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樓

辦公樓

辦公樓指機關、企業、事業單位行政管理人員,業務技術人員等辦公的業務用房,現代辦公樓正向綜合化、一體化方向發展。

基本信息

釋義

辦公樓指機關、企業、事業單位行政管理人員,業務技術人員等辦公的業務用房,現代辦公樓正向綜合化、一體化方向發展。  

沿革

辦公樓辦公樓

中國古代的衙署是統治者辦公的專用建築。中世紀後期工商業行會興起,歐洲出現了專供行會辦公、集會使用的樓房建築,如布魯塞爾1691~1699年在格蘭德廣場建成的一些行會辦公樓,一般為三層至四層的磚石或木結構。現代辦公樓多為政府機構、社會團體、工商企業、銀行等所使用。由於社會需要量增加,城市用地短缺,建築等工業技術的發展,因此,辦公樓的規模和層數逐漸增加。20世紀初,美國首先出現了摩天樓式的高層辦公建築,如1913年在紐約建成的伍爾沃思大樓,共52層,總高241米多。這種商業性的高層辦公樓,已由過去的獨家使用,發展為分別出租,供多家使用。1976年建成的紐約世界貿易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辦公樓,建築面積120萬平方米,其中辦公面積84萬平方米,分租給世界 800多家廠商使用。1974年建成的芝加哥西爾斯大廈,110層,高443米,為當今世界最高的辦公樓。中國從70年代末開始,一些大城市和經濟特區紛紛建造新型的高層辦公樓,如1986年建成的深圳國際貿易中心大廈,共50層,高160米(見彩圖),是一座分租給許多家廠商辦公用的大樓。 

類型

辦公樓按規模有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之分;按層數有低層、多層、高層和超高層之分;按總體布局有集中式和分散式之分。此外,按平面形式、結構造型和所用材料,又可分為若干類型。如按平面交通組織形式來分,有內走廊式、外走廊式、雙走廊式和無走廊式(大空間靈活隔斷)等。

布局和結構形式

辦公樓辦公樓

中小型辦公樓一般為低層或多層磚混結構建築,平面布局常採用中間走道、兩邊辦公室的內走廊式或一邊走道、一邊辦公室的外走廊式布局。這類辦公樓的平面設計主要是合理選擇開間尺寸和布置門廳、樓梯。大型辦公樓的結構形式多採用鋼筋混凝土框架或鋼結構、剪力牆、筒體結構(見筒體結構建築)等,以利抗風、防震。平面布局有由幾幢多層建築組合成一組辦公樓群的分散布局和由高層建築或高層建築與局部低層建築相結合的集中布局。如北京原建築工程部辦公樓(見彩圖)為三幢多層建築組成三合院式的辦公樓群。美國紐約利華大廈(見彩圖)為高層建築與局部低層建築相結合的高層辦公樓。紐約CBS大廈為筒體結構形式的大型塔式辦公樓,所有交通和輔助設施全部設在內筒中,辦公室部分為大空間,採用靈活隔斷分間,無固定走道,是現代辦公樓建築的常用模式。

組成

“豪華遊輪”辦公樓“豪華遊輪”辦公樓
辦公樓的組成因規模和具體使用要求而異,中國的辦公樓一般包括三部分:①辦公室會議室。②衛生間、機電設備間、食堂、禮堂、庫房等輔助用房。③門廳、走道、電梯和樓梯間等。

由於辦公樓的規模日趨擴大,內容也越加複雜,有的國家正在根據社會統計學生理學、行為心理學等學科的成果,研究辦公人員與建築環境的關係,不斷探求新的組成方案。

設計要點

辦公樓辦公樓

根據辦公樓的規模、使用要求和技術、環境條件來確定建築的體形、體量、層數、朝向等。在平面和空間上處理好辦公用房之間、辦公用房與各種服務用房之間的關係以及室內外環境。按照人流狀況,解決平面和豎向交通問題。在高層辦公樓中,豎向交通更為重要,如電梯的合理設定。在處理交通問題時,須合理地縮短交通路線和壓縮交通面積,擴大辦公和其他有效使用面積,以取得較高經濟效益。應考慮消防設施和火警時的疏散設施,以保證安全。在結構上,應根據規模、層數、體形等,選定結構形式和進行抗風設計。處於地震區的高層建築,要進行防震設計。根據不同要求,進行供暖、通風、空調、採光、照明、供水、排水、供電、通信和其他設施的設計。

展望

城市中心區的辦公樓仍將向高層和超高層發展,並出現辦公單元的布局形式。辦公室的裝備趨向現代化、自動化、信息化。為滿足大量辦公人員生活需要,開放型中庭和低層對外服務裙房的布局正被廣泛採用。提高室內外環境質量、辦公效率和辦公室的技術設施水平,滿足多種功能需要,也是辦公樓建築探索的課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