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終極典藏

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終極典藏

《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是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克里斯蒂安·貝爾主演的系列電影,包括三部作品:《蝙蝠俠:開戰時刻》(2005年6月15日公映,全球票房3.52億美元)、《蝙蝠俠:黑暗騎士》(2008年7月18日公映,全球票房10.02億美元)、《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2012年7月20日公映,全球票房10.82億美元)。《

基本信息

《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終極典藏》《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終極典藏》
“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是著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三部蝙蝠俠電影,即《蝙蝠俠:俠影之謎》(《蝙蝠俠:開戰時刻》)、《蝙蝠俠:黑暗騎士》、《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終極典藏》是由美國DC漫畫出版公司、美國華納兄弟影業聯合策劃製作、指文圖書翻譯引進終極電影解密報告。《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終極典藏》由三部曲影片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Nolan)作序,老戲骨麥可•凱恩(MichaelCaine)書寫引言,知名電影書作者朱迪•鄧肯•傑西與賈妮•普羅伊采寫,知名譯者奧德賽公會小龍、夜潮音翻譯。

內容概述

  《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終極典藏》是由美國DC漫畫出版公司、美國華納兄弟影業聯合策劃製作、指文圖書翻譯引進的終極電影解密報告,是全球第一本深度揭露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影片“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創作攝製秘辛的終極電影典藏。全書收錄《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拍攝過程中的大量珍貴第一手幕後資料,包括配有180張電影設定圖、200張幕後劇照。書中對話全部來自作者對主創團隊的獨家深度訪談,內容涵蓋影片劇本編寫、藝術指導、演員設定、服裝化妝、特技特效、剪輯配樂、市場行銷的全過程,獨家精彩重現劇本編寫思路,角色元素設定——尤其是各大反派,其中包括丹佛影院冷血槍手的偶像——“小丑”,以及道具製作始末——尤其是體現高度真實感和科技感的蝙蝠車、蝙蝠輪及蝙蝠戰機。
本書由三部曲影片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作序,老戲骨麥可•凱恩書寫引言,知名電影書作者朱迪•鄧肯•傑西與賈妮•普羅伊采寫,知名譯者奧德賽公會小龍、夜潮音翻譯。厚重精美,採用大度16開,19印張,30萬字304頁,全彩印刷。

作者簡介

朱迪•鄧肯•傑西:著有多本解密超級大片的著作,包括《星戰前傳1:魅影危機製作幕後》、《星戰前傳2:複製人的進攻製作幕後》、《終結者2製作幕後》、《侏羅紀公園製作幕後》。最終讓她在業界樹立統治地位的是《阿凡達製作幕後》一書。

賈妮•普羅伊:她著有數本影視著作,包括《急診室的故事幕後》、《伊萬•麥克格雷格傳》。自1985年起,她就是《Cinefex》雜誌的編輯,涉及領域包括電影視覺特效、特技。

小龍&夜潮音:國內最大奇幻組織奧德賽公會成員,譯有多部奇幻作品。工作上天衣無縫的他們,在生活中也是一對夫妻。在業內有“翻譯界的楊過與小龍女”稱號。

出版信息

書名:《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終極典藏》
作者:【美】朱迪•鄧肯•傑西賈妮•普羅伊著/小龍、夜潮音譯
ISBN:9771007077128(ISSN:1007-077X)
類別:影視文學
頁數:304頁

策劃總監:何單
美術總監:黃丹
文字編輯:王菁

定價:¥49.80
出版社:指文圖書•新潮電子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年9月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目錄

前言:克里斯多福•諾蘭
介紹:麥可•凱恩
序章:“蝙蝠俠”的源起
Ⅰ前期製作
第一章劇本
第二章藝術指導
第三章演員
第四章服裝與化妝
Ⅱ製作
第五章拍攝過程|俠影之謎
第六章拍攝過程|黑暗騎士
第七章拍攝過程|黑暗騎士崛起
第八章特效與特技
Ⅲ後期製作
第九章剪輯,配樂與音效
第十章視覺特效
第十一章行銷
終章:傳奇終結
後記:如同地心引力的魅力

