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區

連雲區

連雲區連雲區是國家首批開放城市——連雲港市的東部海濱城區,處於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的前沿。全區常住人口25萬人,轄墟溝鎮、連雲港鎮、連島鎮、雲山鄉、宿城鄉、前三島鄉及陶庵辦事處、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面積766.44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時屬薛郡,後屬郯郡朐縣。

屬東海郡朐縣。

魏屬東海國朐縣。

晉屬東海郡朐縣。

南北朝時屬東海郡東海縣及灌雲縣。

隋、唐、宋屬東海縣。

元時屬朐山縣。

明清時屬海州。

民國元年(1912)屬灌雲縣,民國三十四年(1945)成立連雲市。

解放初屬新海連特區。

1952年改為連雲區,轄1鎮1鄉、4個街道辦事處。

1958年改為連雲港辦事處。

1969年10月改為連雲區。

1985年12月區駐地從連雲港鎮遷到墟溝鎮。贛榆縣管轄的青口鹽場、灌雲縣管轄的江蘇省東辛農場和海軍92323部隊農副業基地劃歸連雲港市連雲區管轄。

1996年,連雲區面積94平方千米,轄1個街道、3個鎮、4個鄉:陶庵街道、 墟溝鎮、連雲港鎮、連島鎮、前三島鄉、高公島鄉、宿城鄉、雲山鄉。區政府駐墟溝鎮。

2001年10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雲台區,將雲台區的朝陽鎮、徐圩鎮、板橋鎮和中雲街道劃歸連雲區管轄。

2004年,連雲區轄4個街道、4個鎮、4個鄉。連島鎮面積7.67平方千米。板橋鎮面積6.12平方千米。徐圩鎮面積131.09平方千米。朝陽鎮面積24.46平方千米。雲山鄉面積16.47平方千米。宿城鄉面積18.00平方千米。高公島鄉面積8.07平方千米。

2005年,將新浦區猴嘴街道及其轄區範圍內的海域和灘涂劃歸連雲區管轄。

2006年,撤銷雲山鄉,設立雲山街道;撤銷連島鎮,設立連島街道。將連雲區板橋鎮與徐圩鎮合併設立板橋街道辦事處。

2009年末,連雲區總面積535平方千米。轄7個街道、1個鎮、3個鄉:墟溝街道、連雲街道、雲山街道、板橋街道、連島街道、中雲街道、猴嘴街道、朝陽鎮、宿城鄉、高公島鄉、前三島鄉。

2010年,將贛榆縣管轄的青口鹽場、灌雲縣管轄的江蘇省東辛農場和海軍92323部隊農副業基地劃歸連雲港市連雲區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後,連雲區行政區域面積766.44平方千米。

行政區劃

連雲區連雲區

連雲區位於港口的建連雲港市城區東北部,東、北兩面瀕臨黃海,西 、南兩面與雲台區接壤。境內絕大部分為山地,主要由後雲台山、北固山和東西連島組成,地勢呈中間高四周低。總面積94平方公里。

2006年區劃調整後,連雲區由原轄4鄉4鎮4個街道辦事處,38個自然村,37個社區居委會,調整為3鄉3鎮6個街道辦事處,38個自然村,37個社區居委會。

連島鎮 面積7.67平方千米,人口 4634人。

板橋鎮 面積6.12平方千米,人口 8633人。

徐圩鎮 面積131.09平方千米,人口 7807人。

朝陽鎮 面積 24.46平方千米,人口19049人。

雲山鄉 面積 16.47平方千米,人口 9205人。

宿城鄉 面積 18.00平方千米,人口 4151人。

高公島鄉 面積8.07平方千米,人口 2705人。

東辛農場 面積 45萬畝 ,人口40000人

地理環境

地形

連雲區境內絕大部分為山地,主要由後雲台山、北固山和東西連島組成,地勢呈中間高四周低。

山脈

連雲區內有北雲台山、北崮山等70多座山峰。

雲台山位於華北古陸的南緣,屬魯蘇地質,與山東的泰山、嶗山一脈相承。它的岩石為變質岩,地質學上叫片麻岩,是二十四五億年前造山運動中,受到高溫高壓後發生變質形成的,岩性堅硬,色白質細。

雲台山是由五條山脈組成,由南向北數,第一條為錦屏山,有馬耳峰、白虎山、孔望山等21座山峰;第二條為前雲台山,又稱南雲台山,有玉女峰、香爐頂等74座山峰,花果山就在其間;第三條為中雲台山,有華蓋山、溪雲山等13座山峰;第四條為後雲台山,又稱北雲台山,有大桅尖、二桅尖等47座山峰,連雲港港口便在山北;第五條為東西連島,有桅尖山等兩座山峰,現仍在海中,是港口的屏障。

