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炮

鐵炮

鐵炮是日本的火繩槍。公曆一五四三年由葡萄牙人漂流到種子島(tanagashima)而將火繩槍傳入日本。日人八板金兵衛模仿其構造製作出第一把日本制的火繩槍,遂以此地命名,不久後迅速傳遍日本。鐵炮長度80~185cm,重量1.5~5.0kg。實戰中使用的弓箭最大射程400米,殺傷距離80米,確實殺傷距離40米,相對於此,火繩槍的殺傷距離200米,確實殺傷距離50米。種類因產地分為國友筒、堺筒和薩摩筒,統稱鐵炮。豐臣秀吉(Toyotomi Hideyoshi)在侵朝時也曾大規模使用鐵炮 ,火力十分強大,給援朝明軍造成很大傷亡。

簡介

鐵炮鐵炮

鐵炮長度80~185cm,重量1.5~5.0kg。這是一種前鏜裝的火繩槍,最初因發射速度的問題並沒有受到多大重視

,但其傷害力比當時的弓強。實戰中使用的弓箭最大射程400米,殺傷距離80米,確實殺傷距離40米,相對於此,火繩槍的殺傷距離200米,確實殺傷距離50米。其威力可見一斑。種類因產地分為國友筒、堺筒和薩摩筒,統稱鐵炮。

在戰爭中的作用

日本鐵炮侍日本鐵炮侍

大名織田信長(Oda Nobunaga)軍十分擅長使用鐵炮,在長篠之戰中以鐵炮大破武田

勝賴(Takeda Katsuyori)的騎兵。豐臣秀吉(Toyotomi Hideyoshi)在侵朝時也曾大規模使用鐵炮 ,火力十分強大,給援朝明軍造成很大傷亡。

鐵炮發展的歷史

鐵炮槍機特寫鐵炮槍機特寫

日本製成火繩槍經歷了三個階段:元至

構造圖構造圖

元十一年(日本文永十一年、公元1274)到至元十七年(1281)蒙倭戰爭,日軍從作戰中見到了蒙古軍使用的火炮,從此得知世界上已經有了火藥武器,這是日本初知火器的階段;爾後在明成化二年(1466),琉球人到日本時傳入了明銅火銃(原始手銃);大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南夷(葡萄牙)商船被颱風帶到了薩摩以南的種子島,葡萄牙商人帶有歐式火繩槍,嘉靖二十三年(1544),工匠八板清定仿製出日本最早的火槍:種子島銃,這就是給日本歷史帶來巨大變化的“鐵炮傳來”——火槍在日語中寫作“鐵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