰鬥機。
零式艦載戰鬥機零式艦載戰鬥機
零式戰鬥機是日本海軍產量最大的戰鬥機。此機由三菱重工業設計,並由三菱重工業與中島飛行機株式會社兩家公司共同生產,總計生產10449架,其中有半數為中島飛行機株式會社生產,不過兩公司的製造技術有所差距。
零式戰鬥機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航空工業的最高水平,也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的象徵。1937年5月19日,日本海軍向三菱與中島兩家公司提出一個名為“十二試艦載戰鬥機計畫要求書”的艦載戰鬥機的設計案,準備取代剛剛進入服役的三菱96式(A5M)艦載戰鬥機。當時兩家以“昭和十一年度 航空機種及性能標準”進行設計:

機種

艦載戰鬥機
使用別
航空母艦(基地

用途

1.攔截敵軍攻擊機襲擊
2.敵偵察機之清除
座位
1
機體特性
速度以及爬升力優於敵軍的高速飛機,可對對方加以攔截;並且機動性可和敵軍戰鬥機空戰的優秀運動性
續航力
普通滿載狀態發動機最大出力可續航1小時
機槍
20mm1-2門。如只裝設1門時必須追加7.7mm機槍2門。攜帶彈藥量20mm機炮1門60發、7.7mm機槍1門300發
通訊能力
電信300浬、電話30浬
實用高度
3,000-5,000米

零式概要

零式首役

零式艦載戰鬥機零式艦載戰鬥機
1940年7月15日,三菱公司12式試艦戰在本土完成了全部測試,在山口多聞和大西瀧治郎的強烈要求下,7月21日12式試艦從日本本土經上海、南京、安慶達到漢口,加入第12航空戰隊。到達中國後10天,12式試艦戰有了一個正式的名號:A6M1零式艦上戰鬥機11型。1940年8月19日,零式開始了在中國上空的作戰飛行。一般說來,根據口頭報告儘管8月之後中國和蘇聯飛行員與某種新型戰鬥機有所遭遇,但是一般都把9月13日的璧山空戰記錄為零的初次大規模出擊。1940年9月13日,星期日,零式編隊上午8點半時從漢口起飛,9點半時降落在前進基地宜昌進行加油和飛行員休息。12點,編隊再次起飛,顯示了下午1點10分與中攻隊(27架)匯合,並於20分後結束對重慶的轟炸開始返航。根據日方記錄,約20分後,日軍97司偵偵察機發現了中國空軍的戰鬥機編隊,日機再次轉向。下午2點,日機在6500m高度發現了5000m高度的中國空軍的I-15編隊和隨後的I-16(總計30架),即開始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動了突襲。
對於具備高度優勢又有裝備的優勢日本戰鬥機來說,這無疑是一次一邊倒的戰鬥,隨著天空的逐漸平靜,日機陸續返回了宜昌,最後一架北畠三郎戰機於下午4點20分降落。通常情況下,日本出版物對這次戰鬥的戰果記錄為擊落30架,也有些則記載為擊落27架,自身無一損失。這個戰果是怎么來的呢?指揮官的進藤大尉聚集12名參戰飛行員,把大家匯報的戰果進行了統計,並結合自己從高空觀察到的情況,形成了戰果詳細報告,根據這份報告,新聞報導也進行了大量的宣傳。
姓名軍銜戰果詳細報告新聞報導進藤三郎大尉I-15×1(確實)1架隊長機,最初擊中了一架E16(楊夢青上尉),然後擊落了I-15一架(王廣英中尉機),與光增,山谷,平本機一起返回宜昌
北畠三郎一空曹I-16×1(確實)最初的一擊使就使中國空軍右翼
I-16×1(不確實)2架的一架E16空中解體
I-15×1(地上擊破)。
大木芳男二空曹I-16×2(確實)擊落的第一架E16是中國空軍楊夢
I-15×2(確實)4架青上大尉的帶隊長
I-15×1(不確實))
藤原喜平二空曹I-15×2(確實)1架
山下小四郎空曹長I-15×2(確實)
I-16×1(確實)
蘇制I-15型戰鬥機
蘇制I-15型戰鬥機
I-15×2(末田機一起同)5架
I-15×2(地上擊破)
末田利行二空曹I-15×3(確實)
I-15×2(山下機一起同)1架
I-15×2(地上擊破)
山谷初政三空曹I-15×3(確實)2架
I-15×1(3機共同)
白根斐夫中尉無1架掃射跳傘後王廣英中尉的傢伙,原內閣書記官白根竹介的兒子
光增政之一空曹I-15×2(確實)
I-15×1(3機共同)2架
岩井勉二空曹I-15×2(確實)
I-15×2(不確實)2架
高冢寅一一空曹I-15×1(確實)
I-15×2(不確實)3架
I-16×1(不確實)
三上一禧二空曹E15×2(確實)
I-16×1(確實)2架
I-15×1(不確實)
平本政治三空曹I-15×2(確實)
I-15×1(3機共同)
指揮官進藤上報的戰果和宣傳媒體的報導,顯然產生了差異,為什麼呢?也許白根斐夫中尉的家庭背景,是產生這種區別的原因。應該說,當時零式戰隊沒有幾個空戰老手,有半數飛行員甚至在空戰開始的時候忘記丟掉了副油箱。
根據當時的中國空軍的記錄,出擊第三,四大隊的I-1525架,I-169架,在空戰中13架被擊落,11架受傷迫降,飛行員戰死10人,負傷8人。
在後來的宣傳中,這次出擊被渲染為27:0的戰鬥。事實上,戰鬥中大木,藤原,高冢,三上的戰鬥機均中彈受傷,在宜昌著陸時,高冢機因為起落架受損,在迫降時損毀,因此實際損失應該是損失1架(當然,零損失也可以強辯為在空中戰鬥時沒有一架被擊落)。按倭人記錄,零戰第一次被擊落是1941年5月20日在成都上空,12戰隊飛行員木村一一空曹斃命;6月23日,12航戰的小林喜四郎一等航空兵在蘭州上空被擊落,擊落他們的,均為地面高射武器,而不是我空軍的戰鬥機。9月15日,12航戰,14航戰解散。

