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市博物館

邯鄲市博物館

邯鄲市博物館位於河北省邯鄲市中華北大街45號,成立於1984年,是國家二級博物館和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主體建築的前身是1968年建成的“毛澤東思想勝利萬歲邯鄲展覽館”。邯鄲市博物館館舍建築總面積11000平方米,布置有新時期早期的《磁山文化》、趙國兩漢時期的《趙文化》、《中國磁州窯瓷器陳列》、《中國歷代錢幣陳列》、《邯鄲古代石刻藝術》等五大基本陳列。1996年以來,邯鄲市博物館共徵集文物1000餘件,達到三級的文物標本有60餘件,二級30餘件,一級2件。2001年,邯鄲市博物館被評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獲得國家二級博物館資格並實行免費開放。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邯鄲市博物館邯鄲市博物館

邯鄲市博物館的前身是邯鄲展覽館。邯鄲展覽館建於1968年7月25日,落成於1968年12月26日,時名 “毛澤東思想勝利萬歲”邯鄲展覽館。

1984年7月5日,中共邯鄲市委決定設立邯鄲市博物館,啟用邯鄲市博物館公章,與當時的邯鄲市展覽館是一套班子,兩塊牌子,共用一個主館建築,均直屬於中共邯鄲市委宣傳部領導。博物館公章的啟用,標誌著邯鄲市博物館的正式成立。博物館成立當年,為慶祝建國35周年,館裡舉辦了《邯鄲歷史文物展》等五大展覽。

1986年8月30日,中共邯鄲市委決定,撤銷市展覽館建置,只保留邯鄲市博物館,劃歸邯鄲市文化局領導,並以之作為邯鄲市中國小生德育教育基地和邯鄲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87年9月27日邯鄲市博物館舉行了隆重的開館典禮儀式。1994年底,市委投資270萬元對博物館及其廣場實施“啟新工程”,極大地促進了文博事業的發展。自1997年至今,邯鄲市博物館隸屬邯鄲市文物局。

2000年6月至2001年9月,市政府投資2300餘萬元實施了博物館改造擴建工程,館裡的基礎設施得到大力加強和完善。同時還對全部的基本陳列進行更新改造,其水平和檔次都得到大幅度提高。此後,邯鄲市博物館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成績。這些成績,極大地提高了我館在全國文博行業的地位和知名度,為邯鄲市的文博事業和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2005年,該館被國家人事部和國家文物局聯合授予“全國文化系統先進集體”稱號。邯鄲市博物館,正以嶄新的姿態走向新的未來。

展館布局

1987年投入10萬元布置“邯鄲出土文物展覽”;1994年投入500萬元進行了博物館維修改造的“啟新工程”;2000年又投入1800萬元對博物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其內容為:布置博物館總序廳及《磁山文化》、《趙文化》、《東魏茹茹公主墓》、《磁州窯》、《邯鄲百年》、《邯鄲市城市建設規劃成就》六個專題陳列和博物館館址建築維修、展廳擴建、文物庫房修建。展廳擴建後建築面積達到10000平方米,基本上可滿足舉辦各類展覽的要求。邯鄲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和光榮革命傳統的歷史文化名城,因此,邯鄲市博物館肩負著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向廣大民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神聖使命。邯鄲市委、市政府歷來非常重視發展博物館事業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

趙文化

趙國為戰國七雄之一,邯鄲是趙國的都城,“趙文化”是邯鄲歷史上最為輝煌的篇章,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已成為“改革”的象徵,極具現實意義。

二樓北大廳(324平方米)和東北廳(188平方米),陳列內容以歷史發展順序為線索,分為:趙國政治軍事改革(胡服騎射)、趙國經濟、趙國禮樂制度、趙王世系、趙國疆域、趙國城建、趙氏王陵、漢代趙地封國、漢代邯鄲城建等幾大部分。在展廳南側及東、西兩拐彎處布置一排櫥窗式通聯櫥,展線約45米。陳列青銅馬、金牌飾、玉片、編鐘、編磬、金銀塗乘輿大爵酒樽等戰國、漢文物精品約200件。東北廳的東北角復原了邯鄲齊村出土的戰國殉葬東馬坑。

