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丁香

郭丁香

民間生活史詩《郭丁香》(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系河南省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重點項目之一、由信陽市及固始縣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工作委員會蒐集整理。《郭丁香》全詩長達4838行,是河南木匠“敲打”出的中原絕唱。《郭丁香》的出版打破了漢族無史詩的“定評”。

史詩

民間生活史詩《郭丁香》(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系河南省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重點項目之一、由信陽市及固始縣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工作委員會蒐集整理。《郭丁香》全詩長達4838行,是河南木匠“敲打”出的中原絕唱。《郭丁香》的出版打破了漢族無史詩的“定評 ”。
以反映郭丁香與灶王張萬良婚姻愛情生活為主線的民間生活史詩《郭丁香》,由代代木工匠人集體創作,並以木匠“唱灶”的形式幾百年來流傳於河南、湖北、安徽、江蘇、山東等數省交界地區,又以信陽固始最為集中和悠久。史詩從“拜灶”開始,到“封灶”為止,共分為31節,故事背景涵蓋天堂、人間、地獄三界,人物涉及天上的玉皇、王母,人間的張家、郭家、范家、石家,地獄閻王等數十個角色。史詩歌頌了郭丁香勤勞、善良、賢惠、孝敬老人的諸多美德,鞭笞了懶惰、淫蕩、粗暴、霸道的醜惡行徑,也張揚了郭丁香敢於追求幸福的精神。詩句採用七言體,上下句押韻。
上個世紀80年代初,固始縣曹家振等曾整理出1350句《郭丁香》,發表在1981年第10期的《民間文學》上。2004年,信陽市和固始縣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工作委員會組織實施第二輪挖掘、整理工作,歷經4個年頭,數十人參與,行程萬里,足跡踏遍豫、皖、鄂、陝數省。本次整理出版的《郭丁香》是迄今為止收編詩句最多、最具代表性的一個版本,是第一次以全貌展示的長詩。
著名作家、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為該書題寫書名。民俗專家對《郭丁香》的搶救挖掘和整理出版都給予了高度評價,有專家稱它是一部可與《孔雀東南飛》相媲美的民間“愛情長詩”。

