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宏祖

(圖)謝宏祖謝宏祖

簡介:

 謝宏祖,1938年12月生,甘肅甘穀人,大學文化,2005年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九三學社社員包頭市副主委,內蒙古包頭稀土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煙臺正海磁性材料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謝宏祖是世界上最早研製成功52.2兆高奧新型釹鐵硼磁能積材料的科學家,著名的稀土永磁材料專家

工作經歷:

1962年畢業於蘭州大學物理系磁學專業,同年被分配到包頭鋼鐵公司稀土研究院(包頭稀土研究院)直至1997年退休,現工作於煙臺正海磁性材料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現任內蒙古自治區稀土領導小組專家組成員,包頭市九三學江市委副主委,中國稀土學會理事。

主要貢獻:

在包頭稀土研究院工作期間,曾任課題項目負責人,主持了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其先後承擔了“六五”後期、“七五”、“八五”的國家科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和中澳科技合作項目,曾被評為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一次,國家三等發明獎一次,國家“七五”攻關優秀個人獎,並被評為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在稀土永磁的研究中,他解決了困惑學術界長達10年之久的SmCo5相的共析分解問題,發現了SmCo5磁體在750℃矯頑力下降的原因,克服了矯頑力下降,對150℃~450℃的相交提出了新機制,使生產工藝穩定,有力的促進了第一代稀土永磁的發展。在工藝研究方面以控制氧含量力核心,用四個工藝參數使複雜的工藝過程和磁體性能之間有了量的關係。構成了“稀土永磁工藝學”的基本框架,促進了工藝研究和稀土永磁的工業發展。1990年他領導的小組創造了52.2兆高奧最高磁能積的世界紀錄。1994年,丁肇中博士為美國宇航局尋求高性能磁體,選中了他的稀土永磁材料。

主要論著:

用SPD法測量RE(FeTm)B系磁體的HA,《稀土》2006年 第6期
強脈衝磁場在NdFeB生產中的套用,《稀土》2006年 第2期

真情沃“稀土”,一片“永磁”心

——記包頭稀土研究院著名稀土永磁材料專家謝宏祖教授
2005年9月8日,《科學中國人》2005年第9期 作者:本刊記者 張雪瑩
科學,如磁鐵般釋放出一種穩定的、無需質疑的強大能量,吸引著他的目光,牽引著他的靈魂,指引他走進磁學世界……

謝宏祖,著名的稀土永磁材料專家。其先後承擔了“六五”後期、“七五”、“八五”的國家科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和中澳科技合作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及國家發明三等獎、國家“七五”重大科技項目攻關獎及優秀個人,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當選為八屆、九屆全國人大代表。他歷任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內蒙古自治區稀土領導小組專家組成員,內蒙古九三學社區委常委。現任煙臺正海磁性材料有限公司總工,從事新產品的開發、研究。

三百六十五里路,風雨兼程,謝宏祖為我國稀土永磁材料的發展默默奉獻幾十年,他的研究涉及套用基礎研究、工藝理論研究、高性能磁體製造、工藝設備設計及工業規模生產線的建設等。

R-Fe-B系磁體的合金粉極易氧化生成稀土氧化物,而生產過程中氧的來源很多,對其幾乎防不勝防,致使R-Fe-B系磁體的生產很不穩定,產品性能低下。早在研製第一代稀土永磁體時,謝宏祖就注意到了工藝過程中控制氧含量對生產高性能磁體的重要性,並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改造工藝設備、總結工藝規律,最終掌握了從氫粉碎開始到燒結結束為止的全部生產過程無氧化的技術,解決了世界同行未解決的問題。無疑,那是以住友為代表的乾法技術和日立的濕法技術之外的又一生產高性能R-Fe-B系永磁體的重要技術——“正海無氧工藝技術”(ZHOFP)。長期以來,人們只看到氧在磁體製造工藝中的有害作用,把它當作最大的有害元素來消除。但是,當採用ZHOFP技術,將氧降至400ppm以下時,適當增加微量的氧,不但對磁性能影響不大,還能明顯改善磁體其他性能,如改進方形度,提高抗蝕性等。

2002年無氧工藝技術的產業化示範——年產500噸高性能NdFeB磁體的全自動無氧工藝生產線,在煙臺正海磁性材料有限公司建成。無氧工藝是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智慧財產權的新東西,國外並無先例。事實上,幾乎所有的引進設備都按照“無氧化”工藝要求進行了重大改造,成為獨具中國智慧財產權特色的、全世界第一條全自動無氧工藝生產線。同時謝宏祖研究出新的生產工藝方法,並成功生產出了N53、50M、48H等國際先進的NdFeB磁體,製造出了一系列創世界記錄的新磁體。正海無氧工藝技術及其產品(含微量氧的NdFeB磁體)已獲國家發明專利權。

1973年,謝宏祖和同事們對剛剛在世界上問世的第一代稀土永磁體進行研究,成功地研製出最大磁能積為20MGOe的(PrSm)Co5永磁體,接近了當時的國際水平(23MGOe)。1984年研製出最大磁能積為42MGOe的NdFeB磁體,居國內領先;1990年他們又研製出52.2MGOe的NdFeB磁體,在出色完成“七五”攻關任務的同時,實現了世界領先。

在工藝實踐的同時,謝宏祖也非常重視理論研究。上世紀80年代,他依據反磁化過程中反向疇的產生與消失的物理概念對實測數據進行分析,擴充了取向度A的物理內容並給凸出度α以退磁過程中反向疇發生成長的物理圖像後,在磁體的剩磁Br和主相的4πMs之間,實測磁能積(BH)max與理論磁能積1/4Br2之間建立了定量關係,通過對相關四個工藝參數的分析計算,設計出最終產品性能,使生產有了預見性,不僅加快了新產品開發效率,還穩定了生產工藝,提高了產品質量。

謝宏祖的工作是多方面的,在磁性測量方面:完善了強脈衝磁場下的NdFeB磁體磁滯回線的測量方法,解決了目前當jHc>23KOe時磁體磁性能不能測量的問題,促進了NdFeB磁體的工業生產。該裝置同時可測量理論矯頑力HA和飽和磁化強度4πMs,成為新品開發的重要手段,使開發新品種有了依據。

求真務實,嚴謹治學,謝宏祖一切以工作為重,從不計較個人得失。著書立作,他常將第一作者的位置讓給他人;對外交流,他積極主動維護國家利益。由於涉及技術機密,他公開發表的論文只有20多篇,但均在國內外引起巨大反響,被錄入國外金屬文摘、化學文摘等重要刊物中。栽樹育人,不知倦怠,他在將科研成果工業化的過程中,在負責完成國家重大科研攻關項目的同時還培養出了一大批技術骨幹,為我國的稀土永磁材料事業傾注著全部心血。

參考資料:

http://www.xieshi.org/forum_view.asp?forum_id=12&view_id=1642
http://www.scichi.com/new/Article/1045.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