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豹

華北豹

華北豹(學名:Panthera pardus fontanierii)為大型貓科動物,體形似虎,但明顯較小;頭小尾長,四肢短健;毛被黃色,滿布黑色環斑;頭部的斑點小而密,背部的斑點密而較大,斑點呈圓形或橢圓形的梅花狀圖案,又頗似古代的銅錢,所以又有“金錢豹”之稱。前足5趾,後足4趾,爪灰白色,能伸縮。 生活於森林、灌叢、濕地、荒漠等環境,其巢穴多築於濃密樹叢、灌叢或岩洞中。營獨居生活,常夜間活動,白天在樹上或岩洞休息。在食物豐富的地方,活動範圍較固定;食物缺乏時,則遊蕩數十公里覓食。守衛自己較固定的領域,雄性的領域比雌性者大。捕食各種有蹄類動物,也捕食猴、兔、鼠類、鳥類和魚類,秋季也採食甜味的漿果。食物缺乏時,也於夜晚潛入村屯盜食家禽家畜。分布於中國西南地區至中國東南部。華北豹在1996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估為易危級,2008年評估為近危級。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基本信息

簡介

華北豹華北豹
華北豹(學名:Pantherapardusfontanieri),是一種大型貓科食肉動物,是豹的一個亞種。這個亞種是中國特有種,所以也稱為中國豹(chineseLeopard)。目前僅存約2500隻野生華北豹。根據1999年的統計,中國有32個動物園飼養了69頭華北豹。

主要分布

華北豹華北豹
華北豹分布在中國北方的河南河北山西、甘肅東南部、陝西北部等地。山西是目前擁有野生華北豹數量最多的省份。

太行山從南到北綿延數百公里,橫向延展縱深很大,為華北豹提供了大面積的連續森林以及狍子、野豬等適宜的獵物,這是身為旗艦物種的華北豹的最起碼的生存條件。在生態保護較為深入的太行山中,華北豹這種大型貓科動物並沒有銷聲匿跡。

外形特徵

體長從尾端算起約1.8~2.2米,從臀部算起長約1.1~1.5米,尾長約0.8~1米。

雄性體重約60~75公斤,雌性約40~55公斤。

生活習性

紅外相機拍攝到的華北豹紅外相機拍攝到的華北豹
棲息于山地、丘陵、荒漠和草原,尤喜茂密的樹林或大森林。

無固定巢穴。單獨活動。白日伏在樹上,或臥在草叢中,或在懸崖的石洞中休息,夜晚出來遊蕩。

動作靈活,善於攀樹和跳躍,膽量也大,敢於和虎同棲於一個領域,主要捕食有青羊(斑羚)﹑馬鹿﹑獼猴及野豬,亦會捕獵靈貓,雀鳥,齧齒動物等,甚至腐肉,視乎獵物產地而定。在獵物缺乏時,它也會捕獵家畜,因而發生人豹之間的衝突。和一般貓科動物一樣,會在密林的掩護下,潛近獵物,並來一個突襲,攻擊獵物的頸部或口鼻部,令其窒息。

繁殖情況

華北豹華北豹
公豹和母豹只有發情期在一起,發情期過後公豹離開,母豹獨自養育幼崽。

華北豹發情期在4~5月,幼豹於6~7月出生,一般產2~3崽,幼豹一歲後離開母豹獨自生活,約兩歲性成熟,可參加繁殖

捕殺現狀

華北豹過去被大量捕殺,山西省20世紀60年代就捕殺了1750隻華北豹。目前(2013年)甘肅、河南、寧夏、北京的華北豹已基本絕跡,河北和陝西有少數生存,山西數量則比較可觀,總體呈穩定趨勢。因山西幾乎是當前華北森林環境最好的一塊地區,擁有數量眾多的狍子野豬,為豹提供充足的食物;加上山西的虎、狼、豺、亞洲黑熊、猞猁這些大中型食肉動物已經絕跡或基本絕跡,華北豹在山西幾乎沒有任何競爭對手。

華北豹華北豹
華北豹目前的生存狀況不容樂觀,主要面臨以下困境:

一、華北豹棲息地不斷縮小和碎片化導致近親繁殖和雌雄比例嚴重失調;

二、工業化和農業化所需用地不斷蠶食華北豹棲息地;

三、畜牧業對華北豹的影響;

四、套獵、毒獵和槍獵對於華北豹和其食物的巨大威脅;

五、缺乏對華北豹種群數量和習性的全面科學的野外調查;

六、缺乏相關政策和資金的支持。

動物保護

山西省華北豹數量大致在1000隻左右,目前中國華北豹數量可能不足1500隻,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華北豹在1996年被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估為易危(VU)級,2008年更是降到近危(NT)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