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爾吉聖三一大修道院

謝爾吉聖三一大修道院

謝爾吉聖三一大修道院,該修道院屬於世界遺產,於1993年批准該遺產。屬俄羅斯謝爾蓋耶夫市。

謝爾吉聖三一大修道院
該修道院屬於世界遺產
於1993年批准
該遺產原屬
1337年俄羅斯古典建築群的代表作
該遺產現狀
屬俄羅斯謝爾蓋耶夫市

謝爾吉聖三一大修道院

英文:Architectural Ensemble of the Trinity Sergius Lavrain Sergiev Posad
類別:文化遺產
入選時間:1993
這是一座極其典型的正宗的大修道院,是15世紀到18世紀期間發展起來的帶有軍事特徵的典例。拉夫拉教堂是謝爾吉聖三的主教堂,是聖母升天的主要場所,與克里姆林宮大教堂同名,內有鮑里斯·戈東諾夫的墓地。在大教堂眾多的財富中,比較著名的是謝爾吉的墳墓;著名畫家安德烈·魯比洛夫的壁畫《三聖圖》(後遷移)、吉奧尼西亞所畫的聖像、白石磚砌齋房大廳等。
所屬地區: 俄羅斯

簡要介紹

如果你有機會到莫斯科,除了市內的主要名勝古蹟外,一定要去位於莫斯科以北70公里的謝爾吉耶夫鎮看看。在這座古老而美麗的小城裡,俄羅斯人能觸摸到國家的歷史脈搏和精神起源,外國人則或許能揭開該民族精神世界的某些秘密。
我初識謝爾吉耶夫鎮是從木製套娃“瑪特廖什卡”開始的。數年前在閱讀介紹“瑪特廖什卡”的文章時了解到,這種幾乎被視為俄羅斯傳統工藝象徵的手工藝,最早由俄國古老的玩具製作中心——謝爾吉耶夫鎮的作坊掌握並開發,這座古鎮因謝爾吉聖三一修道院而聞名遐邇。
謝爾吉耶夫鎮是俄羅斯著名的“金環”旅遊線的首站,這條黃金旅遊線包括環莫斯科的七座古城,20世紀70年代設立。從莫斯科乘電氣火車只需一個多小時便可到達這座隸屬於莫斯科州的小城(1930年改稱扎戈爾斯克市,90年代初恢復舊稱)。經車站廣場兜售食品的小販指點,我們穿過一條幽靜的街巷,繞過一幢幢古樸的傳統木結構民居,眼前豁然開朗。原來,我們處於高地上,腳下是一條起伏的公路,對面高地上色彩明快、美麗如畫的建築群立刻奪去了我們的目光。其外圍極高大的白牆顯示這必是謝爾吉聖三一修道院無疑了。
謝爾吉聖三一修道院是俄羅斯最古老和最受敬仰的大修道院之一,是俄東正教的歷史中心,由“古羅斯最偉大的聖徒”聖謝爾吉·拉多涅日斯基創建於14世紀中葉。14世紀約30年代,出身於羅斯托夫大貴族的謝爾吉,為了實現幼年就嚮往的隱居修行生活,和已經做了修士的兄長斯傑凡一起,進入拉多涅日周圍的森林尋找幽居之地,拉多涅日當時是莫斯科公國封邑小公國的中心。在一條小河流經的丘崗上,兄弟倆建起了“小教堂”和修道小屋。不久,斯傑凡忍受不了獨居修道生活的清苦,扔下已經是謝爾吉修士的兄弟,去了莫斯科主顯修道院。不過僅一年後,尋找幽居之所的修士們開始聚集到這裡。