《大河報》相關介紹:大俗還是大雅?唯有《郭丁香》化身史詩

“二十三,糖瓜粘。”自周朝開始,灶神之祀深入每家每戶。在這一天,不僅家家戶戶都要供奉灶神,給灶神做糖元寶、麻糖和糯米糰子等又甜又黏的食品,有的地方還要用灶書灶戲等曲藝、戲曲討好灶神,防止他向玉皇大帝亂打“小報告”,請灶神保佑子孫興旺。圖為濰坊年畫中的灶神形象。
在華夏文明中,供奉灶神相當普遍,但很多人不知道灶神姓甚名誰。而在固始,3歲的孩子都知道灶王爺大名叫張萬良。這緣於《郭丁香》在當地的廣泛流傳。善良的郭丁香感化了浪子前夫張萬良,張萬良良心發現,羞愧地投進灶膛自殺,被玉帝封為灶神。郭丁香至善至美,理所當然地成為灶王奶奶,與張死後同享人間美味佳肴。
記者採訪之時,離農曆臘月二十三“祭灶”的日子還有一個多月,但12月25日的聖誕節卻日益逼近。東南大學的民俗學博士陶思炎教授考證過,灶神節與聖誕節一脈相承,聖誕老人和灶王爺都是通過煙囪給人們帶來好運。而如今,在城市,聖誕節這個洋節越過越熱鬧,大有蓋過灶神節之勢。
“有灶才有家,有家才有國,在信陽,固始縣的張萬良灶王文化,是對漢民族灶王文化的充實和豐富。”信陽市文聯主席廖永亮說。
灶神又叫灶君、灶王、灶王爺,是道教中管飲食的神。灶神是家神,與火神其實兩位一體。我國最早的火神是祝融,很早就兼任灶神之職。
隨著時間的流逝,灶神代有更替。祝融之後的灶神,曾由女性擔任,“灶神名隗,狀如美女”。女灶神當家作主,直到唐代。唐代變成男灶神,姓張名單,字子郭,他的夫人字卿忌。
接唐灶神張單班的,是明代灶神張奎。
到了明末,固始人大膽“革命”,讓本土文化孕育的張萬良,接了張奎的班。
灶王起初只管廚房,到了晉代,又執行了司命的職權,演變為司察世人罪過之神,成為天帝直接安插在每個家庭中的耳目。由於灶神與司命神的融合,使民間的“祭灶”習俗中出現請灶神保佑子孫興旺的說法。清代,他逐漸變成能掌握人們福禍生死的大神。
民間認為,灶神“祭灶”日升天去匯報,玉皇大帝聽了匯報,決定這一家人新年應得的禍福,交到灶神手中,大年三十晚上,灶神便與其他諸神一起來到人間。別的神過完年再度升天,只有灶神留守下來。
所以說,灶神是不能得罪的,這一點“地球人都知道”。
說“灶書”唱“灶戲”拜“灶神”十分虔誠
我國的春節一般都是從“祭灶”拉開序幕的。“祭灶”要念誦有關經書,準備豐盛的供品。自周朝開始,灶神之祀深入每家每戶。家家戶戶的灶壁上都供奉灶神,神位兩邊貼著“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的對聯。民謠中有“二十三,糖瓜粘”,給灶神吃的多是糖元寶、炒米糖、花生糖、芝麻糖和糯米糰子之類又甜又黏的食品,是用來堵他的嘴,讓他別亂打“小報告”。祭完了,將灶神舊紙馬從灶上揭下,連同紙錠一起焚化,以示灶神上天。
宋代詩人范成大在《祭灶詞》里有生動描繪:“古代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米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勺長勺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供品是非常豐盛的。
固始關於灶神崇拜的基本內容和形式,和中國大部分地區差不多。但和淮河以北相對憨厚的中原人比,精明老練的固始人更會討好灶神。
他們用熱熱鬧鬧的廟會來討好灶神。明清固始有四個火神廟會(火神和灶神兩位一體),除土生土長的嗨子戲、灶書、灶戲外,還有梨簧戲、京劇、皮影戲、廬劇、豫劇、曲劇、黃梅戲等,熱鬧極了。
他們用灶書和灶戲來討好灶神。這片土壤既有灶王文化的深厚基礎,又有戲曲表現形式的豐富多彩,這就誕生了灶書《郭丁香》和灶戲《郭丁香》。借曲藝和戲曲來娛神娛己,農耕時代的固始,非常自然。
他們用隆重的“祭灶”來討好灶神。廖永亮說,固始縣臘月二十三“祭灶”,中間貼著灶王爺的像,左邊是郭丁香,右邊是王妙香(灶王爺張萬良後娶的老婆)。炸丸子、蒸白饃,燒香點燭,做供品敬灶。敬灶時祈禱說:“灶王爺你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原諒我們的過錯。”
固始對灶神的崇拜,還表現在一些生活細節上。比如保持廚房的整潔,也是一種尊重的表示。固始的家庭主婦很能幹,每頓飯後都要把稻草收好,把鍋碗收拾乾淨。講究人到別人家會一頭鑽到廚房裡,看乾淨不乾淨。曾有個主婦睡到半夜忽然要起床,兒子問她為什麼,她說晚上把刷碗的絲瓜瓤扔在鍋里了,沒收拾乾淨。這個要強的主婦到底又把廚房收拾了一遍。
嘲“灶神”戲“灶神”責“灶神”頗為不恭
灶書《郭丁香》和灶戲《郭丁香》,是“既娛神又娛人”的民間藝術,娛的神是灶王,按理說應該把灶王誇得像朵花似的,這樣才能達到娛神的目的。但細看《郭丁香》,完全不是那回事。
長詩中寫到的灶王爺張萬良,“張郎原是浪蕩漢,插田種地功夫瓤。也沒南堂把書念,不通詩書和文章……”人既浪蕩又草包,後來張萬良燒瞎了雙眼,討飯到郭丁香家中,郭把他讓到灶房吃飯(是看不起他),給他做了一碗龍頭細麵湯,“一碗只盛九根面,九龍盤珠碗沿上。粗的好比三股線,細的好像頭毛樣,長的長有一丈二,短的短有八尺長,粗細長短不上算,根根裡頭包砂糖。”
張萬良吃麵知道是郭丁香,羞愧難當,“想上天河洗羞恥,身上沒有長翅膀;想下地獄贖罪孽,陰司迢迢路茫茫;前走三步無處躲,後退三步無處藏。無處躲來無處藏,抱頭就要撞南牆。誰知南牆沒撞上,一頭衝進鍋灶膛。丁香上前急拉扯,哪能扯出張萬良?扯片衣裳巴掌大,後人拿它擦灶牆;扯條大腿像火棍,後人拿它填灶膛……”這些描述對灶王絕對不是誇獎,這又是為什麼呢?

