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柱柃

雙柱柃

雙柱柃屬於被子植物門,山茶科。小喬木,幼枝圓柱形,疏生黃褐色短柔毛,一年生枝變無毛;頂芽密被黃褐色短柔毛。葉革質,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上部具稀疏鋸齒,葉面綠色,無毛,背面淡綠色,沿中脈疏生柔毛,中脈在葉面凹陷,背面突起,葉面略突,背面明顯突起。

基本信息

簡介

雙柱柃雙柱柃
所屬卷:EuryaThunb.

所屬科:Theaceae(山茶科)

中文名:雙柱柃

文獻來源:EuryabifidostylaFengetMao(1984)

形態

雙柱柃雙柱柃

小喬木,高約8米;幼枝圓柱形,疏生黃褐色短柔毛,一年生枝變無毛;頂芽密被黃褐色短柔毛。葉革質,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6—12厘米,寬2—4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上部具稀疏鋸齒,葉面綠色,無毛,背面淡綠色,沿中脈疏生柔毛,中脈在葉面凹陷,背面突起,側脈20—24對,葉面略突,背面明顯突起;葉柄長5—8毫米,上面具槽,背面被短柔毛。雄花未見,雌花1—4朵腋生,花梗長約2毫米,被短柔毛;小苞片2,近圓形,長約1毫米,外面被短柔毛,邊緣具睫毛;萼片5,近圓形,長約2毫米,先端微凹,外面被短柔毛,邊緣具睫毛花瓣5,長圓形,長約4毫米;子房圓球形,無毛,2—3室,胚珠每室約10個,花柱長約3毫米,先端2—3裂。果未見。

特徵

雙柱柃雙柱柃

1、具有根、莖、葉、花和種子,胚珠包被在子房裡,結成的種子包被在果皮里。

2、植物體結構完善,多數具有導管。

3、受精過程不需要水,受精方式為雙受精。

分布及生境

雙江(模式標本產地)一帶;生於海拔2250米的林中。

繁殖栽培

雙柱柃雙柱柃
栽培管理:選地整地。選擇溫暖濕潤環境、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黃土或腐殖土pH值在5.5~6.5為最佳。整地時要深翻,施足底肥,做成120厘米左右寬的高畦。

盆栽方法:用輕壤土,即爐灰渣、礬肥水、三合土。盆底裝3厘米厚細爐灰渣,再裝適量的盆土,占盆量的1/3,多加水,待水滲後將帶土的山茶幼苗栽入盆里。一般一年換一次盆土。

田間管理:雙柱柃扦插完後,要保持土壤濕潤,及時追肥,但不宜多施肥。在管理過程中,用肥水交替澆花,時間從春天開始澆,逐漸增加次數,8月開始減少,9月停澆。澆水的原則是間乾間濕。修剪時不宜過重,適當剪掉一些病弱枝和過密枝即可。雙柱柃是多花樹種,孕蕾時應適當疏蕾。

繁殖方法:雙柱柃的繁殖方法有播種扦插壓條嫁接。在實際生產中多採取扦插法。枝條扦插的成活率也可達40%。

生長習性

多數種產于海拔2000多米的林中地區,喜涼爽、濕潤氣候、忌酷熱乾燥。要求富含腐殖質、疏鬆、濕潤、ph值在5.5~6.5之間的酸性土壤。部分種及園藝品種的適應性較強,耐乾旱、瘠薄,土壤ph值在7~8之間也能生長。

雙柱柃對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暴曬,夏、秋季應有林木或蔭棚遮擋烈日。一般於春、秋二季抽梢,以梢為主。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25℃。氣溫超過30℃或低於5℃則生長趨於停滯。冬季有短暫的休眠期。

相關介紹

雙柱柃加工品在日本作為祭祖及插花用品。舟山雙柱柃資源豐富,其葉片色澤鮮、形態好、肉質厚,深受日商歡迎。近幾年來,利用野生雙柱柃,舟山市每年生產3000萬束柃木產品。隨著人工雙柱柃繁育技術的推廣和套用,舟山野生雙柱柃資源得到有效保護,雙柱柃葉片質量進一步提高,雙柱柃加工能力也得到成倍增長。

同科物種

雙柱柃假藍葉藤

海岸柃:產中國浙江、台灣等省;日本、朝鮮也有分布。常在夏末採取半木質化嫩枝行扦插繁殖,翌春4-5月移栽。高1-3m。幼枝具縱棱。葉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3-6cm,邊緣具鈍鋸齒。花1-2朵生於葉腋,花小,白色,徑2-3mm,花期2-3月。漿果圓球形,黑色,果期9-10月。喜濕潤及土壤肥沃。可植為綠籬或於草地邊緣種植,也可切枝供插花之用。枝葉可入藥,果實作染料。

假藍葉藤:攀援灌木,長1.5米;幼枝被柔毛,老時無毛。葉長圓形或橢圓狀長圓形,長3—6厘米,寬1.5—2.5厘米,頂端短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無毛或嫩葉背面被微毛;側脈每邊3—4條,在葉緣前網結。傘形狀聚傘花序腋生;總花梗長2毫米,被絨毛;花梗長2毫米,被柔毛;萼片卵形,長1毫米,寬0.5毫米,被柔毛,內面基部無腺體;花冠近鍾狀,長1.5毫米,直徑2毫米,外面無毛,花冠喉部有幾排刷毛,花冠筒中部被柔毛,花冠裂片卵形,長和寬0.5毫米;副花冠裂片鑽狀,頂端長尖,比花葯頂端膜片長;花粉塊橢圓形,直立;子房無毛,柱頭5棱,低於花葯頂部。蓇葖果圓柱狀披針形,長5厘米,直徑8毫米,無毛,具皮孔;種子卵形,褐色,頂端種毛白色絹質。花期5—7月,果期秋冬季。
分布及生境:產西雙版納等地;生於山地林中。

雙柱柃半齒柃

半齒柃:灌木或小喬木,高2—10米;幼枝被短柔毛,一年生枝變無毛,圓柱形;頂芽被短柔毛。葉革質至薄革質,長圓形或長圓狀倒披針形,長4—7.5厘米,寬1.2—2.3厘米,先端漸尖至尾尖,基部闊楔形或鈍,邊緣上半部具細鋸齒,葉面深綠色,具光澤,背面沿中脈被柔毛,中脈在葉面凹陷,背面突起,側脈6—8對,和網脈在葉面凹陷,背面略突;葉柄長2—3毫米。花1—3朵腋生,花梗長1—1.5毫米,無毛;雄花:小苞片較小,卵圓形,長約1毫米;萼片膜質,近圓形,長1.5—2毫米,先端圓,外面無毛,邊緣具睫毛;花瓣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約3毫米,基部略連合;雄蕊10—16,花葯不具分格;退化子房無毛;雌花較小,小苞片和萼片與雄花同,萼片長1—1.5毫米;花瓣卵形,長約2.5毫米;子房圓球形,無毛,3室,花柱長0.5毫米,先端3裂。果圓球形,徑3—4毫米,成熟時藍黑色,果梗纖細,長約2毫米。

彝良鎮雄、大關、永善、綏江;生於海拔1700—2500米的林下或林緣灌叢中。四川貴州廣西廣東北部、江西南部也有。

茶科——柃木屬植物

柃木屬約130種,分布於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及西南太平洋各島嶼。我國有81種,13變種,4變型,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區,個別種類可達秦嶺南坡,多數種類分布於廣東、廣西及雲南等省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