教堂教堂

聖謝爾吉·拉多涅日斯基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這個為追求內心深刻的自我完善而棲遁林泉的隱修士,卻不得不積極參與莫斯科大公們實施聯合統一的政治,從而使聖三一修道院建立不久便成為俄羅斯歷史上一些重大事件的見證者和參與者。1380年9月,聖謝爾吉為即將奔赴疆場的莫斯科公德米特里·頓斯科伊祝福,預言俄軍取勝,並派去兩個諳熟軍事的修士作為軍中謀士。在這場史稱庫里科沃會戰的戰役中,頓斯科伊統帥的俄軍與馬邁領導的蒙古韃靼軍在頓河畔的庫里科沃原野上進行了殘酷廝殺,結果以蒙軍大敗告終,從而為俄羅斯擺脫蒙古韃靼人的統治奠定了基礎。從此,聖謝爾吉的威望因其庇護神力而與日俱增,由他創建的修道院也很快聲名遠揚。
隨著修道院規模的擴大,從15世紀開始,來自社會各階層的錢物和土地不斷向修道院捐贈。據傳,修道院現存最古老的建築——聖三一大教堂,就是由德米特里·頓斯科伊之子、聖謝爾吉的教子尤里·茲韋尼哥羅茨基捐建的。教堂是為安放聖謝爾吉·拉多涅日斯基的聖體而於1422年建造的,它是俄羅斯首批紀念性建築之一。
這座不大的單圓頂半圓形殿堂用白石切削壘成,光潔的牆體中腰環繞著雕刻的三條裝飾帶,船底形牆頂和盾形裝飾逐漸過渡到塔狀盔形圓頂,具有15世紀初早期莫斯科建築的典型特徵,其簡潔莊嚴的雄姿與聖謝爾吉生活的時代、與其禁慾主義和純潔崇高的統一思想以及博愛再和諧不過了。1425~1427年,莫斯科畫派的著名大師安德烈·魯布廖夫和達尼爾·喬爾內為教堂內部繪製了水彩壁畫,可惜沒有保存下來。如今我們看到的壁畫為1635年重新繪製。不過,魯布廖夫創作的40幅聖像至今仍裝飾著聖像壁,其中聞名世界的《三位一體》成為古代俄羅斯文化的象徵之一,從1929年起珍藏在莫斯科特列季亞科夫美術館
教堂內的主要聖物,是葬於銀制模壓聖骨匣銀棺)內的聖謝爾吉·拉多涅日斯基的聖骨,這隻異常精美的銀棺,系遵伊凡四世(即伊凡雷帝)的詔諭由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兵器署於16世紀製作的。聖骨匣上方的銀制寶蓋是18世紀安娜·伊萬諾夫娜女皇(1730~1740年在位)贈獻的。數百年里,莫斯科大公和俄國沙皇們在這裡為皇子公主施洗禮,每逢重大國事家事實施前和完成後都要來此尋求祝福。1548年,在聖三一大教堂東南側接建了風格統一的尼康側堂。這座不大的無柱教堂建在聖謝爾吉的繼任者尼康長眠的地方。

