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

航天科技

航天科技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或"公司")是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黑政函[1998]66號檔案批准,由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作為主發起人與天通計算機套用技術中心、哈爾濱工業大學高新技術開發總公司、北京奧潤辦公設備技術公司、哈爾濱市通用機電技術研究所、哈爾濱通用焊接切割成套設備製造廠、哈爾濱亞科工貿有限責任公司等七家共同發起,以募集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經中國證監會以證監發字[1998]314號檔案批准,本公司於1998年12月24日採用"上網定價"發行方式向社會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股)3000萬股,發行後總股本9900萬股,計9900萬元。1999年1月27日正式成立。現公司股本總額22176萬股。

基本信息

企業簡介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logo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logo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英文: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 簡稱CASC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源於1956年10月8日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經過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的歷史沿革,經國務院批准,於1999年7月1日正式成立,部級央企。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是擁有“神舟”、“長征”等著名品牌和自主智慧財產權、主業突出、自主創新能力強、核心競爭力強的特大型國有企業。作為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擁有8個以航天產品經營為主的產、研結合的經濟技術實體和一個外貿公司以及若干直屬研究所、諮詢機構、公司等,主要從事運載火箭、人造衛星、載人飛船和戰略、戰術飛彈武器系統的研究、設計、生產和試驗,具有大型系統工程管理的能力和經驗,為國民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國防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以控股的7家境內外上市公司為代表,主要從事衛星套用、信息技術、新型材料與先進能源、航天特種技術套用、汽車零部件及特種車輛等民用產品的研發生產,並逐步形成產業規模,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發展勢頭。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有10萬名員工,已培育形成了以重點學科帶頭人為代表的科技隊伍、以優秀企業家為代表的經營管理隊伍和以能工巧匠為代表的技能工人隊伍。其中,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30餘名。集團公司在出成果、出人才的同時,孕育形成了航天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以及以“以國為重、以人為本、以質取信、以新圖強”為核心價值觀,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和航天特色的企業文化。

通過最佳化資源配置和調整能力結構布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正在努力營造“以總體為主導,以專業為基礎,軍民結合,寓軍於民,協調發展”的格局,並按國際一流標準,在技術、產品、管理、經營等方面堅持專業化、產業化、集團化、國際化的建設方略,加速發展核心技術和優勢產品,積極推進國際合作,與國際市場接軌,以確保中國航天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和跨越式發展。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正在按照“發展航天、強大集團、改革創新、鑄造一流”的發展方針,大力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和信息化建設,突出飛彈武器系統、宇航技術與產品、民用產業三大主業,努力向國際一流宇航公司的目標邁進。

歷史沿革

航天科技航天科技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源於1956年10月8日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經過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的歷史沿革,經國務院批准,於1999年7月1日正式組建成立。
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時期(1956.10---1964.11)
1956年10月8日,我國第一個飛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錢學森劉亞樓王秉璋先後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

二、第七機械工業部時期(1964.11-1982.4)
1964年12月26日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成立第七機械工業部的決議。王秉璋、汪洋、宋任窮、鄭天翔先後任第七機械工業部部長。

三、航天工業部時期(1982.4-1988.7)
1982年3月8日,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2次會議通過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問題的決議,第七機械工業部改稱為航天工業部。張鈞、李緒鄂先後任航天工業部部長。

四、航空航天工業部時期(1988.7—1993.6)
1988年4月9日,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決定撤銷航空工業部和航天工業部,組建航空航天工業部。林宗棠任航空航天部部長。

五、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時期(1993.6—1999.7)
1993年3月22日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批准撤銷航空航天工業部,分別成立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和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國家航天局)。1993年6月,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國家航天局)正式成立,劉紀原任總經理(國家航天局局長)。

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1999.7— )
1999年7月1日,根據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精神,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正式成立。國務院任命王禮恆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2001年12月,國務院任命張慶偉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2007年8月,國務院任命馬興瑞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

領導成員

航天科技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屆董事會第十六次會議決議公告航天科技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屆董事會第十六次會議決議公告

馬興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

吳卓: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芮曉武: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雷凡培: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李金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吳艷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黨組成員、總會計師。

袁家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吳燕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袁潔: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經營範圍

智慧型控制技術與產品、工業機器人、自動化設備、電子產品、計算機系統的軟硬體及其它高新技術產品的研製、開發、生產、銷售及技術諮詢;技術服務、技術轉讓;從事進出口業務。

經營情況

航天科技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資金流向航天科技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資金流向

