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稅務學院

長春稅務學院

長春稅務學院始建於1948年9月,至今已有58年的歷史。長春稅務學院是一所綜合性財經大學,面向全國招生,以普通本科教育為主,兼有研究生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稅務在職幹部培訓、中外合作辦學等多種辦學形式。

基本信息

學院簡介

長春稅務學院長春稅務學院

長春稅務學院起步於東北銀行總行1948年創辦的東北銀行幹部訓練班,後期組建東北銀行幹部學校。1950年9月15日,東北銀行總行在幹部學校的基礎上正式建立東北銀行專門學校,這是新中國創建的第一所金融高等學校。1952年12月在全國高等院校調整時,學校改為長春銀行學校,隸屬於中國人民銀行總行。

1958年5月,吉林省人民政府與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協商,決定在長春銀行學校基礎上組建吉林財貿學院,1958年9月29日,吉林財貿學院成立,這是國家較早創建的普通本科財經院校之一。1992年5月,吉林財貿學院更名為長春稅務學院,隸屬於當時的國家稅務局和後來的國家稅務總局,這是國家第一所也是迄今唯一一所稅務本科大學。20世紀80年代初和2004年學校先後兩次被遴選為吉林省重點大學。

學校現有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文學理學工學六大學科門類,27個本科專業。現有省級重點學科7個。學校1983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現有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8個,具有理論經濟學和套用經濟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是國家工商管理碩士(MBA)培養單位。有吉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10門。

學校現有各類在籍學生15000多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科生近9000人,碩士研究生近600人。60年來為國家培養了近9萬名優秀專門人才,在歷屆畢業生中有國內著名的經濟學專家,有著名大學的博士生導師等學界精英;有前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中國證監會常務副主席,現任中紀委駐國家財政部紀檢組組長、吉林省人民政府2位副省長、吉林省政協副主席、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行長、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中國光大銀行副行長等政府官員;有著名的企業家、實業家等創業型人才。

學校現有教職員工近1000人,其中專任教師近600人;專任教師中有博士和在讀博士130多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近300人。1958年,國家從上海等地選派了一批在國內頗具影響的學科帶頭人,其中有著名經濟學家袁孟超教授,著名統計學專家王思立教授,著名會計學專家余性元教授,著名財政學專家胡繼純教授等。目前,教師隊伍中有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入選者、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畫”獲得者、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首席專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規劃評審專家、教育部經濟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全國稅務系統優秀教師、全國統計系統優秀教師、吉林省首批新世紀高校首席教授、吉林省首批新世紀高校主講教授、吉林省首批新世紀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吉林省高級專家、吉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吉林省拔尖創新人才、吉林省教學名師、吉林省優秀教師、吉林省委和省政府智力支撐諮詢委員會成員、吉林省人民政府立法諮詢委員、吉林省十屆人大立法諮詢員、長春市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等。

長春稅務學院長春稅務學院
學校始終堅持科研強校的發展戰略,以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契機,積極服務於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不斷推動科學研究上層次、出精品。近年來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10多項,省級項目200多項,近30項科研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

學校不斷擴大對外交流與合作,現與8個國家的20多所大學建立了校際合作關係,每年都有學者互訪、留學生互派等。

學校2004年6月淨月新校區開始建設,2005年8月實現了舉校搬遷。新校區占地110多萬平方米,現已完成建築面積近30萬平方米。

面向未來,學校將以弘揚真理,傳承文化,創新知識,培育人才,服務社會,造福人類為宗旨。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根本、質量為生命、教學為中心、創新為靈魂的教育觀念;堅持學科立校、人才興校、科研強校、特色名校的辦學思路;堅持依法治校、從嚴治教、專家治學、民主管理的管理理念;秉承“明德崇實”的校訓精神;致力於建設規模適度、結構合理、質量優良、特色鮮明,在國際有一定影響、國內知名、省內一流的多科性大學。

歷史沿革

東北銀行總行訓練班及其沿革(1948--1958)

(一)東北銀行總行訓練班

1946年7月,為適應建立東北根據地對大批專業幹部的需要,東北銀行總行在佳木斯舉辦了第一期短訓班。第一期短訓班招收、培訓銀行幹部120名,於1946年10月7日結業。

1948年3月,東北銀行總行從佳木斯遷到哈爾濱,總行短訓班設在哈爾濱市田地街。由章夢生同志負責短訓班工作,先後舉辦第二、三期短訓班,每期3個月,共招收和培訓銀行幹部90名。

