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號巡洋艦

重慶號巡洋艦

“重慶”號巡洋艦,原名“阿羅拉”號(AURORA,又譯為曙光女神號),屬於英國阿里休薩級輕型巡洋艦(ARETHUSA,又譯為林仙級)的4號艦。另外3艘分別是“阿里休薩”號、“加拉蒂”號(GALATEA)、“佩內洛普”號(PENELOPE,又譯為“貞婦”號)。1948年5月19日,英國政府送給國民黨政府一艘軍艦,命名為“重慶號”。經近3個月的航行,於8月回國,停泊上海。“重慶號”是國民黨海軍中最大最強的主力戰艦,被視為“王牌”軍艦,不僅軍政要員登艦參觀,連蔣介石都在艦上召開高級將領會議。1949年2月25日,國民黨海軍最大的巡洋艦“重慶號”,在艦長鄧兆祥率領下,全艦官兵547人在上海吳淞口發動起義。該艦起義後由吳淞口向北航行到達東北解放區。“重慶號”於3月19日被國民黨政府派出的多架B-24重型轟炸機炸沉於遼西葫蘆島附近的渤海灣內。艦上官兵安全登入,進入東北解放區。

基本信息

簡介

1948年來到中國(途中彩照)1948年來到中國(途中彩照)

“重慶”號巡洋艦1936年建成於英國朴茨茅斯海軍造船廠,艦體長153.9米,艦寬15.6米,吃水4.9米,標準排水量5270噸,滿載排水量7180噸,主輔機總功率64000匹馬力,最高航速可達30節,續航能力4000海里。艦上編有10箇中隊,官兵574人。

“重慶”號巡洋艦是一艘武裝精良、設備先進的巡洋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經參加過追擊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的任務,當時擔任的是英國“勝利”號航空母艦的護航艦,還隨英國艦隊參加過大西洋地中海的多次海戰,曾經擔任過英國皇家海軍地中海打擊艦隊——K艦隊的旗艦(由2艘巡洋艦和2艘驅逐艦組成,不是網上很多資料裡面提到的地中海艦隊旗艦),並參加過登入西西里島和攻取土倫的戰役,由於“阿羅拉”號的戰績,吃盡了它的苦頭的義大利海軍給它取了個響亮的綽號——“銀色魔鬼”。

1948年5月19日,英國政府為抵償香港英國當局代為保管中丟失了的中國6艘港灣巡邏艇,將該艦移交國民黨政府,遂改名“重慶號”。經近3個月的航行,於8月回國,停泊上海,準備參加內戰。

地位

(圖)重慶號巡洋艦資料圖(停泊在煙臺港)

“重慶號”是國民黨海軍中最大最強的主力戰艦,被視為“王牌”軍艦,不僅軍政要員登艦參觀,連蔣介石都在艦上召開東北戰區國民黨高級將領會議。1948年10月10日,“重慶號”在國民黨海軍總司令桂永清親自指揮下,用艦炮從葫蘆島解放軍占領的塔山、高橋陣地猛烈轟擊,“重慶號”被推上內戰的第一線。國民黨政府將此艦當成阻止解放軍南下渡江作戰的江上武庫。

在艦上服役的近600名官兵,都是1946年初冬前,抱著建設中國強大海軍志願,前往英國受訓2年後,於1948年8月隨艦歸來的。艦上的一些愛國青年,在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勝利形勢的推動下,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的策動和中共政策的感召下,通過潛伏在“重慶號”上中共地下黨員和進步官兵的秘密串聯,相互聯絡,逐步形成兩個大的秘密組織:一個是以王頤楨、畢重遠、陳鴻源、武定國、洪進先、張啟鈺等27名士兵組成的“重慶艦士兵解放委員會”(簡稱“解委會”),其中畢重遠是中共南京市委的地下黨員,張啟鈺是中共四川省眉山縣的地下黨員(與組織失去聯繫);另一個是以曾祥福莫香傳、蔣樹德、王繼挺等16人組成的起義組織,其中曾祥福、莫香傳、蔣樹德、鄭光模、王淇是基層軍官。這兩個起義組織分別按照各自的計畫平行活動,在當時特定的環境下彼此缺乏信任一直沒有建立橫向聯繫。