書摘

■《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終極典藏》序言

文/克里斯多福•諾蘭
感謝這本書——《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終極指南》,它讓我重溫了很多回憶。阿爾弗雷德、戈登、盧修斯、布魯斯•韋恩……對我來說,這些名字有過非常重要的意義。就在三周之前,我向這些人物、向他們的世界做了最終的道別。今天是我兒子9歲的生日。他出生的那一天,電影中的蝙蝠車正在我家的車庫裡組裝成型。時過境遷。曾幾何時,幾場槍戰或者一架直升機就能讓人耳目一新,而如今,人們早已對大量的民眾演員、大樓爆破甚至數千英尺的高空墜落都見怪不怪了。
人們常常問我們是否早就打算要拍三部曲。這就像在問一個人是否早就打算長大成人、娶妻生子。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我和大衛最初詮釋布魯斯的故事時,曾經不經意地提到過下一部作品,但我們選擇了迴避,不想太過深究未來的事。我想要的不是了解一切,而是和布魯斯一起經歷。我告訴過大衛和喬納森,要他們把自己所知的一切放進我們製作的每一部電影裡。所有演員和劇組人員都要將全部精力投入第一部電影。絕無保留。不會留待下一次。他們建造出了一座真正的城市。然後克里斯蒂安、麥可、加里、摩根、連姆和希里安……開始在這座城市裡生活。克里斯蒂安花了很大力氣去研究布魯斯•韋恩的生活方式,再用極度引人入勝的方式表現出來。他帶我們走入了那個流行偶像的頭腦里,讓我們在毫無察覺之下沉醉於布魯斯•韋恩充滿奇思妙想的生活之中。
我從沒想過要製作第二部——有多少續作算得上優秀?何必擔這種風險呢?但等我知道布魯斯會去哪裡,所遇到的又是怎樣的反派以後,第二部就成了勢在必行的事。我們召回了原班人馬,重返哥譚市。三年來,它改變了不少。它更龐大,更真實,也更現代化了。還有一股新的混沌力量正在蠢蠢欲動。史上最恐怖的小丑,在希斯•萊傑的扮演下化作了恐怖的現實。我們過去確實毫無保留,但有些事我們在初次合作的時候確實還無法辦到——頸部可以靈活轉動的蝙蝠戰衣,以IMAX技術表現出來。還有些事曾經讓我們畏首畏尾,比如毀掉蝙蝠車,或者用燒掉贓款代表與傳統動機的背道而馳。我們把續作的票房保證當成了許可證,將所有謹慎拋諸腦後,向著哥譚市最黑暗的角落進發。
我也從沒想過要製作第三部——有多少系列作品的第三部算得上優秀呢?但我一直在好奇,布魯斯旅途的終點會是什麼樣子,所以等我和大衛找到終點的所在以後,我就必須親眼看到才行了。我們必須重新審視最初在我家的車庫裡根本不敢提及的那個話題。我們要製作三部曲。我找回了所有人,踏上了又一次哥譚市之旅。四年過去了,它還在那兒。它甚至好像乾淨了些,也明亮了些。韋恩宅邸經過了重建。熟悉的面孔回來了——蒼老了些,也睿智了些……但並非一切都是表面那樣。
哥譚市的根基正在腐朽。一股全新的邪惡勢力正嶄露頭角。布魯斯本以為人們已經不再需要蝙蝠俠,就像我曾經認為的那樣,可他錯了,我也一樣。蝙蝠俠必須歸來。我想,他永遠不會讓我們失望。
麥可、摩根、加里、希里安、連姆、希斯,還有克里斯蒂安•貝爾。對我來說,這些名字有過非常重要的意義。身在哥譚市,追尋流行文化中最知名也最長壽的形象的那段時光,是一位電影人所能期待的最具挑戰、也最有收穫的經歷。我會想念蝙蝠俠的。如果他也能想念我,那就更好了,不過他向來不是那種多愁善感的人。
——克里斯多福•諾蘭

