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鯉魚

釣鯉魚

鯉魚的品種很多,顏色各異。在我國除了西部高原地帶,其他各地水域均適宜鯉魚生長。由於它的形態美觀,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向來被作為饋贈親友的吉祥物和營養佳品之一,當然也就成了廣大垂釣愛好者獲取的一個重要目標。星羅棋布的養魚塘、水庫、湖泊和縱橫的江河,到處都有鯉魚繁衍,為釣者創造了優越的條件。

簡介

鯉魚的習性和特點

大鯉魚大鯉魚
鯉魚屬淡水大型魚品種之一。在人工專池精養下,1年魚齡重量可達750~1000克,大水庫中的大齡鯉魚,體重10公斤以上的也較常見。鯉魚通常在2米深以下水中棲息,也喜歡成群結伴,逆水而上,這在江河中表現尤為明顯。它一般在水草叢生處繁殖後代,在水草叢中和有稀軟腐殖質的泥層中覓食,早晚風平浪靜時,也常到岸邊或淺灘尋找食物。它覓食有點像豬,用嘴拱,尋找腐殖質中的小蟲、蟲卵,植物的種子和果實。鯉魚的食性很雜,但也有明顯的選擇性。在人工餵養的大玻璃缸中進行實驗時,常見它吸食附生在缸壁上的青苔。此時若向缸內投入小米、嫩菜葉、豆餅渣等食物,它馬上停止吸食青苔,而爭先搶食豆餅渣,然後吃小米,不是在飢餓的情況下很少搶食嫩菜葉。若再投入幾隻小活河蝦,它會立即放棄別的食物而去追捕活河蝦。偶爾餵點牛肉末、瘦豬肉末或香腸渣它也吃,但沒有餵活的紅蟲、活蚯蚓、活河蝦那樣吞食迅猛。由此可見,活餌的誘招力大。鯉魚吞餌不像鯽魚那樣先圍餌觀察,用身蹭、尾巴扇,而是動作迅速、乾淨利落地吞入口中,壓磨幾次就吞入,特別是在吞入小而細的紅蟲時更是如此。在釣魚塘驗證結果也表明,活餌較一般的素餌上魚快且多。
在魚塘繁殖基地,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形:大約2000~2500克重的雄鯉魚追逐與其體重相當的雌鯉魚,它們此時不怕人,雌鯉幾乎要竄到岸上來,激起很大的水花,不論雌鯉往哪跑,雄鯉都窮追不捨,直到最後竄入草叢中隱蔽。這時,就是投給它們最愛吞食的活河蝦,用長竿短線送到嘴邊,它好像是視而不見,怎么誘逗也不屑理會。這說明,交配期的鯉魚不咬鉤。這段時間約50~60天,也就是春末夏初的五六月份。在此期間,目前的技術是釣不到成年鯉魚的。當產卵過後,其食量大增,從七月上旬開始,是釣鯉魚的黃金季節。“天大熱,魚大食”,幾乎是見到餌就猛吞。
要掌握鯉魚習性,還必須了解水溫對鯉魚的影響。當水溫低於或等於11℃時,鯉魚不咬鉤;在水溫高於或等於13℃時,鯉魚開始咬鉤,隨水溫的升高,其咬鉤率也逐漸提高。水溫22~25℃時,咬鉤率最高。當水溫低於或等於8℃時,鯉魚安居,不活躍,餵葷素餌都吃,但素餌(玉米面基礎餌中摻點蝦皮搓成顆粒狀)不及葷餌(紅蟲、蚯蚓)受歡迎。當水溫降至5℃時,鯉魚就很少遊動了,即使餵活餌也不馬上吞食,過幾個小時或十幾小時才吃。水溫低於或等於2℃時,鯉魚基本上不起游,處於“冬眠”狀態,很少覓食。由此可見,水溫是決定鯉魚食慾的關鍵,也是影響鯉魚上鉤的重要因素。
鯉魚喜弱光,在橋墩下光線較弱的環境中,夏秋季的樹蔭下,往往是鯉魚棲息避暑的地方。鯉魚在陰天比在晴天活躍,愛咬鉤。它的警覺性很高,膽小,稍受驚動就往深水逃竄。