二戰期間

零式艦載戰鬥機零式艦載戰鬥機
零式戰鬥機是日本海軍航空兵二戰期間最著名的飛機,也是二戰日本飛機的招牌型號,在太平洋戰爭中自始至終都是戰鬥的主力。在太平洋戰爭初期,零式對盟軍飛行部隊造成了空前的災難,給予了盟軍最大的震撼,戰爭初期日軍僅有300架零式,其中250架投入了太平洋戰場,就憑藉這區區250架零式,日軍在開戰後幾個月時間把盟軍在太平洋地區的戰鬥機部隊消滅了2/3,當時盟軍飛行員駕機起飛迎擊零式時,無論飛行員還是指揮官都明白,戰機飛出去以後八成是回不來了。

零式誕生

零式的創造者是三菱重工著名的設計師堀越二郎,他1927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航空工業科,曾在德國容克斯公司和美國寇蒂斯公司深造,他吸收了世界最先進的設計思想,在海軍的96艦戰的設計經驗基礎上設計出了這種全新飛機。零式戰鬥機於1937年開始設計,1939年4月1日由三菱重工業公司首次試飛。零式是日本飛機設計的重要里程碑,它實現了多個第一,如首次採用全封閉可收放起落架,電熱飛行服,機關炮,恆速螺鏇槳,超硬鋁承力構造,大視界座艙和可拋棄的大型副油箱等設備。零式21型採用了950馬力的中島榮12星型氣冷發動機,時速達到了533千米零式設計期間,三菱公司召開的新戰鬥機性能取向會上軍方代表曾有過爭論,一派認為:空戰能力主要取決於轉彎格鬥性能,為了格鬥性能必需犧牲航程與速度。而另一派則認為:日本戰鬥機的格鬥性能優越,足夠對抗世界任何戰機,差的就是速度,新戰鬥機應該著重解決速度與航程的問題,至於格鬥性能可以適當犧牲。一時會上出現了2種截然相反的觀念,誰也無法說服誰,只得休會。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當新戰機試飛時,性能竟然同時滿足了高速派與格鬥機動派的需求。零式設計成功一個關鍵因素是日本住友金屬工業公司(SumitomoMetalIndustriesLimited)當時合成了一種超級鋁合金,日本稱50風金屬,這種鋁合金比鋼還硬,因為有了這種金屬零式設計時就採用了很細的飛機框架,並且敢於在上面鑽孔減重,此外鉚釘尺寸也非常小,在能保證戰機強度的情況下大大減輕了飛機重量,如果沒有住友金屬的這種鋁合金,零式是根本生產不出來的。因為有了超硬鋁合金,對飛機主桁梁進行革新,其抗拉強度好,耐疲勞強度更好,而且機體重量極輕,空重(21型)僅1570千克。零式的性能優勢最大來源就是輕,特別輕,翼載極小,完全彌補了發動機動力的不足,而且保證了極大的續航力。

