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沃利的哈德良別莊

哈德良別莊(Villa Adriana)是公元2世紀時羅馬皇帝哈德良(Hadrian)在蒂沃利(Tivoli)建造的別墅。這座巨大的鄉村居所距離羅馬約25公里,如今這座複雜的建築遺蹟已經於199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簡介 

義大利 提沃利的哈德良別墅
Villa Adriana(Tivoli)
入選時間:1999
遴選依據:C (i)(ii)(iii)
地理位置:N41 56 39 E12 46 19.1
遺產編號:907

蒂沃利蒂沃利

當哈德良皇帝在羅馬帝國東部省份旅行時,希臘和埃及的建築給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於是他希望能建一座類似於這樣的建築作為他的夏日居所。還有一種說法是哈德良皇帝不喜歡位於帕拉丁山(Palatine Hill)的宮殿,所以在他統治的後幾年中建造了這樣一座新的別墅。具有希臘和埃及風格的建築建成之後,哈德良皇帝還可以藉此暫時躲避由於他所處位置而帶給他的壓力。經過118年至133年15年的時間,別墅建成,整座宮殿包括浴室、劇院、教堂、圖書館、雕塑、泳池,以及眾多住房等,占地面積達300英畝。

在哈德良皇帝之後,這棟別墅經歷了多位不同的繼任者。在羅馬帝國走向衰敗期間裡,這座別墅被廢棄,同時部分也遭到了損壞。16世紀,艾珀里托紅衣主教二世(Cardinal Ippolito II)將這座別墅中眾多的雕塑和大理石搬到了他自己的艾斯特莊園(Villa d''''Este)作為裝飾。隨後,這裡成為了廢墟。 曾經的哈德良別莊擁有超過30棟建築,目前還有很多沒有被發掘出來。 如今已身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哈德良別莊遺蹟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價值和考古價值,同時它也成為了一處重要的旅遊景點。

目前,由於哈德良別莊遺蹟的快速退化而受到了世界文化紀念物守護計畫(World Monuments Watch)的關注和搶救。

建造背景

撫今追昔

哈德良別墅,義大利蒂沃利。哈德良別墅,義大利蒂沃利。

蒂沃利的魅力,在於它的恬靜,在於環繞它的哈德良故事,更在於那陳年佳釀般的清醇,原汁原味的歷史定格。閒庭信步,時空交疊,你仿佛置身在另一個世界,不時能與拖袈曳地的羅馬先人擦肩而過,風聞不知何處飄來的裊裊弦歌妙音,或許還會驚喜地邂逅曾經造訪過蒂沃利的達·芬奇大師。
在義大利遊歷,儼然浸漬在歷史的深潭,遍地珠璣,俯拾皆是,何處不是動輒千載的文化陳跡?亞平寧藍天裡一樣漂浮的雪白雲絮,一眼望去蒼翠欲滴的橄欖林、田園景,第勒尼安海岸一如古昔的清新空氣,那么沁人心脾,羅馬時代以來又何曾有過些許消褪?灼人的陽光下,你無須在意過多的隔膜,這裡看不到北歐的冷峻、淡定和矜持,只會感受著無所不在的微笑和熱烈,同樣悠遠的歷史,同樣基於厚重傳統的自信,同樣的黑髮,還有同樣分貝的旁若無人的誇誇其談……
羅馬城的躁動與熙攘,似乎多半源於那些來自世界各地的匆匆過客,像格里高利·派克、奧黛麗·赫本《羅馬假日》中演繹的那般。看慣了車馬喧囂,不免惦念清幽僻靜,蒂沃利便是這樣一處好古尋幽者的難忘所在。蒂沃利位於羅馬東郊30公里處,古稱提布爾,再往東行,便進入阿布魯佐大區地界,抵達去年大地震的震中拉奎拉了。蒂沃利小鎮一個,卻以哈德良別墅(VillaAdriana)廢墟而馳名。這座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羅馬皇帝園林建築群,風光旖旎,安謐自在,掩映在一片濃郁的綠蔭之中。蒂沃利的魅力,在於它的恬靜,在於環繞它的哈德良故事,更在於那陳年佳釀般的清醇,原汁原味的歷史定格。閒庭信步,時空交疊,你仿佛置身在另一個世界,不時能與拖袈曳地的羅馬先人擦肩而過,風聞不知何處飄來的裊裊弦歌妙音,或許還會驚喜地邂逅曾經造訪過蒂沃利的達·芬奇大師。
建造者

