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感圖像

遙感圖像或稱遙感像片,是各種感測器所獲信息的產物,是遙感探測目標的信息載體。就像我們生活中拍攝的照片一樣,遙感圖像同樣可以"提取"出大量有用的信息。從一個人的像片中,我們可以辨別出人的頭、身體及眼、鼻、口、眉毛、頭髮等信息。

遙感影像特徵

空間解析度

空間解析度(Spatial Resolution)?又稱地面解析度。後者是針對地面而言,指可以識別的最小地面距離或最小目標物的大小。前者是針對遙感器或圖像而言的,指圖像上能夠詳細區分的最小單元的尺寸或大小,或指遙感器區分兩個目標的最小角度或線性距離的度量。它們均反映對兩個非常靠近的目標物的識別、區分能力,有時也稱分辨力或解像力。

光譜解析度

光譜解析度(Spectral Resolution)指遙感器接受目標輻射時能分辨的最小波長間隔。間隔越小,解析度越高。所選用的波段數量的多少、各波段的波長位置、及波長間隔的大小,這三個因素共同決定光譜解析度。
光譜解析度越高,專題研究的針對性越強,對物體的識別精度越高,遙感套用分析的效果也就越好。但是,面對大量多波段信息以及它所提供的這些微小的差異,人們要直接地將它們與地物特徵聯繫起來,綜合解譯是比較困準的,而多波段的數據分析,可以改善識別和提取信息特徵的機率和精度。

輻射解析度

輻射解析度(Radiant Resolution)指探測器的靈敏度——遙感器感測元件在接收光譜信號時能分辨的最小輻射度差,或指對兩個不同輻射源的輻射量的分辨能力。一般用灰度的分級數來表示,即最暗——最亮灰度值(亮度值)間分級的數目——量化級數。它對於目標識別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元素。

時間解析度

時間解析度(TemporalResolution)是關於遙感影像間隔時間的一項性能指標。遙感探測器按一定的時間周期重複採集數據,這種重複周期,又稱回歸周期。它是由飛行器的軌道高度、軌道傾角、運行周期、軌道間隔、偏栘係數等參數所決定。這種重複觀測的最小時間間隔稱為時間解析度。

遙感數據格式分類

BSQ格式

各波段的二維圖像數據按波段順序排列。
(((像元號順序),行號順序),波段順序)

BIL格式

對每一行中代表一個波段的光譜值進行排列,然後按波段順序排列該行,最後對各行進行重複。
(((像元號順序),波段順序),行號順序)

BIP格式

在一行中,每個像元按光譜波段次序進行排列,然後對該行的全部像元進行這種波段次序排列,最後對各行進行重複。
((波段次序,像元號順序),行號順序)

行程編碼格式

為了壓縮數據,採用行程編碼形式,屬波段連續方式,即對每條掃描線僅存儲亮度值以及該亮度值出現的次數,如一條掃描線上有60個亮度值為10的水體。它在計算機內以060010整數格式存儲。其涵義為60個像元,每個像元的亮度值為10。計算機僅存60和10;這要比存儲60個10的存儲量少得多。但是對於僅有較少相似值的混雜數據,此法並不適宜。

HDF格式

HDF格式是一種不必轉換格式就可以在不同平台間傳遞的新型數據恪式,由美國國家高級計算套用中心(NCSA)研製,已經套用於MODIS、MISR等數據中。
HDF有6種主要數據類型:柵格圖像數據、調色板(圖像色譜)、科學數據集、HDF注釋(信息說明數據)、Vdata(數據表)、Vgroup(相關數據組合)。HDF採用分層式數據管理結構,並通過所提供的“層體目錄療構”可以直接從嵌套的檔案中獲得各種信息。因此,打開一個HDF檔案,在讀取圖像數據的同時可以方便的查取到其地理定位、軌道參數、圖像屬性、圖像噪聲等各種信息參數。

成像方式分類

航空攝影成像

攝影成像是通過成像設備獲取物體的影像技術。傳統攝影成像是依靠光學鏡頭及放置在焦平面的感光膠片來記錄物體影像。數字攝影則通過放置的焦平面的光敏元件,經光/電轉換,以數位訊號來記錄物體的影像。

航空掃描成像

掃描成像是依靠探測元件和掃描鏡對目標物體以瞬時視場為單位進行的逐點、逐行取樣,以得到目標物的電磁輻射特性信息,形成一定譜段的圖像。

航空微波雷達成像

微波成像雷達的工作波長為1mm-1m的微波波段,由於微波雷達是一種自備能源的主動感測器和微波具有穿透雲霧的能力,所以微波雷達成像具有全天時、全天候的特點。在城市遙感中,這種成像方式對於那些對微波敏感的目標物的識別,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