■《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終極典藏》前言

介紹/麥可•凱恩爵士
某個周日的早晨,電話鈴響了。是克里斯多福•諾蘭打來的。我說:“我是你的忠實冬粉。”我看過他的兩部電影,《記憶碎片》和《失眠症》——都是非常出色的小成本驚悚片。我當時非常激動,因為那些正是我最喜歡的影片類型。他到我家來,給了我一份劇本讓我看(雖然等我讀完以後他就帶走了——克里斯是以對作品保密而聞名的)。劇本並不是我以為的小成本驚悚片,而是《蝙蝠俠:俠影之謎》。他要我扮演管家阿爾弗雷德。於是我便展開了這場冒險之旅,參與了這部歷史上最賣座的系列電影之一的製作。
參與製作電影意味著你會認識很多才華出眾的人。“黑暗騎士三部曲”的製作班底非常龐大,所有人都極具專業精神。
在與克里斯多福•諾蘭合作了5部電影的現在,我敢斷言,他是那種多才多藝的導演,足以與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大衛•里恩以及約翰•休斯頓相媲美。許多年前,我曾問過三位導演一個問題:“何謂導演的藝術?”大衛•里恩答道:“優秀的剪輯”,克里斯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他在拍攝過程中總是不斷修正細節。約翰•休斯頓回答的是:“選角。”諾蘭在選角方面堪稱完美:只要看看三部蝙蝠俠電影的演員名單,你就明白了。第三位導演,約瑟夫•曼凱維奇說:“是劇本。劇本。以及劇本。”克里斯正是“黑暗騎士三部曲”這幾份精彩劇本的創作者之一。我想,對於這樣才華出眾的偉大導演,你有理由期待這個偉大的系列將會取得巨大的成功。
克里斯也是少數能夠將動作與劇情收放自如的導演。這樣的導演是極為罕見的。如果你想知道諾蘭有多么多才多藝,就看看《蝙蝠俠:黑暗騎士》那段不可思議的開場動作戲,再看看希斯•萊傑在開場和結尾時的對白吧——他可是憑藉“小丑”這個角色贏得了奧斯卡獎哪。
克里斯與他的妻子艾瑪•托馬斯也有相當密切的合作,後者在他的所有電影中都擔任製片人或者合作製片人的角色(此外她還為他誕下了四個子女)。在電影製作中,他們除了帶來富有專業精神的氛圍之外,還讓人非常輕鬆,這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在壓力下我可沒法工作。他們與演員的突擊式互動總是悄然進行,但卻廣為人知:克里斯對大型動作場面的處理能力可說是非同凡響,但他在安排劇情方面也同樣傑出。
這幾部電影中最棒的一點就是,在大部分動作電影都會廣泛運用神奇的電腦與數位技術的這個時代,黑暗騎士三部曲中的特技卻是由特技演員來完成的。正因因此,比起大多數大製作電影來說,黑暗騎士三部曲擁有獨特的魅力。所有動作都是真實的,與電腦科技無關——當然了,也有例外,比如那600萬隻蝙蝠。那些都是電腦合成的。克里斯對真實效果的偏愛,也使得這幾部電影擁有遠超其他大片的真實感。
影片的攝像人員(包括我傑出的友人華利•費斯特)、特技人員以及特效人員在各自的領域都是最傑出的人才。再加上布景設計、配樂與剪輯、以及出色的作曲家漢斯•季默和詹姆斯•牛頓•霍華德——是克里斯多福和艾瑪把這些了不起的人物聚到了一起。
如你所見,我在這幾部電影的拍攝過程中非常愉快,其他有幸參與的人們也都有相同的感受。
如今,在街上認出我的人成了看過《黑暗騎士三部曲》的年輕人。從前的我習慣了年輕女孩的合影要求:她們想拿給媽媽看。不過現在,就因為蝙蝠俠,媽媽們也開始向我要求合影,好拿回家給她們的孩子看。我總算得到了一點尊敬:起先人們叫我“阿爾菲”——現在,他們都叫我“阿爾弗雷德”。(註:阿爾菲是阿爾弗雷德的暱稱。麥可•凱恩曾經主演1967年的影片《阿爾菲》,並以此獲得金球獎和奧斯卡提名。)
《黑暗騎士》最終達成了全球票房歷史第三的成績,我也享受了人生中最美妙的一段旅途——對於周日早上的一個電話來說,這還真不壞。
希望各位喜歡我們在系列的最後一部,《黑暗騎士崛起》中的表現。
   ——麥可•凱恩爵士