釣鯉魚的餌料

在選好釣位後,餌料則是釣鯉魚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環。
假如所選釣餌不適合魚的口味,即使釣位好,釣技超群,漁具先進,也無濟於事。為了觀察玻璃缸中鯉魚的口味,在基礎餌中摻入蚯蚓粉或香精、人胎盤粉、動物血粉、孑孓粉、麻雀粉、新蠶豆粉、蠶蛹粉、魚粉、蝦皮碎末、炒黃豆粉等進行實驗。即將上述粉末的任何一種與基礎餌混勻、揉軟,搓成綠豆大的小球,分批地一次實驗四種餌,每2~3天進行一次,看它先吃哪種,後吃哪種,並進行記錄,首先被搶光的為優,最後剩下的為劣。然後再對每組選出的優餌再進行對比實驗,其結果:人胎盤粉最佳,蠶蛹粉次之,孑孓粉、蚯蚓粉、麻雀粉受歡迎程度不相上下。在上述餌料的篩選中,沒有完全剩下的,即不存在從不咬食的問題。後來,把實驗結果拿到釣魚現場作進一步驗證,上魚效果排列次序是:孑孓粉最佳,人胎盤粉和蠶蛹粉次之,魚粉摻和餌效果也不錯。這幾種餌堪為釣鯉首選。
為了進一步選擇最佳釣鯉餌,再在基礎餌中摻點雞骨頭髮酵水、奶粉、生豆面或豆腐粉、大蔥韭菜發酵水、草莓果醬、雞蛋黃、尿泡雞蛋、維生素B2、大蒜汁、熟大麥粉、熟嫩玉米粉窩頭,將上述任何添加劑與基礎餌摻和,揉到軟硬適度,分批實驗,選優汰劣,其效果排列位次是:奶粉(加糖)、草莓醬為添加劑的釣餌總是先被吃光,其餘的後被獵取。
也就是說,這些氣味各異的餌料,鯉魚在魚缸中都愛吃,只是喜食度有明顯的差異。經過多年多塘施釣實踐情況看:尿泡雞蛋、雞骨發酵水、韭菜大蔥發酵水與基礎餌摻和揉勻後使用,無論是手竿還是海竿,總是易上鰱或鱅,而鯉、草魚雖然都上鉤,但數量少。熟嫩玉米粉加入添加劑揉合後裝鉤,極愛上鯉魚和鯽魚。而加帶甜味的草莓醬,草魚上鉤多。
在基礎餌中先摻入能嘗出甜味的白糖,然後再加點香精或阿魏粉、炒花生粉、麯酒、花露水,製成這5種香型的釣餌,搓成綠豆粒大,進行實驗,缸中的鯉魚都很愛吃,表現為“狼吞虎咽”。所以,餌料中加糖很重要,它是誘發鯉魚食慾的重要添加劑。在魚缸中是這樣,到水庫、養魚塘也是如此。將白薯削皮後,切成骰子塊,蒸到半熟,再用白糖醃漬,能增加其韌性不易脫鉤,是釣鯉魚的好餌料。生嫩玉米粉、人胎盤粉、羊骨粉各等量,加入適量白面,用羊油為添加劑,調到軟硬適度。用蜂蜜為溶劑,調和生豆面或豆腐粉,其軟硬程度以能裝住鉤為好。這三種餌料各有特點,可根據不同季節和地區靈活掌握。另外,烤土豆、烤白薯等,對釣鯉魚都有較好的實用價值,且取材方便。無論哪種釣餌,都要因地制宜,摸清施釣水域鯉魚的食性,然後投其所好,這樣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參加比賽時,這往往也是取得名次的關鍵一環。
1.糟食。釣鯉用的糟食,也要根據不同水域,選用不同的賦形劑、添加劑和粘結劑。例如在某水庫用的糟食,是以雞飼料為賦形劑,魚粉為添加劑,加適量水庫的水調製而成的,效果很好。如果在這一糟食中再加點白糖和生豆面,拿到該水庫上游某村一帶水域施釣,照常上魚。如在養魚塘垂釣,最好是用餵該塘魚的顆粒餌料,粉碎後做添加劑,較其他添加劑好得多。所以每次出釣,都要多備幾種添加劑,如煮大麥、羊骨粉、羊油、炒黃豆粉、白糖或蜂蜜等,用量少、氣味大、誘魚效果好。為使釣鯉糟食甜香,可到副食店購買處理的糕點渣子,既香又甜,價格低廉,很適合鯉魚的口味。
