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公節

跳公節

跳公節即跳弓節,彝語稱為“嘈契”,意為“跳弓舞”,也稱“孔夠”,意為“快快樂樂,祈禱祝福”。跳弓節是居住在那坡縣桂滇交界地區彝族人民一年之中最隆重的節日。各個村屯過節的具體日期雖不盡相同,一般都在每年農曆四月上、中旬舉行。

基本信息

節日簡介

跳公節跳公節
跳公節是彝族對擊敗外族侵略取得勝利的一種慶祝活動。慶祝活動歷史至少有上千年,後人一直沿襲下來以示紀念。跳公節即跳弓節,彝語稱為“嘈契”,意為“跳弓舞”,也稱“孔夠”,意為“快快樂樂,祈禱祝福”。跳弓節是居住在那坡縣桂滇交界地區彝族人民一年之中最隆重的節日。各個村屯過節的具體日期雖不盡相同,一般都在每年農曆四月上、中旬舉行。節的來歷,據傳是有一位祖先曾率領彝人在保衛疆土的戰鬥中被敵人圍困在大山竹林中,情況十分危急。後他們以竹子製造弓箭,奮起反擊,終獲勝利。凱旋迴來,受到族人的熱烈慶賀,久而久之,遂成風俗節日。跳弓節的活動內容極為豐富多彩,而以祭神和歌舞為主,整個節日活動要舉行三天才能結束。第一天,先祭祀祖先和天地眾神。祭完神後,人們集中到村寨場坪跳集體舞,表現以前慶祝勝利歸來的場面,一直持續到第二天。第二天晚上,人們又到各家各戶去跳,互祝和平生活。在兩天的跳舞過程中,還不時穿插具有特定內容和民族特色的表演活動。第三天是做“三朝”,主題是上坡祭山,祭山結束後,來參加節日活動的客人要立即離去,否則便被視為不友好。等客人走完,全村男女凡能幹活的都得於當天下地乾一門活路,表示人勤神佑,今年定將獲得好收成。歡慶節日的彝族,殺豬宰鴨,身著民族服裝,踏起彝族獨特的舞步,吹起自製的葫蘆絲,擊起古老的銅鼓,張張臉上洋溢著節日的快樂。跳弓節在舞蹈、樂器、服飾等方面都顯出濃郁的古色古香的民族風情。彝族跳公節有一套組織機構,成員主要有摩公(為世襲,代表天公)、喃(或叫“薩喃”,代表土地公)、麻公爸、八浪,再加上村寨里的一些老人。他們也是村寨里民族習俗事務的主持人。機構辦事地點是村寨里的公房。

節日時間

跳公節是居住在那坡縣一帶的彝族人民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也是彝族中比較獨特的節日。各彝族村屯過節的日子不相同,早的在四月初三開始過,最遲的在四月十一、十二日,節日一般三天。主要內容有祭奠先祖、土地、山神,祈求豐收,演習古代先人戰爭、生活的場面,由吆公(世襲的民族活動主持者) 向人們“喃吆”(昌)本民族的歷史,以示不忘民族傳統,以及跳蘆笙舞、銅鼓舞、飲酒聚餐、對歌等娛 樂活動。一村過節,方圓數十里的各族民眾都來參加,非常熱鬧。