■《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終極典藏》節選

第四章服裝與化妝

P115

為了尋找小丑戲裝的靈感,海明開始收集薇薇安•韋斯特伍德設計的形象——後者是以明亮色彩與幾何印花而著稱的英國服裝設計師——同時還有約翰尼•羅頓、伊基•波普與皮特•多赫提的照片。克里斯多福•諾蘭還讓海明和設計團隊參考弗朗西斯•培根的畫作《臨摹維拉茲奎茲所繪之教皇英諾森十世畫像》,在他看來,這幅畫作與小丑暴躁不安的本質有所關聯。“這讓我堅定了他適合穿紫色衣服的決心。”海明說。
諾蘭與海明決定為小丑設計一套個性鮮明的戲裝——紫色外衣和翠綠色的背心——再加上影片中的不同場合所用的偽裝或者面具。為了適應漫長又有許多動作戲的拍攝過程,服裝團隊製作了20套小丑的外衣與背心,還有許多件襯衫,後者的原型來自于海明淘到的一件古董襯衫。
對於小丑的領帶,希斯•萊傑建議選用一條薄薄的60年代款。海明決定選用特恩布爾&阿瑟,這是為詹姆斯•邦德提供襯衫和領帶的品牌。“我要他們拿出從前的領帶布料圖樣給我看,”海明說,“他們居然真的給我們弄來了布料,讓我們可以定製他的領帶。我想,這應該是特恩布爾&阿瑟做過的最古怪的一條領帶。”
設計師們也為小丑(最早出現在上世紀40年代的漫畫中)的彩色頭髮與化妝尋找了合理解釋。“我們得出了一個結論,”海明說,“就是他臉上的傷疤似乎是在某個時候被人襲擊所留下的。之後,隨著他愈發瘋狂,他就開始描畫這些傷痕,最後變成了覆蓋整張面孔的化妝。我們還認為,他的綠色頭髮應該是某次非常失敗的漂染導致的後果。”
特效化妝主管康納•奧沙利文的任務是在小丑的臉上製作出逼真的傷痕,讓他看起來就好像永遠在笑著似的。
作為一名擁有15年特效化妝經驗的老手,他知道皮膚和傷口的不同都會導致不一樣的傷疤。“皮膚上有著細小的絨毛,”他說,“就像布料表面一樣。如果你用某種方法割開皮膚,就能形成最小程度的傷痕。如果用另一種方法割開,傷口可能會很難治癒,而且會非常顯眼,小丑的情況就是這樣。”

P116

希斯•萊傑扮演的小丑在劇中偽裝成警察希斯•萊傑扮演的小丑在劇中偽裝成警察

本頁照片:在《黑暗騎士》中警察局長勒伯的葬禮上,希斯•萊傑扮演的小丑化裝成警官的樣子,他的臉上就是傷疤的特效化妝——只是沒有平時作為小丑形象時的那套妝容。小丑永遠微笑的臉是由人類皮膚的細毛受損和自然痊癒所造成的。