香精、麯酒、炒黃豆粉,用量少,又便於攜帶。人胎盤粉、生豆粉,裝入小瓶中可常年不壞。賦形劑不是太重要的,若出遠門或旅遊垂釣,把所帶的餌料用光時,可到農舍找些糠皮、麥麩之類的物質,或者臨時在岸邊揀點乾牛糞搓成碎末後,摻點酒泡小米為添加劑,用大米飯為粘結劑,製成糟食,既能解決燃眉之急,又是保證豐收的有效措施。總之,釣鯉魚的糟食應突出甜香。
2.面餌。將過篩玉米細粉與白面按2∶1的比例稱量好,拌勻、沖燙後蒸至八成熟,摻入白糖或蜂蜜,揉到軟硬適度。
根據臨場上魚情況,可摻點香精、魚粉或生豆面等,調到魚兒最喜食的口味為宜,裝集團鉤——梅花式、雪花式都好用。
為了改善面餌的可見度,可摻入微量核黃素,將其染成金黃色,增加誘招力,但切忌摻多,造成苦味,影響上鉤率。
3.葷餌或活餌。河蝦、紅蟲、蚯蚓、地蠶(地蛆)、油葫蘆、蛐蛐、蛆、玉米蟲、蜂蛹或其他幼蟲等活餌,都是鯉魚的美味佳肴,遇見之後決不放過。但由於裝鉤不當,釣餌常被摘吃,造成信號失真,提竿空鉤。在這種情況下,裝鉤時,可從河蝦的頭部開始,沿其硬殼橫穿鉤,使鉤尖裸露,蝦體橫臥於鉤門內,把蝦槍折斷指向鉤門。這樣裝鉤投入釣域後1小時內河蝦不死,且不停地擺動,保持了誘招力。由於鉤尖裸露,無論魚從何方吞餌,都無法逃避鉤尖刺入,從而增加了釣獲率。裝紅蟲時,首先用一盲管,即將2厘米長的塑膠管的一端,用火燒後捏住封死,將6~8條紅蟲裝入盲管內,當它爬出1條就用紅線攔腰結紮,爬出2條就2條一塊扎,直到把管中的紅蟲全部紮好拴牢,再對摺打結,把多餘的紅線剪掉。在結紮時不要過度用力,以防扎斷。把紅蟲紮好後,將鉤從紅線中穿入,使鉤尖裸露出來。這項準備工作,最好在出釣前進行。裝鉤投入釣域2小時以上,紅蟲仍可保持不停地蠕動。用紅蚯蚓為釣餌時,最好在出釣前能餵點動物血,藉以增加其色澤和腥味,從而提高上鉤率。如果沒有這個條件,可將蚯蚓裝鉤後,用香精水把它浸潤一下,再投入釣域,效果也很好。如果上魚的個體較大,則用整條粗蚯蚓裝鉤,或把粗蚯蚓剪成1.5~2厘米的段,用鉤橫穿蚯蚓。
無論是成條蚯蚓還是剪成段的蚯蚓,也不論裝鉤形式如何,都應把鉤尖裸露出來。有的釣者在把鉤尖“全包”的同時,還要在鉤尖外留一小段蚯蚓,說是蚯蚓蠕動能增加誘招力。其實,這樣裝鉤,最易被魚摘吃餌食,而造成提竿空鉤。這一點,望讀者注意,要改進不科學的裝鉤方法。

釣鯉魚的技巧

要根據鯉魚的習性和特點,選擇其棲息地、覓食地和回遊地的必經路線作為釣位。用誘招力很強的誘魚器或餌料,把魚誘招到釣鉤的周圍。同時採取相應釣具,把上鉤的魚提上岸來。這些招法,都關係到垂釣的成敗。要想獲得滿意的效果,必須探討這些措施中的各個環節。
1.選擇釣位。要根據鯉魚的習性和特點,根據不同季節和天氣變化等客觀情況,在進行認真分析的基礎上,選擇施釣水域中的最佳釣位。這是關係到垂釣成敗的首要一環。炎熱的夏天,是釣鯉魚的黃金季節。若是風和日麗,萬里無雲,應把釣位選在樹蔭下,或由山峰等自然物體能擋強光的陰涼處。這種地方,適合鯉魚“避暑”,也適合它喜弱光的特點。