零式輝煌

零式艦載戰鬥機零式艦載戰鬥機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航空機動艦隊偷襲美國珍珠港。日本航空母艦剛換裝的81架零式戰鬥機,作為護航戰鬥機參加了兩個攻擊波的空襲,完全掌握了瓦胡島上空的制空權,壓制任何強行起飛的美軍飛機,同時掃射美空軍機場,僅有9架飛機沒有返航。
珍珠港事件的稍後,駐台灣的日本陸基航空兵也大舉空襲菲律賓的美國克拉克等空軍基地。零式戰鬥機採用多次訓練的低速省油飛行方式,為一式陸攻進行遠程護航。美軍面對續航力如此強大的日本戰鬥機,不禁大驚失色!美國在菲律賓的空軍力量被打得七凌八落。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的零式戰鬥機性能超過所有盟軍飛機,特別是其機動性和續航力無人能比。當時美國的F-2A水牛、F-4F野貓、P-40戰斧等飛機,面對零式一籌莫展。在香港、新加坡、菲律賓、東印度甚至印度洋,零式戰鬥機統治了整個的天空,為日軍的登入作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攜帶炸彈的零戰也可以作為戰鬥轟炸機使用,有“萬能戰鬥機”之稱。
戰爭初期,美軍F3F系列戰鬥機不及零戰。
戰爭初期,美軍F3F系列戰鬥機不及零戰。
零式轉折
開戰6個月後在珊瑚海,零式戰鬥機受到了F4F野貓戰鬥機的強有力的挑戰,其裝甲較薄弱、馬力較低的弱點逐漸暴露出來。1942年6月,對於盟軍打破零式稱霸天空所向無敵的局面來說是個重要日子。中途島戰役,載滿燃油的零戰在即將起飛前被擊毀於航母飛行甲板上,這也是零戰從得意到失意的一個轉折點。6月3日,小賀忠義兵曹長駕駛一架零式從龍驤號起飛對荷蘭港進行襲擊,返航途中發現飛機燃料發生泄漏,無法返回母艦,不得不緊急迫降在一個荒島阿庫坦島的苔原上。鬆軟的苔原陷住了機輪,機身翻倒,折斷了小賀的脖子。5星期後,一支美國搜尋隊發現了這架飛機和倒吊在座椅上死去的小賀。飛機除了燃料箱上被地面機槍擊穿兩個洞外,幾乎完好無損。這是美軍在太平洋戰爭期間最重要的繳獲品。美軍立即將飛機裝箱運回美國,修復並進行試飛,通過試飛尋找對付零式的辦法和針對零式的特點設計新型戰鬥機。

試飛結果

1.爬升率和轉彎半徑極好,能輕易超過F4F野貓和P-40,在低空時用這兩種飛機和零式進行纏鬥無異於自殺。但如果在高空時,零式優異的垂直機動性能開始惡化,原因是副翼的動作出現呆滯,反應變緩。(主要是由於機體強度不足,導致高速時易發生副翼反效。)
2.零式的俯衝速度不快,在戰鬥中如果被零式咬尾,應立即以高速度俯衝並滾轉,通常可以擺脫,但切記不可使用爬升手段擺脫,也不要追擊急劇爬升的零式,否則死路一條。(主要是由於零式採用的中島榮12星型氣冷發動機採用浮動式化油器的設計,高速俯衝時易造成發動機熄火)
3.零式沒有任何裝甲保護飛行員和油箱,油箱也沒有自封裝置和滅火設備,很容易被擊中起火,曾被戲稱為“空中打火機”。