P117

根據以這些為基礎的設計——以及琳迪•海明繪製的小丑概念圖——奧沙利文構思了三個不同的妝容,然後拿給克里斯多福•諾蘭看,後者肯定了他的思路。之後,奧沙利文又構思出了融合這三個版本的新造型,開始製作小丑的特效化妝模型,以便在拍攝時使用。
一般來說,這樣的特效化妝會影響演員的面部表情。對於小丑的化妝,奧沙利文套用了他在2003年的《最後的武士》中偶然發明的特殊化妝轉移技術。等到三年後《黑暗騎士》開始製作時,奧沙利文已經對技術進行了改進,包括使用矽膠來製作模具。這樣的模具做出的特殊化妝異常柔軟和逼真,而且還在模具中時就可以直接貼合在皮膚上。“這樣就隨時都能拿來用了,”奧沙利文說,“所有的切口和癒合痕跡——所有一切——在取下模具的那一刻就全部完成了。這種模具的製作比其他那些都要困難,但使用的時候只需要25分鐘——結果卻比之前好上百倍。成品的皮膚肌理非常逼真,也非常精緻。”
為設計小丑的妝容,並且確保它能為特效傷疤錦上添花,克里斯多福•諾蘭找到了化妝師約翰•卡格利翁,他們曾經合作過電影《失眠症》。“自從《至尊神探》(DickTracy)開始,我就是阿爾•帕西諾的化妝師,”卡格利翁說,“我在《失眠症》中為阿爾做過幾道假傷疤什麼的——就是在那時,我認識了克里斯和艾瑪。我想這就是克里斯會想到找我做《黑暗騎士》的妝容設計的原因。”
接到諾蘭的電話之後,卡格利翁繪製了八幅小丑妝容的概念圖,並在紐約的工作室里蓋在希斯•萊傑的照片上,當做輪廓紙使用。之後卡格利翁飛往倫敦,與諾蘭與萊傑見了面,並且做了些初步的化妝測試。“我第一次去倫敦的時候,”他回憶道,“克里斯•諾蘭特意提到了一點,那就是他希望化妝更自然些。他不想要那種乾淨簡樸的妝容。他希望這副化妝看起來很不完整,還塗花了不少地方。部分原因跟小丑的心理狀態有關——他是個內心正在分崩離析的傢伙。但這樣骯髒的外表還是因為他以這副妝容過了很多個日夜。他的行頭在電影裡從未改變,於是你應該能想到,他肯定臭不可聞,而且幾近崩潰。這就是我們的概念——讓他看上去像從未卸過妝一樣。”
除了《臨摹維拉茲奎茲所繪之教皇英諾森十世肖像》之外,培根其他的畫作——收錄在諾蘭帶來的一本書里——也為小丑妝容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靈感。“那本書對我們來說簡直就像聖經,”卡格利翁回憶道,“看到那些畫的時候,我們都不禁說了聲‘啊哈’。那些畫成了我們構思的出發點。”
理清概念之後,卡格利翁開始嘗試在萊傑的臉上化妝。他將自己記憶中的舊劇院式化妝技巧加以套用,塑造出了一副看起來磨損不堪的妝容。“我讓希斯皺起臉來——抬起眉毛,露出魚尾紋——然後我就趁這個時候快速塗下油彩,”卡格利翁說,“然後,當他的五官回到正常位置,就會留下許多駭人的裂痕,從而增添不少質感。等到正式開拍的時候,每天早上,希斯都會擺出我們研究的一系列面部表情——就像成套的舞蹈動作似的——我則在這些表情上塗上一層層白色與灰色油彩。那些可觀的裂痕和富有表現力的細節就由此誕生。”

“小丑”妝容塑造過程“小丑”妝容塑造過程

本頁照片:特效化妝主管康納•奧沙利文在芝加哥為萊傑的特效傷疤做調整。

P118

為了確保這套化妝能夠在灼熱的燈光下維持一整天的拍攝,卡格利翁選擇了需要用酒精來“激活”的乾油彩。“只要往上面噴些酒精,”他解釋說,“然後酒精會很快揮發,化妝就能維持一整天。”在化完一層灰白色底妝之後,卡格利翁用歌劇魅影的黑色水凝彩妝塗在萊傑的眼部周圍,然後塗污。“等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以後,我會噴些依雲礦泉水在上面,然後希斯會搖搖頭,移動臉部,在眼睛周圍製造出顏料滴落的痕跡。”
化妝過程的最後一步是在萊傑的嘴上塗上紅色唇膏——這幾乎就像希斯在每天拍攝前必須完成的儀式。“我負責整個化妝過程,”卡格利翁說,“最後希斯會親自塗上紅色唇膏。他覺得這是進入角色的必要步驟。小丑就會給自己化妝,所以希斯也想給自己化妝——雖然他無法完成底妝和我做的其他那些事。於是我們每次都以希斯給自己的嘴塗上紅色唇膏作為收尾。”
在片場時,康納•奧沙利文和他的助手羅伯特•特倫頓會首先為希斯貼上假傷疤,然後卡格利翁化上小丑妝,整個過程大約耗時15到20分鐘。但卡格利翁和萊傑每天所做的化妝並非完全相同,他們會考慮到某一天要拍攝的場面,以及小丑的妝容會受到怎樣的影響。“比如在銀行搶劫的那段劇情里,”卡格利翁解釋道,“他要戴著悶熱的面罩撐過整個劇情,然後,等他脫下面罩的時候,妝容必須顯得髒污不堪,就像是被汗水衝掉了其中一些似的。但接下來,在他準備拍攝小丑和黑幫頭頭們會面的場景時,希斯提議說小丑應該會為此打扮一番。我記得他說:‘約翰!這個場景是他跟所有黑幫老大見面,他應該會想給他們留下好印象——所以我們這次把化妝弄得好看點吧!’希斯每天都會根據拍攝的場景提出建議。我總是讓他坐在化妝椅里,而他特別投入角色,每天都會拿出與拍攝內容相關的看法。”