“重慶號”回到中國時,正是戰略決戰的前夕。中共南京市委派陳良與畢重遠取得聯繫,指示他採取各種方式,把進步士兵團結起來,遇有時機,就可以組織起義;曾祥福、莫香傳等組成的起義組織,與中共南京市負責策反的市委書記陳修良及史永取得聯繫,後來因“重慶號”常駐上海,為聯繫方便,南京市將關係轉到中共上海局領導。起義準備工作進展很快。中共上海局還通過各種渠道,對“重慶號”艦長鄧兆祥和官兵進行策反工作,收到很好的效果。

裝備

“重慶”號巡洋艦“重慶”號巡洋艦

主炮

MK23型152毫米雙聯裝主炮3座,身管長度50倍口徑,彈頭重50.8公斤,裝藥13.6公斤,射程22680米,射速每分鐘8發,仰角45度,炮塔全重90噸。

副炮

MK16型102毫米雙聯裝炮4座,身管長度45倍口徑,彈頭重16公斤,裝藥4.1公斤,射程19480米,射速每分鐘20發,仰角80度,炮塔全重16噸;MK7型40毫米4聯裝機關炮2座,身管長度39倍口徑,彈頭重0.98公斤,射程3500米,射高1560米,射速每分鐘115發,炮塔全重11噸;2座MK3型單管和3座MK5型雙聯裝“厄利康”機關炮,身管長度70倍口徑,彈頭重123克,裝藥28克,射程5700米,射高3050米,射速每分鐘450發,單管炮仰角80度,全重769公斤,雙聯裝炮仰角70度,全重約1噸。

其他

另有MK4型3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2座。艦首設有防水雷的掃雷具兩套和磁水雷防衛電網;艦尾設有攻擊潛艇用的深水炸彈發射架兩具,還有對海對空雷達,1部聲納,61部無線電台。

起義事件

“重慶號”巡洋艦艦長鄧兆祥艦長鄧兆祥

開端

1948年10月10日,“重慶號”在國民黨海軍總司令桂永清親自指揮下,用艦炮從葫蘆島向解放軍占領的塔山、高橋陣地猛烈轟擊,“重慶號”被推上一線。國民黨政府將此艦當成阻止解放軍南下渡江作戰的江上武庫。

在艦上服役的近600名官兵,都是抱著建設中國強大海軍志願,1946年前往英國受訓2年後,於1948年8月隨艦歸來的。艦上的一些愛國青年,在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勝利形勢的推動和共產黨政策的感召下,逐步形成兩個大的秘密組織,“重慶艦士兵解放委員會”(簡稱“解委會”)就是其中之一。

1949年2月17日,“重慶號”從高昌廟啟航開到吳淞口,突然拋錨停下,根據種種跡象判斷,可能要逆長江而上,配合江陰海防第二艦隊,阻止解放軍渡江。如果軍艦駛進長江,因江面狹窄掉頭困難,又處於江陰和吳淞口兩地炮火威脅之下,處境將會對起義十分不利。“解委會”當機立斷,改變原來海上航行中起義的計畫,決定在停泊中起義。

過程

1949年2月25日凌晨1時30分,在“解委會”的集體領導和組織下,愛國青年們發動了起義。王洛切斷電話電源,洪進先關閉、控制了所有無線電台,畢重遠和於家欣誘引甲板上哨兵和司令走廊的值更士兵至雷達室繳了械,迅速打開槍架和彈櫃的鎖,武裝了全體“解委會”成員。接著,“解委會”成員立即按照分工到達各自指定位置,行動組分艙逐段地拘禁了所有軍官和上士,王頤楨並馬上通知另一起義組織的王繼挺,由他叫醒其起義組織的人員一同參加了起義。“解委會”作了最壞的準備,分工陳鴻源、周正負責炸艦任務。陳鴻源將三四十發4英寸炮彈壘在彈藥庫走道上,引信露在外面,一旦起義失敗,引爆彈藥庫,炸沉軍艦,同歸於盡。

“重慶號”艦長鄧兆祥,兩次赴英留學,是一個正直愛國的老海軍軍官。“解委會”希望鄧艦長深明大義,和士兵們一同起義,由他領航開船。鄧艦長在事先不知道艦上醞釀起義之事的情況下,考慮到“重慶號”的命運和艦上幾百名官兵的生命安全,毅然加入了起義的行列。親自製定航線,下令開航,指揮航行。

