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

莘,多音字。一可作“shen”,二可作“xin”。出處可追溯到先秦時期《詩經》、《國語》、《左傳》、《莊子》等歷史文學著作。 莘,先秦古國名,夏禹之有莘氏。現位於陝西省合陽縣洽川鄉(原稱:東王鄉)。是遠古三皇五帝中帝嚳的埋葬之地(現有墓地遺址;也是前秦賢士伊尹埋葬之地(文革中毀);還是《詩經》開篇詩《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黃河大峽谷中河西之灘地,就是描述“窈窕淑女”太姒和周文王的愛情故事,古莘國是古代關中文化豐盛之地,有“好女不嫁十里之說”。

基本信息

多音字

【漢字】莘

【拼音】[shēn] / [xīn]

【注音】ㄕㄣ / ㄒㄧㄣ

字形

偏旁部首

簡體部首:艹,部外筆畫:7,總筆畫:10

繁體部首:艸,部外筆畫:7,總筆畫:13

五筆:AUJ 倉頡:TYTJ 鄭碼:ESE

筆順編號:1224143112 四角號碼:44401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8398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艹辛

漢字部件分解:艹辛

筆順編號:1224143112

筆順讀寫:

橫、 豎、 豎、 點、 橫、 點、 撇、 橫、 橫、 豎

一丨丨丶一丶ノ一一丨

字義

莘shēn

莘shēnㄕㄣˉ

①長(cháng )的樣子。“魚在在藻,有莘其尾。” 《詩經˙小雅˙魚藻》

②〔莘莘〕眾多,如莘莘學子。

③ 姓。

④莘縣,地名,在山東省聊城市。

⑤莘塔,地名,在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

⑥莘莘征夫。——《國語·晉語》。注:“莘莘,眾多。”

莘莘將將。——枚乘《七發》。注:“莘莘,多貌也。”

禍之長也茲莘。——《莊子·徐無鬼》。釋文引李注:“莘,多也。”

⑦古莘國,現位於陝西省合陽縣洽川鄉(舊城東王鄉)。

8有莘之虛《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城濮之戰:“晉侯登有莘之虛以觀師”、“晉師陳於莘北”。城濮,一說山東鄄城西南臨濮集,一說在河南開封。

莘xīn

莘xīnㄒㄧㄣˉ

①〔細莘〕即“細辛”,一種中藥草。

②莘莊,地名,在上海市。

莘塍,地名,原意為眾多(縱橫交錯)的田間小道。在浙江省瑞安市,為瑞安十大街道之一。

③姓氏。現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欒川鄉、石廟鄉一帶。河北省張家口市柴溝堡一帶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集韻》斯人切,音辛。細莘,藥草。《正字通》莘草,生山澤,如蒲黃,葉如芥。

又《廣韻》所臻切《正韻》疏臻切,音駪。《韻會》虢地名。《詩·大雅》纘女維莘。《傳》太姒國也。《郡國志》郃陽南有古莘國,散宜生為文王求有莘氏女以獻紂,卽此地也。

又《水經注》漯水又北絕莘道之西,有莘亭。

又莘莘,眾多也。《班固·東都賦》俎豆莘莘。《王褒·靑髥奴文》莘莘翼翼。

又長貌。《詩·小雅》魚在在藻,有莘其尾。

又姓。《潛夫論》祝融之孫分為八姓:己禿彭姜妘曹斯莘。《通志·氏族略》宋朝有莘融。

又《集韻》或作、。

拼音是shen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