哈德良別墅,義大利蒂沃利。哈德良別墅,義大利蒂沃利。

是的,蒂沃利就是哈德良。這位被認為羅馬史上最有文化修養的皇帝,才華橫溢,政績昭彰,人稱五賢帝之一。他生於西班牙的伊達里卡,祖輩系早年自義大利亞得里亞海岸遷居而去的移民。哈德良幼年喪父,被託付給表叔、羅馬皇帝圖拉真照管,受過良好教育,深得希臘文化薰染,成年後得到器重與賞識,平步青雲,仕途順暢。據說哈德良身材高大,體格健壯,外貌俊朗,有著一頭漂亮的捲髮,那一臉的絡腮鬍須一時竟成時尚,引得後來羅馬男子紛起效法,留須之風大盛。圖拉真去世後,哈德良被推繼位,登上皇帝寶座。哈德良時代,羅馬對外政策發生重大轉折,他為改變前任遺下的困境,節約開支,收縮戰線,轉變擴張而取防守方針,毅然同東方的帕提亞停戰媾和,又在西端的不列顛營築漫漫邊牆(亦即至今猶存的哈德良長城),以穩固邊疆,恢復經濟。哈德良一面加強他的皇帝權力,一面則竭力緩和社會矛盾,給義大利和行省居民減免稅款,向貧民發放救濟錢物。他在位期間,羅馬政局已趨安定。
作為一個龐大帝國的統治者,哈德良對疆域內各行省的狀況相當關注,就像中國的秦始皇那樣,喜好巡察各地,巡遊成了他那不

哈德良別墅,義大利蒂沃利。哈德良別墅,義大利蒂沃利。

安分靈魂的最好伴侶,遂有“漫遊者”之稱。其實這種巡遊多少也是同他對文化、知識的渴求和畢生具有的廣泛好奇心相聯繫的。哈德良歌舞彈唱、寫詩作文,樣樣精通,繪畫雕塑、哲學雄辯、星象地理,無所不涉,尤其醉心於燦爛的希臘文化和藝術,毋寧說他骨子裡更像個希臘人。這種強烈的愛好與求知慾望,使他終生喜好出外巡遊,樂此不疲。每次出巡的隨行者,不是招搖華貴的儀仗隊,而是一批學者、藝術家、建築師。哈德良足跡所至,及於大半個帝國,44個行省他走了38個,高盧、不列顛、西班牙、迦太基、希臘、小亞細亞,還有埃及、耶路撒冷、敘利亞和阿拉比亞。為觀察日出,他還興致勃勃專程攀登西西里的埃特納火山。
帝王的權勢與藝術家的氣質,也使哈德良同樣熱衷於建設工程,在他的策劃和指揮下,羅馬帝國處處大興土木,建造神廟別館、學園畫廊、樂廳劇場、浴場娛所、圖書館、賽馬場,有的建築物還由他親自設計。早年始建於阿格里帕時期的羅馬萬神殿,毀於

哈德良別墅,義大利蒂沃利。哈德良別墅,義大利蒂沃利。

火災後,在哈德良直接干預下,歷十年重建而成。蒂沃利異彩紛呈的哈德良別墅,便是那個時代諸多作品中的一例。這座約建於公元125-134年間的豪奢帝苑,能歷盡滄桑存留至今,已屬不易,今人得以直接見證,還能隨意遊歷其間,又何嘗不是一樁幸事。

