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空加瓜山

阿空加瓜山

阿空加瓜山,綽號“美洲巨人”。地處阿根廷門多薩省西北端,臨近智利邊界,南緯32°39′,西經70°。海拔6959米,是亞洲之外最高的山峰,公認為西、南半球最高峰。山峰坐落在安第斯山脈北部,峰項在阿根廷西北部門多薩省境,但其西翼延伸到了智利聖地亞哥以北海岸低地,屬於科迪勒拉山系的安第斯山脈南段,綽號“美洲巨人”。“阿空加瓜”在瓦皮族語中是“巨人瞭望台”的意思,是冰川山系。由安地斯山脈的造山運動形成,命名為阿空加瓜是因顏色Arauca(又稱Aconca,在克丘亞語中寫為AckonCahuak)。楚布里根(MatthiasZurbriggen)於1897年首次登上頂峰。

地形地貌

阿空加瓜山阿空加瓜山

阿空加瓜峰(Aconcagua),海拔6964米,是南美洲最高峰。位於南緯32°39′、西經70°01′,屬於科迪勒拉山系的安第斯山脈南段,在阿根廷與智利交界的門多薩省的西北端。由安地斯山脈的造山運動形成,命名為阿空加瓜是因顏色Arauca(又稱Aconca,在克丘亞語中寫為Ackon Cahuak)。

阿空加瓜峰,還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死火山。公元1897年,人類首次登上阿空加瓜峰,考察證實它由火山岩構成,山形呈圓錐形,山頂有凹下的火山口,是座典型的火山。經查閱有關該地區火山噴發的資料,沒有發現它在有人後還重新爆發過,因而它便成為世界上公認的最高的死火山。

阿空加瓜山峰頂較為平緩,東南側雪線4500米,厚約90米,發育有現代冰川,西側無終年積雪,山麓多溫泉。

阿空加瓜山阿空加瓜山

科迪勒拉山系,是世界最長的褶皺山系。從屬於世界的兩大山系帶之一的“環太平洋山系帶”。它北起美國的阿拉斯加,沿北美、南美大陸西境直達阿根廷的火地島,南北長達15000公里。這條山系由北美的海岸山脈、落基山脈、內華達山脈、馬德雷山脈和南美的安第斯山脈組成。它的自然環境複雜多樣,幾乎包括了地球上所有氣候-生物帶,形成多種不同的垂直帶結構。

安第斯山脈,是世界最長的山脈,位於南美洲大陸西部,全長9000公里,幾乎是喜馬拉雅山脈的3倍半。它由一系列平行山脈和橫斷山體組成,間有高原和谷地。這條山脈既高又陡,平均海拔3900米,超過6000米的高峰有50多座。其中就有海拔6964米的西半球最高峰“阿空加瓜”。

簡介

阿空加瓜山阿空加瓜山

阿空加瓜山,西班牙語作Aconcagua,Mount。是南美洲最高峰,高6959米,也是亞洲之外最高的山峰,也是西、南半球最高峰。屬於南美洲西邊的安地斯山脈,座落在南緯32.39度,西經70.14度,是冰川山系。由安地斯山脈的造山運動形成,命名為阿空加瓜是因顏色Arauca(又稱Aconca,在克丘亞語中寫為Ackon Cahuak)。

屬於科迪勒拉山系的安第斯山脈南段,在阿根廷與智利交界的門多薩(Mendoza)省的西北端。但其西翼延伸到智利聖地牙哥以北海岸。阿空加瓜山,世界最高的死火山,綽號 “美洲巨人”。“阿空加瓜”在瓦皮族語中是“巨人瞭望台”的意思。

阿空加瓜峰由第三紀沉積岩層褶皺抬升而成,同時伴隨著岩漿侵入和火山作用,主要由火山岩構成。峰頂較為平坦,堆積安山岩層,是一座死火山。東、南側雪線高4500米,冰雪厚達90米左右,發育有現代冰川,其中菲茨傑拉德冰川長達11.2千米,終止於奧爾科內斯河,然後瀉入門多薩河。山頂西側因降水較少,沒有終年積雪。山麓多溫泉,附近著名的自然奇觀印加橋為療養和旅遊勝地。起自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鐵路,穿越附近的烏斯帕亞塔山口,抵達智利首都聖地亞哥。楚布里根(Matthias Zurbriggen)於1897年首次登上頂峰。

遺蹟景點

沿途的第一處重要歷史遺蹟是卡諾塔紀念牆,何塞·德聖馬丁就是從這裡率領安第斯山軍越過山脈去解放智利和秘魯的。

阿空加瓜山阿空加瓜山

卡諾塔紀念牆以西的維利亞西奧村小鎮坐落在海拔1800米的高地上。離開這裡,經過一段被稱為“一年路程”的大彎道,便來到了海拔2000米的烏斯帕亞塔村。村子附近有安第斯山軍砌成的拱形橋——皮蘇塔橋以及兵工廠、冶煉廠等遺址。再往前行就到了旅遊小鎮烏斯帕亞塔鎮。