《黑暗騎士》角色設定圖——小丑 《黑暗騎士》角色設定圖——小丑

本頁上圖:為了在對小丑的定義方面找到共同語言,諾蘭參考了弗朗西斯•培根的《臨摹維拉茲奎茲所繪之教皇英諾森十世肖像》。(他的使用得到了授權許可。授權通過柯芬美術信託公司購得:得梅因藝術中心,內森•埃默里•柯芬作品集,1980年1月。)
本頁下圖:在構思小丑的造型時,琳迪•海明希望避免復古式的裝束,而希望將他刻畫成一個“年輕而且相當時髦的人”,以保持克里斯多福•諾蘭在電影中堅持的寫實風格。

P119

當希斯•萊傑穿上全套戲服,帶著完整的妝容出現在片場的時候,就像出現了奇蹟一般。“第一次看到希斯化妝完成,染成綠色頭髮的時候,我的下巴都快掉下來了,簡直沒法不去看他。”查克•羅文回憶道,“然後當我聽到希斯開口說話,聽到他給角色搭配的聲線時——我簡直驚呆了。這和我想像的不同,比我想像的要好太多了。他徹底讓自己成為了小丑,包括每個動作細節和說話時音調的轉變。他沉浸在角色里,以至於我都認不出他是誰了。”
在給艾倫•艾克哈特設計戲服的時候,設計師們必須首先表現出那個前途光明而又彬彬有禮的哈維•登特,接下來再決定他毀容後成為的“雙面人”的樣子。“我們讓艾倫作為哈維的形象盡善盡美,”琳迪•海明說,“他穿著傑尼亞的定製套裝。克里斯希望以此為基礎,找到讓他不用更換戲服就能成為雙面人的方法。”
海明從哈維•登特在那場悲慘的爆炸中燒毀的左臉入手。“他的半邊臉孔應該會因為灼燒而又紅又黑,”海明說,“我們決定讓他穿一套有紅色內襯的灰色套裝。我們的想法是,等他的衣服燒焦以後,襯裡和表面會混合起來,變成塑膠狀的可怕模樣。因為他躺在汽油中的姿勢,他的半邊身體應該都會又紅又黑,而另外一半仍然保持著哈維•登特的樣子。”
儘管包含所有細節的雙面人造型直到後期製作中才會完全敲定——等到視覺特效團隊對外觀進行設計,並將其數位化——但蝙蝠衣的製作者朱利安•莫瑞仍然做出了初步的模型,或者說等比例的樣品。成品基於他與諾蘭之間的討論,以及他從DC漫畫中收集的與雙面人相關的資料。“克里斯提到了這個角色的不同外表,”莫瑞說,“我們研究了雙面人最初的漫畫形象,將最關鍵的那些元素單獨分離出來——暴露在外的牙齒,碩大的眼球,齜牙咧嘴的動作以及瘋狂的神情。我們必須在‘徹底嚇跑觀眾’和‘恐怖片的那種嚇人’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在現實世界中,那種程度的燒傷所帶來的實際後果恐怕是普通觀眾所不敢直視的。”

影響 

  伴隨著《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的驚艷面市的,就是這本偉大的電影指南。它覆蓋了三部電影的所有細節以及全部製作過程。你將閱讀到劇本、產品設計、演員、視效及特效運用、音樂、市場行銷。本書還有大量有關設定、演員、道具、裝備、藝術設計、漫畫的精美圖片。
——《紐約時報》

★全球第一本深度揭露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影片“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創作攝製秘辛的終極電影典藏。
★獨家精彩重現劇本編寫思路,角色元素設定——尤其是各大反派,其中包括丹佛影院冷血槍手的偶像——“小丑”,以及道具製作始末——尤其是體現高度真實感和科技感的蝙蝠車、蝙蝠輪及蝙蝠戰機。
★含有大量珍貴的第一手幕後資料,30萬字全部來自對主創團隊的獨家深度訪談,並配有180張電影設定圖、200張幕後劇照。
★厚重精美,採用大度16開,19印張,304頁,全彩印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