教堂教堂

到15世紀末,俄羅斯諸公國的統一已經為其不僅於政治和經濟領域,而且在文化藝術方面的發展帶來了成果。莫斯科汲取並改進所有其他地區的先進經驗,成為石頭建築中新事物的倡導者和昭示者。1476年,位於俄羅斯西部邊陲的普斯科夫的建築師來到聖三一修道院修建了聖靈教堂。這種將教堂和鐘樓置於一個圓頂下的普斯科夫式建築,對莫斯科而言是全新的。建築外牆用纖細的壁柱分割,顯得勻稱秀雅,鐘樓透孔凸現出鐘的漂亮輪廓,其柔和抒情的面貌與聖三一大教堂莊嚴肅穆的風格形成鮮明的對比。聖靈教堂引人注目,除了因其獨特的秀姿外,還因為盛怒之下刺死兒子的伊凡雷帝就是跑到這裡祈求上帝寬恕他犯下的罪孽。
與聖靈教堂相隔不遠的位居修道院中央的五圓頂聖母升天大教堂,正是遵照伊凡四世的諭旨而建的(1559~1585),它是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同名教堂的翻版,不過規模大於後者,而且為磚結構。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幾乎所有的修道院都有獻給聖母的殿堂,因為聖母被視為羅斯的庇護者。這座教堂就是為紀念俄軍在喀山和阿斯特拉罕戰勝韃靼人而建的。教堂內的水彩壁畫繪製於1684年,與聖像壁富麗堂皇的鍍金雕刻相得益彰。
到16世紀中葉,當莫斯科周圍已形成要塞城市環時,謝爾吉聖三一修道院成為從東北部進入首都的前哨。於是,1540~1550年對修道院的木圍牆進行了改建,長1.5公里、高6米、厚3米、間有12座軍用塔的石頭城牆,將修道院變成一流的軍事要塞。半個世紀後,支持偽德米特里二世的波蘭—立陶宛軍隊用炮火圍攻修道院長達16個月,這座牢固的城堡經受住了嚴峻考驗。當時,莫斯科東北部城市均被攻占,首都也告急,謝爾吉聖三一修道院幾乎完全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然而,500個勇士和大兵壓境時躲進修道院的附近2000多居民,對近3萬敵軍進行了殊死抵抗,並經受了嚴寒、飢餓和瘟疫等比炮火還嚴酷的死亡威脅,直至援軍的到來。從此,謝爾吉聖三一修道院英勇的防線成為激勵俄羅斯人與侵略者進行鬥爭的楷模,修道院被視為俄羅斯國家統一和復興的象徵,而愛國主義和頑強的精神力量與修道院的名字一起融入後人的精神世界中。後來,俄羅斯所有的統治者在軍事行動前和結束遠征後都要到聖三一修道院朝覲,並有聖謝爾吉聖像護佑軍隊,絕非偶然。
儘管謝爾吉聖三一修道院在“混亂時期”(指俄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戰事不斷、紛亂迭起的時期)遭受災難和毀壞,但它很快就恢復了元氣,這主要靠來自貴族階層的慷慨奉贈。到17世紀上半葉,聖三一修道院幾乎在俄國所有的縣都有自己的世襲領地。同時,修道院還開展積極的貿易活動,在莫斯科、諾夫哥羅德、特維爾、下諾夫哥羅德等許多城市擁有自己的會館和商業網點,甚至有鹽井和鹽場、漁場和海狸場。當時流行這樣一個說法:莫斯科有三大權勢者——沙皇、大牧首和聖三一修道院的財務主管。此外,聖三一修道院的長老還參加國君遺囑的起草、沙皇加冕典禮、外交接見等重大國事活動。可以說,謝爾吉聖三一修道院的權位在17世紀已經如日中天,其領地和收入與皇室相差無幾,成為國家重要的宗教、軍事和經濟支柱。
17世紀上半葉,復興中的修道院進一步鞏固了防禦工事:城牆的長度和高度均擴大了一倍,重建的八角形角塔像座攻不可破的碉堡,共有六個戰鬥層面,地下層為軍火庫。而白石紅磚壘築的鴨塔造型生動活潑,尖頂立著一隻石雕鴨,為這座軍用建築增添了藝術魅力。不過,此後這座堅固的城牆再也沒派上用場。
如果說修道院的首批石結構建築以莊重簡潔為主要特徵,那么,於17世紀末落成的建築則在形式、色彩和裝飾方面賦予了修道院宏偉華麗的風貌。
位於修道院南側的齋堂建於1686~1692年,它就像一艘豪華的大船,緩緩地駛過了幾個世紀的航程。這座矗立在高大穩固的堆房上的漂亮建築,四周帶迴廊,東部是高聳的聖謝爾吉教堂——頗似輪船的駕駛艙。與古代教堂幾無裝飾的白牆不同,齋堂仿佛被裹上了漂亮的花毯,棋盤格狀的多彩牆體,與雕刻繁複、盤繞著葡萄藤裝飾的白石柱、門窗飾框,以及牆頂貝殼形裝飾十分協調。面積達510平方米的大廳是俄拱頂無支柱支撐的最大的廳,用於節宴、盛大的禮拜和接見。