哈德良別墅占地甚廣,達120公頃,差不多相當於兩個古羅馬城之大。園區內擁有作為一個城鎮應有的幾乎各種要素,宮殿、花園、劇場、圖書館、浴池、柱廊、亭榭、餐廳、倉庫、運河和人工島,應有盡有,還有維納斯神殿、塞拉皮斯神殿、特拉扎神殿、亞里士多德講堂、柏拉圖學園、雅典式議事廳和斯多葛畫廊,舉目可見狀若希臘般的風光美景。這裡濃縮了當時各種優秀建築元素的精華,是哈德良心目里的理想家園,與其看作一所帝王禁苑,不如說是哈德良一個人的城市
園區殘存的或高或矮的牆垣,建築材料卻頗別致,除用普通長方形磚塊壘築的部分以外,還有不少是以往未曾見過的四方棱長磚,底面朝外依次碼砌而成,由此砌成牆面,不是通常那種橫豎交疊的碼築樣式,而是呈斜排格線狀,倒也美觀。牆磚之間則澆以灰漿接縫,某種程度上相當於一種天然水泥,其強度幾乎可與現今材料相媲美。人們常說,羅馬城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羅馬人不愧是傑出的古代建築師,他們無論在用材還是技法上,足見都是動了腦筋的,很有些獨到的創造。哈德良設計別墅時,是深諳用水之道的。甘冽靈動的水成了這一建築群落的鮮明主題,既為生存之需,又可用以陶情怡性。在業經考察過的建築遺址中,已發現有35個水廁、30個單嘴噴泉、12個蓮花噴泉、10個蓄水池、6個大浴場、6個水簾洞。這裡的用水並非出自蒂沃利附近,而是從遠處地勢偏高的阿尼奧河上游接引來的,藉助於一條專給羅馬供水的渠道,再通過一個由水塔和分支水道構成的複雜系統,順暢地流向別墅的各個角落。當你在別墅的宮室殘墟間流連之際,不時還可感受到這種在水一方、臨池飲宴、掬水戲魚的愜意和浪漫。

只為伊人

安提諾烏斯安提諾烏斯

其實,在哈德良雄渾大氣、才情兼具的一生里,有一個人卻是不能不提及的,那就是他所深深鍾情的孌童安提諾烏斯

這位明眸捲髮的希臘美少年,曾是哈德良眾隨從中的最愛,與之形影不離,陪伴他週遊過地中海世界各地。然而在泛舟埃及尼羅河時,安提諾烏斯竟突然墜河溺死,是緣於不慎失足,還是自願赴死,抑或被人推下,迄今史無定論。

悲慟不已的哈德良為追念這位不足廿歲即夭折的寵兒,建廟安葬之餘,下令在其落水處興建一座城市,賜名安提諾波利斯,命世人將他奉若神明,頂禮膜拜,還在帝國境內遍立安提諾烏斯的雕像、神祠,至今在歐美各博物館還能不時見到若干他的大理石雕像。

據國外媒體報導,考古工作者不久前在蒂沃利意外發掘到的一座半圓形建築,包括部分牆垣、噴泉和供奉雕像的壁龕,以及刻有埃及象形文字的大理石碎片,可能就是哈德良那時為懷悼安提諾烏斯而建的神祠遺址。

哈德良哈德良

哈德良功成名就,盡享榮華富貴,其生命最後的兩年半時光,在蒂沃利度過。在這座人間伊甸園中,他安排各項後事,更帶著對往昔的無限眷戀,久久徘徊,陷入冥思。

隨著年暮體衰,病況愈重,哈德良的鼻孔經常流血不止。痛苦之餘,他欲仰藥解脫,未成;鏇命一名奴隸以利劍刺殺自己,奴隸又驚懼而走;復求助醫生施予毒藥,醫生則驚得只有自殺的份兒;哈德良萬般無奈,不得不自覓小刀企圖自刎,卻被隨侍人員奪去。垂頭喪氣之下,他哀嘆自己有權處死任何人,卻無權處死自己,安樂死的觀念對他那個時代來說,畢竟是過於超前了。