東魏茹茹公主墓

今磁縣城南和西南漳河與滏陽河之間的平原、西崗一帶分布著古代陵冢100餘座,為“東魏北齊皇陵”,198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魏北齊皇陵出土的彩繪兵馬俑數量多、規模宏大,國內罕見。

在新建的後樓二樓展出東魏北齊皇陵之一——茹茹公主墓,陳列墓葬出土的按盾武士俑、薩滿法師俑、兵馬俑、東羅馬金幣等珍貴文物標本約600餘件;依展廳西壁布置一排櫥窗式通聯櫥。靠展廳東壁復原製作一座按比例縮小的景箱式剖面墓室,通過藝術手法復原封土、券頂、內牆壁為特徵的墓葬結構,以墓室、墓道壁畫為背景,墓道及墓室內排列的彩繪小兵馬俑軍陣氣勢恢弘。墓室內加射燈,強調視覺效果,營造墓室氛圍,使觀眾身臨其境,去領略昔日北朝兵馬軍陣的威武雄壯的氣勢,欣賞精湛的壁畫藝術。

磁州窯

磁州窯是中國古代北方一個巨大的民窯體系,自北朝至今,綿延千載,始終沒有斷燒;在我國陶瓷發展史上占據重要地位,現代仍躋身全國八大瓷區之列。磁州窯研究是一項國際性學術課題,日、英、美、加、韓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都有學者研究磁州窯,具有廣泛的國際影響。

《磁州窯》專題陳列內容以磁州窯歷史發展順序為綱,以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化面貌為目,通過現代藝術手段,全面展現磁州窯從北朝至今一千多年間產生、發展、繁榮的艱難歷程,昭示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偉大創造力,描繪瓷都總體文化面貌。該陳列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項目,力爭成為全國精品陳列。

陳列內容為:序廳、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民國、建國後五個部分。計畫占用博物館二樓南半部南過渡廳(149平方米)、西南廳(324平方米)、南廳(324平方米)和東南廳(188平方米)四個展廳,面積近1000平方米,展線約200米,展出各時期磁州窯珍貴文物約450餘件。展線分配:序廳占16米,北朝隋唐部分占25米,宋金元部分占80米,明清民國部分占50米,建國後占30米。

宋金元為磁州窯鼎盛時期,是陳列中的重點部分,占據西南廳後半部分和南廳前半部分,展出文物標本約300件。此部分包括在西南廳西南角(約35平方米)創作一處反映宋代磁州窯窯場環境、作坊場景及瓷器製作傳統工藝等情況的大型半景畫景觀。

明清民國占據南廳的後半部,展出文物標本約200件。展廳東北角布置一處具有明清地方特色的民居,包括堂間、臥室,能夠形象地反映磁州窯瓷器陳設、使用情況。

東南廳計畫布置現代磁州窯瓷器,包括仿宋藝術瓷、大眾日用瓷、瓷板壁畫、現代藝術瓷等幾部分,展出標本約100件。

邯鄲百年

邯鄲興起3000年來,經歷了古代的繁榮與衰落。上述四個專題陳列展出了它的古代篇章。自20世紀初,隨著京漢鐵路通車,邯鄲進入近代發展時期,走上了復興之路。在一個世紀中,經歷了由古代城市向近代城市,由近代城市向現代城市的轉變,走過了百年復興的歷程,特別是20世紀20年代以後,在黨的領導下,邯鄲人民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進行了英勇的奮鬥,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建國後,邯鄲發生了翻天復地的變化,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邯鄲又經歷了改革開放的20年,實現了真正的復興,成為晉冀魯豫接壤區域的中心城市。