1948年9月,總行訓練班建立了以銀行業務負責人為骨幹的兼職教師隊伍,有計畫地完成了幹部培訓工作,擴大了社會影響,開創了東北金融教育新局面。

1948年12月,總行訓練班隨同東北銀行總行由哈爾濱遷到瀋陽市,訓練班設在瀋陽市小南門裡偽交通銀行舊址。到1950年2月,東北銀行總行訓練班共舉辦七期短訓班,累計培訓銀行幹部1207名。東北銀行總行訓練班的創建及其不斷完善,為實施學校教育創造了條件。

(二)東北銀行幹部學校

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國民經濟恢復初期,為迅速發展金融事業,東北各省、市先後設立銀行分支機構,急需培養和充實大批銀行幹部。1950年3月,東北銀行總行決定將總行訓練班改為東北銀行幹部學校,由章夢生同志任校長。

幹校設有銀行專科班、在職幹部班和文化速成班。以“忠誠、樸素、精細、勞動”為校訓,以東北軍政大學創作的歌曲《深入學習,聯繫實際》為校歌。

(三)東北銀行專門學校

1950年6月,東北銀行總行決定在東北銀行幹校的基礎上擴建東北銀行專門學校,並撥款東北幣5億元作為建校經費。1950年7月25日,幹校從瀋陽遷到長春人民廣場銀行大樓。經過近兩個月的籌建,9月15東北銀行專門學校成立,新中國第一所金融高等學校在長春誕生。

東北銀行專門學校擔負為全國培養金融管理幹部和專業人才的任務。學校設有專科、高職科和初職科。學校師資力量較強,在統計學教授趙希獻博士、信用學教授李德宣等影響下,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帶出一批教學新生力量。

1952年10月23日,國務院、教育部決定將東北計畫統計學院、東北財政專門學校、東北銀行專門學校合併,成立東北財經學院。經過調整,原東北銀行專門學校的部分教師、職工和專科學生遷往瀋陽,併入東北財經學院;在保留部分教師、職工和高職科學生的基礎上,開始籌建銀行學校。

(四)中國人民銀行長春銀行學校

1953年初,在原東北銀行專門學校的部分教師、職工和在校的高職科學生的基礎,成立了中國人民銀行長春銀行學校。校址仍在長春市人民廣場銀行大樓。1954年,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對所屬銀行學校進行調整,撤銷了蘇州銀行學校、山東銀行學校、旅大銀行學校,將學生併入長春銀行學校。1958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和吉林省分行決定,將吉林省銀行幹部學校併入長春銀校,進一步加強和充實了長春銀校的師資力量。

1957年2月,長春銀校由人民廣場銀行大樓遷到史達林大街82號。隨著辦學條件的改善,到1958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長春銀行學校擁有教職工近200人,在校學生近800人,建立和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一所正規劃的中等專業學校已初具規模。

長春銀行學校的成立與發展,為建立吉林財貿學院創造了條件。

吉林省第一所高等財貿學府--吉林財貿學院(1958--1966)

1958年7月,在中共吉林省委財貿部領導下,成立學院籌備委員會。9月29日,吉林省人民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決定:吉林財貿學院正式成立、中國人民銀行長春銀行學校停辦。

學院設有財政金融貿易經濟、工業品、農副產品、糧食管理、糧食加工、糧食儲藏8個專業。其中本科學制3年,專科學制1年;1959年本科學制改為4年,專科學制改為2年。

建院初期,學院有教授、副教授、講師和教員112人。其中,具有社會影響的學科帶頭人有:經濟學教授袁孟超,畢業於東南大學,留學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曾任蘇聯伯力遠東邊疆共產主義大學教授、中國部主任,上海法學院、上海財經學院教授,來院後擔任科學研究委員會主任、基礎理論教研室主任;統計學教授王思立,畢業於清華大學研究院,曾任上海財經學院教授,著有我國第一部《統計學概論》、《數理統計學》,來院後擔任統計教研室主任;會計教授余性元,曾任上海立信會計專科學校、上海財經學院教授,來院後擔任會計學教研室主任;財政學教授胡繼純,早年留學英國美國從事政治理論研究,曾任復旦大學教授、政治系主任,上海財經學院教授,來院後講授《財政學》課程。

1964年4月,按上級要求,專業調整為會計、統計、財政金融、貿易經濟4個專業。從此,確立了學院的發展方向。

1966年5月11日學院黨委召開會議,學習中共吉林省委宣傳部《關於文化大革命的緊急通知》。會後,又召開全院大會,傳達省委檔案精神,動員師生參加文化大革命。此時,財院同兄弟院校一樣,“山雨欲來風滿樓”,一場全國性的政治運動即將來臨。

吉林財貿學院遭到嚴重挫折(1966--1978)