從烏斯帕亞塔鎮起,海拔已達到3000米左右,經過瓦卡斯角小站,可以看到一座天生的石橋印加橋,登山者一般都以此為出發點。印加橋附近有一組高大的岩石峰,形如一群站立懺悔的人群,當地的印第安人稱其為“懺悔的人們”。

過了印加橋,西行不久,是海拔3855米的拉庫姆布里隘口。這裡矗立著一座耶穌鑄像,鑄像面朝阿根廷方向,建於1902年,是阿根廷和智利為紀念和平解放南部巴塔哥尼亞邊界爭端簽訂《五月公約》而建立的。鑄像高7米,重4噸,它的基座上銘刻著:此山將於阿根廷和智利和平破裂時崩潰在大地上。

攀登頂峰

攀登路線

阿空加瓜山阿空加瓜山

阿空加瓜山四面皆可攀登,阿空加瓜山比起其他高山如喜馬拉雅山,通常都是由山的北面攀登,北坡攀登較容易,南坡較難。海拔相當高,但可不需氧氣瓶就能登頂。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自由攀登此山,通常只有持登山許可證的登山運動員才被允許登山。

登山者通常在印加橋出發,經過奧康內斯溪谷荒山向西攀登。會經過三個營地。此外,另一條登頂路線由是由阿空加瓜山的波蘭冰川越過,在波蘭冰川有營地可休息。較為艱難的攀登路線是由南面登頂,因非常陡峭。在海拔3962米有登山隊的第一站營地,這裡建有木棚屋,這些木棚屋在登山沿線建了不少,供登山者休息和躲避暴風雪,在海拔6500米處有最後一個棚屋,這也是登山者的最後營地,這裡距離頂峰459米,是最難征服的一段路程,至少要花費7個小時才能達到頂峰。

歷史上最快的登頂時間為1991年所紀錄的5小時45分。第一位登頂者:第一個登上阿空加瓜頂峰的人是馬蒂阿斯·朱布里金,他登峰成功的時間在1897年1月14日,此後,無數登山愛好者向阿空加瓜山挑戰,試圖征服這座“巨人”。攀登阿空加瓜山需要申請入山許可,價格依季節不同,由門多薩省阿空加瓜公園管理處發出。據公園管理處統計,每年有3000人攀登阿空加瓜山,70%的人能夠登頂.。

攀登記錄

在阿空加瓜山每年7000名申請攀登者中,只有30%的人可以獲得許可,而14歲以下則被禁止攀登。

16世紀曾經有一個年紀更小的男孩試圖攀登過阿空加瓜山,但止步於較低的一個山峰,高度達約為1.6萬英尺。研究人員於1985年發現這個孩子的殘骸,經檢測,這個男孩的年紀大概在7歲左右。

1817年,一支西班牙軍事登山隊在Jose de San Martin將軍的率領下,首次曾來到這個地區攀登。1883年,德國登山者Paul Gussfeldt,從北山脊嘗試攀登,到達海拔6000米的高度。 1897年1月14日,瑞士登山家楚布里根(Matthias Zurbriggen)首次由西北側登頂,這條線路成為了該山峰的“傳統攀登線路”。此後,無數攀登者從該線路登頂。1899年,V.M. Conway第二個登頂該峰。

1915年,Eilert Sundt等三位登山者首次嘗試冬季攀登,但未能成功。 1934年,波蘭隊開創了從東壁攀登的第二條線路,並且採用了阿爾卑斯式的先鋒攀登。,

1947年,Thomas Kopp和Lothar Heroldd,開創了從頂峰到南峰的線路。

1953年,瑞士的Frederic Marmillod和Dorly Marmillod夫婦,由西南山脊登頂阿空加瓜南峰。1954年,一支強大的法國登山隊,首創南壁路線登頂,其中有一段線路號稱是整個安第斯山脈最難的。

1966年,在“法國線路”右側開創了“阿根廷線路”。1966年,在“法國線路”和“阿根廷線路”之間,又開創了“中線路”。

1974年,奧地利著名登山家Reinhold Messner,單人無保護由“法國線路”成功登頂。1981年,日本登山隊也由上述線路登頂。

1995年1月9日,中國人李致新、王勇峰登頂阿空加瓜。1997年2月,Aventuras Patagonicas隊開創了一條更短的、沒有技術難度的線路。

2008年12月16日美國博爾德的10歲男孩Matthew Moniz成功登頂,保持阿空加瓜山登頂最小成功者的紀錄。

2013年12月24日,來自南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名9歲男孩Tyler Armstrong在父親Kevin和來自中國的高山嚮導拉旺頓珠的陪伴下成功攀頂阿根廷的阿空加瓜山山頂,刷新紀錄成為這座世界最高死火山最年輕的登頂者。

