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學

逃學

逃學曠課是學校教育中的一種“病理現象”,其結果往往導致輟學,並常常同違法犯罪行為緊密相連。多次逃學的學生可能會養成習慣性逃學,與集體相隔疏遠,對老師和同學相牴觸。逃學也為學生產生不良行為提供了機會,因為這種學生正是壞人教唆犯罪的對象。

基本信息

簡介

逃學的含義是學生在正常上課期間,在老師未發現的情況下,離開學校。逃學的現象經常發生在所謂的“壞學生”身上,但是,現如今的大學課堂十分流行“逃課”,與“逃學”的含義十分相似,即,不願上課而想盡辦法離開課堂。針對孩子們各種程度的逃學心理,卓卷教育專家開設的青春期厭學訓練營可以有效的幫助孩子改變厭學陋習,逃課行為也不再有。

逃學率

最近,中學生心理信息採集與分析中心圍繞這一專題,對江蘇省部分中學做了一次心理信息的採集,採集樣本3674份。調查結果顯示53.38%的學生都不曾有過逃學的念頭、67.5%的學生都不曾有過離家出走的想法;88.9%的學生不曾有過逃學的行為、94.7%的學生不曾有過離家出走的行為。對於逃學和離家出走可能產生的危險,大多數學生都有清醒的認識,67.8%的學生認為離家出走有危險。大多數學生對學校、對學習、對家教都有良好的適應性。但其中有一些調查結果,也必須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面對“上中學後,你有過逃學不上課的念頭嗎?”,回答“有時”或“經常”產生逃學念頭的,初一為0%、初二為8.4%、初三為7.6%、高一為27.7%、高二為20.9%、高三為31.6%。承認有過逃學經歷的學生初一占1%、初二占6%、初三占6.4%、高一占11.6%、高二占17.5%、高三占18.54%,年級越高所占比例越大。

逃學原因

據調查,逃學的學生有38.83%是到網咖聊天、玩電腦遊戲;10.58%是與朋友在一塊玩;14.1%的學生是一個人在外閒逛。只有9.86%的學生是待在家裡。這對我們的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都敲起了警鐘。當問及“導致學生離家出走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時,回答“學習壓力太大”的有37.2%、“與父母的矛盾導致”的有36.9%、被老師批評的有9.45%、校外朋友影響的有5.7%。由此,其逃學主要原因有:

(一)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減弱
學校教育作為一種有目的的培養人的活動,給中學生以全面、系統和深刻的影響,在中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但一些學校教育應有的主導作用,卻因教育的部分功能減弱,而使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呈減弱趨勢。
1、學校教育被簡單化為教學,而教學又往往忽視教學目的,把教學搞成應考教學、升學教學,置學生的個性發展於不顧,使部分學生的才能受到壓抑,無用武之地。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少數成績好的學生身上,放鬆甚至放棄對多數學生的教育。使他們成為教育的棄兒。
2、把學生封閉在狹窄的生活空間:從課堂到課堂,從讀書到讀書。沒有精采紛繁的課餘生活,只有單一化的讀書生活。
3、忽視學生的思想工作,對犯有錯誤的學生採取經濟制裁,甚至採取高壓政策,怒斥、責罵、體罰,使學生如同驚弓之鳥。
4、部分教師教學質量偏低,教學枯燥乏味,課堂死氣沉沉,氣氛壓抑,令學生畏而遠之。

(二)社會環境的負面作用增強
社會環境,圍繞在學生周圍,對學生自發地產生影響。社會環境的潛移默化作用,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是一個重要的外因。目前的社會環境,大致有如下情況,導致學生逃學:
1、社會娛樂設施的日趨多樣化,誘惑著廣大中學生。隨著社會的進步,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各種娛樂如電影、錄象、舞廳、電子遊戲機、桌球等,如雨後春筍,遍及社會的各個角落。部分學生感到學校無聊與寂寞,一旦發現外面精彩的世界,便一發不可收拾地逃學以滿足精神需求。
2、社會治安秩序混亂,威脅著廣大中學生。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學校也並非安全區,社會上的邪惡之手時常伸入校園,使學生沒有安全感,有的學生甚至於不敢上學。
3、不良社會風氣,腐蝕著廣大中學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些地區、部門、單位一手硬、一手軟、忽視精神文明建設,致使各種腐朽思想和黃色文化滋生、流行。一些中學生自身免疫力差,做了腐朽思想的俘虜,追求享受,吃喝玩樂,喪失學習的動力和熱情,熱衷於在社會遊蕩、混日子。

(三)家庭教育的配合作用疲軟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學校,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和重要補充。學校教育和親職教育只有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才能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然而,部分親職教育的配合、支持作用卻沒有很好地適應學生髮展:
1、有的父母支持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學生在校已對學習負擔、心理負擔難以承受,回家後父母還要在學習上施壓。不少學生因難以實現父母對自己的期望,產生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以逃學來對抗、報復。
2、傳統的婚姻和家庭的價值逐漸削弱,有些學生父母不和,經常吵架,甚至離婚。家庭解散,學生無人教養,無人監護,缺少溫暖,缺少樂趣,對前途喪失嚮往。他們流落3、部分父母對子女嬌寵,過分溺愛,過分袒護,過分放縱,有求必應。這些家庭,對子女用錢不予監督,要多少給多少,這就為學生逃學提供了物質條件。從這個角度來說,是家庭縱容使學生逃學。