公元138年,62歲的哈德良在巴伊埃的海濱勝地終因氣絕力竭而歿。

遠去的盛世繁華

徜徉於蒂沃利的哈德良別墅,有時恍若置身在承德避暑山莊,一樣的帝王憩息地,一樣的離宮別苑,只是更加的古遠,更加的蒼勁,因不事粉飾而愈顯本色,少了幾分奢靡,卻多了幾分遐想。景區里沒有五顏六色的遮陽傘,沒有招搖紛擾的售貨攤,也不見商店、餐廳,不提供餐飲服務,據說過去那裡汽車站貼的告示上,還會提醒遊客自備乾糧。所以,在蒂沃利,你絕對不會看到狼藉遍地的包裝盒或塑膠垃圾,亦無任何喧囂,當然更不會樹幾面髒兮兮的所謂羅馬戰旗去刻意營造點什麼,耳目所及,一切都是不受污染的。留給我們的,正是應當屬於那個時代的靜謐和氣韻,因而,由此而生的想像、尋覓和言說,也才可能更真切可人。

建造結構與規模

提沃利的哈德良別墅位於義大利中部義大利拉齊奧大區的一個古鎮,離羅馬30公里。面積68平方公里。

哈德良別墅在提沃利市郊山腳下,東面是山,西面是開闊的平原,遠處是羅馬,是羅馬近郊避暑修養的理想地點。哈德良別墅是古羅馬的大型皇家花園,它是羅馬帝國的皇帝哈德良為自己營造的一座人間伊甸園。哈德良公元76年生於羅馬,是一位在詩歌、數學、建築和繪畫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詣的皇帝。這位天才的羅馬皇帝平生有兩個最大的嗜好:一是旅行,另一個就是建築。哈德良在位時完成了一系列的建築工程,主要有萬神殿、維納斯廟和羅馬廟,但後面的兩座建築均已被毀壞,只有萬神殿留存。另一個建築傑作就是他為自己營造的這座“伊甸園”——哈德良別墅。哈德良別墅周圍長約5公里,整個村莊的占地為不規則型,其中的建築群包括宮殿、神廟、劇場、圖書館、浴場和花園等。
水是整個別墅建築中最顯著的主題之一。水流從最南端引入,再通過一個有管道和水塔組成的複雜系統,最後流過整個別墅。每一個建築都有自己的用水設施,包括大型水池和小型浴場水流系統等一應俱全。整個設計中,水並不缺少,不管是作為自然景觀的一部分,還是流動於人造管渠之中,潺潺的流水總是使人為之一振。魚塘給餐桌提供了美味的食物,水渠給浴場注滿了清水,噴泉給空氣增添了涼爽。在已知的水利建築中,有12個蓮花形噴水泉,30個單個噴泉,6個水簾洞,6個大浴場,10個蓄水池,35個衛生間。進入別墅大門由大水池西側穿過小浴室和大浴室後向北走一段路便可以看到一個長方形的大水池,著就是著名的卡諾波,它是柱式建築靈活運用的傑作。卡諾波長119米,水池旁建有裝飾性柱廊,柱廊無頂無蓋,像花邊一般繞池而建,它的檐部並非一以貫之的橫樑,而是橫樑和半圓形拱門相見排列,這是“敘利亞拱門”形式在園林中的巧妙運用,這在古典柱式中也沒有先例。哈德良別墅是一座規模宏大的行宮,其規模雖不及中國的圓明園,但它在久遠的古羅馬文明中獨樹一幟,一直是後世義大利花園風格的典範,可以稱得上是羅馬的“萬園之園”了。哈德良之後的其他羅馬皇帝可能來此居住過,但因年久失修,哈德良別墅里的文物和建築目的漸漸地被人遺忘了。文藝復興以後,義大利尚古之風瀰漫,北方貴族紛紛來到羅馬領略其過去的輝煌,掠奪持續發生,因為人們都渴望得到與偉大的哈德良皇帝有關的文物,別墅因此遭到很大的破壞。

19世紀70年代,人們開始第一次用科學的考古方法對哈德良別墅進行系統發掘後,義大利政府從一位貴族後裔處購買了這裡近一半的財產,這座昔日的偉大工程得到了政府的保護。哈德良別墅曾為後世的歐洲園林提供了典範,也為今日研究西方古典園林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離宮的藝術價值

