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氨酶

轉氨酶

轉氨酶(aminotransferase,transaminase)是催化胺基酸與酮酸之間氨基轉移的一類酶。普遍存在於動物、植物組織和微生物中,心肌、腦、肝、腎等動物組織以及綠豆芽中含量較高。轉氨酶參與胺基酸的分解和合成。此酶催化某一胺基酸的α-胺基酸轉移到另一α-酮酸的酮基上,生成相應的胺基酸,原來的胺基酸則轉變成α-酮酸。

基本信息

種類介紹

轉氨酶 的種類很多,體內除賴氨酸、蘇氨酸之外,其餘α-胺基酸都可參加轉氨基作用並各有其特異的轉氨酶。其中以谷丙轉氨酶(GPT)和穀草轉氨酶(GOT)最為重要。前者是催化谷氨酸與丙酮酸之間的轉氨作用,後者是催化谷氨酸與草醯乙酸之間的轉氨作用。轉氨酶催化的反應都是可逆的。轉氨酶可按底物的不同分成3大類。L-a-胺基酸(酮酸轉氨酶)、ω- 胺基酸(酮酸轉氨酶)和D-胺基酸轉氨酶。轉氨酶的輔基是磷酸吡哆醛或磷酸吡哆胺,兩者在轉氨基反應中可互相變換。

在高等動物各組織中,活力最高的轉氨酶是谷氨酸 :草醯乙酸轉氨酶( GOT )和谷氨酸:丙酮酸轉氨酶(GPT)。

GOT以心臟中活力最大,其次為肝臟;GPT則以肝臟中活力最大,當肝臟細胞膜破裂損傷時,谷丙轉氨酶GPT釋放到血液內,於是血液內酶活力明顯地增加。在臨床上測定血液中轉氨酶活力可作為診斷的指標。如測定GPT活力可診斷肝功能的正常與否,急性肝炎患者血清中GPT活力可明顯地高於正常人;而測定GOT活力則有助於對心臟病變的診斷,心肌梗塞時血清中GOT活性顯示上升。

參考值

肝功能十三項正常參考值

穀草轉氨酶 GOT正常值是0-37u/L(各種肝病、心肌梗塞早期、肝細胞壞死變性肝硬化肝癌都異常偏高)

谷丙轉氨酶 GPT正常值是0-40u/L(肝炎藥物中毒阻塞性黃疸、肝變性硬化膽管炎膽管瘤都有異常偏高)

谷丙轉氨酶檢測試紙谷丙轉氨酶檢測試紙

谷丙/穀草正常比值是1.5~2.5 : 1(當比例小於1時稱為倒置、是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特

征之一)

γ-谷氨醯轉肽酶γ-GT正常值是 0-50u/L(原發性或轉移性肝癌膽道感染肝硬化、心肌梗塞都異常偏高)

鹼性磷酸酶AKP(ALP) 正常值是15-112u/L(阻塞性黃疸、急、慢性黃疸型肝炎、肝癌都有異常偏高)

血清總蛋白TP正常值是60-80g/L (出現異常偏高或偏低會有肝功能障礙、肝細胞損害肝硬化)

白蛋白 ALB正常值是35-55g/L (總蛋白和球蛋白增高、白蛋白正常或低或高表示肝硬化、肝損害)

球蛋白 GRP正常值是 25-35g/L (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表示都有肝硬化、肝腹水或肝癌)

白/球比值 A/G1.5~2.5 : 1(當比值小於1時,稱為倒置、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特徵,部分肝癌也可出現)

總膽紅素TBIL正常值是 5.1-19μmol/L(急性黃疸型肝炎活動性肝炎肝壞死、肝癌、胰頭癌都異常偏高)

直接膽紅素 DBIL正常值是 1.7-6.8μmol/L(結石病、肝癌、胰頭癌等都會偏高)

間接膽紅素IPIL正常值是1.71-11.97(溶血性貧血、血型不合輸血反應、新生兒黃疸、瘧疾都有異常偏高)

AFP甲胎蛋白正常值是< 20(原發性肝癌絕大多數大於25%以上)