如在早晚或夜間垂釣,應把釣位設在水草生長的地方,或者在近岸有腐殖質的地方。如是陰雨或霧天垂釣,應把釣位選在近岸水草生長處和有腐殖質處,與早晚或夜間垂釣大致相同。在雨季,大小溝汊都向水庫或江河的主幹道匯注。在這些溝汊或小河與水庫、江河主幹道交界處,是最理想的釣位。
由於溝汊和小河衝下來的水中,溶氧量充足,且含有大量的植物種子或果實,以及小蟲和蟲卵之類的食物,能誘來成群結隊的魚在此覓食。選擇這樣的釣位,那怕是初登釣場的新手,也會獲得豐收。進入六月份後,是鯉魚的產卵期,也是各水庫放水後的枯水期,這時魚兒容易產生驚恐感,常竄到深水區躲藏起來,食慾欠佳。此時必須放長線釣深水,或偶有所獲。在江河大橋的洄水渦處,與水庫相通的橋墩旁,1.5~2米的深水區,常有大鯉魚棲息,遇到這樣的好釣位,一定不要放過。靠近村舍池塘的洗菜、淘米處,也常常是魚兒覓食流連忘返的地方。把釣位設在此處,一般不會空著漁護返程。江河的洄水灣,停靠船舶的碼頭邊,養魚塘的餵魚點,都是比較理想的釣位。
2.誘鯉魚的招法。一是使用先進的誘魚器。這是根據魚在求偶時發出信號吸引同類的原理而設計的,具有衛生、輕便等優點。二是用誘餌打窩。目的是把鯉魚引誘到餌鉤周圍,把進窩的魚留住。為此要選味道較濃、鯉魚非常喜歡的食料為誘餌。例如,用鮮牛糞摻些無異味的乾草末,再加點有一定粘結度的土,攥成拳頭大的球塊,投向釣點即可。由於鮮牛糞的氣味鯉魚喜愛,應為首選。煮大麥對鯉魚特別是大鯉魚,有獨特的吸引力。當把大麥煮到完全膨脹但又未破皮開花時撈出,是釣鯉的佳餌。將剩下的煮大麥水與豆餅、麥麩(各半)摻和,揉搓成顆粒狀,可用來與沙土混勻打立體窩。
也可在上述的餌中摻入粘土,攥成拳頭大的球塊,打底窩。還可在煮大麥水與豆餅、麥麩摻和後,再加入適量大米飯或白面為粘結劑,製成糟食,往往能釣上大鯉魚。再如用雞飼料摻點魚粉,加點岸邊濕土揉搓後攥成塊狀,投入釣點打底窩,效果都很好。為了能把進窩的魚留住,在打底窩的基礎上,再投入些攥成團的粘土蘸香精水,或在乾土中倒入雞骨發酵水或韭菜大蔥發酵水,摻和後攥成球塊,投入釣域。這種雙重底窩,持續時間長,中間不需要再補窩,到收竿乃至第二天,窩中還有魚可釣。
在秋季,打立體窩比打底窩要好些。特別是下風頭,在大堤壩或陡坡下的深水釣位打窩,可用20%的豆餅渣(或糕點渣中摻麥麩),拌入適量的羊骨粉和60%以上的泥沙,均勻地拌開,呈散粒狀投入。也可用煮大麥余水加入豆餅渣、米糠或麥麩,再拌入60%的岸邊泥沙土,攪拌均勻,揉搓成散粒狀,邊釣邊撒,保持立體狀餌窩。打窩時要儘量把餌料投在漂浮物或水沫的前方,保持其可見度。
用操作靈便的手竿裝3隻鉤,效果不錯,為了節時省餌,最好是用中等個兒的粗蚯蚓裝鉤,再蘸一下香精水,可連上3~4條魚不需要換餌。用泡沫塑膠塊製成棗核狀,在香精水中捏擠一下裝鉤,也能釣上魚來,但多為小魚。用泡泡糖為餌,可取代蚯蚓,釣上幾小時,連上幾十條魚也不用換餌。此糖不透鉤,裝鉤時必須全部裸露鉤尖,否則,等於無鉤或直鉤釣魚。用燒黑的雞毛製作仿蒼蠅的模擬餌,蘸上香精或麯酒裝鉤,效果也可以,但沒有蚯蚓或白色棗核形泡沫好。純金屬仿小蝦模擬餌不咬鉤,但白色空鉤卻偶可上魚,且死鉤,不論提竿早遲,上鉤魚都跑不了,不過白色空鉤上鉤率太低。
用模擬餌釣鯉魚,目前尚未見報導,需要在實踐中作進一步探索。
