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拉·塔爾

貝拉·塔爾

貝拉·塔爾,1955年7月21日出生於匈牙利佩奇,匈牙利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 1977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家庭公寓》,從而正式開啟了他的導演生涯 。1982年,執導劇情片《積木人生》,該片獲得第35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特別提及獎 。1990年,與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莫利奈·森等12位導演聯合執導紀錄片《城市生活》 。1994年,執導劇情片《撒旦的探戈》 。 2000年,執導懸疑劇情片《鯨魚馬戲團》,該片獲得第5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柏林報》評審團獎 。2004年,與法提赫·阿金、彼得·格林納威等25位導演聯合執導短片集《歐洲二十五面體》 。2007年,執導懸疑犯罪片《來自倫敦的男人》,該片獲得第6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 。2011年,執導劇情片《都靈之馬》,該片獲得第6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

基本信息

演藝經歷

1977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家庭公寓》,從而正式開啟了他的導演生涯 。1982年,執導由喬治·切豪爾米、塔馬斯·約旦、亞諾什·代爾日聯合主演的電視電影《麥克白》;同年,執導由羅伯特·柯萊塔主演的劇情片《積木人生》 ,該片獲得第35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特別提及獎 。

1985年,執導由亞諾什·代爾日主演的劇情片《秋天年鑑》 。1990年,與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莫利奈·森等12位導演聯合執導紀錄片《城市生活》 。

1994年,執導根據拉斯洛·卡撒茲納霍凱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劇情片《撒旦的探戈》 ,該片由彼得·多鮑伊、艾麗卡·博克領銜主演 。1995年,執導劇情短片《曠野旅程》。

2000年,執導根據拉斯洛·卡撒茲納霍凱的小說《反抗的憂鬱》改編的懸疑劇情片《鯨魚馬戲團》 ,該片由拉爾斯·魯道夫、漢娜·許古拉、亞諾什·代爾日領銜主演 ,獲得第5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柏林報》評審團獎 。之後,這部影片被BBC (英國廣播公司)評選為“新世紀百佳電影”第56名 。

2004年,與法提赫·阿金、彼得·格林納威等25位導演聯合執導短片集《歐洲二十五面體》 。2007年,執導根據喬治·西默農同名小說改編的懸疑犯罪片《來自倫敦的男人》 ,由蒂爾達·斯文頓、艾麗卡·博克、米羅斯拉夫·克羅博特合作主演 ,該片獲得第6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 。

2011年,執導由雅諾斯·德茲斯、艾利卡·波克、米哈伊·科莫斯聯袂主演的劇情片《都靈之馬》 ,講述了弗里德里克·尼采與馬的故事 ,該片獲得第6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他憑藉該片獲得第24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導演獎提名 。之後,這部影片被《視與聽》 (英國電影雜誌)評選為“年度十佳影片” 、被《電影旬報》 (日本電影雜誌)評選為“海外十佳影片” 、被《村之聲》 (美國雜誌)評選為“年度十佳影片” 。

主要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1年《都靈之馬》電影
2007年《來自倫敦的男人》電影
2004年《歐洲二十五面體》短片
2000年《鯨魚馬戲團》電影
1995年《曠野旅程》短片
1994年《撒旦的探戈》電影
1990年《城市生活》紀錄片
1988年《詛咒》電影
1985年《秋天年鑑》電影
1982年《積木人生》電影
《麥克白》電視電影
1981年《局外人》電影
1978年《麥萊錫福利旅店》短片
1977年《家庭公寓》電影

編劇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1年《都靈之馬》電影
2007年《來自倫敦的男人》電影
2000年《鯨魚馬戲團》電影
1994年《撒旦的探戈》電影
1988年《詛咒》電影
1985年《秋天年鑑》電影
1982年《積木人生》電影
《麥克白》電視電影
1981年《局外人》電影
1977年《家庭公寓》電影

製片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5年《一旦成了雞》短片
2014年《迷失在波士尼亞》紀錄片
2012年《愛情最終剪:女士們先生們》電影
2007年《來自倫敦的男人》電影
2005年《性女貞德》電影
2000年《鯨魚馬戲團》電影

獲獎記錄

坎城國際電影節
  • ▪ 2007 第6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來自倫敦的男人 (提名)
  • ▪ 2005 第58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法國文化電台獎-年度海外電影人 詛咒 (獲獎)
柏林國際電影節
  • ▪ 2011 第6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評審團大獎 都靈之馬 (獲獎)
  • ▪ 2011 第6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競賽單元 都靈之馬 (獲獎)
  • ▪ 2011 第6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都靈之馬 (提名)
  • ▪ 2001 第5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柏林報》評審團獎 鯨魚馬戲團 (獲獎)
  • ▪ 1994 第4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卡里加里電影獎 撒旦的探戈 (獲獎)
歐洲電影獎
  • ▪ 2011 第24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導演獎 都靈之馬 (提名)
  • ▪ 1988 第1屆歐洲電影獎最佳青年電影獎 詛咒 (提名)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 1984 第37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厄內斯特·阿塔里亞獎 秋天年鑑 (獲獎)
  • ▪ 1982 第35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特別提及獎 積木人生 (獲獎)

人物評價

貝拉·塔爾是匈牙利繼60年代電影大師米克洛斯·楊索之後最具突破性傑出的電影導演,曾被稱為“20世紀最後一位電影大師”。貝拉·塔爾的電影可分為前後兩個截然不同的階段。在此之前的《家庭公寓》、《局外人》與《預製人生》延續了由Istvan Darday開創的“紀實虛構”電影,風格粗糙真實,以令人目眩頭暈的手提攝影著稱,包含大量的特寫鏡頭。影片取材現實生活,熱衷於抨擊官僚體制、社會弊端 。 (鳳凰網評)

著名電影大師貝拉·塔爾的電影藝術仿佛是浸透著憂傷的詩意世界構成了其寫實主義的純淨美學,貝拉·塔爾通常採用長鏡頭、黑白攝影的敘事手法,並注重敘事的重複性和時空的延展性,形成了自身獨具特色的敘事美學風格,在他的電影創作中就電影的題材和內容來看涉及到對人性的關懷,人類精神情感的表現,這都來源於他對社會、對美學、對哲學的深刻思考 。 (《新疆藝術學院學報》評)

貝拉·塔爾的文學三部曲從匈牙利社會底層人入手,用隱喻的修辭呈現匈牙利20世紀後半葉的社會現實,在形式上表現出靜止長鏡頭和運動長鏡頭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對"新浪潮"電影傳統既有回歸又有超離,彰顯出貝拉·塔爾獨特的電影史地位 。 (《北京電影學院學報》評)

被譽為"歐洲最後一位大師"的貝拉·塔爾,其影片對哲學與生命的思考,使其成為當代歐洲最具人文精神的作者導演。對貝拉·塔爾電影觀念的形成及其作品的美學風格、藝術探索的深層脈絡都做了清晰呈現 。 (《電影藝術》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