肝受損

天冬氨酸轉氨酶天冬氨酸轉氨酶

人體記憶體在很多氨基轉移酶,臨床上通過抽血化驗檢測肝功能的轉氨酶主要有兩種,一種叫丙氨酸轉氨酶(ALT);另一種叫天門冬氨酸轉氨酶(AST)。

ALT及AST主要存在於肝細胞中,其他臟器中如腎、心肌、胰、肌肉、脾、膽、肺也含有一定數量的ALT和AST。ALT主要存在於細胞漿中,AST主要存在於細胞漿的線粒體中。當細胞損傷時(如肝炎、心肌炎、胰腺炎等),ALT首先進入血中,當細胞嚴重損傷、危及線粒體時,AST也會進入血中。此外,營養不良、酗酒、套用某些藥物、發燒等情況均能使轉氨酶有輕度升高。生理狀態下,血清轉氨酶也有變異,如劇烈活動、體育鍛鍊、月經期時,轉氨酶也可暫時升高。

由於ALT、AST主要存在於肝細胞中, 當其明顯升高時常提示有肝損傷。當然,引起肝損傷的原因很多,如肝臟外傷、各種肝臟的急慢性炎症、脂肪肝、肝硬化以及肝癌。因此,當發現轉氨酶升高時即不要恐慌,也不可掉以輕心,應該進一步追查原因。

一般認為,如果ALT血清值超過正常上限2-3倍,並持續兩周以上,表明有肝膽疾病存在的可能須排除嗜酒、心肌炎、化學藥物中毒、寄生蟲病等;如果測定值超過正常上限20倍,表明有肝膽疾病存在;此時若伴有陽性肝炎病毒標誌物,可以診斷肝炎。ALT的正常上限是40單位,2.5倍為100單位,20倍為800單位。

急性肝炎時,ALT增高幅度較大,多在500單位以上,甚至達到1000單位以上,有時AST也明顯升高。不管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乃至肝硬化,如果AST升高幅度等於或大於ALT,即AST/ALT≥1時,常說明肝細胞損傷嚴重,病情相對較重。慢性肝炎ALT升高幅度不大,多在300單位以下。

肝臟特點

一、肝臟是人體最為繁忙的器官

人體是個巨大而又複雜的化工廠,肝臟是這個化工廠的“反應中心”。由於肝臟太忙,消耗太大,所以需要有足夠的營養來維持它。

二、肝臟是人體最為勇於犧牲自己的器官

肝臟是進入人體有毒有害物質的“處理廠”而對越來越多地受到污染的大氣、飲水、食物以及我們使用的藥物。肝臟都要奮不顧身地前去排毒解毒,犧牲自己,保全身體,所以我們的大氣、飲水、食物要儘可能潔淨,同時還要儘量少吃藥。

三、肝臟是人體最為沉默的器官

肝臟任勞任怨,每天干最多的事,乾最苦的事,哪怕是有病了,也從來不會主動報告情況,從來不喊一聲疼,由於肝臟的這種特性導致我們往往忽視了肝臟的感受,致使肝病越來越重,甚至癌變。

四、肝臟是人體最為容易受到傷害的器官

由於肝臟最忙最累,又由於肝臟面對有毒有害物質的侵襲,再由於肝臟又任勞任怨,所以肝臟最容易受到傷害,患病最多,也最難治,諸如,A肝、B肝、C肝等等,酒精肝、脂肪肝、肝硬化等等。

了解了肝臟的特點,我們就能應該善待和保護自己的肝臟。

臨床意義

轉氨酶增高常提示著肝臟受到損傷,而轉氨酶不同程度增高的臨床意義各不相同,對於轉氨酶增高的臨床意義下面聶主任分析做講解:

轉氨酶輕度增高的臨床意義,多種疾病都會造成轉氨酶的輕度增高,如中毒性休克、流感、風濕性心肌炎、肺結核、鬱血肝、網狀細胞增多症急性胰腺炎、膽囊炎、風濕活動性心臟病、營養性肝病、晚期血吸蟲病前列腺肥大、多囊肝、銻劑治療中毒等;

氨酶中度增高的臨床意義,轉氨酶的中度增高多提示著肝炎,如慢性肝炎活動期、肝硬變代償期、阻塞性黃疸、遷延型肝炎、瀰漫性肝癌、急性風濕熱、心肌梗死等;

轉氨酶顯著增高的臨床意義,急性傳染性肝炎、血清性肝炎會造成轉氨酶的顯著增高,此時應當及時進行治療,以防疾病向嚴重化方面發展。

降低方法

使轉氨酶降低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是不能盲目的使用降酶的手段來達到降低轉氨酶的作用。必須根據病人的身體素質以及病情、病種進行診斷,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案和藥物,才能達到徹底治癒的目的。