如果在養魚池中垂釣,最好是選一整塊重500克左右的豆餅,在出釣的前一天晚上噴適量麯酒,使表面濕潤,用不透氣的塑膠袋封好。臨場測量水深後用繩把豆餅拴牢,加上漂投入釣位水域。漂可用硬質泡沫塑膠塊製作,以利於投鉤精確。當展開釣具裝好鉤後,在浮漂的周圍出現密密匝匝的魚星時,即可投鉤垂釣。此時要注意兩點:一是穩操手竿,嚴防魚鬧水驚散魚群。二是摘魚後應把手洗淨,擦乾,再去抓餌裝鉤。儘量用蚯蚓、泡泡糖、白色泡沫塑膠塊蘸香精水或麯酒做模擬餌,因它耐咬,耐水泡,能減少換餌時間。收竿時,拉繩拽上豆餅,瀝乾水,回家曬乾,以備下次再用。只要豆餅不變質,可使用數次。為節省香精或麯酒,用一段時間後,可改用雞骨發酵水或韭菜大蔥發酵水浸潤豆餅。
3.釣具的準備。鯉魚個體大,上鉤後掙扎力強,準備釣具首先就要考慮其承受力。體重大於1500克的鯉魚,可把漁竿拉成滿弓狀,重2000克以上的鯉魚,就可能把架好的漁竿拽入水中,特別是無漂玻璃鋼或碳素海竿,拽入水中就會無影無蹤。所以,在架好漁竿後,應在竿柄上拴一條長2米以上的線繩,以防意外。
(1)海竿。這是釣鯉魚的主要工具,它不僅能投遠,而且易於操作,遛魚極為方便,比較實用。無論是集束炸彈式鉤配糟食,還是集團鉤裝面餌、加掛活餌,均能取得滿意效果。
(2)手竿。適用於小水域或養魚塘垂釣。在大水庫的陡坡處或大壩下,打立體窩,用蚯蚓裝鉤後蘸點香精水,或用煮大麥粒裝鉤,魚多時用泡泡糖或白色棗核形泡沫塑膠塊裝鉤蘸點香精水等,均能顯示手竿反應靈敏、操作簡便的特點。
(3)拋砣法配各式各樣的自動化竿架,以及土法製作的自動化三用插座、繃子竿配上盤子鉤、豆餅餌,加掛活餌,均能收到較好效果。唯拋砣時易被線拉傷手和遛魚不易掌握。由於造價低廉,攜帶輕便,一人可同時操管若干根竿,且適用於夜釣,所以也是釣鯉魚不可少的工具。
(4)漁線、漁鉤、漁墜。由於鯉魚的個體大,上鉤後掙扎力強,應選用強拉力線。主線以大於0.4毫米粗的花線為宜,而腦線以大於0.3毫米粗的花線為宜。如用串鉤或單鉤時,以伊勢尼7~10號鉤為宜。若用集團鉤或集束式炸彈鉤,則以5~7號伊勢尼圓底短柄鉤為好。鉛墜,以扁平梯形、拽拉時能離開水底的為佳。不論什麼形狀的扁平鉛墜,必須中心部位有孔,能沿線自由滑動,反應靈敏。死砣即砣在前、鉤在後的組合方法,多配串鉤或單鉤使用,反應靈敏。有些特殊組鉤,如豆餅鉤、盤子鉤,均不需加砣。
4.鯉魚上鉤後的特點及其對策。用海竿釣鯉魚時,首先要根據拉力線的強度,把繞線輪上的拽力頭調到最適宜的鬆緊度——拽線時繞線盤倒轉又不斷線。一般要稍松點,不要過緊。這一點十分重要,不可掉以輕心。有的釣者往往在大魚上鉤後,把逆止閥打開,用搖把的手柄來控制收或放線的速度。但手控遠不如自動放線來得快,特別是鯉魚外竄時,初次要線速度跟不上,就有斷線、折鉤或拉豁魚嘴的危險。自動控制的核心是拽力頭的鬆緊度。
(1)魚外竄。當魚咬鉤後,竿梢低頭,竿身彎腰,把竿拉成滿月弓狀不再復起,這是魚要線外竄的表現,也是多數大鯉魚初上鉤後進入拉線區或移線區的常見現象。這時要抓住竿,用猝勁抖動,使漁鉤深刺。當繞線盤停止倒轉,並能將竿抬起來的時候,要充分利用竿身固有彈性,把竿往背後方向提拉。如能不失時機地完成上述操作,就不會跑魚。當抬不起竿時,切莫生拉硬拽,要把海竿保持一定弓狀穩住,用手指彈動繃緊的主線,使魚腦震盪,或雙手持竿用猝勁抖動,逼魚起游,不給它喘息的機會。揚竿後提拉過程中,大致可估量出魚的大小,從而採取相應措施,或進行“持久戰”收放線遛魚,或“速決戰”一氣呵成,提魚上岸。但無論何種對策,都要切忌精神緊張、手忙腳亂。由於拽力頭早已調好,魚要線時繞線盤倒轉可自動放線,不用擔心斷線或折鉤跑魚。