25日凌晨5時45分,“重慶號”正式開航,快速順利地駛出航道複雜的長江口,轉向北上,以每小時24海里的速度駛向解放區煙臺港。25日早晨,“解委會”發布了《重慶軍艦起義告全體同學書》和《重慶軍艦起義告海員同志及技工同志書》。王頤楨通過艦上廣播向全艦宣告軍艦已經起義,動員全體艦員擁護起義,號召大家:為了四萬萬人民的解放,為了促進幸福的新中國的迅速到來,為了下一代子孫的生存,我們必須反對四大家族,將他們交給我們的武器,把他們消滅掉。

重慶號巡洋艦“重慶”號巡洋艦資料圖

勝利

2月26日清晨,“重慶號”經過25小時的持續航行,行程520海里,勝利到達山東解放區煙臺港,受到熱烈歡迎。

3月24日,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給鄧兆祥艦長和全體官兵發了慰勉電,熱烈祝賀他們英勇起義,指出:中國人民必須建設自己強大的國防,除了陸軍,還必須建設自己的空軍和海軍,而你們就將是參加中國人民海軍建設的先鋒。

意義

“重慶號”的起義,粉碎了國民黨調艦入江,阻止人民解放軍渡江作戰的企圖。為此,蔣介石撤掉了國民黨海軍總司令桂永清的職務,於3月18、19兩日,派出其擁有的美國B-24轟炸機對“重慶號”輪番轟炸,艦上官兵進行了英勇還擊,“重慶號”艦體嚴重受傷,6名士兵壯烈犧牲,近20人受傷。

5月,中央決定以重慶艦起義官兵為基礎成立了新中國第一所人民海軍學校——安東(今丹東)海軍學校,鄧兆祥艦長任校長。

歸宿

“重慶號”最後命運如下;艦上的火炮、儀器、雷達等一部分做為海軍學校的教具,一部分交給蘇聯作為打撈費用,汽輪主機給了發電廠,剩下的空船殼於1959年11月拖到上海交給上海打撈局做為水上倉庫,命名“黃河”;1964年又撥給天津渤海石油公司作為海上鑽油平台的宿舍船並改名為“北京”。1974年,已經是英國海軍元帥的蒙巴頓訪華,此時他當年座下的旗艦的船殼正以宿舍船的形式停泊在渤海之上。
“重慶號”的空船殼直到1990年代初期才被徹底解體。解體後的空船殼最終在煉鋼爐里化作了鋼水。“重慶號”巡洋艦的“重慶”二字艦牌在艦體拆卸後在青島軍用五號碼頭倉庫中一直存放到1982年7月後,被捐贈給了中國軍事博物館,定為國家一級文物,成為後人憑弔這艘一代名艦的最後紀念。

中國驅逐艦一覽表

艦級艦型舷號艦名服役時間艦隊出廠
現代136中國136“杭州”號現代級飛彈驅逐艦1999年東海俄羅斯購買
旅海054167深圳號飛彈驅逐艦1998年南海大連造船廠
旅滬052112中國112“哈爾濱”號飛彈驅逐艦1992年北海江南造船廠
旅滬052113青島號1995年北海江南造船廠
旅大II051G1105濟南號1971年北海大連造船廠
旅大051106西安號1973年北海大連造船廠
旅大051107銀川號1975年北海大連造船廠
旅大051108西寧號1979年北海大連造船廠
旅大051110大連號1983年北海大連造船廠
旅大051131南京號1977年東海中華造船廠
旅大I051132合肥號1979年東海中華造船廠
旅大051133重慶號1981年東海中華造船廠
旅大051134遵義號1983年東海中華造船廠
旅大051161長沙號1976年南海廣州造船廠
旅大051162南寧號1979年南海廣州造船廠
旅大051163南昌號1981年南海廣州造船廠
旅大051164桂林號1983年南海廣州造船廠
旅大I051165湛江號1986年南海廣州造船廠
旅大III051G2166珠海號1990年南海廣州造船廠
旅大III051G2168旅大Ⅲ型(051G2)飛彈驅逐艦1991年南海廣州造船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