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席

基本信息

解釋

宴會中途不辭而去。
唐元稹《黃明府詩》序:“有一人後至,頻犯語令,連飛十二觥,不勝其困,逃席而去。”
《紅樓夢》第二八回:“放著酒不喝,兩個人逃席出來,乾甚么?”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崔秀才》:“眾聞之,無不赧然,如芒在背,多有逃席而去者。”

中國民風民俗大辭典(人事類)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經濟、文化發展最早的民族之一。這一偉大民族,在黃河,長江流域遼闊的土地上,長期繁衍生息所創造的民族優秀文化,是他們智慧的結晶。作為炎黃子孫,繼承和弘揚這份優秀的文化遺產,有助於振奮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助乾培養愛國王義情操,增強民族的凝聚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