但要始終把竿繃住,並保持一定的彎曲度。魚一般竄到30~40米,由於拉著繞線盤倒轉,消耗了一定的體力,必然停下來喘息。這時就用抖動漁竿的辦法,加劇刺痛,逼它起游,或搖輪收線,不給它喘息機會。必須注意應付其反覆掙扎,當魚外竄消耗一定體力後,可能暫聽指揮,當搖輪收線時,能順從地跟著向岸邊游來,但當它能看見人影晃動時,又會猛然調頭外竄。所以,待魚靠近岸邊而尚未調頭外逃之時,必須揚竿收線,借用竿身的固有彈性,把竿繃住,讓它自由地拉著繞線盤倒好了。第二次逃竄,其勁頭要比初次小,逃竄距離也會相應縮短。竄到一定程度後,體力又消耗了一些,必然要停下來喘息。此刻,必須再次抖竿加劇刺痛,逼它起游,收線遛魚。整個過程要注意兩點:第一,魚向深水或無障礙物水域逃竄,由其隨便;當向草叢或有其他障礙物水域逃遁,那就必須揚竿收線或再次彈線造成它腦震盪,特別是後者的措施較前者有效。還可繃住竿向魚逃遁的反方向退拉,或在無障礙物的岸邊左右遛魚,或雙手擎竿左右大幅度地晃動,從而加劇其體力消耗,使它逃遁無法得逞。第二,在搖輪收線時,由於魚的自身重量(特別是大魚)或魚抗拒收線的掙力,都可出現搖線輪空轉,搖速越快,主線擰勁就越大,特別是在主線末端沒拴轉環的情況下,主線的拉力會伴隨擰勁的增加而降低,即有斷線的危險。當搖轉阻力大,出現空轉時,暫停搖動,在繃竿的同時,左右大幅度地晃竿,以此消耗其抗爭力。如果外竄二次以上,魚力大損,可適度地把拽力頭稍擰緊點。在主線已有擰勁的情況下,一定不要與大魚“拔河”。擰緊後的拽力頭,搖輪收線時雖不會出現空轉,但不能自動放線了,這時要充分利用竿身的固有彈力,進一步消耗魚的體力。最根本的解決辦法,是買個轉環拴上。總之,魚要線可自動放線,不要線,就搖輪收線,是應付上鉤魚外竄的基本方法。當其掙扎力已大為減弱時,可提竿將魚頭露出水面,嗆它幾口水,便會很快出現魚肚朝天的現象。假如提不起來,說明魚還不甚疲乏,就繼續遛,決不可生拉硬提,以防斷竿。最後遛到魚筋疲力盡,魚肚朝天,再將其牽引到近岸,用抄網提上來。若是1000~1500克重的小魚,可一氣呵成,適時提竿,爭取時間多釣魚。
(2)魚原地打轉。鯉魚上鉤後若拉力不大,竿梢彎曲度也較小,抖竿深刺時魚轉動的距離很小,近似原地打轉。此時,可採取如下對策:一是彈動主線,造成它輕度腦震盪,有利進一步降伏。二是用抖竿辦法加劇刺痛,逼它起游。無論它如何掙扎,都要把竿繃住,並保持足夠的彎曲度,藉以消耗魚的體力,絕不給它任何自由和喘息的機會。被刺痛的魚起游後,按前述方法進行遛魚。這種原地打轉的魚,絕大多數是妊娠後期尚未甩子的雌魚。這種魚雖個體較大,但其掙扎力與體重不成正比,顯得比較笨拙,掙扎力較小,只要操作得法,很少跑魚。
(3)回線。這是上鉤魚向釣者方向游來的現象。表現為主線鬆弛或出現程度不同的彎曲。如在海竿的第一、二導線環之間的主線上,串入一個大號鑰匙環,就容易發現回線現象。當近在咫尺的鑰匙環下降時,肯定是回線所致。此刻應果斷而迅速地大幅度提竿,將漁鉤深刺掛牢。當有手感時,大致可估計出魚的大小,從而採取相應的措施,見機行事。