(四)學生主體作用衰退
學校教育、親職教育、社會教育,都是影響學生髮展的外因。我們會發現:相同的學校教育,相似的親職教育,相同的社會環境下,大多數學生能堅守校園認真學習,而另一些學生卻逃學在外,無疑是這部分逃學學生的主體作用衰退。
1、文化基礎較差,失去學習的信心。這些學生,由於文化基礎較差,在當前的教學形勢下,如牛負重,嘗盡了學習的艱辛,而沒有學習的樂趣。只看到學習的艱苦,看不到光明的前途,自暴自棄,以逃學自尋樂趣。
2、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對前途、理想很淡薄,不懂得熱愛生活,熱愛科學,沒有責任感、義務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糊糊塗塗地打發時光。
3、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在當前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各種人湧向商海撈錢,一些人發了大財要啥有啥,神氣得很,使一些學生認為讀書無用,經商能賺錢,賺了錢什麼都有了,賺錢是人生價值的體現,因此,把闖世界、賺大錢當作奮鬥目標,不安心在學校讀書。
綜上所述,導致中學生逃學的原因不是單一的,因而在考慮對策時要多元化,國家、學校、家庭、學生個人一方面要互相配合,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各自的職能和主體作用

防止逃學

學習上的壓力,不外乎來自兩個方面,從學校來看,學校在“應試教育”指揮棒下導致學生超負荷,無休止地上課、補課、考試,教材太難,作業太多,缺少文體活動,學習成了苦差事;從家庭來看,相當一部分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值過高,要求過嚴,只關注子女的考試分數,不體諒他們學習過程的艱苦,教育方法簡單粗暴。
專家提醒中學生家長:必須關注自己孩子的學習活動時間,多與學校溝通,一旦發現自己的孩子有逃學現象,就應該及時加以疏導和控制。而作為學校特別是班主任,要多與家長聯繫,要把學校的教學活動時間 及時告訴家長;發現學生沒有到校,更應該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繫,共同做好這部分學生的心理調適和行為控制。
專家建議,學校在注意教育模式轉變的同時,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學會心理調適的方法和技巧,使學生心理、人格得以正常發展。要把“正確應對學習壓力”作為經常性的教育和訓練的內容。據專家介紹,南京市近百所心理教育實驗學校,由於持之以恆地對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心理教育,這些學校的學生基本沒有出現長時間逃學和離家出走的現象。

中學生與自己的父母發生矛盾,甚至激化導致離家出走,這大部分與親子之間存在代溝以及父母採用不當的家教方式有關。親子之間如能溝通,就會互說各自的喜怒哀樂,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可以獲得彼此的關懷和幫助,從而減少彼此之間的煩惱和痛苦。這對於身心迅速發展的中學生來說,必將有利於他們去戰勝困難,探索人生和未來。
老師與家長要經常提醒學生在遇到困難,或者與父母發生衝突時,應該學會與老師、與家長和同學們溝通,學會像成年人一樣交談、交流,通過思想上的溝通,把問題解決。專家提醒學校與家庭,要給孩子補上“學會求助”這一課,在心理上失去平衡的時候,能及時尋求有效的幫助

逃學威龍

基本信息
飛虎隊隊長周星星精明能幹,但不怎么受上司賞識。警察局長的手槍被偷,周被以學生的身份安排進學校調查情況。由於周不能忍受學校的種種制度而屢受懲罰。正當周不堪忍受的時候,教師張敏出現,周頓時一見鍾情。在張敏的鼓勵下,周開始在學業等各方面全面發展。同時,他也逐漸發現了受黑社會軍火集團控制的校內組織。在各方的努力配合下,一場惡戰在校園內展開,黑社會最終被清除,周也贏得了張敏的芳心。
電影片名
逃學威龍
逃學威龍1海報照(3張)
英文片名
FightBackToSchool
別名
臥底神探
影片類型喜劇 片長101分鐘
國家/地區
中國香港
對白語言
粵語
色彩
彩色
幅面
混音
立體聲
級別
Singapore:PG
攝製格式
35mm
洗印格式
35mm
香港上映
1991/07/18-1991/09/10
香港票房
HK,839,447
製作公司
永盛電影製作有限公司Win'sFilmProductions[香港]
三和電影製作
上映日期
中國香港
HongKong
1991年7月18日
演職員表
導演Director
陳嘉上GordonChan
編劇Writer
陳嘉上GordonChan
黃炳耀BarryWong
演員Actor
周星馳飾周星星
張 敏飾何老師
吳孟達飾曹達華
張耀揚飾大飛
黃子揚飾反黑組大幫
黃一山飾黃小龜
黃炳耀飾黃局長
秦 沛飾林作棟
苑瓊丹飾Miss梁
陳國新飾訓導組鄭Sir
曾近榮飾化學老師
黎彼得飾王Sir
梁拾壹飾Johnny仔
謝偉傑飾小妖
彭子晴飾黃小龜女友Annie
攝影Cinematography
鄭兆強Siu-keungCheng
製片
鄭樹新
出品人
向華強CharlesHeung
向華勝JimmyHeung
監製
王晶JingWong
動作指導
王坤
美術指導
馬光榮
原作音樂
王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