登山故事

據美聯社報導 來自南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名9歲男孩成功攀頂阿根廷的阿空加瓜山山頂,成為這座世界最高死火山最年輕的登頂者。阿空加瓜山同時也是西半球和南半球最高山峰,高度達2.28萬英尺(6962米)。

剛剛過去的聖誕平安夜,來自加利福尼亞州約巴林達的泰勒·阿姆斯特朗在父親凱文和一個西藏夏爾巴人拉旺頓珠的陪伴下成功登頂。據悉,當他們返回營地時,泰勒感覺並不疲憊,甚至比他父親還感到輕鬆。

據報導,500年前曾經有一個年紀更小的男孩試圖攀登過阿空加瓜山,但止步於較低的一個山峰,高度達約為1.6萬英尺。研究人員於1985年發現這個孩子的殘骸,經檢測,這個男孩的年紀大概在7歲左右。

據悉,在每年7000名申請攀登者中,只有30%的人可以獲得許可,而14歲以下則被禁止攀登。阿姆斯特朗的父親特別僱傭了一名律師,以防阿根廷方面組織泰勒登頂。此前,泰勒在8歲時已經成功攀登了坦尚尼亞的吉力馬札羅山,高度約為1.9萬英尺。泰勒表示,他準備踏遍全球七大山峰,成為打破世界紀錄的人。這段上行之路稱為canaleta,不長但很難走,我突然開始犯困,倒行進路上的休息點睡著了,後來嚮導大聲把我喊醒,我發現自己太虛弱了,補充了食物和水分後繼續前行,終於趕上前頭部隊的休息點,這是最後一個休息點,接下來就沖頂了,我又倒頭睡了一會,極度嗜睡,在強烈的陽光和碎石地上都能睡著。終於開始沖頂了,這時又有幾人逐步退出,我走在中間,嚮導Damien colson走在我後面,說起Damien,他是法國人,可以說英、法,西班牙三國語言,經驗豐富,和大家的溝通都很好,也和我成為了好朋友。我還是犯困,damien一直提醒我小心,他發現我好幾次站不穩,我想主要是體力消耗大吧。幾次以後,Damien讓我停下來,他認為我已經存在平衡問題,不可以繼續,要強制我下山。此時離峰頂只有200米的距離,我無法接受,我認為自己可以控制身體,和Damien爭論了很久,後來達成協定,如果再發生一次這樣的情況,我就必須下山。

我開始注意自己的身體平衡,小心翼翼。一會兒,西班牙的felix也被damien要求強制下山,他同時也要求我一起下山,我對他說我身體能夠控制,如果他認為不行,我可以付錢請他們其中的一位嚮導全程陪同,但他不認同,他告訴我就幾個月前一名法國人和我情況相似,結果下山時墜亡。如果我繼續堅持,他會讓山地警察來強制處理,damien讓另一名嚮導處理我和felix的下山,他跟部隊而去。felix很平靜地接受了下山的要求,他本身是一名醫生,也勸說我和他一起下山。難道我的阿空加瓜之旅在離峰頂不到200米處結束。我不甘心,可又沒有辦法,在山裡,嚮導擁有絕對的主導權,他們也需要對安全負責。

我和留下的嚮導說,我絲毫不怨恨Damien ,但作為一個中國人,我花了40多小時的飛行來到這裡,經歷了十多天到達現在的位置,應該是我這輩子唯一一次攀登阿空加瓜,就這樣下山讓我極度傷心和難過,作為一名父親,我不想將來和女兒講阿空加瓜故事時是結束在6700米。高原上人的情緒很容易激動,我說得聲淚俱下,這名嚮導被我感動了,他用步話機讓登山公司的老總saint bastien來處理,也算給我一個機會。

說起saint bastien,他是inka的創始人兼總經理,善於溝通,平時和我很談得來,這次為了這個大型的國際團隊,他親自上陣擔任嚮導。他來我的機會就很大,一會兒saint bastien趕到,他看了下我的情況,決定由他親自陪同我繼續再走走,如不行,再讓我下山,我終於爭取到了自己的機會,阿空加瓜峰頂的大門再一次向我打開。我和saint bastion 繼續上行,他對我非常好,還把自己的水分我喝,作為一個老總,他希望自己的每一個顧客能夠滿意而歸,當然他覺得我的狀態還可以,就是下山可能需要陪同,他願意陪同我,我們慢慢前行,40分鐘後,我們看到了遠處峰頂上的隊友,此時距離峰頂不到100米,saintbastien通過步話機得知hassan已經到達峰頂,這是多么讓人震驚的訊息,三名女性中唯一成功的居然是一名如此瘦小的亞洲女性,我一方面為她感到高興,另一方面也為自己即將登頂感到興奮,我包里除了水和食物,就只有國旗和dk隊旗,它們隨我漂洋過海,即將展現在阿空加瓜,峰頂的隊友也發現了我們,向我招手呼喊。

世界著名火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