對抗零式

當零式性能解密以後,美軍在設計新式戰機時就有了針對性的設計,並且在專門對付零式的新式戰機問世以前,美軍也找到了立足現有裝備對抗零式的有效戰術,挽救了成百上千的盟軍飛行員生命,並及時制止住了因零式造成的盟軍空中局勢進一步急劇惡化的局面,在專門克制零式的F6F潑婦設計投產以前,美軍飛行員利用零式俯衝能力不好的特點,對零式護航的日軍轟炸機採取打了就跑的突擊手段,可以避免零式的截擊,使得零式的護航效果大大降低,並且通過俯衝逃跑的手段避免了被零式擊落,這個戰術的套用使美軍在F6F與P47/51服役以前,成千的飛行員得以在零式的炮口下逃生,並且給予了日軍轟炸機部隊沉重打擊,有效的扭轉了空中不利局面,在隨後8月的東所羅門、10月的聖克魯斯海空戰中,日本海軍又損失了大批優秀的飛行員。1943年中,零式戰鬥機從性能和飛行員水平已不是美軍使用新式的F6F和F4U戰鬥機的對手,特魯克空戰中的零式幾乎成為了被獵殺的飛鳥。零式的快樂時光就一去不復返了,最後淪為自殺飛機。

零式記事

零式艦載戰鬥機零式艦載戰鬥機
零式最大的問題是當初設計時沒有留下足夠的升級空間,飛機設計的太小,無法安裝體積較大的發動機,而小尺寸的發動機提升功率技術上很困難,而且功率提升有限,所以後期的零式在安裝了裝甲以後,雖然換了功率更大的小型發動機,但單位功率並沒有提高,格鬥性能無法因改進而繼續提高反有所下降,不但如此零式多數後期型除了俯衝速度得到了提高了以外,所有的飛行性能都在下降,後期型零式的爬升率比前期型下降25%以上,至於航程下降近40%,零式空戰性能最好的型號實際是早期的21/22型與最後才出現的54丙型。戰爭中後期隨著美軍戰機格鬥性能的不斷進步,零式就逐漸喪失了技術優勢,當美軍專門用來克制零式,具有零式水平的格鬥性能,而且有更強的裝甲,更高的速度的F6F地獄貓戰鬥機出現以後,零式就完全失去了威力。而零式設計之初三菱公司曾對零式到底是安裝小型的瑞星發動機還是大型金星發動機來設計,後來三菱公司有人提出,如果裝金星發動機的話,飛慣了小飛機的軍方試飛員在初期肯定不習慣,會有怨言可能會影響軍方的購買興趣,所以最後零式就安裝瑞星發動機進行了設計,如果當初選用了金星發動機來設計零式,那么後果不堪構想,零式裝大型發動機的後續型正是以後因東海地震難產的A7M烈風,如果當初零式選用了金星,那么以後就沒必要再設計烈風了,烈風戰鬥機的威力比零式大的多,二戰期間沒有能與其抗衡的美軍戰機,如果開戰時日軍投入的是裝金星發動機的重型零式,那么就沒有辦法對付了。

零式數據

發動機:中島“榮”12,1000馬力(A6M2),1500馬力(A6M8)
尺 寸:翼展12米,全長9米
巡航速度:160節(296公里)/小時(A6M2)200節(370公里)/小時(A6M8)
最大速度:279節(518公里)/小時(4300m)(A6M2)309節(571公里)/小時(6000m)(A6M8)
升 限:10000米(A6M2)
航 程:3000公里(A6M2)
空 重:1.680噸(A6M2)
武 器:20mm機炮2門,7.7mm機槍2門,60公斤炸彈2顆
乘 員:1人