(4)魚不動。魚上鉤後躺著裝死,一動不動,使釣者感到好像把漁鉤掛在了樹樁上,抖不掉拽不脫。對這種“掛鈎”假象,要善於判斷,只要出現竿梢低頭或連連點頭、漁鈴作響等信號,就肯定是一條大魚上鉤。此刻,要當機立斷,做好它外竄的準備,雙手揚竿,繃緊主線。當大魚醒悟後會突然向深水逃竄。此時降伏它的一套辦法見前所述。
(5)鯉魚跳龍門。這是在淺灘、水深不足2米的情況下常見的一種現象。即上鉤後的鯉魚,在剛提竿或在搖輪收線時,突然躍出水面,往往弄得釣者措手不及。跳龍門的魚,一般不大,通常為1000~2000克重。此時,釣者要保持鎮定,穩操釣竿。在淺灘水域,常有雜草等障礙物,在魚起跳的瞬間,迅速將其牽落至無雜草等障礙物的明水區,防止魚竄草叢,造成掛鈎跑魚。只要掌握了這兩點——調好拽力頭,防止竄草叢,再大的魚也能降伏。
5.手操線遛魚。用拋砣法,配合自動化多功能海竿插座,或用繃子竿釣住大魚怎么辦?其關鍵是必須掌握好雙手操線的遛魚技巧。凡是用上述釣具上鉤的魚,在竿被彈起的同時,漁鉤已深刺入魚,故不須再抖線贅刺。抓住主線後,經手腕、掌面(掌心向上)到拇、食、中三指之間,輕輕捏住主線。魚要線時,可從指間費點勁抽出——相當於調好繞線輪拽力頭的鬆緊度。魚不要線時,雙手輪流一小段一小段地往岸邊倒。
當快到岸邊能看見人時,魚必然調頭外竄。此時持線的手可稍加捏緊,但又不能捏死與魚形成“拔河”狀態,讓魚消耗一定的體力,使點勁才能將線抽出。這時,雙手或一手持線的三指,輕輕捏線不離手,加力捏又不形成“拔河”。當在倒手來不及、突然要線外竄時,由於線始終不離掌心,可立即滿把握線,讓魚費點勁仍可拉出,形成自動放線。唯魚的個體大、沖拉勁大時,手有可能被主線拉傷。所以,用手操線遛魚,一定要戴上細線手套,既能保護雙手不受傷,遛起魚來又能得心應手。

6.手竿遛魚。當漁漂下沉——悶漂時,立刻用腕力的猝勁抖竿,使漁鉤深刺,待鉤穿牢後,再估計魚的大小,採取相應措施。大魚用“持久戰”將魚的體力消耗殆盡;小魚用“速決戰”將魚直提上岸。手竿遛魚比拋砣法手操線容易掌握,操作較為靈活。基本方法是:自始至終要把竿繃住,並保持一定彎曲度。魚大,必須根據岸邊的地形地物,或左右牽遛,跟著魚遊方向左右大幅度晃竿,藉此消耗魚的體力。此外,要充分利用竿身固有的彈力,讓其隨便外竄。由於無法放線,不怕漁竿拉折,魚掙扎力可能被竿的彈力所抵消。重3000克左右的鯉魚,用繃竿法,歷經約40分鐘即可翻白上岸。手竿很少能釣到大魚,在秋天,於陡坡下或大壩下的深水區打立體窩時,可偶爾遇到大魚。一般情況下都是釣500~1000克重的小魚。偶遇上鉤大魚,多數會因鉤小或線細,造成脫鉤或斷線而跑魚。所以,在深水區或大魚所在的水域垂釣時,應換上大鉤、粗線。
無論是用海竿、拋砣或手竿施釣,在遛魚的全過程中,都要千方百計地防止魚往草叢或其他障礙物中竄,並力求避免和大魚“拔河”。在這方面,要捨得花時間、下功夫,才能把魚遛疲降伏。決不可為了搶時間,特別是在比賽時,把沒有遛翻白的大魚抄跑了,造成欲速則不達的後果。應堅持的原則是,寧肯把大魚遛死,也決不把沒有遛疲的魚抄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