水文

連雲區內主要河流為薔薇河。

氣候

連雲區地處暖溫帶的南緣,屬向亞熱帶過渡的季風海洋性氣候地帶,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為14°C,1月份氣溫最低,均溫1.1°C;8月份氣溫最高,均溫26.8°C,全年有223天以上日均溫不低於10°C。年平均降水量為882.6毫米,無霜期平均為215天。

自然資源

海洋資源

連雲區海岸線長86公里,其中基岩岸線40多公里,擁有沿海灘涂6.3萬畝、近海可養殖水域60萬畝、低產鹽田200多平方公里。區內盛產各類海產品,其中尤以紫菜、稜子蟹、對蝦最為出名,現已成為全國縣區級最大的紫菜養殖基地。前三島還是江蘇省唯一的海珍品養殖基地,島上鳥類眾多,素有“鳥島”之稱。

植物資源

區內有林果、蔬菜等農副產品生產基地,盛產水稻、小麥、棉花、大豆和花生。珊瑚菜、金鑲玉竹為江蘇省珍稀名貴特產。雲台山的雲霧茶為江蘇三大名茶之一。

港口資源

轄區內連雲港港現有萬噸級泊位42個,主港區30萬噸航道已開工建設,30萬噸級礦石碼頭基本建成,港口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11165.4萬噸,其中貨櫃完成320.6萬標箱。

水資源

連雲區水資源總量1000餘萬立方米,年均降水量900毫米。

人口民族

人口

2010年,根據第六次中國人口普查數據,連雲區人口231697人。

民族

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連雲港共有漢、蒙古、回、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瑤、白、土家、哈尼、哈薩克、傣、黎、僳僳、佤、畲、高山、拉祜、水、納西、景頗、科爾克孜、土、達斡爾、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錫伯、阿昌、普米、塔吉克、怒、鄂溫克、德昂、保全、京、獨龍、鄂倫春、赫哲、基諾等49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占99.8%,少數民族人口占0.2%。

經濟概況

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5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22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7.28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8.07億元,增長14.6%。三次產業的結構為17.3:39.2:43.5,第一產業增加值的比重同比下降了1.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的比重同比提高了1.2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6.41億元,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34.5%。全區人均GDP13986元。

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全區實現農業總產值4.60億元。其中,漁業產值3.84億元,農林牧產值0.76億元。全區水產品產量5.36萬噸。新增海水養殖面積6000畝,其中貝類、海蜇、紫菜各2000畝,新增紫菜育苗面積5000平方米,紫菜加工機9台,連雲區紫菜標準化生產基地被授予省“十大引智示範推廣基地”稱號。深海抗風浪網箱和徐圩萬畝灘涂開發項目積極推進,徐圩板橋冬棗基地、雲山花卉苗木基地等已成為連雲區區農業的新亮點,徐圩冬棗、宿城雲霧茶、雲山牛心柿通過省無公害產品認證。全年完成植樹造林5415畝。積極推進“三級聯動幫扶到戶、項目推進致富農民”活動,全區共確定幫扶農戶414戶,籌集幫扶資金50萬元,發放幫扶資金23萬元,落實幫扶項目352個,實現農民人均增收300元。

農業經濟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全區實有耕地面積0.87千公頃,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12千公頃,糧食作物播種面積0.42千公頃,油料,蔬菜和其他農作物播種面積0.7千公頃,糧食總產量0.19萬噸,每千公頃單產為4619噸。

工業生產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6.41億元。實現全部工業產值28.6億元。其中,規模工業現價產值16.70億元。規模工業中,股份合作企業工業產值為2.66億元,股份制企業工業產值為1.92億元,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工業產值為6.92億元,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工業產值3.68億元,增私營企業工業產值4.56億元。

規模工業經濟效益增勢強勁,企業的贏利能力進一步增強。規模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5.16億元,利稅總額12298萬元,利潤總額6320萬元,全區54家實現了全部贏利。產銷進一步銜接,規模工業產銷率為97.0%。規模工業用電量1680.46萬千瓦時。

連雲區連雲區

建築業生產規模繼續擴大。全區14家三級資質以上的建築業企業共實現建築業施工產值5.32億元(不含國外施工產值),較上年增長129.9%;竣工產值3.85億元,增長128.8%;房屋建築施工面積為68.84萬平方米,增長了37.2%,其中新開工面積53.65萬平方米,從業人員5332人。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快速增長。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6.07億元。其中二產和三產投資對全區固定資產投資的支撐作用十分明顯。第二產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1.65億元。第三產業完成投資4.03億元,占全區總投資的66.3%。房地產投資完成1.67億元,同比增長31.3%,施工房屋面積18.56萬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積14.22萬平方米,增長152.6%,由於建築層數的增高,使得竣工房屋面積僅完成2.46萬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積2.16萬平方米。每平方米商品住宅的銷售價格為1619元,較上年提高了339元。