哈德良哈德良

在那么遙遠的年代,古羅馬時期,修建如此浩大奢華的人間伊甸園,不能不說與哈德良的個人愛好修養有關。據史書記載,哈德良有兩大愛好,一是建築,二是旅遊。建築,是他心中永遠玩不膩的精神魔方;旅遊,則是他不安份的靈魂的最好伴侶。當時帝國的44個行省,他到過38個,他的足跡甚至遍布歐亞非。走遍千山萬水,閱盡人間芳華,又使得他的建築異彩紛呈,幾乎濃縮了那個時代的全部精華。從歐洲,到亞非,從古埃及,希臘,到古巴比倫。整個哈德良別墅,就是那個時代的一個建築博物館,珍藏著這個多才皇帝的許多遺夢,也珍藏著許多歷史之迷。
義大利三寶,威尼斯,羅馬和弗羅倫薩,那裡的古建築,手工藝品,還有旅遊,都是值得借鑑的。這個塵封已久的古羅馬皇家離宮,敘述並見證了輝煌的宮廷式別墅建築布局,和用於居住的環境藝術以及室外景觀園林的和諧相融。其建築裝飾美術史和文化史在歷史上提供了,為後人所引用參考的標準樣本,其當時的設計審美和藝術水準至今少有媲美。哈德良,這位統御古羅馬帝國的皇帝和他的奢華別墅建築群,古羅馬鬥獸場,古羅馬大劇場,偉大的教堂建築,與哈德良別墅內的運河布局。都充分體現了哈德良君王的領袖才能、軍事才能、建築裝飾設計的藝術才能。在羅馬盛期尤其建築發展領域,支持引導建築藝術設計和建築技術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進步。從歷史層面來看,這位君王不僅是一位政治家,軍事家,更是一位卓越的藝術家,和建築學設計大師。
在古羅馬的眾多皇帝中,哈德良是一位天才又富有爭議的人。他的多才多藝,得力於良好的個人素質和教養。他的全名叫帕布留斯.愛留斯.哈德良,公元76年1月24日出生在羅馬,一個人類文明已經發展到相當高度的地方;他的父親是當地的貴族,前羅馬皇帝圖拉真的表弟。哈德良的童年是在伊特里卡度過的。這是西班牙南部的一個小城,和許多歐洲文明的形成和發展背景一樣,這裡深受著古希臘文明的浸潤和影響。從小在這樣的集體無意識中薰陶,哈德良在骨子裡更像一位希臘人。他堅定地認為,古希臘文明,不僅是一切高雅文化的源泉,而且為後來的哲學,文學,建築和雕刻藝術樹立了楷模。於是,他總是不忘,對自己統治下的希臘地區的發展,如雅典,米利都,科林斯,給予特殊重視與的關照,撥巨資恢復其昔日風采;甚至愛屋及烏,使一些受希臘文化影響的東地中海地區的文化名城,也頗受恩澤。