文章:郭丁香的傳說

2007年2月2日下午,已回故里的老同學鄭先生突然電話造訪,讓我陪他利用這次出差的機會,想再次探訪郭丁香的故里---豫南某縣,整理有關郭丁香的故事,以了卻自己多年的心愿。我與他就有了這次的成行的詩篇,這只是人們傳頌中的開篇。據介紹,該詩達3萬餘行,可謂是宏篇巨著了。某縣原文化館館長講,到2005年已整理了4236句。
在民間,十二月二十三是小年,即灶王爺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工作的時間。這時,家家都要在廚房貼對聯,上聯是:上天言好事,下聯是:下界保平安,橫批是:一家之主。可見對灶王爺寄託了很大希望。那么,灶王爺的前身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
其實,郭丁香就是灶王奶奶。
郭丁香長的很漂亮,又非常能幹,因為媒人的花言巧語,誤嫁給了鄰鄉的浪蕩弟子張萬良。張好吃懶做,家裡一貧如洗。生性善良的郭丁香面對現實,沒有氣餒,發誓持家,勤勞致富,儘快改善張家一窮二白的面貌。新婚的第二天,夫婿在睡懶覺,她出門開荒,隨後,她動員張也加入,很快有了自己的田地。春種秋收,收穫累累,她開始養雞養鴨,發展牲畜,很快的積累起財富,讓張家步入了“小康”。張萬良小富即安,嫌幹活辛苦,扔下妻子自己回家睡大覺。郭丁香任勞任怨,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讓張家的財富迅速膨脹,3年時間使得張萬良成為當地巨富。
“桑河彎彎長又長,桑山高高岡連岡。水繞桑山龍擺尾,山抱桑水鳳朝陽。山前水後桑樹林,林中有個郭家莊。郭家有個黃花女,從小起名叫丁香”。
這就是長篇敘事詩《郭丁香》的開篇。據說:從藝術表現上講,它是罕見的珍品。結構篇幅宏偉,語言質樸平易生動,手法細膩逼真,人物活靈活現,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用現在時髦的話說,是原生態的、綠色的。遺憾的是我們沒有見到完整的詩篇,這只是民間傳誦中的開篇。據傳該詩達3萬餘行,可謂是宏篇巨著,某縣原文化館館長講,到2005年,已整理了4236句。
在民間,臘月二十三就是小年了,是灶王爺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工作的時間,家家都在這天在廚房裡貼對聯,上聯是:上天言好事,下聯是:下界保平安,橫批是:一家之主。可見世人對灶王爺寄託了很大的希望。那么,灶王爺的前身是什麼樣的人呢?
“張郎原是浪蕩漢,插田種地工夫瓤。也沒南堂把書念,不通詩書和文章......”人既浪蕩又草包,後來張燒瞎了雙眼,討飯到郭丁香家中,郭把他讓到灶房吃飯(是看不起他),給他做了一碗龍頭細麵湯:“一碗只盛九根面,九龍盤珠碗沿上。粗的好比三股線,細的好象頭髮樣。長的長有一長二,短的短有八尺長。粗細長短不上算,根根裡頭包砂糖......。”這詩加上韻律唱起來可真的傾倒萬人。
張家在郭丁香的辛勤勞動和努力下,成為當地的首富。張家的暴富,也引起了張萬良表嫂的垂誕。為占有這些財富,其表嫂與算命先生勾結,利用郭過門三年沒有生育的事實,誣衊郭命里克夫、命中無子。並把張萬良請到家裡,擺下酒宴,讓自己的妹妹王妙香作陪,王妙香濃妝艷抹,在酒宴上盡情展露風騷,極盡挑逗之能事。浪蕩子張萬良春心蕩漾,果然上鉤,回家後借著酒勁為難郭丁香,並強行將郭趕出家門。郭走投無路,投河自盡,幸被鄰鄉善良的范三郎救下。二人情投意合,相親相愛,遂結為夫妻。二人同心協力,憑藉勤勞和智慧,很快就成為當地的首富。與此同時,張與新歡坐吃山空,家道迅速衰敗,最後,因與王妙香拌嘴,引發大火,家產隨同張母和王妙香付之一炬,張萬良僥倖逃生,卻燒瞎了雙眼,只得乞討謀生。
一天,張討飯到了鄰鄉的范家,被郭丁香認出,不僅沒有報復他,反而將其讓進廚房,為其做了一碗自己拿手的面。張一吃麵,回憶起前妻郭的好處,痛悔不已。郭說出了自己的身世,歷數張以前的不是。張羞愧難當,一頭鑽進灶膛,當場自盡。郭攔阻不及,只拽下張的一條腿和衣服上的一塊破布。張的魂魄投往陰曹地府,閻王查生死簿後拒收,讓其轉往天庭玉皇大帝處。玉帝感念其悔過自新,封其為司灶之神,即民間所說的灶王爺,給郭預留了灶王奶奶的神位。王妙香聞訊後也討封,與郭並列為灶王奶奶,成神後也痛改前非,為老百姓做了不少的好事,這就是《郭丁香》的主要內容。
不管怎么說,民間對灶王爺還是很恭敬的,人們在祭灶時的祈禱總是這樣說:“灶王爺你上天要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原諒我們的一切過錯。”宋代詩人范成大在《祭灶詞》里有生動的描繪:“古代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米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勺長勺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供品是非常豐盛的。

文章來自:茶都信陽(www.caadu.com) 詳文參考:http://www.caadu.com/newshtml/2009-02-11/2550_1.htm

相關圖片郭丁香

(圖)郭丁香郭丁香
(圖)郭丁香郭丁香
(圖)郭丁香郭丁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