(一)撤銷吉林財貿學院

1969年11月,吉林省革委會在“加強戰備”、“藏乾於民”、“建立農村紅色根據地”的口號下,加緊部署和動員全省廣大幹部插隊落戶。與此同時,決定撤銷吉林財貿學院,動員幹部、教師走“五,七”道路,到指定地點插隊落戶。從12月24日開始,大批幹部、教師被迫離開奮鬥多年的教育工作崗位,分別到指定地點長白汪清敦化榆樹四個縣所屬10個公社以及分散到永吉長嶺等15個縣18個公社,插隊落戶。

學院撤銷後,軍宣隊動員在校的65級學生參加哲里木盟毛澤東思想宣傳隊,1969年11月奔赴農牧區開展“斗、批、改”運動。1970年3月返校,投入“一打三反”運動。8月,65級學生畢業分配工作。至此,財貿學院校園除部分教工和少數留守人員外,只剩空蕩蕩的院落。

(二)組建吉林省財貿學校

1970年8月,吉林省革委會決定原吉林財貿學院、省財貿幹校、省商業學校、省糧食學校、省供銷合作學校五校合併,成立吉林省財貿學校,校址設在長春市史達林大街82號原吉林財貿學院院址。省革委會的決定,給已經撤銷的吉林財貿學院及其大批插隊落戶幹部、教師帶來了生機和希望。

吉林省財貿學校擔負著為全省財貿戰線(包括商業、糧食、財政和銀行系統)培養新生力量和輪訓在職幹部的任務。

1976年10月6日,“四人幫”被粉碎。1977年5月,財校黨委向吉林省財貿辦、省高教局提出恢復吉林財貿學院的建議和要求。同時,學校黨委積極引導廣大幹部、教師努力辦好財貿學校,爭取早日恢復吉林財貿學院。

吉林財貿學院恢復與發展(1978--1992)

1978年5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恢復吉林財貿學院。從此,吉林財貿學院獲得新生。

吉林財貿學院在省委、省政府和學院黨委的領導下,歷經恢復、發展和改革開放辦學時期,逐步建設成綜合性財經高等院校,成為省屬重點高等院校之一。

恢復後的吉林財貿學院,隸屬省委財貿部領導,實行黨委的一元化領導。

學院恢復初期設有財政、金融、會計、統計、商業經濟、糧油儲藏、糧食加工7個專業,學制4年,1979年增加對外貿易經濟專業。

1978年到1982年,是學院的恢復時期,在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學院順利地完成了財院恢復時期的各項工作任務,為學院的發展奠定了較好的物質基礎和思想基礎。

1982年7月,78級480名本科生畢業,除金融專業東北三省分配外,其他專業大部分省內分配,少部分上調中央各有關部委。這批學生大多數素質較好,分配到工作崗位以後,很受業務部門的重視。如今,這批畢業生中的大多數已成為所在單位的主要領導和業務骨幹。學院從這批畢業生中留校30名,充實到教學和機關各部門,增加了青年教師的比例,成為學院發展的骨幹力量。

1983年,學院首先在金融、會計兩個專業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1984年統計專業招收碩士生。

從1982年至1984年,是我院的發展時期。學院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在招生規模、辦學層次和辦學形式上都有了較快的發展,出現了學院建院以來招生數量最多的時期。這時,不僅學生規模擴大了,而且教職工隊伍的人數也增加了,辦學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新的教學大樓竣工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逐漸地充實到教學和科研領域,配置了語音室、電子計算機室、電化教研室、商品實驗室等。學院呈現出一派蓬勃發展的局面。

從1985年至1988年,是學院深化教學改革,開創工作的新局面的時期。這一時期,學院大膽深化改革,加強管理,教學質量、科研水平有了新的提高。1986年9月,經學院研究、上級批准,學員增設工商行政管理、稅收、保險三個專業。1987年商業經濟專業招收碩士生。

1991年,學院開始籌備歸屬國家稅務總局及更名長春稅務學院。

中國第一所稅務本科高校--長春稅務學院(1992--)

1992年5月,經國家教委批准,吉林財貿學院劃歸國家稅務總局領導,更名為長春稅務學院,成為全國第一所稅務本科普通高等學校,擔負為全國稅務系統和吉林省培養高級稅務和各類財經管理專門人才的任務。