哈德良哈德良

良好的天賦和教育,使得哈德良成了古羅馬歷史上難得的儒雅君王。他在哲學,文學,數學,建築學和藝術上,都有頗高造詣,十分崇拜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據他的傳記記載,他可以同時從容輕鬆地從事以下事情:口述備忘錄,寫詩或小說,聽取下屬奏報,與朋友侃侃而談,並且妙語連珠,幽默詼諧。在古提伯城,他是一位享有盛譽的作家,歌唱家和豎琴演奏家。聆聽他演唱演奏的常客,不僅有皇室成員,名流士紳,甚至有平民百姓。這時,也只有在這時,他才忘了身份,作為一個藝術家的本性,才得以充分展現。和許多作家藝術家一樣,他也希望自己的才華,得到更多的欣賞與喝彩。
古時,就有條條道路通羅馬的說法。現代化的高速公路,高級旅行車在上面行走,會給人輕鬆愉悅的感覺,仿佛不是在辛苦的旅途,而是閒庭散步,悠哉游哉。如果從鬥獸場出發,不到半個小時,就可以到達昔日盛極一時的提伯城。這裡,土地肥沃,氣候濕潤,原本就是古羅馬的農莊中心。後來,受希臘人追求豪華宮殿的奢侈之風影響,古羅馬顯貴富賈們才到這裡圈地,大興土木,修建避暑山莊和離宮。當然,歲月的風雨,早已帶走了這裡的輝煌,只留下一些殘垣斷壁,像歷史的碎片,讓人們去追憶與揣摩。
眼前,是考古學家們復原的哈德良別墅平面圖,大氣,優雅,精緻。一片心形的美麗建築群,鑲嵌在豐潤的古提伯城,像耀眼的明珠,令這裡習習生耀。別墅占地120公頃,相當於兩個古羅馬城。精巧的結構布局,與恰到好處的碧水綠樹相映照,使得這裡遠離了古老,更像一座現代化的衛星城市。在這裡,除了沒有商業區和居民區,這些作為一個城鎮應有的要素,幾乎是應有盡有,包括教堂,圖書館,劇場, 宮殿,花園,浴場,柱廊,倉庫,運河和人工島,亞里士多德的講學堂,柏拉圖的授課學園,雅典議會主席團大廳,斯多噶派的畫廊,美麗的希臘風景,等等。哈德良心目中的理想主義家園構成,都在這裡匯合。與其說這是一個皇帝的家,不如這是哈德良一個人的城市。
水是生命之源,古人都有擇水而居的習慣。深諳建築的哈德良,似乎更明白水的意義,不僅是生存所需,更可陶冶性情,修身養性。於是,水,幾乎成了他設計的所有建築的鮮明主題。在這個別墅群已考證的建築中,就有35個水廁,30個單嘴噴泉,12個蓮花噴泉,10個蓄水池,6個大浴場,6個水簾洞。附近並無江河湖泊,這裡的水,都是從阿泥奧河上游引來。這是個絕佳的天然水源,清冽甘甜;而且,它位於城鎮的高地,不需要麻煩的提升系統,就可順勢而來。為了在自己的離宮中,滿足在水一方的嚮往,哈德良不惜動用了一條專給羅馬供水的管道。水從別墅群的南端引入,再通過一個由水塔和管道組成的複雜系統,暢通地供到別墅的各個角落。這個系統,就像一個人身上的血管和脈絡,維持著人的生命。其中,最為複雜的,當數一個被稱為“塞拉佩文”的建築供水系統。
一個幽幽的水簾洞,洞口燈火通明,便使那不停翻卷的水簾滾珠耀金;側面是一方波光瀲灩的水池,標榜著這裡的靈氣;水池旁,是一個半圓形的餐廳,它的四周,渠環水繞;渠畔是半圓形長椅,上有拱橋篷帷。客人坐在椅上,環繞的渠水,便成了面前移動的餐桌。盛著美味隹餚的餐盤酒杯,放在水面,從面前緩緩而過,任由主人享用,可謂意趣風雅。
這大概就是所說的園內運河。它的外圍呈圓形,被一圈高大篤實的圍牆圍著。它像一個龐大的城堡,遠遠望去,與古羅馬鬥獸場極為相似。當然,最引人入勝的,還是這裡的水和它的配套建築。運河沿著圍牆的內圈修建,寬大,規則,抒緩,環繞成一個封閉性的圓。運河與圍牆之間,有一條環形的開闊通道,與運河平行而進;通道與河水的連線處,有一排裝飾性廊柱。圍牆,通道,廊柱,運河,便形成一系列重疊交錯的圓,一個套著一個,相攜相惜。運河的中央,是一座圓形的人造小島,一架石拱橋,飛跨運河,連線著島與通道。整個小島,都布滿排列有序的魁梧石柱,屋牆,門洞,雖都是些殘磚碎石,並不成形,但是,通過這些歷史遺失的碎片,仍不難看出這裡昔日的宏偉而華麗。島的中心,有一處小庭院和噴水池,是別墅群中最寧靜閒適的場所。據載,這是哈德良為自己設計的隱秘之處,不僅是別致優雅,還具有軍事的意義。石拱橋頭,只需幾個衛兵把守,整個小島和島心庭院,便被魁偉的圍牆,開闊的運河重重隔絕。
依當時的裝備水平,縱有神兵天將,也只能望而興嘆了。可能令哈德良沒有想到的是,這種軍事上的防備意識,最終成為了後世紀軍事設施所效仿的防禦性工事。
當然,最能代表哈德良建築風格的,還是萬神殿。
萬神殿