《邯鄲百年》陳列占據新擴建的後樓一樓展廳(600平方米),陳列內容分為邯鄲近現代地方革命史和建國後社會主義建設發展史兩部分,充分展示了邯鄲百年來具有重要影響的政治、經濟、文化活動,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重現了邯鄲的百年復興之路。

現任領導

館長:馬小青

副館長:陳斌

黨支部書記:馬小青

副書記:

委員: 孟廣耀、陳斌

建設歷史

邯鄲市博物館邯鄲市博物館

幾年來,邯鄲市博物館領導班子一班人,帶領全館職工以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五大精神,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針和“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積極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遵循博物館自身工作規律,奮發進取,努力開創博物館工作新局面。全館上下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堅持正確的辦館方向,始終把博物館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堅持辦好並不斷改進博物館基本陳列;大力自辦、聯辦和引進具有教育意義的臨時性展覽,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滿懷熱情地向廣大民眾進行優秀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千方百計爭取資金,積極開展搶救、保護、徵集文物工作,不斷豐富文物館藏量。此外,還在博物館基礎設施建設、形象建設、宣傳教育、科研工作及文物安全保衛等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績突出。

重視辦好並不斷更新博物館基本陳列

邯鄲市博物館原有基本陳列為1994年博物館“啟新工程”時布置的“邯鄲歷史珍品館”,陳列占據主館二樓五個展廳,面積1141平方米,展出文物精品1500餘件,展線200多米。陳列內容分為;磁山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夏文化與先商文化、商文化、西周文化、趙文化、漢代文化、北朝佛教文化、北朝墓群及磁州窯專題。陳列開館以來在宣傳邯鄲歷史文化、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1999年國慶50周年前夕,為進一步提高陳列水平,博物館對原基本陳列進行了局部調整和序廳重點改造。這次改造將基本陳列展題由“邯鄲歷史珍品館”改為“邯鄲古代文明”,使其內涵更加寬泛。邯鄲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是“趙文化”,因此,整個序廳設計一面大型屏風,中心為“戰國趙王城龍台遺址”巨型照片彩噴圖,頗具氣勢;兩側分別為展題和前言,文字全部中英文對照,這樣使整個陳列主題更加突出。國慶50周年向社會推出後,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受到了各級領導、專家和社會媒體的普遍讚譽。

活躍文化陣地

邯鄲市博物館邯鄲市博物館

1997年以來,邯鄲市博物館平均每年舉辦、承辦15個~16個臨時性展覽,保證月月推出新展覽。其中在社會上影響較大的有《迎香港回歸圖片展》、《中日美術作品展》、<恐龍科普展>、<昆蟲科普展>、<邯鄲市第七屆郵票展> 、《邯鄲市政協書畫院成立暨畫院首屆畫師作品展》、《建國五十周年河北省美術作品展》、《輝煌五十年》大型圖片展、<迎澳門回歸書畫,攝影展>、《畫說新中國攝影專題展》、<汪易洋,金子禾伉儷書畫展>等等。1999年上半年因主館大廳裝修,閉館近半年時間,但是,僅下半年就舉辦、承辦臨時展覽19個。特別是建國50周年之際,邯鄲市博物館同時隆重推出《輝煌五十年》、《邯鄲古代文明》、《邯鄲市書法、繪畫、攝影展》、《邯鄲市第八屆集郵展》四個大型展覽,活躍了陣地,為廣大民眾提供了一道精美的文化大餐,收到了積極的社會效益。展覽結束後,宣教部的同志們還將《輝煌五十年》大型圖片展及博物館館藏文物精品、文物保護法等有關內容的圖板一併送到工廠、學校、部隊等十幾個單位進行巡迴展出,受到領導肯定和民眾的廣泛好評。近年來,每年平均接待觀眾數量達到8萬~10萬人次,其中外賓500人次~600人次。2000年3月20日博物館與市委宣傳部共同舉辦<崇尚科學文明,反對愚昧迷信>大型圖片展,通過展覽形式使廣大民眾認清的醜惡面目,以科學為武器,把揭批的鬥爭持久深入地開展下去。廣大民眾參觀踴躍,工人、戰士、學生等參觀人數達10餘萬,並應民眾要求將展期推延10天,社會反響強烈。下大力抓好講解員隊伍建設