2000年在高等院校布局結構調整中,學院又劃歸吉林省,成為省屬院校。

2004年初,長春稅務學院被確定為吉林省重點高校。

現在的長春稅務學院正在朝著建設規模適度、結構合理、質量優良、特色鮮明,在國內有廣泛影響、省內一流的財經大學的目標而闊步前進。

機構設定

機構劃分

學院辦公室 教務處 科研處
組織部 宣傳部 統戰部
人事處 紀檢監察辦公室團委 保衛處
基建處 離退休工作處 團委
學生工作處 就業指導服務中心 工會婦委會
計畫財務處 審計處 當代經濟研究
經濟模擬研究所 學報 校報編輯部
網路實驗中心 圖書館 國際合作與交流處
後勤集團 後勤與資產管理處
教學系部
財政稅務系 會計系 金融系
統計系 工商系 經濟系
法學系 公共管理系 信息系
數學系 新聞系 國經系
外語系 研究生部 外語部
馬列部 體育部 幹部培訓部
國際交流學院 成人教育學院 信息經濟學院
MBA教育中心

教學管理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教學體系的重要環節,是高等教育的主體,著力抓好本科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工作永恆的主題。我校作為地方財經院校,把培養目標定位於培養高層次套用型人才,圍繞這一目標,學校不斷探索多元化的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基本建立起主輔修、第二學位、雙語教學實驗班、校際合作培養、國際交流培養等多種人才培養模式;精心構建培養高層次套用型人才的課程體系,合理設計不同專業的不同能力結構和知識結構,設定符合知識結構要求的新的課程體系;著力構建培養高層次實用型人才的實踐教學體系,要求學生具備“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實際能力、寫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勝利和失敗的心理承受能力”;努力打造一支理論性與實踐性兼備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積極推進有利於培養高層次套用型人才的文化素質教育,為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營造優良的校園氛圍。

科研機構

經濟模擬研究所

經濟模擬研究所成立於2005年11月,是學院根據實驗經濟學的發展動態,結合吉林省情況和學院的實際,建立的開放式研究基地。採取依託、開放、聯合的方式,服務於學院學科建設,服務于吉林經濟建設。

經濟模擬研究所,現有專職人員5名,林秀梅任所長,蔣成林任副所長。設有1個數量經濟學碩士點和3個模擬實驗室,即巨觀模擬實驗室、中觀模擬實驗室和微觀模擬實驗室,並初步設立6個研究方向。

巨觀模擬實驗室,下設經濟預測和經濟政策模擬兩個研究方向,主要模擬研究國內巨觀經濟形勢、經濟政策對吉林省經濟的影響,以及吉林省經濟運行的趨勢與特徵,對主要經濟指標進行預測,對重大政策調整、重大項目上馬進行經濟模擬,驗證其可行性與可靠性,為政府巨觀決策提供諮詢服務;中觀模擬實驗室,下設產業經濟和縣域經濟兩個研究方向,主要對吉林省各產業、行業、經濟類型。

重點學科

政治經濟學 統計學 市場行銷 會計學
國際貿易學 財政學 民商法學 區域經濟學

學院風光

長春稅務學院 實驗樓
長春稅務學院 逸夫圖書館
長春稅務學院 學生餐廳
長春稅務學院 教學樓
長春稅務學院 教學樓內210米長的連廊
長春稅務學院 學生寢室

科研項目

學校現有吉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近年來承擔國家和省部級研究項目近300項;出版學術專著等130部;在國家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近1000篇;科研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近30項,獲中國高校人文社科獎3項。

著作教材

學校教師在國內率先編著出版了《統計學通論》、《數理統計學》、《中國旅遊經濟學》、《工商行政管理學》、《中國個體經濟管理學》、《金融審計》、《對外貿易統計》、《保險統計概論》、《稅法學》等著作教材
學校舉辦的《當代經濟研究》、《稅務與經濟》兩個學術期刊均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當代經濟研究》在全國146種經濟學理論專業期刊中排名進入十強,《稅務與經濟》連續三次被評為全國百強社會科學學報,連續七次被評為吉林省一級期刊。

辦學成果

學校為國家培養了近9萬名優秀專門人才,其中有著名大學和科研單位的博士生指導教師、中國傑出社會科學家等學界精英;有全國政協財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銀行2位副行長、財政部副部長、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行長、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中國光大銀行副行長、中國進出口銀行副行長、吉林省人民政府2位副省長、吉林省政協副主席等高級管理人才;有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中國光大集團副總裁、合生創展集團總裁、海爾集團副總裁等創業先鋒;全國國稅系統副司長級以上領導幹部中40%左右是我校校友。目前,在校學生來自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先後有30多個學生集體、300多名學生獲得“全國先進班集體”、“全國優秀團幹部”、“全國三好學生”等國家、省、市級榮譽稱號,200多名學生在全國大學生各類學習競賽中獲獎。2006年學校被遴選為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近年來,本科畢業生考取國家公務員的超過10%,考取碩士研究生的在10%左右,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研究生的就業率始終是100%。據鳳凰網測評,學校2009年畢業生就業率、就業質量等在全國非“211”大學中排在第26位,在東北地區非“211”大學中排在第2位。

吉林大學一覽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