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果沙棘

肋果沙棘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0.6-5米;幼枝黃褐色,密被銀白色或淡褐色鱗片和星狀柔毛,老枝變光滑,冬芽紫褐色,被深褐色鱗片。葉互生,線形至線狀披針形。花序生於幼枝基部,簇生成短總狀,花小,黃綠色,雌雄異株,先葉開放;雄花黃綠色,雄蕊與花萼裂片對生,2枚與花萼裂片互生,產西藏、青海、四川、甘肅;生於海拔3400-4300米的河谷、階地、河漫灘,常形成灌木林,高海拔地區常作燃料。

基本信息

簡介

肋果沙棘肋果沙棘

中文名:肋果沙棘
種拉丁名:HippophaeneurocarpaS.W.LiuetT.N.He
科中文名:胡頹子科
科拉丁名:Elaeagnaceae
屬中文名:沙棘屬
屬拉丁名:Hippophae
海拔:3400-4300
命名來源:[ActaPhytotax.Sin.16(2):107.f.2.1978]
中國植物志:52(2):061

形態特徵

肋果沙棘肋果沙棘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0.6-5米;幼枝黃褐色,密被銀白色或淡褐色鱗片和星狀柔毛,老枝變光滑,灰棕色,先端刺狀,呈灰白色;冬芽紫褐色,小,卵圓形,被深褐色鱗片。葉互生,線形至線狀披針形,長2-6(8)厘米,寬1.5-5毫米,頂端急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上面幼時密被銀白色鱗片或灰綠色星狀柔毛,後星狀毛多脫落,藍綠色,下面密被銀白色鱗片和星狀毛,呈灰白色,或混生褐色鱗片,而呈黃褐色。花序生於幼枝基部,簇生成短總狀,花小,黃綠色,雌雄異株,先葉開放;雄花黃綠色,花萼2深裂,雄蕊4,2枚與花萼裂片對生,2枚與花萼裂片互生,雌花花萼上部2淺裂,裂片近圓形,長約1毫米,具銀白色與褐色鱗片,花柱圓柱形,褐色,稍彎,伸出花萼裂片外。果實為宿存的萼管所包圍,圓柱形,彎曲,具5-7縱肋(通常6縱肋),長6-8(-9)毫米,直徑3-4毫米,成熟時褐色,肉質,密被銀白色鱗片,果皮質薄,與種子易分離;種子圓柱形,長4-6毫米,黃褐色。

產地分布

西藏青海四川甘肅;生於海拔3400-4300米的河谷、階地、河漫灘,常形成灌木林,高海拔地區常作燃料。模式標本采自青海。

鑑別特徵

本種與柳葉沙棘H.salicifoliaD.Don很相似,但葉片下面無氈狀絨毛;果實肉質,圓柱形,彎曲,褐色,具5-7縱肋,頂端凹陷,種子圓柱形,多少彎曲,具5-7肋而不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