在經營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1. 存在的問題與困難
國家經濟刺激政策實際效應尚未完全體現,公司尚未擺脫經濟危機負面影響;公司規模偏小,對市場、環境、政策的依賴性較強,上半年實際經營業績尚未取得突破性進展;產品結構調整未完全到位,市場競爭優勢不明顯;科技創新能力偏弱,新的經濟成長點尚未形成有力支撐;環保監測等產品毛利率下降,銷售回款率不高,對公司可持續性發展產生一定影響。

2. 擬採取的措施
為改善上述經營狀況,董事會下半年擬開展的主要工作和應對風險措施如下:
(1) 加快整合重組步伐
繼續積極推進公司整合重組工作,通過最佳化重組,逐步注入技術含量高、盈利能力強的資產與業務,加快產業結構及產品結構調整,加速提升航天科技的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2) 強化市場行銷管理
探索構建整體行銷網路,創新行銷模式,出台具體措施,逐步實現行銷資源共享,提升資源利用效率,營造全員行銷的氛圍。充分發揮系統內部資源優勢,繼續擴大軍品配套及技改項目份額。
(3) 積極開展科技創新
充分挖掘自身潛力,促進現有產品快速更新換代,建立系列化、產業化研產機制。以高技術和高質量為基礎,創造新的經濟成長點,提高市場占有率
(4) 充分挖掘資源優勢
利用集團總部的資源優勢,加強與國家、地方、系統內部、相關行業協會等機構部門的溝通交流,尋求新的資源,建立新的合作,並積極尋求政策、資金等方面的支持。
(5) 加強預算及資金調控
從財務預算著手,從源頭進行調控,在做好產品銷售、提供服務的同時,合理進行資金的調控,通過內部挖潛控制成本費用,實現收入與成本之間的合理配比,竭力為股東及各利益相關者創造價值。
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情況回顧
2009年1-6月份,公司實現銷售收入8010萬元,實現歸屬母公司淨利潤998萬元。

組織機構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股市走勢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股市走勢圖

總部機構
辦公廳、規劃計畫部、財務金融部、人力資源部、研究發展部、質量技術部、武裝部、宇航部、經營投資部、航天技術套用部、國際合作部、行政保衛部、企業文化部、監察與法律部、審計部、離退休幹部工作部。

大型科研生產聯合體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四川航天技術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電子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

專業公司
中國衛星通信集團公司、中國長城工業總公司、中國航天工程諮詢中心、中國資源衛星套用中心、航天科技財務有限責任公司、航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香港國際投資控股公司、北京神舟航天軟體技術有限公司、深圳航天科技創新研究院、航天時代置業發展有限公司。

直屬單位
中國航天標準化研究所、中國宇航出版社、航天檔案館、航天通信中心、中國宇航學會、中國航天報社、航天人才培訓中心、航天人才開發交流中心、航天印刷所。

上市公司
中國東方紅衛星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00118)、上海航天汽車機電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00151)、陝西航天動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00343)、長征火箭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00879)、中國航天萬源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股票代碼:1185)、中國航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31)、亞太衛星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碼:1045)。

財務分析

規模增長指標

航天科技過去三年平均銷售增長率為-4.05%,在所有上市公司排名(1506/1710),在其所在的機動車零配件與設備行業排名為31/33,外延式增長較差。

EPS成長性

航天科技過去EPS增長率為-578.16%,在所有上市公司排名(1625/1710),在其所在的機動車零配件與設備行業排名為33/33,公司成長性較差。

盈利能力指標

航天科技過去三年平均盈利能力增長率為-949.33%,在所有上市公司排名(1608/1710),在所在的機動車零配件與設備行業排名為 (32/33)。盈利能力較差。

EPS穩定性

航天科技過去EPS穩定性在所有上市公司排名(1371/1710),在其所在的機動車零配件與設備行業排名為27/33 。公司經營穩定較差。

持倉結構

航天科技在過去的一年中,股東戶數呈減少趨勢,機構持倉比例增加。最新季度情況表明,該股人均持股增加。最新機構持倉為29.72%,部分機構對該股看法有所上調,倉位上調3.76%。

投資亮點

1. 公司2009年前三季度主要財務指標:每股收益0.0447(元),每股淨資產1.4330(元),淨資產收益率3.1200%,營業收入134821405.7800(元),同比增減25.4348%;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908718.45(元),同比增減1316.0187%。

2. 公司股東哈爾濱通用機電技術研究所於2009年4月1日-2009年4月22日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731100股,占總股本比例為0.33%;於2009年4月23日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2471878股,占總股本比例為1.11%。本次減持後,該股東不再持有公司股份。