演變型號

12試艦戰(A6M1):原型機型號,裝[瑞星]13型(標稱875馬力)發動機
11型(A6M2A):裝[榮]12型(標稱950馬力)發動機
21型(A6M2B):機翼翼端可摺疊的艦上使用初期生產型
22型(A6M3):裝[榮]21型(標稱1100馬力)發動機,機體與21型相同
22甲型(A6M3A):裝陸軍99式長身管20MM機炮的22型
32型(A6M4):裝[榮]21型發動機。翼展縮小,航程縮短
32甲型(A6M4A):裝陸軍99式長身管20MM機炮的32型
52型(A6M5):發動機採用推力排氣管,翼展縮小,副翼擴大
52甲型(A6M5A):裝長身管20MM機炮的52型
52乙型(A6M5B):52型右機翼機槍換成13MM機槍的武器強化
52丙型(A6M5C):取消7.7MM機槍,全部用13MM機槍取代,安裝防護裝甲
53丙型(A6M6C):52丙型機體安裝[榮]31型發動機
54丙型(A6M8C):52丙型機體安裝[金星]62型(金星的體積縮小型,標稱1500馬力)發動機
62型(A6M7):安裝轟炸設備的戰鬥轟炸機型

性能數據

各零式戰機的性能數據
A6M2零戰22型A6M3零戰32型A6M5零戰52型A6M8零戰64型A6M2-N二式水戰
翼展/翼面12m/22.4m211m/21.5m211m/21.3m211m/21.3m212m/22.4m2
長/寬(機身)9.06m/3.05m9.06m/3.51m9.12m/3.51m9.24m/3.64m10.10m/4.30m
空重1680kg1807kg1876kg2150kg1912kg
起飛重量2410kg2544kg2733kg3150kg2460kg
翼載(kg/m2)107.4118.1128.3147.9109.7
最大時速533千米544千米565千米572千米436千米
最大航程3100千米2380千米1920千米-1785千米
升限10000米11050米11740米11200米10000米
爬升率6000米7分27秒6000米7分19秒6000米7分01秒6000米6分50秒5000米6分43秒

日本展出

日本琦玉縣所澤市航空歷史紀念館2012年11月27日展出了全球當前唯一一架可以飛行的“零”式戰機,並舉行了“零”式戰機組裝研討會日,吸引了全球大批航空愛好者的參加和圍觀。據報導,這架“零”式52型戰機當前被美國史密斯航空博物館保管,是“二戰”時期舊日本海軍的主力戰機。太平洋戰爭期間,該戰機在塞班島被美軍繳獲。曾在所澤市航空歷史紀念館舉行的“日本航空技術百年展”展出,該戰機被組裝完畢後,於2012年12月1日-3日在紀念館正式展出。

備註

1. 離著艦性能良好,起飛長度在合成風力10m/s時必須在70米內
2. 使用副油箱時飛行時間可到6小時以上
3. 促進可能なること
4. 必要時可搭載2枚30公斤炸彈
對於戰鬥機續航力的需求,除了滯空時間以外實際要求規格內還有不得短於各種攻擊機的航程的規定,昭和11年時日本海軍對於攻擊機的航程要求:
艦載轟炸機:高度2,000m、巡航速度160海里以上,航程要求800海里以上
艦載攻擊機:高度2,000m、巡航速度140海里以上,航程要求500海里以上
陸上攻擊機:滿載狀態1300海浬以上
稍後匯整來自於中國戰場的經驗和需求,這架戰機的設計需求修改為:
最大空速:270節(高度4000米)(311 km/h,13125英尺)。
爬升率:爬升到3000米(9840英尺)高度花費9分30秒。
滯空時間:正常出力下可以維持1.5到2小時,經濟巡航速率下攜帶副油箱為6至8小時。
武裝:兩門20毫米機炮,兩挺7.7毫米機槍,並且能夠攜帶兩枚60公斤(123磅)炸彈。
航電設備:各種無線電設備,包括定向設備。
起飛距離:在17節頂頭風下必須少於70米。
機動性能必須和96式(A5M)艦載戰鬥機同級
由於這個需求過於嚴苛,尤其是必須兼顧8小時1300海浬以上的續航力與飛機機動性這兩項互相衝突的指標,中島公司在設計階段放棄競標,而三菱公司單獨進行設計。第一架原型機於1939年3月組裝完畢,4月1日於岐阜縣之陸軍各務原機場進行首次試飛成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