1.治療谷丙轉氨酶高的藥物主要選用中藥及其有效成分提取物。上述各種中藥成分具有益肝滋腎、解毒祛濕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各種慢性肝病轉氨酶增高者,只要患者正確使用降酶藥物,轉氨酶大都可得到有效控制,而且降酶治療效果持久穩定。並且,中藥降酶在停藥反彈方面的控制要比西藥好的多。

2.治療谷丙轉氨酶高的單純降酶只是治標,所以,在保肝降酶的同時,必須針對病因採取“治本”的措施。例如,治療B肝引起的轉氨酶高,降酶同時必須進行抗病毒及免疫調整治療,標本兼治才能達到最終的治療目的。

不要盲目使用降低轉氨酶的藥物,在降酶的同時先看看轉氨酶高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轉氨酶高不一定都是肝炎。轉氨酶的升高只能作為肝臟受損的參考指標。引起轉氨酶升高的因素是非常多見的。

一般說來,肝外病變所致的轉氨酶高多半是輕度升高,如果血清轉氨酶值超過正常上限(40單位)2.5倍,並且持續半個月以上,肝膽疾病可能性大;如果測定結果超過正常上限20倍,則基本可以斷定是肝膽疾病引起,並主要是肝細胞損傷所致,但絕不能武斷地認定就是肝炎。這是因為我們所說的肝炎,通常是指由嗜肝細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包括甲、乙、丙、丁、戊等型別。而由細菌、寄生蟲或酗酒引起的肝膿腫、肝吸蟲、肝囊蟲、肝結核、酒精性肝病等也可致肝損害及轉氨酶升高。另外,轉氨酶是經膽道系統排泄進入小腸,當各種原因引起膽道梗阻時,勢必影響轉氨酶的排泄,而使血中轉氨酶升高,這種情況主要見於膽石症、膽道蛔蟲、壺腹周圍癌、胰頭癌等。如果能夠確診轉氨酶升高的疾病,在治療轉氨酶升高的同時進行原發病的治療,才能起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引起轉氨酶升高的原因多種多樣,要想解決好轉氨酶長期居高不下的難題,首先要查出原因,之後才好對症下藥。

①肝臟本身的疾患,特別是各型病毒型肝炎、肝硬變、肝膿腫、肝結核、肝癌、脂肪肝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轉氨酶升高。

②除肝臟外,體內其它臟器組織如心、腎、肺、腦、睪丸、肌肉也都含有此酶

③因為轉氨酶是從膽管排泄的,因此如果有膽管、膽囊及胰腺疾患,膽管阻塞,也可使轉氨酶升高。

④藥源性或中毒性肝損害

⑤正常妊娠、妊娠中毒症、妊娠急性脂肪肝等也是轉氨酶升高的常見原因。另外,劇烈運動後亦可引起轉氨酶升高。慢性轉氨酶升高是臨床上一個特殊的暫時性診斷,也是很多非病毒性肝炎、肝病患者惟一的臨床表現,多數通過病史、體檢和一系列化驗可確定肝病病原;但仍有一部分肝功異常不能通過常規檢查被解釋,這就要求進一步做肝穿組織學檢查,徹底搞清病因。只有搞清引起轉氨酶升高的原因是以上情況中的哪一種,才能做到尋根溯源,對症下藥。

藥物

丙轉氨酶高在臨床檢查中比較多見,引起轉氨酶高的原因有很多,在這些原因中有些是非病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對於非病理性原因引起的轉氨酶高,一般不需要用藥;而部分病理性原因引起的轉氨酶高可以降酶治療。

降酶藥物

1、五味子與聯苯雙酯

五味子及聯苯雙酯可增強肝臟解毒功能,降酶作用強而快。連服2-3周90%的谷丙轉氨可下降,80%恢復正常,但停藥半月-3月可再度上升。而且可以減少劑量。成人用片劑每次1-2片,每日3次,滴丸6-10粒。每日3次,如轉氨酶恢復正常,可減量繼續服3-6個月以防反跳。該藥副作用較少,偶見噁心、上腹不適、失眠。

