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明

賢明

賢明,釋義為有才德有見識,出自《戰國策·燕策二》。《 戰國策·燕策二》:“臣聞賢明之君,功立而不廢,故著於《 春秋》。”漢·王褒《聖主得賢臣頌》:“故世必有聖智之君,而後有賢明之臣。”南朝梁·江淹《報袁叔明書》:“獨念賢明蚤世,英華殂落。

詞語解釋

讀音

賢明賢明
【詞目】:賢明

【注音】:xián míng

基本解釋

【釋義】:

1、

[wise and able] 有智慧、有能力的

2、sagacious

詳細解釋

⒈有才德有見識。《 戰國策·燕策二》:“臣聞賢明之君,功立而不廢,故著於《 春秋》。”漢 王褒《聖主得賢臣頌》:“故世必有聖智之君,而後有賢明之臣。” 宋 張齊賢 《洛陽搢紳舊聞記·李少師賢妻》:“性賢明,有禮節。”明·錢謙益《尚寶司少卿袁可立妻宋氏加封宜人制》:“制曰:主聖則臣直,故思志義之臣;家人利女貞,尤賴賢明之助。”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玉人哪,你是一位這樣智慧、賢明的閼氏啊?”

⒉有才德有見識的人。南朝梁 江淹《報袁叔明書》:“獨念賢明蚤世,英華殂落。” 唐 孟郊《古意贈梁肅補闕》詩:“曲木忌日影,讒人畏賢明。”

古代賢明的人

謝安

東晉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謝安,他不僅才學很高,而且擅長書法,寫得一手好字。 謝安不願意做官,開始他做個著作郎,不久便以病為理由辭官。他隱居在浙江會稽上虞的東山,經常與王羲之遊山玩水,寫詩作文。朝廷,召他做吏部郎,他拒絕了。後來,朝廷的征西大將軍、明帝司馬紹的女婿桓溫,請謝安作司馬,他不得已才答應。這時他已經四十多歲了。 在謝安將要出任的那天,朝廷上的官員們都出來歡迎。這時有個叫高菘的官員,開玩笑地對他說:「你過去高臥東山,屢次違背朝廷旨意,不肯出來做官,想不到今天到底出來了!」後來謝安一直做到宰相官位,在前秦國與東晉的著名淝水之戰中,他派弟弟和侄子為大將,領兵迎戰,擊敗了符堅的百萬大軍。

儒家七十二賢人

儒家七十二賢人."孔門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這七十二人是:顏回,閔損,冉耕,冉雍,冉求,仲由,宰予,端木賜,言偃,卜商,顓孫師,曾參,澹臺滅明,宓不齊,原憲,公冶長,曾簟,顏無繇,商瞿,高柴,漆雕開,公伯繚,司馬耕,樊須,公西赤,巫馬施,梁鱣,顏幸,冉孺,曹恤,伯虔,公孫龍,冉季,公祖句茲,秦祖,漆雕哆,漆雕徒父,壤駟赤,商澤,石作蜀,任不齊,公良孺,後處,秦冉,公夏首,奚容箴,公肩定,句井疆,鄡單,罕父黑,秦商,申黨,顏之仆,榮祁,縣成,燕伋,鄭國,秦非,施之常,顏噲,步叔乘,原亢籍,樂欬,廉絜,叔仲會,狄黑,邦巽,孔忠,公西輿如,公西箴.

曹騰

曹騰,漢末宦官,因功封費亭侯,擔任後宮高官大長秋。他職司省闥三十餘年,奉事四帝,未嘗有過。為國家舉薦了許多賢才,如知名學者邊韶、堂溪典等。他不計人仇,一日,蜀郡太守遣屬吏賄賂他,被益州刺史種暠搜得相關書信,於是種暠彈劾他,並請求下廷尉案罪,此事被皇帝壓下。事後,曹騰未恨種暠,還常在皇帝面前稱讚種暠為能吏。呂強是漢末一位清忠奉公、有錚錚鐵骨的宦官,他有學術,善屬文,恨國腐政亂,多次上疏靈帝,抨擊"十常侍"禍國殃民,諫帝勤政節儉,清除腐敗,大赦黨人,重用賢能。因此,遭到"十常侍"的迫害,說他"與黨人共議朝廷"。昏庸的靈帝不辨忠奸,下令逮捕他,呂強聞聽,怒道:"我死不足惜,不聽我言,從此禍起。大丈夫欲盡忠國家,豈能對獄吏乎?"於是以自殺相抗爭。

相關詞語

賢歌 賢媛 賢劫 賢竹林 賢首 賢內 賢縕 賢才君子 賢從 賢義 賢孝 賢主 賢卿 賢子 賢助 賢勞 賢祠 賢阮 博弈猶賢 逢賢把贈 左賢王 進賢星座 登賢書 十八賢 鄉賢 進賢興功 嫉賢妒能 優賢 愚賢 簡賢任能 大賢虎變 表賢 親賢遠佞 集賢殿 敬老尊賢 噬賢 賢德 賢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