1997年,在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關懷和支持下,博物館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兩名講解員,通過短期培訓,很快承擔起講解任務,提高了講解水平,受到領導和觀眾好評。1999年參加邯鄲市講解員比賽,兩人榮獲二等獎;參加河北省講解員大賽,一人榮獲三等獎,一人榮獲優秀獎。(2)積極搶救、保護、徵集社會流散文物,精心組織資料整理和文物建檔工作。

全力徵集流散文物

長期以來,博物館沒有專項文物徵集經費,看到文物市場上國家文物資源在流失,大量流入私人和文物販子之手,作為國家文物工作者都非常痛心。1996年在博物館經濟極其困難的情況下,領導班子毅然決定賣掉館內惟一一輛中型麵包車,作為第一筆文物徵集經費。此後,館領導又千方百計、多渠道爭取資金,籌集文物徵集經費。這項工作得到省文物局和市領導的關心與經費支持。1996年以來,館領導親自帶領徵集保管部的全體同志不辭勞苦,不計報酬,深入鄉村,利用節假日,堅守文物市場,徵集文物。1996年以來,共徵集文物1000餘件,經初步篩選鑑定,認為達到三級的文物標本有60餘件,二級30餘件,一級2件。為國家搶救、徵集、保護了一批重要文物,多次受到上級領導表揚。

精心組織實施資料整理和文物建賬、建檔工作

邯鄲市博物館邯鄲市博物館

多年來,博物館缺乏有效可行的資料管理制度,資料管理混亂。1996年以來,博物館投入資金,以技術資料部為主,並聘請老同志回館共同整理出一套完整的1968年建館以來文字、照片及文物檔案資料。以徵集保管部為主,技術資料部配合,圓滿完成1995年以來歷次省文物局下達的一、二、三級品文物建賬及部分一般文物建卡工作。尤其是在三級以上文物建賬工作中表現突出,受到省文物局的表彰和物質獎勵。博物館還高度重視上級下達的各種文物建檔、建卡及報表任務,做到按時、圓滿完成。爭取專項資金,搶救、修復國家珍貴文物標本

博物館建館以來,一批館藏珍貴青銅器鏽蝕嚴重,並且有繼續蔓延趨勢。館領導多方呼籲,爭取資金,將包括商代羊首尊、東漢鎏金大爵尊在內的八件青銅器送往故宮博物院進行除銹、焊接等技術性修復,使國家珍貴文物得到妥善保護。

重視社科研究,制定特殊獎勵政策

1996年博物館制定了特殊獎勵政策,規定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論文的,館內獎勵稿酬的100%;省級刊物獎勵50%,市級獎勵25%,以此鼓勵社科研究,使業務工作逐漸活躍起來。三年來,全館在國內各級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5篇,國家級刊物發表圖片作品30餘幅,收到良好效果。

建立健全各項文物安全保衛措施

博物館領導班子始終把文物安全保衛作為頭等大事來抓,指定一名主管領導主抓保衛,並成立了“防火、防盜安全小組”;建立安全保衛崗位責任制,使組織落實,責任到人。1999年,投資60萬元在展廳、庫房及館內外安裝了自動監控報警系統,實現了以報警聯動為中心,以聲音負荷、圖像負荷、電視監控和通訊為配合,構成了自動化、現代化、智慧型化為一體的安全防範報警系統,在全省率先實現人防、技防達標。由於領導重視,全體職工同心協力,1999年博物館已連續19年安全無事故。1998年被評為河北省文博系統安全保衛先進集體;1999年被評為邯鄲市安全文明單位;1998年,一人榮獲河北省安全保衛三等功;1999年,一人被評為河北省文博系統安全保衛先進個人。

