膿

nóngㄋㄨㄥˊ瘡口流出來的黃白色汁液,是死亡的白血球、細菌及脂肪等的混合物:~包。~胸。~腫。稻苗長七八寸,陳草復起,以鐮水芟之,草悉膿死。〖pustule〗∶一種小而界線清晰的皮膚隆凸,含有膿和具有炎性 基底。〖ulcer;runningsore〗一種化膿性皮膚病,病原體是鏈球菌或葡萄球菌,症狀是皮膚上出現紅斑,很快變成水皰或膿皰,多發生於臉、頸、四肢等部位,患者多為兒童。〖abscess〗被炎症組織區所包圍而成的局限性膿液聚集,炎症區有明顯的充血和白細胞浸潤。

基本信息

基本字義

讀音:nóngㄋㄨㄥˊ

◎ 瘡口流出來的黃白色汁液,是死亡的白血球、細菌及脂肪等的混合物:~包。~胸。~腫。

筆畫數:10

部首:月

筆順編號:3511453534

五筆86:EPEY

五筆98:EPEY

倉頡:BHBV

四角號碼:74232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8113

繁體字:膿

名詞解釋

(形聲。從肉,農聲。本義:從瘡口流出的黃綠色粘液)同本義〖pus〗

膿血流離。——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促織》

又如:膿血(膿和血的混合物);膿團(膿包。身體局部組織化膿時因膿液積聚而形成的隆起物)

動詞解釋

腐爛〖decompose〗

稻苗長七八寸,陳草復起,以鐮水芟之,草悉膿死。——《齊民要術》

形容詞解釋

肥碩〖fat〗

玄熊素膚,肥豢膿肌。——《文選·曹植·七啟八首》

同“醲”。濃厚。特指濃烈的酒〖strong〗

甘脆肥膿,命之腐腸之藥。——漢·枚乘《七發》

詞語組詞

膿包,膿包兒

nóngbāo,nóngbāor

〖pustule〗∶一種小而界線清晰的皮膚隆凸,含有膿和具有炎性 基底。

〖worthlessfellow〗∶比喻懦弱無能的人。

膿瘡

nóngchuāng

〖ulcer;runningsore〗一種化膿性皮膚病,病原體是鏈球菌或葡萄球菌,症狀是皮膚上出現紅斑,很快變成水皰或膿皰,多發生於臉、頸、四肢等部位,患者多為兒童。通稱為“黃水瘡”。

膿毒症

nóngdúzhèng

〖pyemiapyaemia〗伴有多個膿腫和繼發性毒血症狀的敗血症,由於化膿性微生物(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致。

膿皰

nóngpào

〖pustule〗一種小而界線清晰的皮膚隆凸,含有膿和具有炎性基底。

膿胸

nóngxiōng

〖pyothorax〗胸膜腔內積膿;含膿的胸膜炎。

膿腫

nóngzhǒng

〖abscess〗被炎症組織區所包圍而成的局限性膿液聚集,炎症區有明顯的充血和白細胞浸潤。

漢字演變

膿

如上圖所示

拼音是nong的漢字

拼音是nong的漢字共有22個,如下: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