2.益肝靈

有降酶,改善肝臟代謝,穩定肝細胞功能。降酶有效率為67。2%,還可增進食慾,減輕乏力、浮腫。用量每日3次,每次4丸。國內還有複方益肝靈,療效優於前者,每日3,每次3-4片。

前用來保肝降酶的藥物繁多,到底轉氨酶高要吃什麼藥?江主任指出,轉氨酶高的患者首先要找準病因,對症治療,才能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1.暫時性轉氨酶高,如劇烈運動、過度疲勞,服用的一些藥物如紅黴素、安眠藥、解熱鎮痛藥等會造成暫時性轉氨酶高,這些情況下可以不用吃藥,去除病因後,再去醫院檢查,轉氨酶就會恢復正常;

2.營養不良、飲食結構不合理都會造成轉氨酶高,這時多吃一些高蛋白的食物,調整飲食,轉氨酶很快就會恢復正常;

3.其它原因引起的轉氨酶高要吃什麼藥?這一方面是引起轉氨酶高最主要,也是最常見的原因,如肝病、膽道梗阻、傷寒、自身免疫類疾病等。

健康人

另外,健康人的轉氨酶水平也有可能暫時超出正常範圍。因為轉氨酶非常敏感,健康人在一天之內的不同時間段檢查,轉氨酶水平都有可能產生波動。所以不是轉氨酶高就一定需要用藥治療的。如果是由於這些情況導致轉氨酶升高,一般是不必要降酶治療的。只要好好休息,過一段時間後再做檢查,就會發現轉氨酶水平恢復正常了。常用的中藥製劑

中藥製劑對於肝細胞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可減輕炎症和細胞變性,降低肝細胞內轉氨酶的活力,抗肝細胞壞死、促進肝細胞再生。中藥降酶製劑種類較多,主要包括五味子製劑、山豆根製劑、甘草製劑、齊墩果酸製劑、水飛薊製劑、垂盆草製劑等等,共同特點是降低血清轉氨酶速度極快,療效立竿見影,幾乎都無明顯毒副反應,可以長期使用,而且價格十分便宜,絕對適合廣大百姓使用。缺點是只能作為治療肝炎的輔助性用藥,其降酶作用突出,但是抗病毒作用尚難以令人滿意。因此它們還屬於“治標”之品,“治本”尚欠火侯。

1.聯苯雙酯:該藥為人工合成的五味子丙素,具有促進肝細胞再生、增加肝臟解毒能力,促進肝糖元的生成以及保護線粒體、溶酶體作用,降低轉氨酶速度最快。主要用於慢性遷延性肝炎,不宜用於急性或重度肝炎。用法為聯苯雙酯滴丸劑,每次口服5~10粒(7.5~15μg),每日3次,連用3個月,之後逐漸減量。聯苯雙酯片每次口服1~2片(25~50μg),每日3次,6個月為1個療程。

2.強力寧:該藥為甘草酸單胺與左鏇胺基酸混合組成,具有抗炎、抗過敏、抑制免疫反應和抗纖維化作用,以及誘導干擾素生成作用。從而降低病人轉氨酶水平,改善症狀,降低黃疸水平,但對肝炎病毒的清除無明顯影響。用法為每日一次60~100ml加入5%或10%的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靜滴,1~3個有為1個療程。

3.甘利欣:甘利欣主要含甘草酸二胺,是強國寧的改進產品,降酶作用優於強力寧,不良反應小於強力寧。用法:每日30ml,稀釋後滴注。口服為每日450mg,分3次服用,注意事項同強力寧。

4.水飛薊素:該品系飛薊的種子脫脂後提取的一種新型黃酮苷,具有較強的保肝作用。能恢復肝細胞的功能,減輕脂肪變性,抑制谷丙轉氨酶的增高。用於急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中毒性肝炎的治療。水飛薊賓葡甲胺片,50mg/片,每天200mg,分2次口服。複方益肝靈片(複方水飛薊片)含水薊及五味子,2片/次,3次/天。

5.五味子製劑:有抗自由基作用,可穩定肝細胞膜,抑制線粒體中轉氨酶的釋放,促進肝細胞再生。單味五味子有降酶作用,但停藥後易反跳。

6.小柴胡湯製劑:該製劑用於肝炎治療有多個方面的作用。除降酶外,還可促進肝細胞再生,誘生內源性干擾素,增強巨噬細胞活力和自然殺傷細胞活力,從而抑制及消除肝炎病毒。