節日活動

跳公節跳公節
跳公節,也稱“跳弓節”,是廣西那坡、雲南富寧一帶彝族最大的節日,據說是為了紀念古時凱鏇而歸的勇士;流傳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各村屯過節的具體時間相差不多,都在農曆四月上旬,內容有祭祖天地、神、祖先,宣講本民族歷史,跳舞唱歌、表演娛樂等。一個村寨過跳公節,附近幾個村寨都來參加,非常熱鬧。過節時全村男女老少穿上節日盛裝,由畢摩(即巫師彝語中有教師的含義)宣講祖先的功績,帶領大家祭拜,隨後是飲酒唱歌,眾人打著銅鼓,吹著蘆笙,圍繞金竹叢,遵循傳統的舞蹈步伐,由慢而快,由低潮到高潮,盡情歡慶。青年們則表演象徵圍獵、殺敵的“跳閘門”、“跨斷”等舞蹈,表示緬懷先祖的英勇尚武精神和反抗民族壓迫的勝利。四周擺滿節日食品,大家可邊吃邊舞,不時穿插著畢摩的念經、祈禱、祝福等儀式,期間還舉行賽馬和各種表演活動。天黑以後,青年男女則成群結隊到各家各產輪流跳舞、祝福,甚至徹夜狂歡。 屆時,人們穿著特定的服裝,姑娘穿白色短衣,青布褲,打著綁腿,佩戴項圈耳環,腰束彩帶。小伙子穿四件嶄新短衣,件件衣領外露,有九個小伙子手持長竿(象徵祖先使用的長茅),外披藍色長袍,聚在廣場上。“師公”率眾用豬頭祭祀祖先,並登上竹台正式宣布開始跳金竹舞。“麻公巴” ——領舞者頭戴白高帽,身著長袍,腳穿新鞋襪,帶領眾人,踩著蘆笙、鑼鼓點翩翩起舞。舞蹈持續兩天,第三天中午,所有男女老少一同登上高山之巔,在“師公”主持下又祭祀祖先一次,然後紛紛離去。

傳說

相傳古代,彝族首領九公率部出征,在一次戰爭中吃了敗仗,敵方乘勝追擊,無奈,九公鑽進一片金色竹林暫避。敵人用雨點般的亂箭射向林中,但金竹形成天然屏障,無法殺傷,惱怒之下,散人慾竹進軍。九公急中生智,點燃竹葉迷惑敵人。敵方誤以為九公在施妖術,不戰而退。九公不忘金竹救命之恩,率族人於農曆四月,在廣場中央種金竹一蔸以示紀念。世代相傳,形成那坡地區彝族人民的傳統節日

彝族民族節日

節日時間具體形式
插花節農曆二月初八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所特有的傳統節白。
二月八年節農曆二月初八雲南省哀牢山區彝族人民的年節,相當於漢族的春節。
跳公節農曆四月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那坡縣彝族村寨的傳統節日。
蕎年節農曆四月第一個屬龍日“蕎年節”即為楚雄境內直苴、么苴地、白芝姑、薄片乍、阿里地、涼山箐一帶彝族獨特的節日之一。
蕎菜節農曆四月一個屬的吉日蕎菜節是花倮人自己獨特也是最隆重的節日,如同過春節。
湯牛節夏曆四月初十和七月十七日廣西彝族每年特有節日。
洗泥節夏曆五月二十五日貴州彝族特有節日。
跳歌節夏曆六月每年夏曆六月滿山遍野的楊梅成熟後,附近彝族民眾,尤其是青年男女匯集到楊梅街歡度一年一度的“跳歌節”。
火把節夏曆的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節日那天彝族男女都穿盛裝;盡情跳舞唱歌,還燃火把舉行摔跤、鬥牛等遊樂,雲南武定和祿勸等地,人們在這天要舉行賽馬、打鞦韆、射箭等活動,並插火把于田埂之上,青年男女歌舞達旦。
摸奶節農曆的七月十四、十五、十六彝族的摸奶節是舉辦在楚雄州雙柏縣鄂嘉鎮,節日期間,四方民眾從各地趕來,在小鎮上唱3天、跳3夜,伴著三弦彈奏,萬人同樂。
豐收節夏曆十月初一彝族人民為了慶祝豐收而設立的節日
十月節農曆十月至十一月彝族除了同漢族一樣稱除夕為過年外,北部方言彝族民間還有一個過年日,稱為"十月年",也稱過小年。
彝族年沒有固定、統一的時間,多數在秋末初冬的十一月中旬左右彝族年,彝語稱為“庫什”是彝族人民一年一度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家人親友團聚相互走訪的節日。
密枝節夏曆十二月初十雲南路南圭山彌勒西山等地彝族,“密枝”系當地各村寨一片茂盛的樹林,為人們崇拜的神樹。
賽裝節農曆正月十五所謂賽裝節,就是服裝、服飾大比賽的日子。
虎神節農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是彝族虎圖騰崇拜的典型表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