投資建議

綜合投資建議:浦發銀行(600000)的綜合評分表明該股投資價值較佳(★★★★),運用綜合估值該股的估值區間在25.59—28.14元之間,該股昨收盤價是20.01元,股價目前處於低估區,可以放心持有。
12步價值評估投資建議:綜合12個步驟對該股的評估,該股投資價值較佳(★★★★),建議您對該股採取參與的態度。
行業評級投資建議:浦發銀行(600000) 屬銀行行業,該行業目前投資價值較好(★★★★),該行業的總排名為第1名。
成長質量評級投資建議:浦發銀行(600000) 成長能力較差(★★),未來三年發展潛力很小(★),成長能力總排名639名,行業排名第6名。
評級及盈利預測:浦發銀行(600000)2008年的每股收益為1.54元,預測2009年的每股收益為1.81元,2010年的每股收益為2.15元。當前的目標股價為25.59元。投資評級為買入。

機械、設備、儀表業上市公司股票

中國南車 上海電氣 晉億實業 長豐汽車 ST寶龍 ST建機 合肥三洋寶勝股份 北方創業 濱州活塞 航空動力 ST湖科 火箭股份 中國嘉陵 東方電氣 五洲明珠 南通科技 北人股份 自儀股份 ST渝萬里 上工申貝 上柴股份 上海機電 中路股份 廈工股份 昆明工具機 中航重機 安徽合力 東安黑豹 一汽富維 寧波富達 ST松遼 常林股份 ST長信 ST輕騎 青島海爾 金龍汽車 廣船國際 金山開發 交運股份飛樂音響 海立股份 SST中紡 金杯汽車 ST二紡 龍溪股份 泰豪科技 新華醫療 天地科技 臥龍電氣 精達股份 洪城股份 迪馬股份 金自天正 天威保變 菲達環保 長園集團 貴航股份 三佳科技 置信電氣 長力股份 航天晨光 科達機電 晉西車軸 風帆股份 華光股份 百利電氣 中兵光電 江淮汽車 湘電股份 國電南瑞 成發科技 龍淨環保 廣東明珠 寶光股份 星馬汽車 寧波韻升 大橡塑 航天動力 ST國祥 澳柯瑪 鼎盛天工 振華重工 洪都航空 平高電氣 曙光股份 標準股份 華儀電氣 國電南自 北方股份 浙江陽光 青海華鼎 全柴動力 亞星客車 哈空調 長城電工 東安動力 太原重工 福田汽車 航天機電 中國船舶 長春一東 長征電氣 上海汽車 林海股份 禾嘉股份 特變電工 東風科技 鳳凰光學 冠城大通 宇通客車 海信電器 萬東醫療 哈飛股份 三一重工 東風汽車 太陽電纜 鑫龍電器 亞太股份 天潤曲軸 神開股份 萬馬電纜 川潤股份 法因數控 浙富股份 西儀股份 伊立浦 海陸重工 大洋電機 華東數控 九陽股份 奧特迅 魚躍醫療 特爾佳 南洋股份 達意隆 華銳鑄鋼 金風科技 證通電子 方正電機 成飛集成 萬力達 御銀股份 江特電機 廣陸數測 智光電氣 深圳惠程 東力傳動 漢鍾精機 廣電運通 方圓支承 利歐股份 銀輪股份 榮信股份 天馬股份 科陸電子 三變科技 威海廣泰 廣東鴻圖 山河智慧型 萬豐奧威 雪萊特 東源電器 青島軟控 威爾泰 三花股份 寧波華翔 軸研科技 巨輪股份 思源電氣 山東威達 中捷股份 中航精機 盾安環境 天奇股份 精功科技 德豪潤達 宗申動力 華工科技 金馬股份 上風高科 中通客車 中國重汽 一汽夏利 眾合機電 河北宣工 ST阿繼 ST科龍 南方匯通 錢江摩托 天一科技 雲內動力 航天科技 廣州冷機 中鼎股份 三環股份 濰柴重機 安凱客車 銀星能源 江鑽股份 秦川發展 京山輕機 江淮動力 煙臺冰輪 銀河科技 一汽轎車 中核科技 西飛國際 博盈投資 ST宇航 天興儀表 山推股份 襄陽軸承 經緯紡機 格力電器 金德發展 長安汽車 石油濟柴 時代科技 ST威達 西北軸承 ST東電 威孚高科 海馬股份蘇常柴AST長嶺 萬向錢潮 創元科技 江鈴汽車 佛山照明 閩閩東 萬家樂 力合股份 大冷股份 柳工 美的電器 美菱電器 銀河動力 徐工機械 小天鵝A 瀋陽工具機 ST泰格 華意壓縮 許繼電氣 濰柴動力 中聯重科 飛亞達ASST中華 SST華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