7.清開靈:為安宮牛黃丸改制的複方注射液,具有清熱、解毒、鎮靜、安神等多項效用。此外,對損傷的肝細胞有修復作用。還可降酶退黃,適用於急性肝炎、亞急性重型肝炎,靜滴比肌注效果好。

其它:具降酶作用的中藥製劑還包括垂盆草、山豆根、丹參、田基黃、雲芝多糖、豬苓多糖、枸杞多糖、黃芩甙等,均有良好效果。須注意的是,在用藥時一定要遵醫囑,一般選擇一兩種單用或聯合治療即可,以免增加肝臟負擔。

治療

患者在治療和用藥過程中必須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一、選擇正確、有效的保肝降酶藥物。

治療各種病因引起的轉氨酶升高,有效的藥物主要是中藥及其有效成分提取物,六味五靈片是由五味子、甘草、連翹等藥物組成,具有益肝滋腎、解毒祛濕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各種慢性肝炎轉氨酶增高者

二、在保肝降酶的同時,必須針對病因採取“治本”的措施。

例如,治療B肝必須進行抗病毒及免疫調整治療但是不乏一些有效的藥物,比如核苷類抗病毒新藥———阿德福韋、恩替卡韋、替比夫定等。B肝患者在進行保肝降酶治療的同時,需要配合抗病毒治療。經過長期有效的治療,患者化驗檢查,B肝病毒複製指標悉數轉陰,B肝病毒e抗原、e抗體之間發生了血清學轉換,這就意味著病情獲得根本性好轉,轉氨酶才有可能獲得長久性穩定。

三、療程一定要保證。

當降酶藥物使轉氨酶恢復正常後,應逐漸減少降酶藥物的用量,切忌突然停藥。使用降酶藥物的療程應在1年以上,即便是肝功恢復正常也要維持最低水平的鞏固治療。例如使用靜脈點滴甘利欣降酶,肝功正常後,可將每日輸液改為隔日輸液,之後隔兩日輸一次;如果改用口服降酶藥物替代時,最好選用強效藥物如六味五靈片等。

四、採用足部反射區治療按摩時加強對十二指腸、膽總管、的重點按摩可提高膽汁排泄功能的同時對保肝降酶效果明顯。

1.若長期高酶不降,主要是處方用藥不當。包括治則藥物配伍及劑量的失誤,如原處方苦寒藥過多,量過大,而病人體質較單薄瘦弱,就應適當減量或反佐以少量補腎藥物,進行相反方向的調整。另外應刪除某些可能會引起轉氨酶波動的藥物如某些活血藥、淡滲藥之類。處方的更換不能起伏太大,藥物的調整不宜過多。

2.若長期低酶不降,則應考慮用補氣助陽養血滋陰藥,唯用量不宜過大,適當少佐清解。不能固於清解藥降酶。溫補藥升酶之說而懼於用補。特別具有低酶高絮濁特點的患者,更套用量少平和之方藥,避免以大量苦寒藥為主.若用補後轉氨酶有2次以上連續上升的情況時,再改用清解,若先升後降者,則不必換方。

3.對個別轉氨酶升高而以上述方法無效時,可採用停藥法。即暫時不服湯藥、臥床休息為主,或只服少量中藥粉劑(要由醫生調配),或配合一些保肝藥物。或者用湯藥配合服用西藥聯苯雙酯,也能促使轉氨酶較快下降.而沒有任何毒副作用,對降酶,改善症狀,緩解焦慮心情,均有益處。只是不宜吃吃停停,應堅持一段時間,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4.某些病人一邊服湯藥,又服用治婦科的或治骨傷科的藥物,或自加補藥,都會影響轉氨酶的下降,因為婦科、骨傷科大夫不一定了解病人有轉氨酶的異常,對一些可能妨礙轉氨酶下降的藥物缺乏研究,因此在使用藥物時可能對降酶不利;自己擅加補藥時機不宜,也能延緩降酶。

總之,病人的用藥、劑量、飲食、休息、情志等多種因素均與降酶有關。某些病人可能還有肝炎病毒的多重感染,如乙丙型、乙丁型、乙丙丁型多重感染等,或兼患他病。都應了解診察清楚,方能提高療效。

細胞療法

作為治療肝病的最先進方法“超氧細胞療法”,由中國肝病防治基金會進行技術攻關,經百餘名肝病專家經反覆論證,得到了全國肝病治療研討會的極力推薦,可實現肝病的快速治療,成功解決肝病慢性化、易變異耐藥的世界性難題,該療法通過世界上最先進的非玻璃放電技術產生三氧來誘導、激活血液中的各種細胞成分,並通過血液的流動來觸發人體系列免疫應答反應,產生殺滅肝炎病毒的各種免疫細胞和抗病毒因子,從而殺滅和清除肝炎病毒。其中有很多病人套用最新療法後僅一個療程就出現了病毒轉陰。最新療法總體治療肝病康復率98%,一般患者5~10天能明顯見效!