與這座被稱為莫斯科巴洛克風格的建築同時建造的還有皇宮殿堂,它是專為經常光顧修道院的皇室人員而建的。這兩座南北遙相而立的建築雖然功能不同,但風格一致,為修道院素樸的建築群增添了華麗的色彩。如今,皇宮殿堂是莫斯科神學校和神學院所在地。
可能是同一批建築師,在聖母升天大教堂西南角的泉井旁,修建了“井上”小禮拜堂。它頗似一隻盛裝珍貴物品的精緻的小匣子,是莫斯科巴洛克層式教堂的微縮樣板:一層平面為四角正方形,上接尺寸逐層遞減的三個八角形建築,;首層棱邊裝飾著雕刻精美的彩色烏釉雙螺鏇柱,一二層窗框和二層八角棱邊採用同樣的裝飾柱。
17世紀末,聖三一修道院再度成為全俄關注的焦點。1682年,未來的彼得大帝和兄弟伊萬、姐姐索菲亞公主,從暴亂的火槍兵手中逃脫後躲進聖三一修道院。七年後,索菲亞公主發動兵變期間,這裡再次成為彼得的避難所。當暴亂被平息後,彼得從修道院返回莫斯科時已是俄羅斯大國的統治者了。
1693~1699年在修道院主大門上方修建了金碧輝煌的先知約翰“門上”教堂,這是俄國首批商業和實業家族——著名的斯特羅加諾夫家族出資興建的。它是俄羅斯新時代的象徵——標誌著俄國工商業階層進入國家政治生活。新型經濟關係的產生給謝爾吉聖三一修道院的地位帶來了巨大變化。
1744年,伊莉莎白·彼得羅夫娜女皇授封聖三一修道院為“大修道院”。大修道院自1721年起屬俄羅斯正教會主教公會管轄,此前只有基輔洞窟修道院(1598年起)為大修道院,後來又有聖彼得堡的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1797年起)被封為大修道院,它們構成俄東正教著名的三大寺院。而聖三一修道院此前已成為俄東正教的神學研究中心,1742年,莫斯科神學院在此建立。然而20年後,葉卡捷林娜二世的改革衝擊了修道院的利益,聖三一修道院的大部分土地和一萬多名農民被沒收充歸國有,每年只享有一定數額的撥款,並被限制修士和差役的數量。但修道院很快就適應了新的經濟條件,以經商、建造旅館、店鋪和酒館等彌補津貼的不足。儘管如此,謝爾吉聖三一修道院仍然是俄國最大、最有影響力的修道院,仍然受到皇廷的庇護。
俄羅斯修道院的雄姿麗影和盛名榮譽,經常與其高聳挺拔的鐘樓聯繫在一起。謝爾吉聖三一大修道院的鐘樓(建於1740~1770年)是俄境內最高(87米)的鐘樓,它既為修道院建築群畫上了完美的句號,又將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建築串聯起來。鐘樓共五個向上遞次縮小的通透的樓層,天藍色牆體的四面裝飾著眾多白柱和柱形欄桿,使其看上去輕盈纖秀,而王冠狀金頂又為它增添了高貴典雅的氣質,在天鵝絨般湛藍的天空下十分耀眼。鐘樓內原有50口鐘,1784年安上了帶自鳴鐘的塔鍾,現今使用的是1905年更換的。
謝爾吉聖三一大修道院的建築風格,在俄羅斯建築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就像莫斯科克里姆林宮成為其他城市建造內城的榜樣一樣,聖三一修道院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成為俄國修道院建築的範本。
在長達七個世紀的歷史中,謝爾吉聖三一修道院發展成真正的建築博物館和藝術博物館。特權和富有使修道院吸引來優秀的建築師、畫家、木刻藝人、珠寶匠等在此創作,而王公貴胄的敬獻捐贈使這裡成為珍貴的宗教藝術品的集萃地。這些代表古羅斯文化的繪畫和裝飾藝術品,反映了俄國宗教文化的巨大成就和鮮明個性。今天,謝爾吉聖三一修道院作為俄羅斯歷史文化的綜合載體,悉心保護著孕生於其間的俄羅斯靈魂。
 在修道院擴大發展的同時,其周圍逐漸出現了村鎮,形成了謝爾吉耶夫鎮。而朝覲的香客源源不斷的到來,促進了這裡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家庭手工作坊主要製作十字架、聖像、木製彩繪玩具和餐具等,發展成至今不衰的享有盛名的俄羅斯傳統手工藝。在修道院外的集市廣場上,人群熙攘,商販、旅遊者、僧侶和朝聖者匯成的人流絡繹不絕,遊客們操著不同的語言欣喜地挑選五彩繽紛的工藝品。儘管我已有了幾個套娃,但還是為自己選了一套——它畢竟是“原裝”的,或許還沾了這大修道院的些許神力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