哈德良哈德良

哈德良時期,一系列經典的建築傑作,都堙沒在了歲月的煙海里,唯有萬神殿,歷盡滄桑,較完整地保留了下來,給我提供了一些參照。設計和建築這樣的大殿,不能不說與哈德良的人文意識有關。在古希臘人心目中,有一個無所不能的神,冥冥之中,決定著世界的命運。即使是一國之君,也不得背離神的旨意。只是,和許多的造神者一樣,在造神中,哈德良也難免帶進一些主觀意志,融入自己對神的理解。走進萬神殿,就仿佛步入一個古希臘文明的迷宮,處處都能解讀出,希臘式的神秘與深邃。殿柱高大而魁梧,一色的鎦金封面,十分輝煌而壯麗。那巨大的穹頂,雄偉壯麗中,又不乏精細雅致。每一方穹壁,都布滿密匝的花紋,細到一條線,一片葉,一個細微的裝飾,都清晰明快,細膩流暢,沒有絲毫的粗糙與敷衍。唯一的採光口在穹頂。一束陽光,從穹頂照射下來,隨太陽的行走而移動,依次照遍殿內的每一個部位,周而復始,不斷循環,像天眼,不停地逡巡著世界。這體現了哈德良對天道的理解。哈德良認為,無論宇宙,天空,帝國,希臘,羅馬,都應像這神殿,所有的神,都以慈善的目光,注視著眾生。
透過這片浩大奢華的別墅,我們仿佛看見,一位多才,善良,開朗,唯美,雄心勃勃的古羅馬帝王,站在自家別墅的門前,向我們頷首致意。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哈德良別墅位於羅馬附近的提沃利,是公元2世紀時由羅馬帝國國王哈德良所建造的一處卓越的古典建築群。它用“理想城市”的形式規劃建設,綜合利用了古埃及、希臘、羅馬建築遺產中的最佳元素。

解析四個特徵

主要從造園手法,布局,立意,形式,四個方面來介紹哈德良離宮,並分別與古今中外以及我們身邊的一些建築作比較,深入分析一下這一個離宮。
一 造園手法 哈德良離宮vs 圓明園

哈德良別墅哈德良別墅

1.首先,從造園手法上來說,造園首先需要相地,哈德良離宮選在離羅馬20多公里的提沃利地區,這裡一直是古羅馬富人們建立避暑山莊的最佳地點。提沃利位於兩條河流的交匯之處,水源非常豐富。片心形的美麗建築群,鑲嵌在豐潤的古提伯城,像耀眼的明珠,令這裡習習生耀。別墅占地120公頃,相當於兩個古羅馬城。精巧的結構布局,與恰到好處的碧水綠樹相映照,使得這裡遠離了古老,更像一座現代化的衛星城市。對比我們中國的圓明園,同樣是皇帝的離宮,選在里北京的西郊,同樣是水源豐盛的地方,可見“草木盛,泉水佳。”的地區是造園的首選之地。
2.水源雖然豐盛卻通常是雜亂無章的,接著就需要理水。哈德良離宮的水源來源於城鎮高地阿尼奧河的上游,水流從最南端引入,再通過一個有管道和水塔組成的複雜系統,最後流經整個別墅,每一個建築都有自己的用水設備,其中包括像“塞納佩汶”這樣的動水景觀,也包括像“卡羅普水池”這樣的靜水景觀,噴泉,蓄水池,大浴場,水簾洞在別墅中比比皆是。
因為水是生命之源,不論東方和西方都有擇水而居的習慣。東方的圓明園同樣是以水景為主的園林,圓明園繞福海而修。以水為主題,因水成趣。圓明園對水的處理聚則水面開闊,有江湖煙波之趣,分則曲折縈迴,可起溪澗探幽之興,這兩個園林在理水的共同點上可總結為
“動靜相宜”。
3.造園需要意境的支撐,採用移天縮地的方法,納世間美景與園中,可以拓寬對眼前風景的想像與感受。哈德良別墅集中了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以及東方的一些美景,例如,其中一種柱廊是以雅典一座柱廊的複製品,還有一條叫卡羅普斯的裝飾用的水池則命名於那條著名的卡羅普斯運河,水池邊擺著古希臘雕像的複製品,包括伊瑞克提翁神廟上的女像柱,一座圓形的希臘多尼克神廟,俯視著一個叫“潭蓓谷的地方。(得名於提薩里的一個著名山谷),同樣,圓明園也納天下名園於園中比如說獅子林,蘭亭,曲院風荷等,使得人們產生聯想而意境深遠,如果說圓明園是萬園之園,那么哈德良離宮就是古羅馬的萬園之園。
二 布局 哈德良離宮 vs 洛杉磯蓋蒂中心