在古巴,超氧已在日常醫療中普遍套用;在德國,約有8000多醫院或診所廣泛採用超氧療法;美國各州均有超氧診所,用於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肝、脂肪肝、血液病、青光眼、骨髓炎、帕金森綜合徵、老年痴呆、血栓、口腔炎及各類潰瘍等。在超氧的臨床使用和發展中逐漸形成了套用特點,其中德國及俄羅斯以超氧細胞療法套用較有經驗,義大利以椎間盤突出治療見長,俄羅斯以肝病的超氧療法較為突出。

1785年,德國人在使用電機時,發現在電機放電時產生一種異味。1840年,德國科學家舒貝因(SCHONBEIN)嚮慕尼黑科學院提出的報告裡宣布發現了超氧,而命名為“OZONE”。1857年誕生第一台超氧發生器。自此以後,歐洲的科學家率先開始研究超氧的特性和功用。超氧和醫學的淵源至今已有近200年的歷史。

病理原因

1.顯著增高者——急性傳染性肝炎、血清性肝炎;

2.中度增高者——遷延型肝炎、慢性肝炎活動期、肝硬變代償期、阻塞性黃疸、瀰漫性肝癌、急性風濕熱、心肌梗死;

3.輕度升高者——氯丙嗪肝炎、阿米巴肝膿腫、晚期血吸蟲病及銻劑治療中毒、急性胰腺炎、膽囊炎、風濕活動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肌炎、中毒性休克、流感、前列腺肥大、營養性肝病、多囊肝、肺結核、鬱血肝、網狀細胞增多症、腦出血等。

人體內許多組織都含有轉氨酶,比如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心內科疾病都可能使轉氨酶升高。如果有膽結石等膽道梗阻性疾病,可能因為淤膽而使血中轉氨酶水平升高。

傳染性

B肝患者的傳染性主要決定於B肝病毒在肝細胞內複製(繁殖)的程度。如果病毒繁殖得很活躍,大量的病毒釋放到血液中去,檢測血清中B肝病毒e抗原陽性,其血液就有高度傳染性;如果B肝病毒e抗體陽性,說明繁殖較少,血液的傳染性就較低。

實際上轉氨酶增高僅僅反映肝臟出現了炎症反應,而真正的傳染性的時期是肝炎病毒感染的早期(臨床上稱為潛伏期),此時期無症狀,肝臟也無炎症反應,轉氨酶正常,一旦肝臟出現炎症反應,轉氨酶增高時,血中病毒滴度往往是很快下降,傳染性明顯減弱,各型病毒性肝炎中病毒的變化都有這種規律,所以認為轉氨酶增高即表示病人有傳染性,完全是一種誤解

HBV主要經血和血製品、母嬰傳播、及性接觸傳播。圍生(產)期傳播是母嬰傳播的主要方式,多為在分娩時接觸HBV陽性母親的血液。與HBV陽性者性接觸,特別是有多個性伴侶者,其感染HBV的危險性明顯增高。血液傳播多發生在80年代由於我國的衛生條件差,沒有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以及獻血沒有檢查hbsag造成的。我國1.2億B肝攜帶者中大概有三分之一是在80年代由於輸血導致的B肝傳播。

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觸,如同一辦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計算機等辦公用品)、握手、擁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廳用餐和共用廁所等無血液暴露的接觸,不會傳染HBV。所以HBV並不可怕。

特別注意

世界衛生組織已經證明B肝不是消化道傳染病。病毒性肝炎中只有A肝和戊肝是消化道傳染病。同桌吃飯,接吻等並不會造成B肝傳播。同時日本、美國、香港、澳門、包括B肝攜帶者比例更高的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在入職、入學等常規體檢中也沒有檢查B肝血清學指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