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蓬勃發展。隨著“三產興區”戰略的實施,全區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在較高的發展平台上依然增勢不減。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1億元。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12.2億元,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7億元。

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全區擁有各類市場19個,其中生產資料市場1個,消費品市場18個。全年實現市場成交額20.17億元,同比增長11.9%。其中消費品市場成交額實現19.58億元。億元市場實現成交額10.68億元。

個私經濟發展迅速。全區個體工商戶達4380戶,註冊資金5814萬元,其中本年新開業1068戶,註冊資金2644萬元;全區私營企業達814戶,註冊資金5.70億元,其中本年新增189戶,註冊資金1.17億元。

對外開放力度進一步加大。區加大了對外開放的工作力度,外向型經濟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實際利用外資1738萬美元。三資企業出口創匯2437萬美元,新批三資企業24家。新簽內聯項目124個,引進內聯資金5.1億元。

實現財政收入16452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收入3491萬元,地方財政收入12961萬元。個體私營稅收1991萬元。全區經濟運行質態有了較大提高,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8.9%。財政支出12046萬元。其中,企業挖潛改造資金支出404萬元,科技三項費用支出65萬元,教育事業費支出2866萬元,行政管理費支出1453萬元。

社會事業

惠民

2012年,連雲區新增城鎮就業10059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2789人,宿城鄉、高公島鄉通過省充分就業鄉鎮檢查驗收。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均達100%。建立低保、撫恤、優待金自然增長機制,發放各類補貼746萬元。構建養老“10分鐘服務圈”,社會福利中心投入運行,荷花分部基本建成。改造升級海棠路、宿城等5個農貿市場,發放漁船柴油補貼5100萬元,新增保障性住房953套。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26468元和13970元。

連雲區連續三年被評為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和平安縣區,有效保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與此同時,國土管理、廣電氣象、外事僑務、民族宗教、人民武裝、雙擁共建、老區促進、檔案史志、關心下一代等各項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績。

科技

2012年,連雲開發區與鎮江京口區工業園開展合作共建,鹽化產業園被授予省級科技園區。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家、省兩化融合試點企業3家,建立省級研究生工作站1家、大中型企業研發機構9家。專利授權量達364件,獲批省級智慧財產權示範區。實施“東橋頭堡英才集聚計畫”,建成留學生創業園,引進高層次人才66名。

教育

2012年,墟溝國小新城校區交付使用,大港中專二期工程基本建成,完成中國小校安工程1.9萬平方米。“三名”工程深入開展,中考綜合質量評估連續十年位居縣區第一,3名教師被評為省特級教師,中高級職稱教師比例達75.5%。連雲區共有中、國小和幼稚園40所,其中普通中學6所、職業中學1所、國小14所、幼稚園19所。在校學生數21206人(含幼稚園),其中中國小生數8771人(含職業學校2532人)。國小學生鞏固率、畢業率、升學率均達100%,國中階段入學率100%、鞏固率均為100%。連雲區各類學校占地面積63.58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29.88萬平方米,體育運動場(館)面積3.54萬平方米,計算機3366台,紙質圖書藏量72.36萬冊。連雲區實有教師1320人,其中大學專科學歷以上教師1292人,占全部教師的比重為97.88%;中國小中高級職稱教師達965人。

連雲區擁有職工學校1所、社區教育中心校8所,民辦教育19所。到2012年年底,連雲區累計取得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畢業證書的人數已達21人。

衛生

2012年,連雲區榮獲省級陽光計生行動示範單位稱號。連雲區擁有鄉級以上衛生機構19個(不含省、市直屬機構),其中衛生監督所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合管辦1個,基本藥物管理中心1個,婦幼保健所1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14個,衛生技術人員141人;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年診療約13.5萬人次。

交通運輸

公路

連雲港市是中國45個公路主樞紐之一,高速公路四通八達,連霍、同

三兩條國家級高速公路在此交匯。高速公路至南京320公里、上海520公里、青島285公里、北京880公里、徐州200公里。汽車客運可通達南京等地,汽車貨運可通達全國各地。有連雲港汽車運輸公司108車隊、有連雲港市第四、五運輸公司。中山路、中華路、雲台路、雲台山公路隧道、海棠路、院前路、平山路、五羊路、平高公路是區內的交通幹道。

