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納柯克斯體

貝納柯克斯體又稱Q熱柯克斯體,是引起Q熱的病原體(queryfever,疑問熱,指最初不明病因的發熱)。

貝納柯克斯體又稱Q熱柯克斯體,是引起Q熱的病原體(queryfever,疑問熱,指最初不明病因的發熱)。其基因組分子量為1.04×109,含1.6×106bp,約為大腸埃希菌的1/3。近年來已分離其基因達13個之多,分別與編碼立克次體代謝酶有關(如PyrB、gitA、sdhCDAB基因),或與編碼表面抗原有關(chtpA、tpB、ComI基因),或與編碼毒力因子有關(Sod、Mucz、CbbE、Cbmip、dnaJ、qrsA基因)。此外,還發現貝納柯克斯體帶有4種不同的質粒,分別為36kbQpHI、39kbQpRS、33.5kbQpDV和51kbQPDG,其功能尚未闡明。

貝納柯克斯體存在著抗原相的變異現象,此因適應不同宿主而表現出兩相抗原性,其中主要是LPS變異。從人、動物或蜱體內新分離的立克次體為I相,含完整的抗原組份,具光滑Lps(LpsI),毒力強。若經人工傳代後成為含粗糙Lps(LpsII)的II相弱毒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