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蒼朮

薰蒼朮

薰蒼朮(音zhú)是端午節漢族傳統習俗活動之一,在民間用蒼朮消毒空氣,即將天然的蒼朮捆綁在一起,燃燒後產生的薄煙,不僅會散發出清香,還可以驅趕蚊蟲,令人神清氣爽。薰蒼朮蒼朮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不分蒼朮和白朮,統稱為術。《本草綱目》記載:辟一切惡氣,用赤朮同豬蹄甲燒煙,陶隱居亦言術能除惡氣,弭災診,故今病疫及歲旦,人家往往燒蒼朮以辟邪氣。蒼朮、艾葉煙燻消毒(6立方米實驗室各用4兩,煙燻2小時)對結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枯草及綠膿桿菌有顯著的滅菌效果,與福馬林相似;而優於紫外線及乳酸的消毒。

名詞解釋

根據《本草崇源》的記載:《本經》未分蒼、白朮,而仲景《傷寒》方中皆用白朮。《金匱》方中由用赤朮,至陶弘景《別錄》則分為二, 須知赤、白之分,始於仲景,非弘景所分之也。蘇頌曰:“術今處處有之,以茅山、嵩山者為佳。春生苗,青色無椏。莖作蒿桿狀,青赤色,長三二尺以來。夏開花,紫碧色,亦似刺薊花,或有黃白色者。入伏後結子,至秋而苗枯。根似姜而旁有細根,皮黑,心黃白色,中有膏液紫色”。 寇宗爽曰:“蒼朮長如大拇指,肥實,皮色褐,其氣味辛烈,須米泔浸洗去皮用”。《本草綱目》載:“蒼朮,,山薊也,處處山中有之。苗高二三尺,其葉抱莖而生,梢間葉似棠梨葉,其腳下有三五叉,皆有鋸齒小刺。根如老薑之狀,蒼黑色,肉白有油膏”。

歷史由來

蒼朮蒼朮

薰蒼朮蒼朮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不分蒼朮和白朮,統稱為術。

薰蒼朮是漢族民間用蒼朮消毒空氣。即將天然的蒼朮捆綁在一起,燃燒後產生的薄煙,不僅會散發出清香,還可以驅趕蚊蟲,令人神清氣爽。

《本草綱目》記載:辟一切惡氣,用赤朮同豬蹄甲燒煙,陶隱居亦言術能除惡氣,弭災診,故今病疫及歲旦,人家往往燒蒼朮以辟邪氣。

《本草正義》記述更為詳細:蒼朮,氣味雄厚,較白朮愈猛,能徹上徹下,燥濕而宣化痰飲,芳香辟穢,勝四時不正之氣;故時疫之病多用之。最能驅除穢濁惡氣,陰霆之域,久曠之屋,宜焚此物而後居人,亦此意也。

相關研究

蒼朮蒼朮

薰蒼朮現代研究表明,蒼朮化學成分含揮髮油,油中主含蒼朮素(atractylodin)、β-桉油醇(β-eudesmol)、茅術醇(hinesol)、羥基蒼朮酮(hydroxy-atract

ylon)等。蒼朮提取物具有消除耐藥福氏痢疾桿菌R質粒的作用,能降低細菌耐藥性的產生。

目前蒼朮被臨床廣泛套用於門診室,病房等處的空氣消毒。利用95%乙醇浸泡蒼朮10小時,取出蒼朮,放在準備消毒的手術室地面上,點燃,直到蒼朮化為灰為止,消毒後比消毒前空氣中菌落數明顯減少。蒼朮、艾葉煙燻消毒(6立方米實驗室各用4兩,煙燻2小時)對結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枯草及綠膿桿菌有顯著的滅菌效果,與福馬林相似;而優於紫外線及乳酸的消毒。

用法用途

用法

藥材蒼朮藥材蒼朮

用法用量:冬春季節每立方米空間用0.3-0.4克,夏秋季節每立方米空間用0.5-0.6克。使用時可將藥物直接堆放在雞舍地面上,放置4-6堆,點燃即可(不會起火苗),每堆熏

蒸持續40分種以上。

用途

點燃後數分鐘即可快速殺滅多種病毒,細菌,支原體,黴菌等病原微生物,熏氣可直接散發到畜禽舍內所有的地面,牆壁,籠具,裂縫等,作用發揮迅速,藥效持久,熏蒸消毒極其徹底。蒼朮煙燻消毒散為純中藥製劑,氣味芳香,使用本品對雞群無任何刺激性,完全可以帶雞熏蒸消毒。並且對雞群有很好的保健作用,還能促進食慾,提高產蛋性能。

由於在熏蒸過程中熏氣可直接進入呼吸道內,對畜禽氣管黏膜有很好的清潔消毒作用,因此該藥對呼吸系統疾病亦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薰蒼朮-食譜蒼朮豬肝粥

蒼朮豬肝粥

【原料】豬肝100克,蒼朮9克,小米150克。

【製法】將蒼朮焙乾為末,將豬肝切成兩片相連,摻藥在內,用麻線扎定,與小米加水適量,放入沙鍋內煮熟即可。

【功效】養肝明目。

【用法】食肝飲粥,每日1次,連服1周。

【套用】適用於兩眼昏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