鐵路

隴海鐵路和310國道的起點就在境內。有連雲港東站火車站,開通了直達徐州、南京、上海、寶雞、北京的旅客列車和直達阿拉山口的貨運列車。

空運

連雲港機場達到國際4D級標準,已開通至北京、上海、廣州、廈門、溫州等十幾條空中航線。連雲港至北京、上海的航班每天一班,廣州每周5班。

水運

連雲區連雲區

連雲港港是中國沿海十大海港之一,江蘇省最大海港,中國沿海25個主要港口、12個區域性主樞紐港和長

三角港口群三大主體港區之一。連雲港港各類專業化泊位齊備,最大泊位30萬噸級,年設計吞吐能力超億噸;加快建設30萬噸級航道,主航道已浚深至25萬噸級;辟有貨櫃、雜貨、客貨班輪航線近60條;依託完善的集疏運體系,開行散貨、散糧直達列車以及貨櫃國內班列、過境班列,布設十餘個內陸“無水港”,建成各類特色物流園區;擁有口岸“一站式”服務中心和現代信息平台,具備國內一流的通關環境。

旅遊資源

連雲區風景連雲區風景

連雲區是江蘇省唯一具有美麗海濱風光的城區,這裡山海相擁,島港環抱,

風光優美,空氣清新,有國家4A級景區連島度假區、國家級雲台山森林公園、全省最大的海島以及海州灣中的鳥島前三島,還有最優質的沙灘、最具特色的礁岩黃金岸線。後雲山景區萬壽谷、二桅尖等景點開發有序實施,始建於漢代的法起寺,距今已有1900年歷史,目前正在恢復重建。連雲區還是全國控制污染最好城區之一,是江蘇長壽區,是幹事創業和生活居住“雙適宜”城區。

連島

連島,古稱鷹游山,由東西四島相連而成,又稱東西連島,是江蘇省第一大海島,海岸線長17.66公里,面積7.6平方公里,通過6.7公里的全國最長攔海大堤與陸地相連。2002年連島旅遊度假區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截至2005年,連島重點開發了大沙灣海濱浴場、蘇馬灣生態園等旅遊景區,開展海島遊覽、海上觀光、海底世界、海上運動、漁村風情游等海濱旅遊度假產品。海上遊艇俱樂部擁有150座以上的大型豪華遊艇4艘,各類中小型快艇10餘艘,開展港池遊覽、海上看核電、秦山島觀光、前三島探秘等海上活動;連島海上帆船訓練基地不僅可以開展一般的體育健身活動,還可舉行海上帆板帆船賽事活動。

大沙灣遊樂園

大沙灣浴場位於連島中部,沙灘長約1800米,平均寬約150米,是江蘇省最大的海濱浴場,而且其沙灘沙質細膩,海水潔淨,水溫適中,也是華東地區屈指可數的健康型海水浴場之一。

海濱棧道海濱棧道,西起大沙灣遊樂園,東到蘇馬灣生態園,全長約2000米,沿線有森林樂園、孔雀園及釣魚台等景點。

蘇馬灣遊樂園

蘇馬灣瀑布蘇馬灣瀑布位於蘇馬灣停車場東側,落差約50米,寬8米。金聖禪寺金聖禪寺坐落於蘇馬灣羊窩峰,該寺供奉地藏王菩薩,是鎮海寺下院。飲馬井蘇馬灣生態園停車場附近的飲馬井內有一股泉眼,泉水清澈甘甜,漁民們為了紀念喜好牧馬的蘇將軍,將此泉取名為“飲馬泉”,井為“飲馬井”。

海天一色“海天一色”刻石立於蘇馬灣北部海邊懸崖上,旁邊有一亭子,名為“重檐亭”。此處緊鄰大海,腳下是拍岸驚濤捲起的堆堆白浪,頭頂是隨風漂移的白雲,前方深邃蔚藍的是海天交融處,故名“海天一色”。

地方特產

刺參

又名沙參,在海參中最為貴重。連雲港的刺參,為黃褐色,身上有大刺、小刺各四排。刺參不耐高溫,夏季休眠,為捕獲季節。刺參營養價值極高,每100克刺參,含蛋白質76.5克、脂肪1.1克、無機鹽3.4克、碳水化合物10.7克。

海帶

連雲港市人工養殖海帶已有40餘年歷史,為江蘇省唯一的海帶產地。海帶,屬褐藻門、海帶科。藻體褐色,扁平呈帶狀。

對蝦

對蝦,為連雲港市海產品之一。除海域內有天然生長的外,贛榆、灌雲、連雲、雲台等縣區還利用沿海灘涂進行人工養殖。

江蘇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連雲港市縣級行政區劃

行政單位地名
市轄區新浦區海州區連雲區
縣級市東海縣灌雲縣贛榆縣灌南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