進一步建立完善文物庫房管理制度

重視博物館基礎設施建設,美化自身環境,努力把博物館建成一座為民眾所喜愛的高雅藝術殿堂。1999年改建文物庫房3間188平方米,增添庫房設施,庫房內全部焊接安裝了文物庋藏架。2001年,新建文物庫房800平方米已使近2000件文物標本編排、上架,改變了過去文物標本擺地攤的狀況。

建立文物修復室

1999年下半年,投資一萬餘元建立文物修復室,改變了過去博物館只藏不修的被動局面,現已修復殘損文物100餘件,其中包括一些修復難度較大的文物標本。

更換主館電路內線,消除火災隱患。博物館1968年建館,時過30年,電路內線已經老化,潛藏著嚴重的火災隱患。1998年初,博物館聘請市規劃設計院專家考察、研究,確定方案,投資37萬餘元,更換內線,消除隱患。

投入大量資金,改善陳列條件

邯鄲市博物館邯鄲市博物館

1999年,投資20萬餘元將館內大廳、樓梯地面由原水磨石更新為花崗岩(650平方米),並安裝、維修展廳大門3對。投資10萬餘元,將館前後主體門窗油漆更新2000平方米;落水管油漆、維修400延長米;館前柱子上蠟和後院辦公房頂鋪設SPS防水材料。經以上維修改造,博物館陳列、辦公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美化博物館環境,實施亮化工程,加強形象建設,整頓館容館貌。三年來,投入16萬元,在館後院栽花、植樹、種草,實施綠化工程;在館前安裝照壁燈、霓虹燈、射燈,實施亮化工程。美化環境,寓教於樂,逐步把博物館建成了一座為民眾所喜愛的藝術殿堂。

綜上所述,邯鄲市博物館始終堅持正確的辦館方向,注重社會效益,活躍了文化陣地,充分發揮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職能作用。通過多年努力,使博物館各項工作逐步走上正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取得了明顯成績。1999年,邯鄲市博物館被評為河北省文博系統先進集體。邯鄲市博物館正以“只爭朝夕”的飽滿激情,全面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更好地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為跨入河北省先進博物館行列而努力奮鬥!

參觀須知

開放時間

周二至周六

夏季:9:00——11:30(11:00停止入館)

14:45 ——17:00(16:30停止入館)

冬季:9:00——11:30(11:00停止入館)

14:00——17:00(16:30停止入館)

門票領取

觀眾憑有效證件(身份證、工作證、護照、軍官證等)在領票口(原售票處)領取參觀劵免費參觀,一人限領一張,每日限量發放500張門票。社會團體或遊客團隊參觀須提前1天電話預約,按預約時間,到發票處領取免費團體參觀劵。

注意事項

1、自覺遵守公共秩序,人多時請自覺排隊參觀,請勿大聲喧譁。

2、衣冠不整者謝絕入場。

3、推銷各類小商品者,散發廣告者謝絕入場。

4、幼兒、酗酒者、無行為能力或限制能力者在監護人陪同下入館參觀。

5、禁止館內吸菸或使用明火。

6、禁止攜帶易燃易爆品入館,禁止在館內使用輪滑暴走鞋、輪式鞋等。

7、攜帶寵物者禁止入館。

8、講究衛生,愛護環境,請勿隨地便溺,請勿亂扔瓜果殼皮等雜物。

9、自覺愛護公共設施,請勿觸摸展品,請勿攀爬躺臥。

10、自覺遵守參觀秩序,服從館內工作人員現場引導指揮。

11、如遇博物館發生臨時活動,遵從博物館安排。

12、本辦法最終解釋權歸邯鄲市博物館。

地理位置

河北省邯鄲市中華北大街45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