哈德良別墅哈德良別墅

哈德良離宮包括宮殿,浴場,圖書館,劇場,花園等,周圍5km。
位於東邊的一個方形院落大致是朝政部分,建築基本對稱布置,從兩側的小亭子一直到學院和小浴室之間都有一條隱含的軸線。正面是一個平面複雜的集中式大廳,兩邊是一個長232米,寬近97米的院落,中央有一個水池。朝政部分和院落之間有居住部分和圖書館等,還有圓形的水上劇院,宮殿南端一座埃及廟,廟前有長185米,寬75米的水池,水池同前述院落之間有兩座劇場和一座遊憩性建築,各建築之間這些有柱廊相連或是有地道相通,每一個轉折處都會給人一個視覺上的驚喜,建築的軸線不是非常明確,沿著多條軸線展開。所以建築群布局自由,高低錯落,主次分明,被認為是建築群體組合的一個成功的實例。
這樣的布局影響深遠,從文藝復興到當代,理察.邁耶就是以行宮為模型汲取精髓設計了洛杉磯的蓋蒂中心蓋蒂中心位於洛杉磯郊外的一座山頂上,配備有五個展覽館和步行道,庭院花園等設施。蓋蒂中心在建築外部空間和內部空間的關係,建築和景觀的關係上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基本可以總結為不對稱性和奇異性。建築軸線的布置情況,建築物的分布,景觀的設定,都有長長的牆一直延伸到景區的內部。
在談到設計靈感的時候,邁耶也說:我常在意境中返回到羅馬時代,來到哈德良別墅,尋覓他的順序,空間感,厚重感和秩序感。尋覓那種建築物與風景相輔相成的日子。最後,蓋蒂中心完成了古典與現代,自然與人文的巧妙結合。
巧合的是,蓋蒂中心使用的石灰岩也是在哈德良離宮的附近的採石場進口的,建材切割成30寸見方,以此為方格,布置成蓋蒂中心。
三 立意 哈德良離宮水上劇場 vs 國家大劇院

哈德良別墅哈德良別墅

整個離宮最特別的建築可以說是水上劇場,劇場建在一種水池中央,形成一座孤島,通過橋樑連線,形成了一個隱蔽而安寧的空間。明確的圓形幾何體和大自然相結合,形成單調的秩序感和無序的自然美感相對比,平面圓形的向心性與列柱產生的離心性相對比,水面的虛與建築的實相對比。舞台仿佛浮在水面上,能表現出菸具空間的活潑的魅力,在晚上的感覺更是夢幻般的。

對比中國的國家大劇院,把一個平面是圓形的幾何體放在水面上,同樣產生了,自然和人工的對比,虛與實的對比。水上劇場和國家大劇院,巧妙的運用了水的物理屬性和文化底蘊。

從物理屬性上說,平靜的水面環繞在劇場四周,就像是擴音器的模,和聲音產生共振,確保了很好的音響效果。從文化底蘊上說,古人都說擇水而居,智者樂水,上善若水,與水相結合的劇院建築還有很多,比如這個奧地利的水上劇場,從設計的立意以及建築的形式上我們仍然可以找到他和水上劇場相似的部分。這些都賦予了建築煥然一新的情感體驗,實現了設計與水的對話。
四 形式 哈德良離宮卡羅普斯水池的柱廊 vs 世紀廣場

不僅是世紀廣場,從一些文藝復興,巴洛克時期的建築都可以清晰的找出他的影子,世上傑出的建築師都是從前人留下的飽含人類精華的遺產中汲取營養,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一個“無源之水,無土之木”的建築是不存在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